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恶美丑、高低长度都是相对相生的,没有彼就没有此,没有此也就没有彼,就像庄子说的:“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2、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恩格斯后来给其以高度的评价:“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3、“对现实的抽象就是对现实的毁灭”(AbstraktioneninderWirklichkeitgeltendmachen,hei?tWirklichkeitzerst?ren.)
4、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是一个过程,过程是由状态组成的,状态是过程中的状态;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有生必有灭,无灭必无生;旧事物灭亡的同时,就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
5、分析事物既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又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比方说以前讨论的在有剥削存在的社会制度当中,剥削阶级内部是实行民主的,这种观察是客观的,也是和古希腊的所谓民主一致的,但是就整体上看,也就是主要矛盾的角度来看,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是社会的主流,局部的民主和平等并不能代替整体上的专治和不平等。这就是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以偏概全的道理。(对一个事情要反复的思考和分析,不要觉得以前想过就不必再提了,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样的事情也会有不同的看法的。)(黑格尔辩证法三大规律)。
6、当然,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涉及了“意/宇宙大道”和“言”的关系,但是还没有清晰化;“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才说出了一些中国特色。
7、对于对立,国民d和***对立,左派和右派对立,但他们都不是矛盾的。毛泽东讲的矛盾其实都不是矛盾,其实都是对立。(笑)他不是从语言层面上来讲的,是从事实层面上来讲的。事实上,当时国内正在进行国内革命战争,有两派,两派有冲突,它们的地位发生相互转化,这些都可以讲的,但这不是矛盾。当然毛主席的这样一种观点也不是他个人创造的,它来自于传统。中国历史从来都把对立理解成万事万物的动因,而不是把矛盾理解为事物的动因。
8、自我不是我以为的我,也不是你以为的我,自我是我以为你以为的我。而哲学家大卫·休谟也说,自我只是一束知觉,是在感知中塑造出来的,并没有一个绝对的自我存在。
9、这体现在对语言、逻辑的重视。而不象我们中国不重视语言,仅诉之当下体验。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家都很重视语言。辩证法的词源“dialectic”在古希腊本意是交谈辩论的意思,通过语言交谈发现矛盾。(黑格尔辩证法三大规律)。
10、原因和结果:因果关系不是简单的前后关系,人的心理上有天然把前后关系理解成因果关系的倾向。因果关系的证实有时候不能直接做到,故反证法有时候可行。一般的议论文论点不是很强的因果证明,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关联证明,但因果分析是议论文强化自证的最有效的方式,要予以重视,就是说证明观点,不能仅仅用外在的类比论证,而要用更有逻辑证明力的因果分析。
11、黑格尔说这个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独自存在的绝对精神就是上帝,其实黑格尔本人不信基督教,为什么黑格尔将这么重要的绝对精神说成是上帝呢?其实,“上帝”一词在哲学家们那边不是并非基督教中的“上帝”,可能是哲学家们都想让自己创设的这种“终极范畴”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吧。另外,在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个“上帝”可以保护哲学家们免受迫害。
12、质是人们区分、认识具体事物的客观依据。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事物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变化,只要不引起质的变化,一事物仍保持其质的稳定性,仍是原来的事物。这种保持事物质的数量界限就是度。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13、必然性和偶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必然性就是所谓的“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纯粹以偶然性来看待世界,会没有确定的立场,纯粹以必然性来看,会时时认命,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角度来看问题,就会灵活而符合实际。就像不懂写作和阅读的基本技巧,考试不能的高分是必然的,但是偶尔一次因为种种不确定因素,拿到高分还是可能的。只要有实力,迟早总会在考试上体现出来的。
