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种类型,爱读教科书又爱读课外书。这样的学生在《红楼梦》中是少见的。但是,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却并非难遇。这样的孩子常常是非常优秀的,将来的发展潜力也是无限的。
2、“慧”读红楼|第十八回:有趣但无用的知识增加了
3、作为父亲,贾政对儿子宝玉的教育是彻底失败的。一开始他就对宝玉的成长带有偏见,固执地坚持“抓周决定论”,看不到孩子成长的变化性、可塑性和可能性。之后,又采取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方法,硬性要求宝玉攻读“四书”,走科举之路,却缺乏对宝玉读书兴趣的有效引导。
4、宝玉平素在诗词歌赋方面是用功最多、最勤的,这从书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来。第十七回写“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宝玉跟在父亲贾政和一些老儒的身旁,他为园内各处精致楼宇题名、拟对、作诗,才思敏捷,对很多诗文信手拈来。比如唐寅的“红杏梢头挂酒旗”,左思的《吴都赋》和《蜀都赋》等。这一节,宝玉直接说出的书籍还有《离骚》和《文选》。(西厢记为什么被称为禁书)。
5、“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写的是沉香在玉质熏鑪中时断时续,伴着女主人寂寥的心境。
6、“慧”读红楼|第十一回:悲喜,常也;食色,性也
7、李贽几乎把人们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彻底翻了个过儿。与此同时,他也就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发表了振聋发聩的言论。略举两例。
8、针对明代文坛“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倾向,李贽不遗余力地赞赏《水浒》和《西厢记》,认为这些作品高于“六经”和孔、孟,因为这些作品全是“出于童心”。
9、绿珠是石崇在金谷园中养的一名姬妾,善吹笛。石崇不舍得把她送给孙秀,而引来杀身之祸。
10、一夜,相如坐月下,忽见东邻女自墙上来窥。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亦不去固请之,乃梯而过,遂共寝处。
11、香味,无形无色,或挥发于草木,或依讬于青烟,通过嗅觉薰陶人的身心。
12、针对“存天理,灭人欲”,李贽公然为人的自然欲望正名,他说:
13、“慧”读红楼|第二十五回:人哪,善善恶恶神神鬼鬼
14、且说宝钗等吃过早饭,又往贾母处问过安,回园至分路之处,宝钗便叫黛玉道:“颦儿跟我来,有一句话问你。”黛玉便同了宝钗,来至蘅芜院中。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审你。”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宝钗冷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你只实说便罢。”黛玉不解,只管发笑,心里也不免疑惑起来,口里只说:“我何曾说什么?你不过要捏我的错儿罢了。你倒说出来我听听。”宝钗笑道:“你还装憨儿。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那里来的。”黛玉一想,方想起来昨儿失于检点,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不觉红了脸,便上来搂着宝钗,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宝钗笑道:“我也不知道,听你说的怪生的,所以请教你。”黛玉道:“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不说了。”宝钗见他羞得满脸飞红,满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问,因拉他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诉他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遭塌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
15、两人二合为一的契机,在于前两日行酒令时,黛玉情急之下,念出了《牡丹亭》和《西厢记》中的两句词,宝钗由此知道了黛玉看过这两本书,并且很受这两本书影响。宝钗当时没有说什么,而是等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她把黛玉叫到自己房中,以严肃的口吻点出了黛玉的问题。
16、第二种类型,只读教科书不读课外书。比如贾政就是这样的。这样的学生可能成绩不错,但是却知识面狭窄,未来的发展潜力不足。
17、第三种类型,不爱读教科书只爱读课外书。贾宝玉就是如此。这种孩子也许暂时成绩不理想,但还是有希望的。如果对其阅读兴趣能进行有效引导,便很容易成为优秀学生。
18、“慧”读红楼|第八回:活人不自在 自在不活人
19、“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然必结交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
