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但是对当时的唐仲友来说,最大的难题是没钱。
2、“道统”一词非朱熹所首创,20世纪90年代已有学者论及,但较少为人所注意。(34)近来有学者用查询电子资料库的方法,找出更多例子。(35)“道统”一词,似乎是朱熹从他友人张栻(1133—1180)那里得来的:李流谦(1123—1176)于1164年之前写信给张栻的父亲张浚(1097—1164),目的是让张浚收他为门徒。李流谦把“道统”视为学术性的传统,老师传给学生,而又认为道统等于是“千载之绝学”。陈概(生卒年不详)写于1172年的书信,载于张栻《南轩集》,亦有“欲请足下本六经、《语》、《孟》遗意,将前所举十四圣人概为作传,系以道统之传,而以国朝濓溪、河南、横渠诸先生附焉”(36)一段,比朱熹首用“道统”一词早几年。(37)可见,朱熹在《中庸章句序》三次运用“道统之传”的套语,恐亦非属其首创。
3、席间有一个营妓容貌出众,才思敏捷,一下让陈亮喜欢上了。便托唐仲友为这营妓办理赎身脱籍的手续,唐仲友愉快地答应了。
4、原创|发布:2018-12-1213:10:46 更新:2018-12-1213:10:46
5、苏费翔(ChristianSoffel),德国慕尼黑大学汉学系博士,2002-2004年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奖学金,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自2012年起任德国特里尔大学汉学系教授兼系主任。主要著作包括《博学宏辞的学者与朝代的交替:王应麟的〈困学纪闻〉》等。
6、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7、在南宋与金国之间不打仗的那些新年元日,在临安城里,还可以见到金国派来的贺正旦使。他们,是来向南宋皇帝拜年的。只是南宋小朝廷在接待这些来自敌国,有过深仇大恨的贺正旦使时,内心里其实是五味杂陈的。(朱熹简介哪个朝代)。
8、,半个指曾国藩。原来,王阳明从小和他父亲就有着巨大的分歧,而这个分歧其实主要的就来源于读书一事。经此一事,王阳明备受打击,尤其是对于朱熹的那套所谓格物致知的学说,更是失望。所以说,王阳明格竹子失败的这个锅,确实不应该由朱熹一个人来背。
9、仅凭一首代表作,还镇不住掌门人这个台面,再欣赏一首他写的《春日》诗:
10、朱熹入仕后,历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为官清正有为,还曾为宋宁宗讲过学。朱熹一生的著作颇多,主要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晦庵词》等,《四书章句集注》还被钦定为教科书以及科举考试的标准。后人为朱熹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
11、朱熹比辛弃疾大十岁,两人初次见面于今天的江西上饶,时在南宋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八月。从此,志趣相投、政见相投的两个人,一见如故。
12、《中国建筑史》,是梁思成最重要的学术著作,也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写的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然而,这样一本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著作,却是梁思成在战乱时期的不断流亡、严重患病的状态下完成的。
13、据说一场酒宴上,唐仲友指红白桃花为题,严蕊应声口占了一阙《如梦令》:
14、其著作有《周易本义》、《启蒙》、《蓍卦考误》、《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四书或问》、《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楚辞集注辨正》、《韩文考异》、《参同契考异》、《中庸辑略》、《孝经刊误》、《小学书》、《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家礼》、《近思录》、《河南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等。此外,还有《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阂人辑录的《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其易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周易本义》、《易学启蒙》、《朱子语类》等书中。