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同于他同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取消物自体的做法,他坚持物自体,并指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叔本华著作)。
2、研究显示,哈佛大学哲学系的学生,平均智商始终位居前列。乔布斯、比尔盖茨等都是哲学爱好者。
3、论谬误 我的意见是每一谬误都是从结论到根据的推论;如果人们知道这结论只能有这一个而决不能另有一个根据时,这根据还要妥当的,否则就不妥当。陷入谬误的人,要么是为结论指定一个它根本不可能有的根据,这就表现他是真正缺乏悟性,也即是缺乏直接认识因果联系的能力;要么是一个更常见的情况:他为结论指定一个可能有的根据,同时还为他这种从结论到根据的推论补上一个大前提,说该结论无论何时只能是由他所提出的这根据产生的。其实只有作过完备的归纳功夫之后,他才有权这样说,然而他并未作过这功夫就事先这样假定了。因此.“无论何时”这个概念就太广泛了,而应取代以“有时”或“大多是”:这样的结论命题是悬而未决的,那也就不会错误了。但陷于谬误的人既然只是按上述方式行事,那么他不是操之过急,便是对可能性的认识太有限,从而不知有应作归纳功夫的必要。因此,谬误和假象是完全类似的。两者都是从结论到根据的推论。假象总是由悟性来的,也就是悟性直接从直观自身中按因果律造成的;谬误总是由理性来的,也就是理性在真正的思维中按根据律所有的形式,最大多数也可以是按因果律造成的。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编世界作为表象初论第15节 论人的意志 这个自在之物(我们将保留康德这一术语作为一个固定的公式),既已作为自在之物,便决不再是客体,因为一切客体已经又是它的现象而不是它自己了。但是在需要客观地来设想它的时候,它就必须从一个客体,从一个只要是客观地已知的什么,从而即是从它自己的一个现象借用名称和概念。不过为了合于作共同理解的支点之用,这个现象就不能是别的,而只能是它所有一切现象中最完善的,亦即是最鲜明,最发达的,直接为认识所照明了的一个现象。而这就正是人的意志。人们也很可以指出我们在这里当然只是用了从优命名法,由此,意志这个概念就获得了比它前此所有的更为广泛的范围了。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编世界作为意志初论第22节 在意志作为人的意志而把自己表现得最清楚的时候,人们也就真正认识了意志的无根据,并已把人的意志称为自由的、独立(无所待)的。可是同时,人们就在意志本身的无根据上又忽视了意志的现象随处要服从的必然性,又把行为也说成是自由的。(其实)行为并不是自由的,因为从动机对于性格的作用中产生出来的每一个别行为都是以严格的必然性而发起的。一切必然性,如前所说,都是后果对原因的关系,并且绝对不再是别的什么。根据是一切现象的普遍形式,而人在其行动中也必然和其他任何一现象一样要服从根据律。不过因为意志是在自我意识中直接地,在它本身上被认识的,所以在这(自我)意识中也有对于自由的意识。可是这就忽视了个体的人,人格的人并不是自在之物的意志,而已经是意志的现象了,作为现象就已被决定而进入现象的形式,进入根据律了。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编世界作为意志初论第23节 论认识 所以认识,在根本上看,不管是理性的认识也好,或只是直观的认识也好,本来都是从意志自身产生的。作为仅仅是一种辅助工具,一种“器械”,认识和身体的任何器官一样,也是维系个体存在和种族存在的工具之一。作为这种工具,认识(原)是属于意志客体化较高级别的本质的。认识本来是命定为意志服务的,是为了达成意志的目的的,所以它也几乎始终是驯服而胜任的;在所有的动物,差一些在所有的人。都是如此的。然而在某些个别的人;认识躲避了这种劳役,打开了自己的枷锁;自由于欲求的一切目的之外,它还能纯粹自在地,仅仅只作为这世界的一面镜子而存在。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编世界作为意志初论第27节 论时间 在时间上,每一瞬只是在它吞灭了前一瞬,它的“父亲”之后,随即同样迅速地又被吞灭而有其存在一样;如同过去和将来(不计它们在内容上的后果)只是象任何一个梦那么虚无一样;现在也只是过去未来间一条无广延无实质的界限一样。