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又有人说农历“三月三”是情人节,是因为三月初三外出踏青。所以三月初三就成了单身男女们相遇相识的日子。特别是唐朝,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都停下劳作,穿上新衣,沐浴祭祖,然后踏青赏春,结伴游乐,单身男女们都到河边相遇相识,但只是习俗,并没有作为“节”固定,比较随意,不正规。
2、因被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扩展资料:节名由来
3、对于中国情人节,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一个是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二是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三是七夕节(七姐诞,农历七月初七)。元宵节、上巳节、七夕节是古代靓女最感兴趣的节日。
4、● 春节说年俗:春节里,长安送灯的那点事
5、过好传统节日,是拯救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大家共同努力,把丢失的东西找回来,把我们的民族之魂找回来;一旦崇拜了洋人的文化,我们就会变成了洋奴,这不是危言耸听。所以,我们要找回自己的自信,让自己的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光大……
6、中国人素有赏花灯、吃汤圆、吃元宵、猜灯谜、
7、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中的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时相遇而一见钟情,南朝陈代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
8、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古代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9、这样,过节的时候,小伙子就可以与自己选择的姑娘一起跳舞,庆祝节日。如果被选中的姑娘也对小伙子有意的话,他们便可一直配对,而且最终他们会坠入爱河并一起步入教堂结婚。后人为此而将每年的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10、在情人节的习俗中,鲜花和巧克力是庆祝时必不可少的。这是男性送女性最经典的礼物,表明专情感和活力。玫瑰代表爱情是众所周知的,但不同颜色、朵数的玫瑰还另有吉意。
11、七月初中国的情人节!这本是一个隆重、热闹、节目丰富的节日,却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
12、“白色情人节”是起源于意大利的罗马。一开始,3月14日是没有名字的,与2月14日一样都叫做“情人节”。后来,人们为了把两个节日区分开来,便将3月14日定为“白色情人节”。于20世纪70年代被日本人所接受并广泛流传。逐渐地,“白色情人节”流行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等地区。
13、在古希腊神话中,玫瑰就是美神的化身。在世界范围内。玫瑰是用来表达爱情的通用语言。玫瑰颇色丰富,不同颜色有着不同的寓意。
14、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15、● 闲说民俗:大年初一有禁忌讲究,现在的年轻人你知道几个?
16、● 魏渊平春节谝年俗:正月初六之开市、送穷(6)
17、所以,“元宵节”,才是中国人真正的“情人节”。
18、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入乞巧节,民间姑娘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史记·天官书》和《汉书·天文志》中,也都有牵牛、织女双星的记载。晋代宗怀的《荆楚岁时记》里,说织女是天帝的外孙女,七月七日夜晚与牵牛在银河相会,已经为这个恋爱的故事勾勒出一个鲜明的轮廓。
19、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两千年来一直在人间流传,这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代表了当时人民的一种愿景……
20、巧巧饭:在我国山东,这一天要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21、如果两花交相开放,则预示着夫妻终身美满;如果两花相背而开,则预示着夫妻将会分道扬镳;如果鲜花怒放,则表示未来的家庭人丁兴旺;若出现一朵花凋谢或死亡的情况,则意味着夫妻中有一方会先于另一方而早逝。
22、话说上天的牵牛星与织女星互生情愫,违反天规戒律,被王母娘娘发令打下凡间,投胎凡人……
23、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这是一个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节。
24、● 四十年前,我们的国家是老师教学生;现在是,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想“教育”老师……
25、古人在“七夕”时有许多民俗活动。南北朝时就有所谓“七夕节”,优伶扮演《鹊桥仙》戏曲,进时新果品,市井儿童手执荷叶,欢呼雀跃。唐时在七夕夜登高楼危树,安排宴会,以赏节序。宋时以七夕为“女儿节”,妇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星空,默默祷告,根据所看到的迷蒙景象,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称七夕为“七巧节”,当夜的花样更多。最常见的是在庭中摆设香案,盛陈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后一口气在朦胧月色中以丝线连穿7个针孔。
26、● 随笔:今年轰轰烈烈的“春运”,又叫新冠疫情给“糟蹋”啦!