按朱熹《年谱》,《周易本义》成书于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启蒙》成书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据今人朱伯昆考证,“《本义》于《启蒙》前,并未成书。”(《易学哲学史》中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年)此说可谓精确。需要说明的是,《易学启蒙》虽列朱熹名下,而并非他一人所为,是他与蔡元定通力合作的结果。蔡元定学生翁易在宋理宗淳佑七年(1247年)记载道:“晦庵疏释《四书》,因先生论辨有所启发者非一。……六经、《语》、《孟》、《学》、《庸》之书,先生与之讨论讲贯则并驰其功焉。《易学启蒙》一书,先生研精覃思,屡年而后就,晦庵复删润之,始克成书。”(《蔡氏九儒书》卷首《蔡氏诸儒行实》)此“先生”是指蔡元定。翁易关于《易学启蒙》是由蔡元定起稿、朱熹删润而成的`记载,在《宋史》中有同论。《宋史.蔡元定传》曰:“熹疏释《四书》,及为《易》、《诗传》、《通鉴纲目》,毕竟与元定往复参订。《启蒙》一书,则属元定起稿。”这一点同时在未熹的言论中可以得到印证。朱熹在给蔡元定信中说:“《启蒙》修了末?早欲得之。”(《文集.答蔡季通》)又说:“《启蒙》所改是否?又天一地二一节,与天数五地数五相连,此是程子改定,当时不曾说破,今恐亦当添程说,乃明尔?”(《文集续集.答蔡季通》)朱熹在《启蒙序》中也明言:“因与同志,颇辑旧闻,为书四篇,以示初学,使毋疑于其说云。”此“同志”即蔡元定。“为书四篇”中“书”即《启蒙》。由此可知,翁易所记可信。
15、对于这些绯闻,朱熹自己的陈述是“谅皆考覆以非诬”。
16、朱熹的这首诗本是哲理诗,却被当作风景诗误读了八百多年
17、陆九渊在世之时,通过各种渠道与朱熹反复论辩,朱、陆两家大体上势均力敌。但陆九渊死后,陆门弟子未能将师说发扬光大,反而在与朱学的抗衡中日渐衰落,陆学的式微,最早应追溯到南宋宁宗、理宗时期的“庆元d禁”。庆元d禁后,道学被朝廷斥为“伪学”,朱熹被迫辞职,回到家乡教学,众多朱子门徒被贬谪、黜落。心学门徒袁袁燮等人也受到迫害,但心学领袖陆九渊早已去世,群龙无首。
18、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是著名理学大师,对程氏兄弟的理学精研光大,成了一代儒家大腕儿,满口道德君子,强调的是“存天理,灭人欲”,也就是符合三纲五常、仁义礼智的意识与行弟就是天理,反之,一切违背三纲五常、仁义礼智的意识与行为就是人欲。也就是用一套严格的道德伦敦规范来约束、控制人的本能欲望,以期达到成贤成圣,做到人格的自己完善。
19、陈亮话越说越多,态度也越来越激烈,以至于被旁观的朋友陈傅良判定为因此在气度上落了下风:“朱丈占得地段平正,有以逸待劳之气;老兄跳踉号呼,拥戈直上,而无修辞之功,较是输他一着也。”
20、熟悉《四书五经》的读者想必都知道《大学》里的“三纲领”、“八条目”,其中的八条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1、当然,南宋不举行正式的正旦朝会,但官方在元日当天,却也并不是冷冷清清,完全不过了。说起来,活动还是挺多的。
22、两年之后的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另一个资深主战派,同样为这次北伐激动不已,比辛弃疾还要大上15岁的陆游,在耳闻目睹了开禧北伐失败的惨痛后果之后,在留下千古名篇《示儿》之后,也去了。
23、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24、所以朱熹弹劾唐仲友的第三状,就是“百端阻节搜检,生出公事不可胜计”。
25、虽然这些指控都非常荒谬,但是宁宗皇帝却相信了,因为他也不喜欢朱熹。
26、别人纳妾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可是朱熹不同,他是儒家的著名学者,他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27、沐浴:先在堂前西阶前西面的墙下掘坎为灶,把洗米水烧热,为死者洁身,又要为死者栉发,修剪指甲,然后把这些东西再埋入坎中。浴罢把水倒在坎中。
28、这朱熹就是一个人品有问题的人,虚伪又狭隘,其倡导的理学就是一个高谈无用的哗众取宠的“伪学”,故作高深来沽名钓誉,言行不一。
29、朱熹死后,作为政敌门生的辛弃疾不远万里来到坟前,留下了“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的名句。
30、(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写乎》签约作家。