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编世界作为表象初论第3节 谁要是认识了根据律这一形态。即在纯粹时间中作为这一定律出现。而为一切计数和计算之所本的这一形态。他也就正是由此而认识了时间的全部本质。时间并不还是别的什么,而只是根据律的这一构成形态。也再无其他的属性。先后继起是根据律在时间上的形态,“继起”就是时间的全部本质。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编世界作为表象初论第4节 论物质 因为物质,自始至终除因果性外,就再不是别的;这是每人只要思考一下便可直接理解的。物质的存在就是它的怍用,说物质还有其他的存在,那是要这么想象也不可能的。只是因为有作用,物质才充塞时间、空间。物质对直接客体(这客体自身也是物质)的作习是“直观”的条件,在直观中唯有这一怍用存在;每一其他物质客体对另一物质客体发生作用的后果,只是由于后者对直接客体先后起着不同的作用才被认识的。也只在此中才有其存在。所以,原因和效果就是物质的全部本质;其存在即其作用。因而可知在德语中将一切物质事物的总括叫做现实性Wirklichkeit,是极为中肯的;这个词儿比实在性Realitat一词的表现力要强得多。物质起作用,而被作用的还是物质。它的全部存在和本质都只在有规律的变化中,而变化又是物质的这一部分在别的一部分中引出来的,因此,它的全部存在和本质也是完全相对的,按一个只在物质界限内有效的关系而为相对的。所以(在这一点上)恰和时间相同,恰和空间相同。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编世界作为表象初论第4节 在物质中,空间和时间也必然是统一的,即是说不管时间和空问各自的属性如何互相凿枘、物质必须将双方的属性一肩挑起;在双方各自独立时不可能统一的在物质中部必须统一起来,即是将时间方面无实质的飘忽性和空间方面僵硬不变化的恒存统一起来;至于无尽的可分性则是物质从时空双方获得的。准此,我们看到由于物质才首先引出同时存在,它既不能在没有并列的孤立的时间中,也不能在不知有以前、以后和现在的孤立空间中。可是,众多情况的同时存在才真正构成现实的本质。因为由于同时存在,持续始有可能。而持续又在于它只是在某种变更上,与持续着的东西同时俱在之物的变更上看出来的;不过这同时俱在之物在此时也只是由于变更中有持续着的东西才获得变化的特征。亦即在实体。也就叫做物质恒存的同时,物质和形式却要转变的特征。如果只单是在空间中,这世界就会是僵硬的、静止的.就没有先后继起,没有变化,没有作为;而没有作用,那就连同物质的表象也取消了。如果只单是在时间中,那么,一切又是太缥缈易于消逝的了,就会没有恒存,没有并列,因而也没有同时,从而没有持续,所以也就是没有物质。由于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才生出物质,这即是同时存在的可能性,由此才又有持续的可能性;再由于这后一可能性,然后在情况变化的同时。才有实体恒存的可能性。物质既在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性中有其本质,它也就始终打上了双方的烙印。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编世界作为表象初论第4节 论悟性 物质或困果性,两者只是一事。而它在主体方面的对应物,就是悟性。悟性也就只是这对应物,再不是别的什么。认识因果性是它唯一的功用,唯一的能力;而这是一个巨大的、广泛包摄的能力;既可有多方面的应用,而它所表现的一切作用又有着不可否认的同一性。反过来说,一切因果性。即一切物质,从而整个现实都只是对于悟性。由于悟性而存在,也由于悟性而存在。悟性表现的第一个最简单的,自来即有的作用便是对现实世界的直观。这就始终是从效果中认原因,所以一切直观都是理智的。不过如果没有直接认识到的某一效果而以之为出发点,那也就决到不了这种直观。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编世界作为表象初论第4节 但是,如同太阳升起而有这个可见的世界一样,悟性,由于它唯一的单纯的职能,在一反掌之间就把那迟钝的,无所云谓的感觉转变为直观了。眼、耳、手所感觉的还不是直观,而只是些感觉张本。要在悟性从效果过渡到原因时,才有这世界。作为在空间中展开的直观。在形态上变更差的,在物质上经历一切时间而恒存的世界,因为悟性将空间和时间统一于物质这个表象中,而这就是因果性的作用。这作为表象的世界,正如它只是由于悟性而存在一样,它也只悟性而存在。