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译文)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2、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百度文库)。
3、惟恐吾侪尚有一善成名之意,未肯专心致志于此耳。
4、知轻傲处,便是良知;致此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
5、装模作样成一个圣人去给别人讲学,人们看见圣人来了,都给吓跑了,怎么能讲得好呢?唯有做一个愚夫笨妇才能给别人讲学。
6、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才叫痛快。
7、《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是王守仁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
8、释文: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来磨练自己,只有多做事,多历练,有意识的进行磨练,吸取经验,从而做到安静时情绪稳定,遇事时情绪也能保持稳定,既“静亦定,动亦定”,方能成事。
9、天理是在心中,但由于世俗的浸染和自己的不注意修心,天理虽然没有离开心,可却被蒙蔽了。
10、“至圣先师”孔子说的话,如果它不能和我的心相符,那就是错的,就不是真理;而贩夫走卒说的话,如果它能和我的心符合,那就是对的,就是真理。
11、释文:操守志向犹如心痛,如果心思全在痛上,哪儿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呢?
12、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13、《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修生养心立德就是从当下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开始着手。活在当下每一刻,时时省察自己,做好当下能做的事情吧。以最好现在等待未知的未来。
14、王阳明始终认为,一个傲字,是人生所有大病的根源。为人子女的,如果骄傲自大的话,对父母肯定不孝顺;为人属于的,如果骄傲自大的话,就肯定不忠诚。一个人骄傲自大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一个人所有恶劣品质中最恶劣的一种。
15、良知是个直性子,对于不公,它给出的答案就是:马上反抗。
16、虚虚实实,让敌人的心慌乱,动起来没有章法,就能趁势而入,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17、良知是个直性子,对于不公,它给出的答案就是:马上反抗。
18、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19、道之全体,圣人亦难以语人,须是学者自修自悟。
20、如果您喜欢此篇文章,记得发到给好朋友哦!分享智慧,好运常伴您!
21、年轻时候的王阳明志向高远,爱好广泛,是一个天赋卓绝的年轻人,这样一个年轻人却有着一身傲骨,宁可蹲大狱,也要为正义说话。
22、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23、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24、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25、人的外在行为本就是受到意识影响的,一个人的行动和认知不应该出现巨大而偏差。
26、且于动处加工,勿使间断。动无不和,即静无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