31、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32、在这次交往中,辛弃疾发现陆游的房子实在太简陋了,多次提出要为他另外修筑新房,但陆游不乐意,赋诗“幸有湖边旧草堂,敢烦地主筑林塘?”,婉拒了辛弃疾的好意。
33、朱熹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自幼跟随父亲朱松及武夷三先生刘子翚、刘勉之、胡审习字,尝学曹孟德书,后攻锺繇楷书及颜真卿行草,一生临池不辍,书法造诣精湛,笔墨雄赡。
34、朱熹儿媳妇怀孕,一切皆有可能,但在沈继祖的妙笔之下,变成了只有一种可能。什么叫春秋之笔?这就叫春秋之笔。
35、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李约瑟文集》):朱熹是一位深入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自然学家
36、正月初一的早晨,一个沉浸在过年欢乐气氛中的晚辈儿童,快步跑进家中的“克己复礼斋”,把一位须鬓斑驳,已垂垂老矣,此时仍在昏睡的老翁叫醒。儿童兴奋地告诉这位老人:过年了!今天是元日,新年第一天。
37、时至今日,我们或许更能理解,出现一个梁思成般的人物,是多么难得:他生长于一个家学深厚的名门望族、长期受到家国情怀的熏陶,从小积淀了深厚的古典文化根底,长大后又有留学美国、游历欧洲的经历,他可以在学贯中西的基础上,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有强大的信念和毅力,支撑他在最艰苦的岁月里矢志不渝地坚持理想……
38、在古代纳妾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凡是古代的达官贵人几乎每家都是妻妾成群。在古代娶妻越多也代表他们的身份和地位越高。
39、但在这期间,两人的友情,还是在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春遭遇了一点小尴尬。这点小尴尬,朱熹事后在《与黄商伯书》中,是这样说的:“辛帅之客舟贩牛皮过此,挂新江西安抚占牌,以帟幕蒙蔽船窗甚密,而守卒仅三数辈,初不肯令搜检。既得此物,则持帅引来,云发赴浙东总所。见其不成行径,已令拘没入官。昨得辛书,却云军中收买,势不为己甚,当给还之。然亦殊不便也。”
40、“道统”“治统”与“学统”有什么关系?学术与政治是分别的,还是相互影响的?
41、说到底,严蕊是中国文人的一场梅花清梦,文人们借这个梦表达了他们对气节、对知己、对侠义的理解与渴望。至于真实的严蕊如何,大家没兴趣。
42、梁思成说,“建筑是一切人类造型创造中最庞大、最复杂、最耐久的一类,而且也是全世界保存得最完好的,有传统、有活力,最珍贵、最特殊的艺术。”
43、王阳明确实是一个实践主义者,对于一门理论是否具有可行性,他都会身体力行地通过实践去检验这是否是真理,而格物一事自然就是证明了所谓的“格物致知”似乎就是个闹剧,那么朱熹自然就成了“罪魁祸首”。
44、宋代时,华夏儒、道、释三教之争已愈演愈烈,泾渭分明。陆九渊其言和其行均带有明显的禅学色彩,导致宋代、元代、明初学术界普遍陆学为禅学,即认为陆九渊学脉源于禅宗。宋代理学宗师朱熹明确指出陆学为“禅”,《朱子语类·卷一百陆氏》集朱熹言论共六十八条,有五十八条论陆九渊,多以批判,朱熹的文集、书札中更多次指陆九渊为禅。自南宋末到元明,朱子学被定为官学,地位不可动摇,而理学的对立面心学,为禅学的观点已根深蒂固。直到明代中期的王阳明横空出世,才拨乱反正,盖棺论定陆氏心学乃正宗儒家血脉,非禅宗之学。
45、由于元日有新年伊始的寓意,所以从汉至清,历朝历代都会在这天举行正旦朝会,向皇帝恭贺新年。
46、田浩 (HoytTillman),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与东亚语言学博士,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教授。2000年获得德国洪堡奖,自2004年以来担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著作包括《功利主义儒家——陈亮对朱熹的挑战》《朱熹的思维世界》等。
47、唐仲友有记载可查的政绩主要有三样:修台州学宫,建中津桥,修葺桐山桥。而唐被控“违法收税”就是缘中津桥而起。
48、南宋词人陆游: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路修齿耄,神往形留。公殁不亡,尚其来享。
49、梁思成,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是历史,是现实,是浪漫,是理想,是彷徨,是担当?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对梁思成念念不忘?