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编世界作为表象初论第4节 论意志 ——把这一切一切只在现象上认为各不相同,而在其内在本质上则认作同一的东西,认作直接地、如此亲密地,比一切其他(事物)认识得更充分的东西,而这东西在其表现得最鲜明的地方就叫作意志。唯有这样运用反省思维才使我们不致再停留于现象,直使我们越过现象直达自在之物。现象就叫做表象,再不是别的什么。一切表象,不管是那一类,一切客体。都是现象。唯有意志是自在之物。作为意志,它就决不是表象,而是在种类上不同于表象。它是一切表象。一切客体和现象,可见性,客体性之所出。它是个别(事物)的,同样也是整体(大全)的最内在的东西,内核。它显现于每一盲目地起作用的自然力之中。它也显现于人类经过考虑的行动之中。而这两者的巨大差别却只是对显现的程度说的,不是对“显现者”的本质说的。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编世界作为意志初论第2l节 论原因
4、 没有弹性也就是没有力度,理论再正确技术再正确,你做不出来,做出来不是那么一回事。
5、能够改正一个人的行为,但不能改正一个人想做什么的意志;而真正的道德价值仅仅属于意志。
6、在我们看来,他的生活很有奔头,可他却说,感觉生活有些无聊,似乎提不起什么劲头来。
7、正如衣冠不整暴露出了并不尊重自己周围的人群,同样,草率、马虎、拙劣的文字,表明了作者并不尊重他的读者。拒绝阅读这样的文章就是读者对作者合情合理的惩罚。
8、人的幸福和顺遂仅仅是从愿望到满足,从满足又到愿望的迅速过渡。
9、76岁老人一生用铅笔画雪景,这才叫照骗!连普京都"被骗"了
10、叔本华早年在哥廷根大学学习医学和哲学,获博士学位后,曾在魏玛、德累斯顿研究印度哲学和佛学。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叔本华著作)。
11、rsddb越孤独越优秀!2017/9/814:58:57
12、文学的情形和人生毫无不同,不论任何角落,都可看到无数卑贱的人,像苍蝇似的充斥各处,为害社会。在文学中,也有无数的坏书,像蓬勃滋生的野草,伤害五谷,使它们枯死。他们原是为贪图金钱,营求官职而写作,却使读者浪费时间、金钱和精神,使人们不能读好书,做高尚的事情。因此,它们不但无益,而且为害甚大。大抵来说,目前十分之九的书籍是专以骗钱为目的的。为了这种目的,作者、评论家和出版商,不惜同流合污,朋比为奸。许多文人,非常可恶又狡猾,他们不愿他人企求高尚的趣味和真正的修养,而集中笔触很巧妙地引诱人来读时髦的新书,以期在交际场中有谈话的资料。如斯宾德连、布维及尤金·舒等人都很能投机,而名噪一时。这种为赚取稿费的作品,无时无地都存在着,并且数量很多。这些书的读者真是可怜极了,他们以为读那些平庸作家的新作品是他们的义务,因此而不读古今中外的少数杰出作家的名着,仅仅知道他们的名姓而已——尤其那些每日出版的通俗刊物更是狡猾,能使人浪费宝贵的时光,以致无暇读真正有益于修养的作品。因此,我们读书之前应谨记”决不烂读“的原则,不烂读有方法可循,就是不论何时凡为大多数读者所欢迎的书,切勿贸然拿来读。例如正享盛名,或者在一年中发行了数版的书籍都是,不管它属于政治或宗教性还是小说或诗歌。你要知道,凡为愚者所写作的人是常会受大众欢迎的。不如把宝贵的时间专读伟人的已有定评的名著,只有这些书才是开卷有益的。不读坏书,没有人会责难你,好书读得多,也不会引起非议。坏书有如毒药,足以伤害心神——因为一般人通常只读新出版的书,而无暇阅读前贤的睿智作品,所以连作者也仅停滞在流行思想的小范围中,我们的时代就这样在自己所设的泥泞中越陷越深了。有许多书,专门介绍或评论古代的大思想家,一般人喜欢读这些书,却不读那些思想家的原著。这是因为他们只顾赶时髦,其余的一概不理会;又因为”物以类聚“的道理,他们觉得现今庸人的浅薄无聊的话,比大人物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是以古代名作难以入目。我很幸运,在童年时就读到了施勒格尔的美妙警句,以后也常奉为圭臬。
13、 听宗翰先生有关某人的录音讲话,联想到今年四月到成都的经历。简单地说,感觉到你对李所做的批评,好像适用于我。那天晚上路边十来分钟的,我做女步跟舞试验,因失败遭你批评,惭愧至今。失败的主要表现是没有甩胯拉腰。原因很多,包括状态不佳心理紧张等等,一个重要的技术原因是:没有实现胯部的重心转移,没有实现身带脚……
