1、《黑格尔全集第18卷:讲演手稿II(1816-1831)》
2、黑格尔之后的哲学家,要么从抨击黑格尔开始,要么从接受黑格尔开始,都离不开黑格尔的影响。可以说,自从黑格尔出现之后,对于哲学家们来说,不管你爱他还是恨他,都逃不过他的影响。
3、原文:Was vernünftig ist, das ist wirklich; und was wirklich ist, das ist vernünftig.(黑格尔三大著作)。
4、又是尼塔哈默尔动用了他所有的影响力救助了身陷困境中的黑格尔,使他得以在1808年12月出任纽伦堡高级中学的校长职务。这是一所成立不久的新教学校,而巴伐利亚总体上是天主教统治下的,这一奇特的建制让新教承担普通教育的使命,从而使得黑格尔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作为中学校长,他带头上了很多课,特别是有奖金可拿的课。他特别重视古典文化教育,认为古希腊罗马的文学是美感与品味的教养本身,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的基础。路德新教的自由观是他所有课都要颂扬的教义。同时他还上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等课程。他号召学生在中学时代要培养自己获得客观知识的能力,具有普遍性的视野和逻辑推理的素质,明白对自身的义务和对他人的义务。黑格尔职业上的称心如意同时给他带来了生活上的一个重要事件的发生:他在这里结婚了。对于一般人来说,结婚是平常事,而对于哲学家而言,结婚才是稀罕事,但黑格尔在有了私生子之后的人生低谷后,终于在纽伦堡获得了一位贵族千金的青睐和爱情,她不满20岁就把青春、美貌和高贵气质统统融入到已经41岁的黑格尔的家庭生活中。黑格尔对这位妻子玛丽亚不乏真挚的温情,但像他的辩证法一样,深刻而审慎,一波三折,有时黑格尔给她的信热情洋溢,同时又配带生硬的小诗,表现得富于教养。总之,黑格尔对于这桩婚姻是很满意的,他们一辈子都很幸福。黑格尔一生对婚姻及其家庭伦理的理解,大大高于一辈子未结婚的康德,也许与此不无关系。康德只把婚姻看做是契约关系,是合法地使用对方“生殖器”的一种法权关系,这自然受到黑格尔的嘲笑。黑格尔首先把婚姻视为一种爱情关系,是双方的爱并自愿的结合才带入婚姻的法律契约关系。婚姻还远不只是如此,婚姻还有财产关系和生儿育女的天职和义务。这种对婚姻的看法使得黑格尔把婚姻看得非常神圣,他说过,婚姻本质上是一种宗教关系。家庭伦理遵循的乃是“神的律法”,高于国家中的“人的律法”,这一在《精神现象学》中展开的思想,一直保持到了他晚年的《法哲学》之中。
5、我们相信,有了一定的经验之后,经过编者和译者的精诚合作,《黑格尔著作集》将成为文化界和思想界的盛事。昔年苗力田先生曾经用唐高宗评价玄奘的“引大海之法流洗尘劳而不竭,传智灯之长焰皎幽暗而恒明”,来激励《亚里士多德全集》的编译者。这番话,亦可作为对《黑格尔著作集》编译工作的期待。
6、科耶夫的听众中,有很多著名的法国知识分子,他们的名字不久以后就会为人们所熟知:拉康、雷蒙·阿隆、梅洛–庞蒂、布勒东……对于同样从科耶夫——不是从讲课,而是从讲稿——了解到黑格尔的萨特来说,黑格尔的思想也毫无疑问成了一个对他产生着隐微但关键的影响的幽灵。
7、意思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8、逻辑主词是逻辑意义上的主语,有时一个句子有着言外之意,这时句子的语法主语和逻辑上的主语就不一致。举个例子:借喻,如“白宫正在策划着撞击月球”,这个句子的主语是“白宫”,但是这个句子所对应的逻辑命题,其主语可不能是白宫,而是“白宫”里的“总统”这个人。倘若把白宫定成逻辑主词,就不合逻辑啦:)因为建筑物是不能“策划”什么的。(什么叫逻辑主词_360问答(黑格尔三大著作)。
9、既然无法界定,那么“存在”当然不是我们常说的那种“概念”,我们常说的概念都是可以说清楚的,都是对某一个对象的解释说明。
10、谓词,我们这里可以理解为对主词进行描述的短语或者是句子。
11、黑格尔于1770年8月27日生于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加特,一个典型的市民之家,家境并不殷实,但具有把黑格尔培养成为哲学家所必备的条件:脑力!母亲承担了他的启蒙教育,但在黑格尔很小时就离开了人世。黑格尔有一个弟弟叫路德维希,于1812年战死在跟随拿破仑远征俄国的战场上。他还有一个妹妹(1773-1832)长相美丽,气质出众却命运悲惨,被称之为“受压抑的安提戈涅”,在黑格尔1831年逝世后不久投河而亡。