1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5、所以,自由在西方意味着是一个痛苦的概念,而非像中国是一个舒适的概念。为什么弗洛姆写了一本书叫《逃避自由》呢?为什么要逃避自由呢?中国人很难理解,自由还不好吗?确实,真正的自由是痛苦的。把自由选择的权利交给强者,甚至交给大自然,那是最舒服的。
16、我们中国传统里面缺乏语言学的精神。我写过一篇文章《中国哲学的反语言学倾向》。儒、道、佛都有一种反语言学的倾向。我们不重视语言,接受西方的辩证法不是从语言的层面上来理解它,而是从事实的层面上理解。比如说,我们理解矛盾——这可以是辩证法的精髓——什么是矛盾学说,我们在汉语里面找到了韩非子提到的一个寓言,就是矛与盾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那么矛和盾就构成了一个词,我们用来翻译黑格尔的自相矛盾的含义,这个自否定的含义,应该说比较恰当的,自相矛盾嘛。
17、②偶然性体现必然性,并受制于必然性。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凡是存在偶然性的地方,其背后总是隐藏着必然性。任何偶然性都不能完全地、绝对地摆脱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约。
18、那么,在古希腊的辩证法那里——辩证法那个词本来就是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他们提出来的——他们在论辩的过程中就采用了“逻各斯”,“逻各斯”的意思就是谈话,互相交谈。那么互相交谈把它记录下来,对语言采取了一种非常严格的甚至是崇拜的态度。
19、 有了源泉和动力之后,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在新冠疫情带来的发展中也有很好的体现。高度抽象地来说,我们可以把现在的社会和疫情前的社会划分为两个节点。两个节点之间的连续过程实际上就是社会发展的过程。当我们继续基于“避害”机制对其进行分析,不难看出“避害”的一切过程必然是渐进发生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然就不会有“害”的概念;“避害”的方向则不言而明是由社会内部各要素自身的作用而对先前的一切不利于“避害”的因素否定而被指明的,不然不足以“避”。因此,虽然三大规律中的后两大规律能直接被对立统一规律所决定,实际上也在新冠疫情事件中能被独立的证实。
20、比如说“爸爸”或者“妈妈”这个概念,它进入我们的映像里的第一个阶段一般是正能量的,亲切,安全,保护,依靠等等!但是随着我们的成长,“爸爸”或者“妈妈”这个概念在我们的映像中进入了第一次的否定阶段,约束,严厉,责备,暴力等等,负能量的东西越来越多,带来了和前一阶段对立的感觉。“爸爸”和“妈妈”已经不是前面的“爸爸”,“妈妈”了!好爸爸好妈妈随着不停的量变,发生了最后的质变,成了坏爸爸,坏妈妈!
21、马克思的历史分期,显然是从黑格尔的历史理性发展出来的,每一个社会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每一次飞跃到要创造出新的东西出来。所以,历史不是一大堆的资料。
22、本质和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被假象所迷惑。蒲松龄笔下的的狼有阴谋诡计,被屠夫识破。分析事情不能仅仅只看到事情表面现象,也不能停留于现象背后的浅层原因,而是要层层推进,最终把握住事物的关键和本质。可用于议论文演绎推理的层层分析,自证其理。如对诸如“官逼民反”这种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民反是表面现象,官逼是浅层原因,官逼背后可能就是整个经济、整治体系行将崩溃,而至于临近崩溃的原因可能一方面是体制性的,还有一方面是天灾,也许更多的是历史遗留问题,这样就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了。
23、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4、所以,所谓的“自我”,都是在通过外人对“自我”的评论中,获得着对自身价值的认识。这里有一个悖论:一方面,没有“非我”就没有“自我”;另一方面,没有“自我”也不会有“非我”。
25、辩证法规律揭示的全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最高的产物。尽管辩证法的规律都是从概念的推演中抽象出来的,但是这些规律完全与客观现实的本质运动相一致,因此它们都是具有极限真理的客观规律。
26、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它的总特征,辩证法的三大规律都是讲发展的,五大范畴都是讲联系的。
27、否定的辩证法。我称之为自否定。马克思很重视这一点,他曾说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否定的辩证法(或消极辩证法)。这是一种否定的辩证法或消极辩证法。这主要体现为。自否定的能动性。自己的不安于现状,自己否定、超越,内在的不安息、自己运动。
28、另外,可以学习《通俗哲学》目录,再选择性强化一下。用到这里的理论,可以前面来一句,“根据唯物辩证法,……”
29、所以,辩证法就是绝对精神不断流动、展开的一个历史过程,它是动态的。任何事物,都是在“正→反→合”的辩证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绝对精神”,则是黑格尔对“正反合”的最源头的定义。
30、这三大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则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从而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了。
