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马雅可夫斯基关系很好的画家拉里昂诺夫,为马雅可夫斯基画了几幅肖像画。其中有一幅非常抽象。拉里昂诺夫的先锋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上,也体现在他对创作的态度上。他一旦觉得自己的风格定型了,就会立刻转型。有时,他甚至会直接在自己的展览上宣布和自己的风格决裂。所以,他的战友们就会对此很不满,甚至当场会跟他打了起来。
2、据说,奥西普对爱情的肉体一面看得很轻,这使这个奇特的“三人之家”避免了许多冲突。尽管布里克夫妇早在认识马雅可夫斯基前一年就“停止过夫妻生活”了,但双方谁都不想离婚,一直将名存实亡的婚姻维持到1945年奥西普去世(马雅可夫斯基死于1930年)。
3、“四面八方跑遍,不如去莫农联”,这句广告词是当时马雅可夫斯基的名片。当时许多文坛人士常用这句话来揶揄他不再进行严肃创作,但他自己却说,这句广告词是很高品质的诗。这或许是列夫的“社会订货”文艺观的最佳体现。
4、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马雅可夫斯基想去从军,但政审没通过。在文坛前辈高尔基的帮助下,他就读于一所军事汽车学校。
5、(2013年《臭虫》幕后合照,via演员刘畅)
6、陈小阳:我这儿有鸡汤你喝不喝呀?慢点,别烫着。
7、出处:著名的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 《佚名》
8、其间,他写成长诗《一亿五千万》,内容是一亿五千万苏俄人民的代表伊万,挑战美国总统威尔逊。美国见武力不行,就派出民主主义、人道主义队伍和伊万角斗,但最终都被打败了。
9、本书是童诗绘本,选入著名诗人刘保法的童诗33首,包括《生气滑梯》《春天的味道》等。这些童诗短小、清新,不故作高深,而以表达童心童趣作为诗人的追求,诗中总能看到儿童的心理和视角。诗人的这些诗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时时让人感受到春风和阳光,这是作者对生活、对儿童充满爱意和善意的体现。配上绘本风格的精美插画,图文并茂,适合小学生阅读、朗诵。
10、但事实并非如此,“三人行”的情感历程给马雅可夫斯基留下无尽的煎熬与痛苦。1930年4月15日,马雅可夫斯基开枪自尽,死前留下绝命书,希望苏联政府抚养他的家属。而家属名单里,除了他的母亲、姐妹和利利娅,还有一位名叫波隆斯卡娅的女人。
11、阴郁的雨飞着斜的目光。电线流着铁的思想,—— 象铁窗一样清清楚楚。而铁窗后是鸭绒褥。脚轻轻巧巧踩在褥子上,——星星们正在起床。可是路灯——这批戴煤气王冠的帝王一齐灭亡,于是马路花园中的一束花——一群互相敌视的卖淫女郎刺得眼睛更疼。戏谑的钻心的笑从黄色的毒玫瑰丛弯弯曲曲长出,令人汗毛直竖。越过喧声越过恐怖远景安慰眼睛:那受难而心安、麻木不仁的十字架的奴仆同花街柳巷中淫窟的棺木都被东方投入同一个火光熊熊的花瓶。
12、婚礼上的闹剧引发了火灾,新娘和宾客都被烧死了。消防用水则把普利绥坡金和一只臭虫一同冻在了地窖里。
13、陈小阳:你现在是不是特后悔自个儿当了诗人了,啊?
14、波隆斯卡雅知道马雅可夫斯基对莉莉娅的感情。虽然马雅可夫斯基曾经称莉莉娅为妻子,但是莉莉娅坚称他是她的情人。他们两人一度分手。
15、斯大林对他的评语:"马雅可夫斯基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们苏维埃时代最优秀的、最有才华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位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怀有最美好情感的诗人,在上世纪20年代,他相继写下三首“中国题材”的诗作,即《不许干涉中国》(1924)、《莫斯科的中国》(1926)和《你来读一读,踏上巴黎和中国》(1927)。
16、当然,贫困的马雅可夫斯基一开始的时候还需要用奥西普的钱。奥西普和莉莉都是非常殷实的犹太中产阶级家庭。《穿裤子的云》和马雅可夫斯基其他一系列早期著作,都是因奥西普的赞助才得以出版的。
17、张钧诚、刘君张志明、刘鸿飞、韩静、李靖雯、陈琳、魏熙、王鑫雨、王宇迪、徐文宣、张洪宇
18、我们干工作要使每件日常事务适应于伟大的坚定目标。——马雅可夫斯基
19、斯蒂文森的《一个孩子的诗园》是英国儿童文学中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他的儿童诗都是从儿童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儿童特有的方式去认识世界。这种儿童的心理和情趣本来是每个人都有过的,但绝大多数人长大成人后却丧失了这种特质。作为成人,只有理解并重新把握住“孩子的世界”,才能表现它。斯蒂文森确实具有这种本领。
20、马雅可夫斯基听罢怒不可遏,气呼呼地将房门用钥匙反锁,并对她说,她不仅不能去参加彩排,而且连屋子都不能出。他说着便流下了眼泪。
21、尽管奥西普非常有智慧,但他却是个很冷淡的人。这种冷淡不光体现在精神层面,在肉体上也非常性冷淡。虽然他跟莉莉结婚了,但夫妻之间基本上维持着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关系。而莉莉恰恰相反,马雅可夫斯基这么一个伴侣都远远无法满足她的需求,她不断地在外面寻找新伴侣。这个古怪的三人家庭在当时的彼得堡人尽皆知。
22、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马雅可夫斯基
23、马雅可夫斯基同莉丽·布里克的感情迅速发展。他们几乎天天见面,由“近在咫尺”,终于发展到“同居一处”——当然,这中间还 夹着 莉丽的丈夫奥西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