14、主讲人会为你解析《存在与时间》《理想国》《沉思录》《会饮篇》等20本经典哲学著作的精华内容。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近代早期西欧哲学、德意志古典哲学、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内容。
15、在世界的舞台上,剧本变换,道具翻新,然而演员始终不变。我们坐在一起,高谈阔论,彼此刺激,眼睛开始放光,声调渐渐激昂。千年前,他人坐在此处,与今毫无二致;千年后,场景依然如是。一个精巧机关,让我们对此浑然不觉,它就是时间。时间恰似一条不可阻挡的河流,现在宛如一块石头,河水冲击着石头,但并不带着它一起流走。
16、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思想亦深受叔本华的影响,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以叔本华的理论评宋词;还曾借助其理论发展了红学,成就颇高。
17、缺少了这些,就算你八面玲珑,也无法维系高质量的社交资源。
18、 这个世界很庸俗,我不愿意被庸人吃掉,终于走进摩登舞的天地,没想到漫长的十九年仍然被庸人包围。所幸的是毕竟还有你这样的纯洁之人能对我有所理解,所以,应该是我感谢你才对。
19、野夫:正是这些没名没姓的悲剧人物,构成了我们的当代史
20、因为哲学是因好奇而发,以思考为工具去追求真知的。它能给人开阔的眼光、聪明的头脑和智慧的生活态度。
21、人生其实就是在痛苦与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摆动,只是摆动的幅度有大有小。窘迫贫困制造痛苦,平安富足产生无聊。
22、本书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其随笔主题鲜明,论述清晰,条理分明,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体系,充分展示了叔本华作为一位伟大哲学家的精神魅力,足以让读者一窥这位“不折不扣的天才”的思想世界,领略大家风范。
23、《人生智慧箴言》:叔本华的警世之言,流传最广的作品。
24、叔本华,1819年发表重要著作《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分为四册,其中包括:认识论、自然哲学、美学和伦理学。这部书标志了叔本华思想发展的顶点。尽管他因受到同代人的冷遇而感到失望,但他坚信真理的最后胜利。他认为,“真理是可以等到的,因为它长久存在”。经过了19年的“无声的愤慨”之后,他在1836年发表了短篇论文《论自然界中的意志》。叔本华这篇文章灵巧地运用了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中的疑问和发现来维护他关于意志的学说。在前言中他公开地对“骗子”黑格尔及其帮派予以沉重的抨击。然而直到1853年之后,叔本华的哲学才为世界所重视。
25、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思想亦深受叔本华的影响,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以叔本华的理论评宋词……
26、尽管她嘴上说着不在意网友对她目前婚姻的评价,其实她太过在意了。以至于很多人觉得,她有“表演型人格障碍”。
27、所以,还是要了解自己最真实最强烈的欲望,尽自己所能来完成这部分愿景。同时,要懂得克制其他的欲望。
28、似乎人人都应该是交际高手,似乎热衷社交成为成功的标配。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狂热的偏见。
29、克里斯托弗·贾纳韦(ChristopherJanaway) 2005年起任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教授。曾任教于悉尼大学以及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近年来致力于对叔本华、尼采及美学的研究。已出版著作《超越无私:读尼采的系谱学》(2007)、《叔本华》(2002)、《叔本华哲学中的自我与世界》(1998)、《关于卓越的意象:柏拉图的艺术批评》(1995)等。
30、《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包含了叔本华哲学的一切细节,其后他漫长一生都只不过是在解释或补充这部著作。