50、 朱熹(115—1200.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51、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而这份认罪表,也一直成为后世攻讦朱熹“伪君子”的主要话柄。
52、小学生必背古诗文:北朝民歌《敕勒歌》,曹植《七步诗》,白居易《忆江南》,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杜甫《春夜喜雨》,寇准《咏华山》,骆宾王《咏鹅》,
53、余先生认为,朱熹这样的理论在他的时代是有具体目标的。一方面,“朱熹建立尧、舜、三代的‘道统’是针对着陈亮为后世(包括宋代)‘骄君’助威的议论而来。”另一方面,朱熹要证明孔子“开来学”的主要作用,就是让将来儒者有方法可以治国平天下。(18)换言之,孔子虽然没有亲自经历圣王时代,仅属于后代的“内圣”学者,但是与外王的功用并没有分离。朱熹希望当代的君主必须符合“道”的标准来治理天下,才可以说是存有“道统”。(19)
54、但宋朝建立后,此朝代在经济文化上高度发达,而且对待文官相当宽容,因此宋朝整理出很多典籍古书,这一点值得肯定。比如《资治通鉴》、《文苑英华》、《全唐文》等书籍编辑完成,特别是到了南宋时期,出了一代儒学大师朱熹。朱熹的理学中有许多关于丧葬方面的论述及规范,这些都记录在《朱子家礼》中。
55、朱熹的理学思想体系 大体由理气论、心性论和格物致知论3部分组成。
56、金代的儒教——道学在北部中国的印迹(田浩)
57、这些规矩在今天的“新新人类”看来,似乎过于迂腐、苛刻,其实不然。如果连日常生活细节的良好习惯都难以养成,那还谈什么“修身齐家”,更遑论“治国平天下”了。
58、宋代皇朝与学术传统之关系,亦可见于王佖(1275年在世)的文章,其《江州州学四先生词记》云:“至我朝文明启运,五星集奎,笃生英哲,绍厥统绪。濂溪元公周先生,挺然特出。独造道奥,由天所授,不待师传。……六飞来渡,道与之南。”(43)
59、到了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朱熹已经逝去近三年了。在这个癸亥元日里,辛弃疾在朱熹命名的“克己复礼斋”里,“空斋晓尚眠”之时,不知老友可曾入梦而来,再度共饮酒、同赋诗?
60、双方的分歧,集中体现在对历史时代与历史人物的评价上。比如,对于汉唐帝王,汉高祖刘邦与唐太宗李世民,近代以来最成功的君主,朱熹认为他们的确开创了一番大事业,但毕竟心地不光明,尽管事实上也为百姓做了些好事,不过只是私心利欲偶然暗合于天道罢了。
61、孟子感慨儒家传统今日失传,最后的继承人为孔子。用这样的笔法,孟子通过提高自己最尊重的老师,间接地衬托出自己的重要性,并且暗示他自己是最后的一个继承人。
62、(作者简介)刘翠,女,爱好文学,音乐,驻马店市作协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驻马店分会理事。
63、——读书:要端正身体,面对书册,详缓看字;
64、正所谓因果循环,许多年后,朱熹被政治对手抓住他的作风问题给整了。南宋宁宗庆元二年十二月(公元1196年),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十大罪状,除了给他戴帽子“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为害风教” 、“私故人财”之外,还抓住他的作风问题狠下杀手,“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家妇不夫而孕”。使之身败名裂,甚至主张将朱熹斩首,以绝“朱学”。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庆元d案”。
65、朱子现存著作共25种,600余卷,总字数在2000万字左右。主要有《周易本义》《启蒙》《蓍卦考误》《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四书或问》《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楚辞集注辨正》《韩文考异》《参同契考异》《中庸辑略》《孝经刊误》《小学书》《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家礼》《近思录》《河南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等。《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阂人辑录的《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
66、《劝学诗》是一首逸诗,具体写作年代不详,大约在绍兴末年(1162)。日本盛传此诗,我国大陆亦不胫而走,以为为朱熹所作,姑且存以备考。其主旨是劝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
67、谋定而后动,在得知了通往圣人之路的方法后,王阳明迫不及待地就与好友一起开始格物。格什么呢?鉴于自己的爷爷竹轩公在自家周围栽种了那么多的竹子,那就格竹子吧!