31、辩证法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三大规律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黑格尔全面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对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2、即便该体系本身在黑格尔死后便开始遭到质疑,黑格尔的一些具体思想仍然对克尔凯郭尔、马克思、卢卡奇、萨特、波伏瓦、梅洛–庞蒂、拉康、利科、阿伦特、塞拉斯等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波普尔所代表的一代人的误解后,黑格尔主义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复兴。这是因为,他在人类共同体生活方式、艺术和宗教之于人类存在的地位、自然科学思想方式的局限性等话题上提出了至今振聋发聩的见解,尤其是在承认了恶的不可避免性的同时,主张一种理性的乐观主义,强调宽恕与和解的重要性。这些主题很大程度上是通过60年代以来对《精神现象学》的重新解读而实现的。
33、但是另一方面,我们通常讲的理性是指一种规范性。这就是逻辑的规范,或者是通过确定的语言,语言逻辑。没有规范性怎么说是理性呢?说话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就像禅宗,那里是没有理性的——当然有一种机锋,有一种智慧一种体验。所以理性的另外一个含义就是要有规范。这两者恰好是相对的,你要打破现状,打破一切束缚,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你就必须要超越。但是你要是完全不遵守一种规范,那你就没有理性。这两个方面恰好是两极相通。我们来解释一下。
34、Miss徐应该会一直记得上课时坐在角落里看《小逻辑》的秦大神。
35、西方讲的理性,首先着眼于它的规范性,所谓逻辑理性,就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现在后现代批评理性就是批评它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把理性看得太重要了。理性就意味着“逻各斯”。但是这个“逻各斯”是如何得来的呢?“逻各斯”恰好是通过一种超越才能得来,首先是对感性的超越才能得来。更高的规范需要更高的超越,更大的统一性就要超越很多的杂多的东西才能获得,所以“逻各斯”的规范性恰好是通过努斯的超越性所获得的。
36、20世纪黑格尔的哲学开始复兴,主要是因为几个原因,一是发现黑格尔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头,还因为黑格尔的历史观开始复活,再有黑格尔辩证法的重要性得到广泛的认同,将黑格尔的理论重新带到马克思经典中的最重要的著作是乔治?卢卡斯的《历史和经典概念》,掀起一股重新了解评价黑格尔的著作热,黑格尔的复兴也引起对黑格尔早期著作的兴趣。现代美国的哲学家也明显受到黑格尔的影响。
37、黑的和白的是对立的,但它不矛盾,因为它中间还有些别的,有红的,黑的,它并不符合排中律。矛盾就是要符合排中律,不能有中间的东西,黑的和不黑的,不黑的把所有的黑的之外的东西都包含在内了,这才是矛盾。辩证法就是讲一个东西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所以它才是矛盾学说。
38、这三个辩证法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则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从而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了。辩证法规律揭示的全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最高的产物。
39、那么这样一种思想在后来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他们都接受了,“努斯”是灵魂的意思。精神、灵魂、理性,人的灵魂最高的是理性的灵魂,理性灵魂是一个推动者。柏拉图对“努斯”下的定义就是“努斯”就是那个自动的东西,它能够推动万物。万事万物运动的根源就在那个“努斯”。“逻各斯”和“努斯”这两个希腊字在后来的西方语言里面都翻译成理性。“reason”。在德语里翻译成“Vernunft”。
40、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任何事物内部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就像老子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1、黑格尔断言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他承认,甚至还强调,凡经验主义者所以为的事实,都是不合理的,而且必然都是不合理的;只有把事实作为全体的样相来看,从而改变了它的外表性格,才看出它是合理的。尽管如此,把现实的和合理的同一看待,不可避免地仍旧要造成一些与“凡存在的事物都是正当的”这个信念分不开的自满情绪。
42、黑格尔认为,中国哲学首先注重的是孔子的道德哲学。孔子只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智者,在他那里没有一点思辨哲学,只是善良、道德的教条。孔子道德哲学所包含的义务,古人早就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