31、也许在这个舞台上,我们都必须选择一个或几个面具戴上。但幸福与否的秘密,却是在我们摘掉所有面具之后,独自面对自我时才能找到的答案。
32、谁都知道这个道理,可当我们身强力壮安然无恙时,往往会忽略这点。反而将其他一切都排身体之前,因而付出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良好的心态。
33、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建立在他的哲学本体论——意志学说的基础之上。这在他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了。本书通过“生的智慧”,尤其是通过对宗教信仰的追求与实践,人可以克服意志,战胜欲望,从而最终解脱痛苦。
34、本书中,年逾花甲的叔本华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佛教的基本信条与欧洲的人生哲理熔于一炉,创立了悲欣交集的独特人生哲学。
35、宁可购买二手书,也不要阅读内容方面的二手书。
36、人生的幸福有两个敌人,一是痛苦,二是无聊。此外,可以这样说,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成功地远离了一个敌人,就在同样程度上接近了另一个,反之亦然。
37、叔本华的形而上学构建于两个基础概念之上:表象和意志虽然是同一的,并且共同构成世界,但意志是决定性的,任何表象都只是意志的客体化;意志永远表现为某种无法满足又无所不在的欲求。
38、释迦牟尼认为,人遇到事情通常就会产生欲念,而欲念总会造成不满。人心永远不满,人心永远不安。一切的苦难都是出自每个人自己心中的思想模式。(佛)我们一点也不是真正的自我。“自我”感产生自一个短暂的颗粒集合,凝聚,作为系统进入世界,成为受控的—“我存在”……然后在死亡时瓦解,浩渺的宇宙时间中闪光的一瞬。那一宇宙瞬间的特点是一个简单的破碎的现实:受苦!—《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叔本华认为,世界所有的痛苦都是原始意志的表象,其本身并非实际的东西,只有原始意志才是唯一真正实际的东西。我们否定意志,舍去欲望,放弃一切,心境就会如同湖面一样平静。
39、 叔本华研究过印度哲学,他吸取了佛学思想,认为科学和哲学在意志领域已达到了极限,只有依靠神秘的洞察,才能领悟意志的本性;只有以禁欲为起点,尔后忘我,最后忘掉一切,进入空幻境界,才能超脱生存意志及其一切烦恼。 伦理思想 叔本华从其“求生意志”的哲学前提出发,认为人的本质是求生意志,是不可遏止的盲目冲动和欲求;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这种非理性的、盲目的求生意志支配的。
40、rsddb越孤独越优秀!2017/9/814:58:10
41、其实,除了有数的亲人好友,谁又真正关心你呢。将做事的标尺放在那些根本不在乎自己的人手中,是一种既愚蠢又软弱的做法。
42、十个计划,九个成功,悲苦的人不因为九个成功而欢欣,却因为一桩失败而气恼。相反,十个计划,九个落空,喜乐的人却因为一个成功而欣慰喜悦。——不过,要找到一个没有任何补偿的苦厄并非易事,这里也是如此。总而言之,悲苦的人,亦即性格阴暗焦虑的人,固然遭受许多幻想出来的不幸与痛苦,但也因此比那些喜悦无忧的人少遭受实际的不幸与痛苦。凡事只看到黑暗的人,时刻畏惧最坏的可能,未雨绸缪,早作防范,因而不会像凡事总看到璀璨光明的人那样常常误算。
43、我们都想要幸福快乐的人生,而叔本华却告诫人们,人生的底色就是悲苦的。
44、rsddb越孤独越优秀!2017/9/814:45:18
45、叔本华认为哲学和艺术的精神解脱还只是暂时的、消极的;而最根本的、积极的解脱则是否定个体意志,弃世绝欲,达到佛教的涅盘境界,使没有价值的个体复归于宇宙的绝对意志,实现道德的最高理想。 叔本华的伦理思想暴露了19世纪50年代后德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悲观失望的颓废情绪,他的唯意志论和非理性主义伦理思想体系,对F.W.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产生了直接影响,并成为现代西方生命哲学、存在主义思潮的重要思想渊源。
46、另一方面,好的文艺作品除了娱乐的功能,背后还包含着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艺作品背后的内涵,不拘泥于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47、2017年,不可错过的39本书(非常值得收藏)