20、《红楼梦》第五回里,宝玉随贾母等在宁府家宴赏梅,饭后宝玉要睡中觉。秦可卿引他来到一间房子。这间房室宇精美、铺陈华丽,可是当宝玉看到《燃藜图》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两句时,便不肯在这里了,立刻要求“快出去”。等移到秦可卿的卧室,看到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和“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的对联时,宝玉这才含笑连声说:“这里好!这里好!”这段故事清楚地表现了宝玉的好恶,不喜欢“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的学问,而倾心于表达情感的文章。
21、古人内外兼修,认为外在的整洁与内在的洁净同样重要,熏香能够祛除污秽、颐养精神,因而无论男女老少都爱用香。细腻温婉的女子们,对香的使用更有一番独特的心思与情致。
22、熏鑪外罩上一层竹笼,便是薰笼,既能添香,也可取暖。薰笼的样式,大小方圆不极为灵活。
23、李贽痛斥道貌岸然者“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彻底撕破了权贵们刻意装扮的面纱,还他们以凡夫俗子的真面目。他讽刺说:
24、再说宝钗和黛玉。在这一回中,宝钗和黛玉竟然难能可贵地冰释前嫌,从此合二为一了,这是不是太突兀了呢?我以前看这一回的时候,一直气哄哄的,觉得宝钗太心机了,抓着一个机会就收买了黛玉的心,同时也觉得黛玉太幼稚了,情敌几句话你就铁了心认她为知己了。但是现在重读这些文字,我才明白宝钗是何等心地磊落、见地通透,而黛玉又是何等真心实意,冰雪聪明。
25、除了家中妻子之外,书生常做、并爱做的事——逛花街柳巷。
26、“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27、女子的闺房,幽深而神秘,是她们编织五彩生活的小天地。
28、“慧”读红楼|第十五回:逝者长已矣 生者尽余欢
29、喜欢了表妹,难道不能再喜欢表姐吗?古人表示:也可以的。
30、这一段审问,曹雪芹概括为“蘅芜君兰言解疑癖”,真的是让人看到落泪。首先,宝钗知道黛玉多疑,也知道黛玉无依,因此她不像曾经那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像个姐姐一样地,审慎而周密地考虑黛玉的性情,含蓄而严肃地对她进行审问,推心又置腹地跟她进行剖析。她既照顾了黛玉的高自尊,又相信黛玉的领悟力,一定不会一直走偏路,所以才说出一番关于读书的高见。这番高见,乍一看,很是迂腐,仍然囿于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成见之中,但是细读之下,便会看出宝钗果然是“山中高士”,她之所以一直呈现出空与冷的性情,其实都是悟透了这番道理之后的一种定见。
31、“慧”读红楼|第二十七回:各花入各眼,你爱哪一朵
32、小宛就采取“慢火隔纱”的熏香之法,熏香而不见烟雾,产生的香味,被冒辟疆形容为“风过伽楠、露沃蔷薇、热磨琥珀、酒倾犀斝之味”,清雅而余韵无限。
33、“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缕幽香从哪里来?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中的香文化,也和女子结下不解之缘。
34、这是隐居在湖北麻城的李贽被当地士绅撵出,落难在通州时,一个官吏给皇帝上的奏折。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抄录这段文字,是因为这段文字的信息量极大。它基本上反映了李贽的主要思想、观点、著述、行为以及影响,也生动地反映出当权者的惊惧和嫉恨。除了个别地方如勾人妻女、携妓同浴等属于无稽的诬陷之词,绝大部分还是真实的。
35、黛玉何等聪明,宝钗的一段话,她立马明白自己的问题不是出在“读禁书被人发现”的可怕上,而是出在“读禁书自己差点变得偏狭”的可怕上。黛玉之骄傲,全在于对自己的才气和禀赋的珍爱上了,她也以为这样的东西是值得宝玉去珍视的,因此她不仅看重和宝玉的感情,而且不屑于在俗世中纠缠,只愿意活在自己的小小审美世界中,自怨自艾,顾影自怜。但是宝钗的审问,让她懂得这样的自我认识是为书所害了。她们这样家庭的孩子,其家世、其见识、其智慧,都不至于如此封闭而狭隘地看待问题和理解自己,由此可见,黛玉在这之前,确实是被书移了性情的。也恰恰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才使得我们在这一回中,看到一个迥异于之前的黛玉:幽默而不讽刺、智慧而不离群、可爱而不是骄纵。
36、阅读会带给人喜悦感和新鲜感,这些最后都会汇聚成精神上的饥饿感。有了精神上的饥饿感,就有了进一步阅读的不懈动力。
37、但李贽做和尚,也不正儿八经的,他住僧院,谈佛经,却供奉孔子;他剃发为僧,自称和尚,但却留胡须,酒肉照旧享用。他的行为如此古怪,又让另一拨人难过。他却辩护说:
38、“慧”读红楼|第三十六回: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39、因此,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宝玉的“不成才”并非不可避免,主要是教育偏差之故。
40、请关注@君笺雅侃红楼,点赞收藏很重要,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41、一见“与娇娜相伯仲”,马上说:没错,就是她了!