12、1《反杜林论》中存在等于物质的马克思主义观
13、正因为没有规定性,不可能对概念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所以,这样的概念也就不是概念。而“存在”正是如此。“存在”的概念与其他的我们熟悉的概念还不同,比如我们上面说的“商品”,马克思提出之后,马上就进行了解释,而“存在”这个概念是无法解释的。因为它无所不包,从宇宙到神灵,都可以算在内,身子“不存在”也算一种“存在”。
14、黑格尔左派,有时也被称为“青年黑格尔派”,他们继承黑格尔学说中的革命成分,主张无神论,在政治领域主张自由民主,其中包括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和年轻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
15、“纯存在或纯有之所以当成逻辑学的开端,是因为纯有既是纯思,又是无规定性的单纯的直接性,而最初的开端不能是任何间接性的东西,也不能是得到了进一步规定的东西。”
16、《黑格尔全集 第6卷:耶拿体系草稿(I)》
17、形式的缺陷源于内容的缺陷,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象表现理念。不是用思维和纯粹心灵性的形式表现。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的协调统一。
18、”(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ll8页;Marx,1982a,S.11)在这里徐长福特别指出了马克思认为不能把“理念”作为主词。也就是不能作为句子中的主语,或者是一句话中要说的主要对象。
19、《法哲学原理》把法权分为抽象法、道德和伦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一种法权,反映在不同的阶段实现人的自由意志,而且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更加具体和真实。抽象法阶段只有抽象的形式的自由,道德阶段发展为主观的自由,伦理阶段是前两个阶段的统意志自由达到充分具体的实现。
20、卢梭《社会契约论》必看!《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21、以上的议论黑格尔并没有明白叙述,而是隐含在他的体系之中,同样也隐含在其他许多形而上学家的体系中。
22、杨祖陶先生本来已有《精神哲学》的译本,但是为了符合《黑格尔著作集》的版本需要,从头到尾逐字逐句重新校订,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23、不过对在德国如日中天的黑格尔来说,叔本华的名号只在他脑中一闪而过。看着眼前爆满,过道上也坐着人的教室,黑格尔只轻蔑地一笑,便将叔本华抛诸脑后。毕竟无需亲自查看,仅凭旁人的一点蜚语,就能想象出,仅有五个学生来听课的叔本华,在讲坛前是多么落寞。
24、由于精神是无限的,而人的形体是有限的,因此导致了古典艺术的解体。有限的物质形态无法继续完满表现精神,所以精神又回到了心灵世界。它与象征型艺术是两个极端:象征艺术是物质溢出精神,而浪漫艺术则是精神溢出物质,是较高水平地回复到内容与形式的失衡。典型的浪漫艺术是近代欧洲的基督教艺术。由于精神回到心灵世界,即人回到自我,因此浪漫艺术主观性很强,主要体现个人的意志和愿望,表现人内心的冲突,是动作和情感的冲动,与古典艺术的静穆相反。浪漫艺术表现分裂的灵魂,因此古典主义所力求避免的痛苦、丑陋、罪恶等事物反而成为浪漫艺术的主要内容。浪漫型艺术典型的代表是绘画、诗歌这些艺术形式。这也暗示了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里诗歌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25、参考资料:邓安庆,黑格尔生平与哲学思想之评价,(J),云梦学刊,2019,19-27,19-27;《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著;电子图书来源:青马先声。若文稿和资源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做相关处理。
26、我认为将存在认作“不是概念”这个提法,恰恰是对“存在”的准确的认识。