48、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叔本华的著作4种,希望大家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铠甲和武器,面对生活的挑战。
49、成年人的世界,每天都在做选择。能接得住什么选择,能放得下什么欲望,直接关系着将来的生活质量。
50、每个人身上都带有“被强迫状态的印记”!人的生命因此决不是用来享受的天赐礼物,而是一个任务,一个要完成的苦役。—叔本华。相对于西方哲学被理性思维所主导,叔本华的思想充满了“非理性主义”,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和佛教思想有着相似之处,都有着对“道”(生命体悟)的阐述。
51、作品是作者精神活动的精华,如果作者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那么他的作品常比他的生活还有更丰富的内容,或者大体也能代替他的生活,或远超过它。平庸作家的着作,也可能是有益和有趣的,因为那也是他的精神活动的精华,是他一切思想和研究的成果。但他的生活际遇并不一定能使我们满意。因此,这类作家的作品,我们也不妨一读。何况,高级的精神文化,往往使我们渐渐达到另一种境地,从此可不必再依赖他人以寻求乐趣,书中自有无穷之乐。没有别的事情能比读古人的名著更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快乐。我们一拿起一本这样的古书来,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觉得无比的轻松、愉快、清净、超逸,仿佛汲饮清冽的泉水似的舒适。这原因,大概一则是由于古代语言之优美,再则是因为作者的伟大和眼光之深远,其作品虽历数千年,仍无损其价值,我知道目前要学习古代语言已日渐困难,这种学习,如果一旦停止,当然会有一种新文艺兴起,其内容是以前未曾有过的野蛮、浅薄和无价值。德语的情况更是如此。现在的德语还保留有古代的若干优点,但很不幸的是有许多无聊作家正在热心而有计划地予以滥用,使它渐渐成为贫乏、残废,或竟成为莫名其妙的语言。文学界有两种历史:一种是政治的,一种是文学和艺术的。前者是意志的历史;后者是睿智的历史,前者的内容是可怕的,所写的无非是恐惧、患难、欺诈及可怖的杀戮等等;后者的内容都是清新可喜的,即使在描写人的迷误之处也是如此。这种历史的重要分支是哲学史。哲学实在是这种历史的基础低音,这种低音也传入其他的历史中。所以,哲学实在是最有势力的学问,然而它的发挥作用是很缓慢的。
52、《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
53、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有时被解释是受他的家庭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等。他的父亲易怒而忧郁,他的母亲自私而冷漠,但这不是从他的哲学层面上来谈讨的。
54、阅读一个人的著作总会比与这个人的交往获得更多的内容。就最重要的方面而言,阅读这些著作的确可以取代,甚至远远超过与这个人的近身交往。
55、作家们各有其所专擅,例如雄辩、豪放、简洁、优雅、轻快、诙谐、精辟、纯朴、文采绚丽、表现大胆等等,然而,这些特点,并不是读他们的作品就可学得来的。如果我们自己天生就有着这些优点,也许可因读书而受到启发,发现自己的天赋。看别人的榜样而予以妥善的应用,然后我们才能也有类似的优点。这样的读书可教导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天赋,也可借以培养写作能力,但必须以自己有这些禀赋为先决条件。否则,我们读书只能学得陈词滥调,别无利益,充其量只不过是个浅薄的模仿者而已。如同地层依次保存着古代的生物一样,图书馆的书架上也保存着历代的各种古书。后者和前者一样,在当时也许曾洛阳纸贵,传诵一时,而现已犹如化石,了无生气,只有那些“文学的”考古学家在鉴赏而已。一个具有深远和高贵思想的人不应该允许自己的精神思想完全被私人琐事和低级烦恼所占据,以致无法进行深远、高贵的思考,因为这样做确实是“为了生活而毁坏了生活的目的”。 ·我们关心的只是如何使一个人以本性的内容和特质所允许的方式发挥他的本性,既不应该希望改变、也不可以干脆谴责别人的本性。 ·真正伟大的思想者,就像雄鹰一样,把自己的巢穴建筑在孤独的高处。