42、“慧”读红楼|第二十一回:青春的意志,如此迥异
43、而贾宝玉和林黛玉本就互相倾慕,但碍于表兄妹这层关系,没能冲破封建思想的禁锢。他俩躲在树下一起偷偷看《西厢记》,这故事内容起伏跌宕,新颖特殊,对于他们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是可望不可及,这种爱情更是不可能会发生的,所以林黛玉看完以后心情抑郁,难以释怀,总觉得自己以后就会落得跟崔莺莺一样的下场。
44、“慧”读红楼|第三十一回:霁月难逢,一次说两
45、·“小龙女”出柜、蓝洁瑛被逼疯…香港为何有那么多“疯女人”?
46、她的丈夫冒辟疆在回忆性散文《影梅庵忆语》中,用深情的笔触记录他们静坐香阁、细品名香的时光。
47、古代女子的闺房,为什么叫做“香闺”?红袖添香伴读书,添的是什么香?
48、白先勇先生就认为,茗烟从外面帮贾宝玉找来的这些杂书中,有两本很重要的书,一本是《西厢记》,一本是《牡丹亭》。白先勇还说:“《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这一串起来,就是中国浪漫文学这一道长河中的几个高峰”贾宝玉是浪漫文学的追寻者,自然对《西厢记》《牡丹亭》这类书爱不释手。那么,同样可以说,如果一部《红楼梦》摆在贾宝玉的面前,他也会视为珍宝的。
49、南宋蔡伸有词曰:“双佩雷文拂手香,青纱衫子淡梳妆,冰姿绰约自生凉。”赞美的正是配戴拂手香的女子。
50、但是,人的发展却是不平衡的,常常存在关键期。一个孩子学习语言、音乐、绘画等都有不同的最佳时间,错过了最佳时间,往往很难补上,所谓“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美国著名生理学家玛莉安·伍尔夫通过研究儿童阅读时的大脑变化发现,儿童阅读是左右大脑两个区域都一起运行的,而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语言的能力开始退化,成年人在阅读时,往往只有一个大脑半球在工作。
51、他以剃发明志,以剃发表示一种不合流俗的姿态。李贽在麻城讲学期间,从者动辄成百上千,甚至女流之辈也冲破世俗偏见追随他。李贽主张男女平等,他自己就无视“男女之大防”,跟寡妇论道,成为一时的轰动新闻。他说:
52、《西厢记》作者简介:王实甫(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今河北定兴县)人。元代杂剧作家。《录鬼薄》列他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王实甫作杂剧十四种,今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等三种。散曲存世不多,出语俏丽,委婉含蓄。
53、《聊斋.娇娜》中的娇娜为什么不和孔某在一起?先前的孔某不是喜欢娇娜吗?娇娜的表姐还是孔某的妻子,在古人眼里,这叫亲上加亲。
54、香囊多用丝绸等布料缝制成圆形、方形、葫芦形、桃形等不同形状,再用五彩丝线绣出包含美好寓意的图样,囊中再装入或提神醒脑、或增加香氛的天然香料,成为古人特别是女孩子随身必备的饰品。
55、原因只有一个——娇娜嫁过人。即使吴郎死了,娇娜依然是别人的妻子,而不是未婚的少女。
56、生了相思病的孔某见了主人家的表妹——娇娜,小心脏砰砰砰,更喜欢了!
57、正室:你可以娶我身边的女子,因为我很看重(爱)她。
58、万历与天启两位皇帝也有同性恋倾向。比如天启帝,“不近妃殡,专与小内侍玩耍,日幸数人。”
59、一波操作猛如虎。自此,笺云和语花 “宵同梦,晓同妆,镜里花容并蒂芳,深闺步步相随唱”。
60、因此一次上朝时,贾充无意中嗅到韩寿身上的香味,便猜到了女儿的心事。
61、“慧”读红楼|第十四回:欲戴王冠之人,不知其重
62、《会真记》还只是故事,唐元稹写的,没有“出”这个说法。《西厢记》是戏曲,共“十六出”。
63、贵族家中还流行一种金属质熏香球,可以挂在床帐中,这样人们在睡梦中也能够薰染到香气了。
64、女子喜欢以香囊为佩,到了宋代,还出现了一种类似项链的香料配饰--拂手香。
65、书生的爱,总是格外直接而……单纯。在他们的眼里,遇到一个女人,直接先从洞房开始,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