68、次年九月,朱熹再至上饶,与辛弃疾、韩元吉、徐安国相约同游当地南岩风景区,又是喝酒又是赋诗,“辛帅倏然至,载酒俱肴膳。四人笑语处,识者知叹羡”,一起浪,很happy。
69、那到底是怎么个“光景”之“新”呢?由下面两句来作答“寻芳”所得的“光景”。
70、诸儒论朱熹的道统思想,常指出其一生所演变。余氏亦然,言朱熹用“道统”一词的例句,用法有改变。如:1181年《书濂溪光风霁月亭》一文中(这就是余氏认为朱熹最早用“道统”一词的例子),朱熹谓周濂溪先生“承天畀,系道统,所以建端垂绪启佑于我后之人者”。据余先生的说法,朱熹的意思还不明确,把周敦颐归入道统,就是因为道统观念还没有定下来。1183年《韶州州学濂溪先生祠记》却云:“有濂溪先生者作,然后天理明而道学之传复续”,已可知其谓周敦颐代表“道学”而非“道统”。《中庸章句序》为淳熙己酉(1189年)所写,跳过周敦颐而让二程复得自孟子失传之绪乃为朱熹产生定论之表现。而1194年的《沧洲精舍告先圣文》云:“恭惟道统,远自羲、轩。……维颜、曾氏,传得其宗。……千有馀年,乃曰有继。周、程授受,万理一原。……”伏羲、轩辕氏(即黄帝)曰“统”,而颜子之后曰“宗”,不叫作“统”,周敦颐与二程并承道学之传,就是证明朱熹之看法已见定局。(17)
7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鉴”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诗题本为《观书》,意在讲为学之道的,要是空发议论,肯定干涩无味,但是,作者却抛开书本,而写方塘,一下子就将人带入一种“境界”中——
72、对于他的死,朝廷提心吊胆,严加防范,唯恐他的门生朋友在开追悼会的时候,“妄谈时人短长,谬议时政得失”。
73、朱熹家境穷困,但自幼聪颖,绍兴十八年(1148年)中进士,年仅十九岁,历高宗、孝宗、光宗、甯宗四朝。于建阳云谷结草堂名“晦庵”,在此讲学,宋理宗赐名“考亭书院”,故世称“考亭学派”,又因朱熹别号“紫阳”,故世称“紫阳学派”。
74、北宋学者李若水(1093—1127)曾用“道统”一词来弘扬宋代的建立者太祖皇帝赵匡胤(927—976),可知“道统”对他来讲是一个政治概念。同时,刘才邵(1086—1158)亦有政治性的想法,视尧舜三代为“道统”兴盛之际,而后代人士离道统愈来愈疏远。
75、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国际学术界认为,朱熹是把孔孟儒学在新基础上建立哲学体系的最重要的人物,他的思想在15世纪影响朝鲜,16世纪影响日本,17世纪引起欧洲的注意,1714年在欧洲翻译出版了《朱子全书》。在西方汉学家看来,他的方法论基本上是经验主义的唯理论,他对儒教世界的影响,可与托马斯61阿奎那对基督教世界的影响相比。
76、为台州太守唐仲友的宴会助兴,卷入朱熹和唐仲友之间的政治斗争
77、明朝在祭祀斋戒中,斋戒者祭祀天地、祖先及其他神明前数日(通常是三日)在停止食用荤食(用蒜、韭、葱等香辛料烹制的菜肴,并非禁止吃肉),停止饮酒,停止性生活。不仅如此,还对斋戒者的行为规则做出了规范:“戒者禁止其外,斋者整齐其内。沐浴更衣,出居外舍(即到专门的斋戒住宿场所居住),不饮酒,不茹荤,不问疾,不吊丧,不听音乐,不理刑名,此则戒也。严畏谨慎,苟有所思,即思所祭之神,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精白一诚,无须臾间,此则斋也。”此风俗在华人圈中还有所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