56、叔本华,少数维特根斯坦阅读并欣赏的哲学家之一。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尼采十分欣赏他的作品,曾作《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来纪念他。
57、如可能的话,我们就要阅读那些对所讨论的事情有着根本性的发现和认识、真正有独创性的人所写出的著作,或者至少是在某一学问领域里被公认的大师的作品。
58、rsddb越孤独越优秀!2017/9/814:56:11
59、人生的头号愚蠢,就是牺牲健康,以求其他:求财富、谋腾达、图博学、逐名声,更遑论纵色欲,求片刻之欢。健康第我们应该把一切都放在它后面。
60、人类行为的三个基本来源——自利心或利己主义、邪恶、同情——是每个人与生俱来,一不同而且奇异的不等比例存在的因素。
61、每堂课程开始,主讲人都会以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或一首乐曲切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从鲜活的感情经验和体悟出发,再上升到哲学性的疑问和反思,让听众更轻松地打开哲学思考大门。
62、他告诫人们,“幸福十之八九都有赖于健康。”“不管是利益、升迁、学问还是名气,所有其他的一切都应当为健康让路才是。”
63、生活中很多麻烦困扰,源自于这种过分在意他人眼光引起的焦虑。
64、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面镜子,其中无与伦比地映现了世界、人生和我自己的心境。
65、《叔本华论说文集》:叔本华用散文形式撰写的关于他的哲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思想的较为通俗易懂的七组文章
66、在挑选阅读物的时候,掌握识别什么不应该读的艺术就成了至为重要的事情。这一艺术就在于别碰那些无论何时刚好吸引住最多读者注意的读物——原因恰恰就是大多数人都在捧读它们——不管这些是宣扬政治、文学主张的小册,抑或是小说、诗歌等。
67、 他反对一切理想观念和普遍义务,强调同情心是道德行为的最坚实和最可靠的保证,是最重要的德行基础,并且只有发扬同情心才能遏制私欲和相互残杀,解脱人类的痛苦和不幸。
68、莫泊桑称他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梦想破坏者”,
69、人生其实就是在痛苦与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摆动,只是摆动的幅度有大有小。窘迫贫困制造痛苦,平安富足产生无聊。
70、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建立在他的哲学本体论——意志学说的基础之上。这在他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了。本书通过“生的智慧”,尤其是通过对宗教信仰的追求与实践,人可以克服意志,战胜欲望,从而最终解脱痛苦。
71、叔本华,1788年2月22日生。被称为“悲观主义哲学家”。他是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的反对者、新的“生命”哲学的先驱者。对人间的苦难甚为敏感,因而他的人生观带有强烈的悲观主义倾向。致力于哲学家柏拉图和康德著作的研究、蔑视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他的一生并不得志,在去世前几年获得声誉以前,一直过着隐居生活。
72、1963年曾国藩后人抛出史料,惊诧学界,李秀成在供词中说了什么?
73、而也有很多不幸的人,还没得到外在的名利之前,已经掏空了身体,毁坏了健康。
74、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叔本华的著作4种,希望大家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铠甲和武器,面对生活的挑战。
75、“这两篇论文是互相独立的,是由于外界因素而形成的,然而它们又相互补充成为一个关于伦理学基本真理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