27、黑格尔之后的大部分著名哲学家,要么受到了黑格尔的影响,要么对黑格尔进行过专门研究,要么从抨击黑格尔开始发展自己的哲学。
28、《精神现象学》是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阐述自己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第一部纲领性巨著。全书共八章,分为三大部分,论述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至第五章,论述个体意识;第二部分为第六章,论述群体意识:第三部分包括第七和第八章,论述绝对本质意识。
29、在这一阶段,精神达到主客体统精神内容与物质形式完满契合,理性观念可以通过感性形象来明确表达。就内容与形式一致的方面来说,古典艺术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的古典艺术是希腊的雕刻。希腊雕刻所表现的神不像象征型艺术那么抽象,神总是作为人来表现,因为人是自在自为的,是理念最适合的表现形式。在人体形象中,神的普遍性转化为个别性,但神还要维持其普遍性,即“静态“。因此,古典艺术最大的特点在于静穆和悦,“单纯的高贵,静穆的伟大”。而雕刻最适合于表现这种静穆,因为雕刻只表现静态而不表现动作。
30、不过,问题的实质并不像黑格尔说的那么复杂似的。绝对理念是思维着纯思想的纯思想。这就是神古往今来所做的一切——真不愧是一位教授眼中的神。他接着说:“因此这种统一乃是•绝•对和•全•部•的•真•理,自己思想自己的理念。”
31、1820年夏季学期的一节课前,当黑格尔如往常一般走入柏林大学的教室时,他难免要想起小他近二十岁的叔本华。正在此刻,同样在柏林大学,叔本华也即将开始他的哲学讲演。
32、除却与他同时开课挑战权威,叔本华在书中也不断表达着对黑格尔从外貌到观点的全面攻击。他在《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中称,读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就像进了疯人院一样。
33、这个作为基础的假定有一个传统逻辑上的根据,传统逻辑假定每个命题都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按照这种看法,一切事实都是说某物具有某性质。所以可见“关系”不会是实在的,因为关系涉及的不是一件而是•两•件事物。“舅舅”是一个关系,一个人可以当了舅舅而不知道这回事。在这种场合,从经验观点看来,这人没有由于当了舅舅而受到任何影响;如果我们把“质”字理解为撇开他与其他人和物的关系,为描述他本身而必需的某种东西,那么这人毫不具有以前所没有的质。主语、谓语逻辑能够避免这种困难的唯一方法就是讲,这事实不单只是舅舅的性质,也不单只是外甥的性质,而是舅甥所成的全体的性质。因为除“全体”而外一切东西都和外部事物有种种关系,可见关于个别的事物无法谈任何完全真的事,事实上唯有“全体”才是实在的。这点从下述事实可以比较直接地推出来:“甲和乙是两个”不是主语谓语命题,因此基于传统逻辑来说,不会有这种命题。所以世界上不存在两个事物,因此唯独看作统一体的“全体”是实在的。
34、但是对于另一些方面,我们却可以更深刻地把握他,从整体上加以审视,把他同他的时代联系起来,把他同他之前的历史联系起来。
35、“黑格尔是一个德国人,而且和他的同时代人歌德一样,拖着一根庸人的辫子。”
36、我的看法是对“存在”的理解,黑格尔的认识是正确的,马克思坚持了黑格尔的“存在”的认识。
37、“哲学为观照历史而带来的唯一思想即‘理性’这一单纯概念;即理性是世界的主宰;即世界历史因而显示出一种合理的历程。这种信念和洞察在历史学本身的范围内是一个假说。在哲学领域中,它却不是什么假说。在哲学里由思辨认识证明:理性——这里不考究宇宙对神的关系,仅只这个名词就算够了——既是•无•限•力•量也是•实•体;它自身是一切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无•限•素•材与•无•限•形•式——即推动该内容的东西。理性是宇宙的•实•体。”
