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刘禹锡简介10字)。
2、来深圳文学分享故事、吐槽人生、展示诗文、抒发情怀;记录精彩,不负华年!
3、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4、但是唐代又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而每一个时期又有不同的皇帝,不同的政治、社会格局。
5、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6、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7、首先,诗的开篇两句“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刘禹锡便紧扣中秋月,着重描绘了中秋月光如水这一特性。即老天用今夜如水的月色,只消一遍就清洗了整个天上、人间。不难想象,刘禹锡笔下描绘的是一幅极其明澈和壮阔的美丽景象。而这幅景象所展现的,便是中秋月朗照天下、辉映寰宇的境界。其气势之磅礴可吞山河,响彻古今。
8、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语出唐·刘禹锡《《陋室铭》。
9、刘禹锡不愧是大才子,当年他写下“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皇帝认为他是讽刺刚提拔的新贵,一不高兴就把他贬到外地。十几年后又想起来老刘蛮有才,就又把他折腾回来,刘郎又写下“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皇帝心想,怎么又在发牢骚,还得把他打发走。
10、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
11、刘禹锡以自然科学为根据,补充了柳宗元的自然观。在对自然界的认识方面,刘禹锡认为整个自然界充满了有形的物质实体,天地之内不存在无形的东西。他批驳了魏晋玄学和佛教、道教关于“空”、“无”是宇宙本原的理论,认为“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空”不能超越物质形体而独立存在。这是对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发展。在关于宇宙万物的生成和发展方面,他认为万物的生长、发展是一种自然过程,动植物和人类是天地阴阳之气交互作用产生的。他还认为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有一定规律,宇宙万物是在互相矛盾和互相依存中无穷地运动发展着的。他据此建立了天人关系学说,指出天地万物各有其不同的职能和作用。自然界的职能在于生长繁殖万物,万物在生杀、壮健、衰老的自然发展过程中,遵循强胜弱败的竞争规律;人的职能在于利用自然规律和自然界所提供的物质资料,进行各种生产活动,向自然界谋取人们生活的需用品。刘禹锡提出:“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天论》上)他认为天不能干预人类社会的“治”或“乱”,人也不能改变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他还以科学知识为根据,宣传无神论,批判有神论。(18)
12、由于刘禹锡的辞赋多数创作于贬谪时期,因此逐臣之悲与怀才不遇便成了其辞赋创作的重要主题,骚怨情怀是其主要的情感寄托,同时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也贯穿始终。此外,除了反映贬谪愁思的作品,其辞赋还有应试科举所作的律赋——《平权衡赋》,怀古伤今的《山阳城赋》,悼亡的《伤往赋》,描写景物风俗的《楚望赋》。作为唐代重要的文学家与哲学家,刘禹锡的诗歌成就较高,是唐诗研究的重要领域,而诗文又为当时的文学主流,故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必然要受到其诗歌创作影响的。例如刘禹锡诗歌的主题便影响着他辞赋的主题,许多在其诗歌中描绘的场景画面、表达的情感内容,同样也出现在他的辞赋作品中,因此研究其诗文与辞赋的互动关系是其辞赋研究的有利环节。(14)
13、孟郊的诗大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
14、 20 | 21 | 22 | 23 | 24 | 27 | 28 | 29
15、按出生先后顺序排列为:王勃(650-676年)陈子昂(659-702年)贺知章(659-744年)王维(701-761年)李白(701-762年)杜甫(712-770年)孟郊(751-814年)刘禹锡(772-842年)白居易(772-846年)贾岛(779—843年李贺(790-816年)王维(701-761年,盛唐:武则天、唐玄宗、唐肃宗)
16、这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天才神童少年,他“未冠而仕”,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他的生命停止在27岁那一年,但他的名字却连同“初唐四杰”一同被世人铭记。
17、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18、 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
19、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20、刘禹锡生于公元77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老爸刘绪曾在江南做过一段时间的小官,刘禹锡随老爸在那里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
21、则天顺圣皇后长安二年(702年),受陷害,冤死狱中,享年44岁。
22、生平何以叙,朗州司马,金陵过客,江潮只助月箫吹。
23、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变革集团的成员之一。
24、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25、陈子昂是初唐诗坛的一股清风,初唐时期的诗坛都是华丽辞藻堆砌的宫廷风,而陈子昂的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26、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é)。
27、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86岁的贺知章因身体状况,辞职回乡,享年86岁。
28、相见处,便难忘,尘外无双客,野渡不知波下鱼。
29、作者在这首诗里借用泥沙和黄金来比喻沉沦和成就,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却饱含深意,让读者很容易就获得一些感悟。万事万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要经过千淘万漉,才能吹尽狂沙始到金。
30、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结束被贬生涯,历任集贤殿学士、礼部郎中、苏州刺史、汝州刺史、同州刺史,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31、 关于刘禹锡的祖籍,多有争议,有说是洛阳人,有说是彭城(今徐州)人,有说是定州人以及中山无极人。据查有关史料,刘禹锡为匈奴后裔,其七世祖刘亮仕于北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改汉姓。
32、本 名刘禹锡别 称刘宾客、诗豪字 号庐山人(号)
33、不管是盛世,还是乱世,可以说“没有被贬过的诗人不是好官员”啊~
34、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不遂愿。虽然“革新集团”的成员们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改革措施,但由于改革触犯了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
35、落拓酒中来,芳草斜阳,燕子乌衣,人世皆由王谢定;
36、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孟郊任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同年突发暴病,病故,享年64岁。
37、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38、(郦波教授最美唐诗十二讲)友谊:李十二:别了,杜二甫?
39、刘禹锡也是与白居易、元稹、贾岛、柳宗元、韩愈等同时期的伟大诗人。
40、对于很多人来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首《陋室铭》是最为熟悉的一篇赋了,它的作者就是刘禹锡。
41、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42、小山真解语,明月自安心,倩悠悠流水琴弦,桃花作侣;
43、学士身借宿青峰流水,偶坐云团,一指花香一指瀑;
4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5、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出生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46、斯时被贬为广西柳州刺史的柳宗元,与刘禹锡是同榜进士,诗歌唱酬,友谊殊深。当他读到《陋室铭》后,获知刘禹锡遭受势利小人冷遇时,愤懑不平,立即上书朝廷请求:“情愿以自己被遣之地柳州换和州,虽得重罪,死不恨。”虽未获准,但足可见“患难识知己,文人更相亲”的高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