27、除了七夕之外,对于中国情人节还有两个说法。
28、● 魏渊平说春节年俗:正月初四之五(接灶王、迎财神)
29、还有就是西方的情人节,就是在阳历二月十四这一天。在这一天,情侣们会约会,旅游,互赠礼物。
30、浪漫七夕,中国人的情人节!祝福天下有情人,相亲相爱,幸福到永远……
31、七巧节,从两千多年前一直到现在,各地都有不同的过节方式,大致上都是,这一天华灯初上之时,年轻的姑娘们,聚在一起,比谁的手巧,剪纸、刺锈、手工……各色各样的比拼。
32、在古罗马,年轻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严格分开的。然而,在卢帕撒拉节,小伙子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心爱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
33、由于过往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妇女亦会结彩楼,预备黄铜制成的细针(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穿进了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不过,古人乞巧不独七夕,正月及八九月都可以乞巧,只有宋以后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时期,七夕乞巧节变得很隆重,有专门卖乞巧饰品的市场,称作乞巧市。
34、“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35、 古时元宵节除了闹花灯、耍社火、舞龙灯、踩高跷、猜灯谜等等,其中主打的是灯会,为当时处在封建社会中的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古代未婚少女平时足不出户,只有这天才破例可以结伴出门看灯赏玩,不少男女借此机会物色心上人,擦出爱的火花。元宵节造就了无数良缘美眷,而定终身的男女也可在元宵之夜秘密相会。从内涵上看,我们古时的情人节,虽极富诗情画意,但过于含蓄,难以吸引当今的年轻人。过西方情人节,经常订不上一桌饭,购买一束美丽的花也很紧俏,情侣们的消费活动融入到了经济生活。但元宵节的情人节,我们还仅仅是为了赏灯而赏灯,于是少了一份情话,更少了一份浪漫的情致,这也是元宵节打不过情人节的原因所在。
36、而单身的女孩子们,在这新的一年的开始,对自己喜欢的人要有表白和计划,写在自己的日记本里,在心中撒下爱的种子。
37、此外有民俗学者在2013年7月相继痛批七夕情人节是商业炒作,北大教授张颐武7月13日在微博中称,传统上,除了牛郎织女故事,七夕最重要的是乞巧。
38、还有就是阳历三月十四号,是白色情人节,四月十四号是黑色情人节。五月十四号是玫瑰情人节 ,六月十四号是亲亲情人节,七月十四号是银色情人节,八月十四号是绿色情人节,九月十四号相片情人节,十月十四号葡萄酒情人节,十一月十四号电影情人节,十二月十四号拥抱情人节。
39、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
40、● 魏渊平散文:到底是“迷胡”戏,还是“眉户”戏
41、在《夏小正》的古农事历中有记载:“七月,……初昏,织女正东向。”在当时的七月黄昏,织女星正好升上一年中的最高点,也在人们的头顶上清晰可见。而织女星旁两颗较暗的星星位置,正好形成一个朝东方开口的样子,朝东方望去,正好可见牛郎星。再加初秋七月的秋雨,会衍生出这样的爱情传说,也不是无法理解的。
42、朗诵:燕子,本名:傅燕,甘肃省兰州市人,热爱生活,喜欢阅读与朗诵,喜欢唱歌及主持,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会员,《丝路云梦诗书画苑》朗诵团长、桃源国际诗歌集团朗诵团副总裁、并在多家网络平台担任主播。感恩生活愿以声释美,以声传美!丰富自己,温暖他人!
43、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和上巳节,才可以出来,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七夕更倾向于是一个女子的专属节日,其内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在古代七夕与爱情关系不大,于近代才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44、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5、到了南北朝时,任眆在《述异记》中记载:“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纴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46、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为什么会发生在农历七月七呢?其实观察织女星与牛郎星(牵牛),是可以让古人了解到“秋天到来”的方法。
47、民间的一些节日应该得到重视,但商家媒体联合炒作报道,使人一听见“中国的情人节”,就不免心生厌恶,因为“中国的情人节”未免太多了,你看,正月十五元宵节,被意淫而成“中国人的情人节”;八月也被意淫而成为“中国的情人节”;好端端的一个七夕节,又被说成是“中国的情人节”。有些商家借机搞促销,有些婚介机构趁机搞联谊,媒体也不惜版面争相报道。“中国的情人节”刚开始听说的时候,也觉得浪漫、洋气,动不动就与国际接轨;反过来说,一年有好几个“中国的情人节”是不是太俗、太滥、太贱了?当然,不可否认,对真心相爱的人来说,每天都是“情人节”。总而言之,无论以什么形式过这个“情人节”,都请尊重它本来的文化历史内涵,千万别亵渎了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