38、德国古典哲学,也就是德国“经典哲学”,在西方哲学界的“经典”意义,是指它有一种定型的模式,其思路、传承都是主流的。但正因为如此,所以它达到顶峰以后必然走向衰落。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而费尔巴哈标志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黑格尔的地位经常被人们比作亚里士多德。反过来,当人们推崇亚里士多德时,就把他称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康德更多地被比作柏拉图,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关系就有点类似于康德与黑格尔的关系。从思想的层面来说,黑格尔可以说是最后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也是百科全书式的,他毕生所有的著作,包括他自己写的和学生整理的,据说有400多部,也有人说有1000多部,当然有的并不是他自己写的,但归于他名下。总而言之,黑格尔像亚里士多德一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的代表作就是《哲学百科全书》,包括三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古今中外、天上地下,历史、社会、自然界,人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无所不包。就连自然哲学,黑格尔虽然在这方面没有什么新的发现,不像康德提出过星云假说,但是黑格尔也是站在当时时代的最高峰,他的眼界是可以概括当时各个学科领域的。黑格尔以后就再也没有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了。因为现代的知识爆炸,一个人的脑袋里不可能容纳下这么多的东西。但是黑格尔可以担当得起。尽管你可以指责他的理论,嘲笑他的错误——他的自然哲学里面就有很多谬误,比如在颜色理论上,你可以证明他是错的,牛顿才是对的——但是他毕竟在那个时代,熟悉了解那些尖端的理论、科学问题,这很了不起。他对后世顶尖级的哲学家都有很深刻的影响。
39、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我并非黑格尔专家,也非专门研究黑格尔的学生,读黑格尔纯粹出自兴趣。
40、其实不过是因为这里的“理念”乃是一个与“存在”本质一样的概念,即无法界定的、无法规定的概念。按照正常的说法,能够给他规定的概念的外延要比这主词(可以简单理解为我们汉语的主语,这样更有利于初次读本文的朋友理解问题。)大,可是,谁能比“理念”、“存在”这样的概念外延还大?
41、另一个值得一提的非常戏剧性的人物是叔本华。让我们想想一下这个场面:
42、这里的引述比较长,之所以不怕啰嗦就是这个解释是非常新颖的,也是非常的睿智的,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徐长福先生对马克思的这个思想的解释。
43、因为,一方面,这是德国学界公认很好的学术普及版,即使在德国大学的黑格尔思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理论版仍然很通行,得到广泛接受,并没有受到拒斥;另一方面,历史考证版的长处在于对于黑格尔生前未曾公开发表的手稿和讲演的发掘、重新整理和校勘等方面,这并不妨碍一百多年来已经广泛使用和得到承认的那些著作。其次,译者的翻译态度和编者的编辑态度保证了这套书的质量。
44、例如海德格尔专门开过黑格尔讨论版,巴迪欧则说:“我喜欢黑格尔的一切,因为他让哲学贯穿万物。”
45、而《附录和补遗》这段文字,就很容易让读者猜测到,叔本华在写作它们时,显然想起了自己那短暂的编外讲师经历,并着力想为自己在大学的失败经历做辩护:
46、普通人学习哲学,并不是要做学问,而是想从哲学中获得启示,再匹配到自己的人生经验上,不断地思索、怀疑、反思······从而组织成自己的哲学,找到应对各种问题的方法。
47、认识作为整体看,具有三元运动。认识始于感官知觉,感官知觉中只有对客体的意识。然后,通过对感觉的怀疑批判,认识成为纯主体的。最后,它达到自认识阶段,在此阶段主体和客体不再有区别。所以自意识是认识的最高形态。当然,在黑格尔的体系中必得如此,因为最高一种的认识一定要是“绝对”所具有的认识,既然“绝对”是 “全体”,所以在它自身之外再没有任何东西要它认识了。
48、这本书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个体发展及人类社会发展两个方面的历史辩证法,标志着黑格尔已经成为一位成熟的和独树一帜的哲学家。
49、在这一阶段,精神达到主客体统精神内容与物质形式完满契合,理性观念可以通过感性形象来明确表达。就内容与形式一致的方面来说,古典艺术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的古典艺术是希腊的雕刻。希腊雕刻所表现的神不像象征型艺术那么抽象,神总是作为人来表现,因为人是自在自为的,是理念最适合的表现形式。在人体形象中,神的普遍性转化为个别性,但神还要维持其普遍性,即“静态“。因此,古典艺术最大的特点在于静穆和悦,“单纯的高贵,静穆的伟大”。而雕刻最适合于表现这种静穆,因为雕刻只表现静态而不表现动作。
50、我们熟知的马克思,就是最先受到黑格尔影响的一代人之一。马克思年轻的时候参与了“青年黑格尔派”,后来转而批评黑格尔。马克思要将哲学从“天国”拉回到“人间”。不过尽管如此,像辩证法之类的概念,仍然带有深深的黑格尔色彩。
51、如果用两句简单的提炼来说马克思这里的意思,那么第马克思本人的意思就是,从现实存在的国家的实事经验,提炼出其中包含的逻辑、哲学等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具体到抽象的,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路线,这也就是我们在恩格斯《反杜林论》中说的“存在决定思维”的逻辑,现有国家的存在,才能从其中得出关于国家的哲学。而不是,先设定一个逻辑,在黑格尔这里就是他的理念,这个最为抽象的核心概念,这就是马克思要批判的观点。而我们知道理念可就是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是他的哲学的主词,即主要之词。
52、这本书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个体发展及人类社会发展两个方面的历史辩证法,标志着黑格尔已经成为一位成熟的和独树一帜的哲学家。
53、黑格尔同历来其他曾抱有稍类似的形而上学观点的人有两点区别。一点是强调逻辑:黑格尔认为,“实在”的本性从它必须不自相矛盾这个唯一的考虑就能推演出来。另一个(与第一点密切相关的)区别特征是称作“辩证法”的三元运动。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是两部《逻辑学》(Logic),要想正确理解他对其它问题的见解的依据,这两部书不可不懂。
54、因此,我们说,在黑格尔的“存在”这里其实给后来的马克思的“实践观”留下了一个接口、一个理论发展的可能、一个新的方向。
55、首先,从宏观上来看,黑格尔的哲学有三个主要特点,体现出他与其他哲学家,包括与他以后的哲学家的重要不同之处。
56、东方过去只知道、到今天也只知道•唯•一•者自由;希腊与罗马世界知道若干者自由;日耳曼世界知道•所•有•者自由。”大家总会以为,在所有者自由的地方民主制恐怕是适当的政体了,但是不然。民主政治和贵族政治同样都属于若干者自由的阶段,专制政治属于唯一者自由的阶段,•君•主•制则属于所有者自由的阶段。这和黑格尔所使用的“自由”一词的极其古怪的意义是分不开的。在他看来,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到此为止,我们可以同意);但是他总爱把这话倒转过来,主张只要有法律便有自由。
57、在此之后我们才开始来研究他的生活,恰当地来定位他的生活,尽管还有一些方面我们无法知道。
58、得益于科耶夫的引入,当然也由于黑格尔哲学自身的魅力与重要性,黑格尔与胡塞尔、海德格尔,共同形成了深刻影响萨特那一代法国哲学家的“3H”。
59、因此,马克思反对从逻辑到具体这个思想,也就是主谓词颠倒的逻辑。而只有丰富的具体的现实的生动的事物的概念才可以做主词。
60、4“存在”的直接性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留下一个接口
61、由于精神是无限的,而人的形体是有限的,因此导致了古典艺术的解体。有限的物质形态无法继续完满表现精神,所以精神又回到了心灵世界。它与象征型艺术是两个极端:象征艺术是物质溢出精神,而浪漫艺术则是精神溢出物质,是较高水平地回复到内容与形式的失衡。典型的浪漫艺术是近代欧洲的基督教艺术。由于精神回到心灵世界,即人回到自我,因此浪漫艺术主观性很强,主要体现个人的意志和愿望,表现人内心的冲突,是动作和情感的冲动,与古典艺术的静穆相反。浪漫艺术表现分裂的灵魂,因此古典主义所力求避免的痛苦、丑陋、罪恶等事物反而成为浪漫艺术的主要内容。浪漫型艺术典型的代表是绘画、诗歌这些艺术形式。这也暗示了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里诗歌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62、黑格尔哲学的秘密,如马克思所说:“黑格尔哲学的真正秘密”不是别的,正是 “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
63、但是,我们知道,马克思的哲学是师承黑格尔的,虽然是对之进行了改造,可是这也是最大的继承和发扬。因此,马克思自己对黑格尔哲学的开端:“存在”,是有着更为深刻的,专业的认识的。可以说,马克思虽然对黑格尔做了最大的修改,而且是本质的修改,即唯物主义的修改,可是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存在”也是认识最深刻、最准确的人。同样,把握住了黑格尔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也就等于说把握住了西方哲学的理论源头。虽然,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是论述古希腊的原子论的,可是从思想来看,原子论还不是西方哲学的源头,西方哲学的源头是“存在”。
64、这个“三统一”的观点是独一无二的,在西方哲学史上除了黑格尔,再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重视这个东西,但他们也是从黑格尔那里来的。由此可以引申出来,黑格尔的哲学有一种历史主义的倾向。客观世界不是一种表面现象,而是一种规律、本质,它既是逻辑的又是历史的,逻辑和历史是一致的。因为逻辑不仅仅是主观的一套思维方式,逻辑也体现在客观的历史中,历史本身有逻辑层次,历史按照逻辑的阶段发展。这就是“三统一”原则引申出来的重要原则,它为马克思主义所继承。后来的人就没有这个思想,如海德格尔也主张历史主义,但他把逻辑去掉了,认为历史中不存在什么逻辑规律。真正的黑格尔传统中的历史主义是有逻辑的,从低到高有一个逻辑的层次,历史的发展与逻辑结构是同步的。这是很重要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是非常重视的,恩格斯甚至说黑格尔的“历史与逻辑相一致”,是一个“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思想”。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点继承自费尔巴哈,而辩证法观点就是从黑格尔那里改造吸收过来的,其精髓就是历史和逻辑一致的观点。通常讲辩证法的人不太强调这个方面,但实际上这正是辩证法的一种最根本的表现方式,辩证法的本质就是在历史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动的上升过程,这种上升过程是由历史中的人的自由意志所推动的,历史的逻辑规律实质上是人自由的能动活动的产物,是这个自由活动的层次的不断提高的轨迹。所以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历史、逻辑、自由、实践这些东西都是结合在一起的,这就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
65、在这里,黑格尔对“存在”,给了三个界定,第一个是“纯思”,第二个是“无规定性”,第三个就是“直接性”。
66、人们小心谨慎地还原出他的思想,这是前人没有的宝藏。此外还有数量众多、认真严谨、学术价值很高的评论。
67、大学毕业后,黑格尔首先是在瑞士伯尔尼一个贵族家庭担任家庭教师,时间从1793到17这期间,曾经作为师弟的谢林迅速成为哲学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也非常激励着黑格尔。他于1797年末至1800年从伯尔尼转到了法兰克福任家庭教师,以谋求更好地发展。这里的待遇比在伯尔尼优越,又能与好友荷尔德林生活在一起,为他从事哲学提供了有利条件。1801年1月黑格尔在继承父亲的一部分遗产之后,在早已成为耶拿大学教授(1798年)的谢林帮助下,来到了耶拿这个德国哲学与文学中心,他感受到自小显露出来的哲学素养必将在这里为人类精神做出一番成就。他的个性在此时已经充分地显露出来,他虽然不及一些人聪明,但他一直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是一个一旦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就比别人更加勤奋、坚定和严肃地“奋起直追”、奋发图强的人。这样的性格对于真正严肃的哲学而言恰恰是适合的。所以来到谢林的身边,他更加清楚地知道,他将如何成为一个推进康德并超越康德的现时代的真正哲学家。
68、直接性是没有中介的,是甲和乙直接建立起来的联系。
69、《黑格尔全集 第6卷:耶拿体系草稿(I)》
70、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对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71、黑格尔的哲学非常艰深,我想在所有大哲学家当中他可说是最难懂的了。在开始详细讨论以前,对他的哲学先作一个一般勾画,或许有些帮助。
72、精神及精神发展的过程,是历史哲学的实在对象。把精神和它的对立物即物质加以比较,便可以理解精神的本性。物质的实质是重量;精神的实质是自由。物质在自己以外,而精神在自身以内具有中心。“精神是自足的存在。”这话如果不清楚,下面的定义或许比较能说明问题:“可是精神是什么呢?它便是“一”,是自身均一的无限,是纯粹的同一性,这同一性其次把自己同自己分离开,作为自己的另一个东西,作为和共相对立的‘向自有’及‘内自有’。”
73、无论是组织者还是译者对待翻译都极其审慎,把它当作可以嘉惠学林、功在千秋的一项事业。
74、另一方面,好的文艺作品除了娱乐的功能,背后还包含着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艺作品背后的内涵,不拘泥于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75、因此,我思故我在,具有思考者和思考的对象同在的直接性的特点。也就是你一思考某物,某物就存在——可以是在思维中的存在。所以我们也常说“不存在”存在。因为当你一思考“不存在”时候,“不存在”就存在了。可以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提到的“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西方)近代最重要的哲学问题”中提到的“思维和存在”这个意思应该是从黑格尔对笛卡尔的这个解释上理解,而不是我们常说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两条路线的斗争问题。当然,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是贯穿东西方的哲学史的,这点是无可置疑的。
76、《黑格尔全集第10卷:纽伦堡高级中学教程和讲话(1808-1816)》
77、优秀的译本是深入黑格尔研究的前提。贺麟、王玖兴、王太庆、王造时、杨一之和朱光潜等前辈学者为翻译黑格尔著作并使黑格尔进入中国思想界居功甚伟。但是,国外经典著作的翻译应该大约50年左右重新进行一次,因为随着时代任务的变化和理解的不断深入,对于它们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而由于各种原因,已有的译本也存在各式各样的不足。鉴于黑格尔研究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而世界历史和学界对于黑格尔的理解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民出版社主持了《黑格尔著作集》的编译工作,并推出了该著作集的首批五种六卷:《精神现象学》《精神哲学》《宗教哲学演讲录》(I,II)、《法哲学原理》和《耶拿时期著作》(1801—1807)。与旧译相比较,新译本有它的一些优点和特点,值得特别关注。
78、黑格尔哲学深刻地把握到了现时代的本性,它的根基、原则以及丰富的规定性。黑格尔一直不可回避地成为哲学研究的话题,就是因为他是我们时代的同时代人。史密斯指出,尽管黑格尔晦涩难懂,但是由于他的思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渗入到现代理智生活之中,“今天,任何严肃地寻求理解现代世界之形成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黑格尔达成某种和解”。此外,由于他的深刻洞见和高瞻远瞩,我们惊奇地发现,当今世界上许多事件的理解和处理可以在黑格尔那里得到一定的启发。
79、得意之作的面世与听众的寥寥无几,这巨大的反差着实令人失落。
80、人很难认识自己。黑格尔毋宁是在发出一种挑战:如今有谁看透我了呢?谁能正确评价我的功绩呢?只向你展示外表的人,他是否口是心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