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姥姥既然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户人家,所以她对生活的看法和态度也是顺其自然,正如她劝解自己女婿时所说的那句实话:“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由此可见刘姥姥着实是一个老实、知足的人。而她准备去荣国府时说“倒还是舍着我这付老脸去碰一碰”,这也是因为生计着实艰难,迫不得已的。第二日一早,刘姥姥便带着孙子几经周折来到了荣国府。刘姥姥做事分外小心,先是弹了弹自己的衣裳,又交了孙子板儿几句话,然后蹭了上去。从这里可以看出,贾府的豪华宏大,给普通百姓所带来的压抑感和那高不可攀的姿态是无法磨灭的。刘姥姥进荣国府并非是从前门进去的,而是又绕到了后门方才进去,这一个“绕”字,就足够说明了贾府地盘的宏大是令常人难以想象的。进了荣国府以后,这个连饭都吃不上的刘姥姥进了荣国府可以说是令她大开了眼界,见了见世面。我们也通过作者在对刘姥姥的眼睛、耳朵儿、鼻子和身体的具体感觉的描述,体会到贾府的那种富丽堂皇、耀眼夺目。形象化地描写,使读者们犹如看得见、听得到、闻得到、摸得着一般。
2、《红楼梦》出世以后,它所具有的思想艺术力量,立刻惊动了当时的社会。人们读它,谈它,对它“爱玩鼓掌”“读而艳之”;又为了品评书中人物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还有的青年读者,为书中的爱情故事感动得“呜咽失声,中夜常为隐泣。”因此在当时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一说。《红楼梦》在它带给社会巨大的影响之后,也引起了人们对其品评、研究的兴趣。
3、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原因很简单,女婿家里穷的难过冬,不是过不了冬,只是买棉衣办年货困难--刘姥姥想起来女婿王狗儿爷爷与王夫人父亲联宗认作侄儿。王家认识他们的只有王夫人还在京城。不得已只好厚着脸皮来登贾家门。
4、为改变女婿王家当前的贫困状态,刘姥姥给女婿狗儿出谋划策,要去有一星半点瓜葛的荣国府攀亲告债。(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分析)。
5、如在初次求助的过程中,刘姥姥并没有因为两家的旧交而贸然行事,因为深知两家的家境悬殊很难相互来往,因此她首先找来了王夫人的陪房周大娘,请求在她的带领下去见太太,而且在请求的过程中并没有直接说是要寻求帮助的,而是说特意来看周大娘的,从而拉拢了周大娘的心。
6、首先,刘姥姥的作用为结构作用。刘姥姥身为旁观者,她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盛与衰。
7、 刘姥姥进大观园,共有三次。这也有穿针引线的作用,先是交代了缘由,然后给她了浓墨重彩的舞台,最后用知恩图报来收尾。故事情节也相对完整。若是只写刘姥姥打抽丰、逗乐子,没有了救巧姐的后续,刘姥姥的形象未免单薄。刘姥姥是多侧面的,而且,她终究是善良的,正是这份善良,使她多了几分可爱。
8、刘姥姥,一个集善良与智慧于一身的农村老妪,一个不属于大观园的边缘人,却被作者刻画得惟妙惟肖,并在整部小说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对小说主题思想的表现也具有一定作用。(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分析)。
9、刘姥姥,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人物。是一位来自乡下贫农家庭的谙于世故的老婆婆,凤姐女儿巧姐的命运与她密切相关,巧姐判词和《留余庆》曲中均提及刘姥姥。
10、看似讨好粗俗,实则淳朴善良的刘姥姥实际上是《红楼梦》中最闪光的底层人物,她在《红楼梦》中起着烘托的关键性作用,见证着贾府的"盛极而衰";同时从侧面展示了她的温暖,体现了《红楼梦》作者对刘姥姥等代表底层劳动大众的热爱。
11、最能体现她洞察人情的情节是第四十回的宴席上,凤姐和鸳鸯打算取笑刘姥姥,以博得贾母的欢心。鸳鸯悄悄嘱咐刘姥姥后,她就心领神会,妙语频出,先是“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锹好沉”,引得众人都笑起来,再是“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引得众人大笑起来,平日碍于礼教持重端庄的湘云、黛玉、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无不做出了“出格”的行为,或喷了饭、或笑岔了气、或说不出话、或喷了茶、或撒了饭碗、或让奶母揉一揉肠子,实在是热闹至极,幽默至极;最后一句“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又惹得众人笑起来,以至于贾母笑出眼泪。《红楼梦》作为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欢喜热闹的场景实在屈指可数,而由刘姥姥创造的这经典一幕,是实实在在地高兴,纯纯粹粹地欢喜,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在众人的欢笑声中,我们看不到城里人对乡下人的歧视,模糊了主子和下人的界限,使平日森严的等级制度暂时隐退,融洽了贾府众人的关系。刘姥姥以一己之力,解放了贾府众人的天性,实在是体察人情的高手。后来鸳鸯向她赔不是,她豁达地说:“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又一次展现出了豁达大度、体察人情的性格特征。
12、(2)吴顺,江宜圣.刘姥姥的复调特征与价值趋同(J).名作欣赏,2018
13、刘姥姥是一个幽默的人,她非常配合凤姐等人的戏弄,以此使贾府中的人开怀大笑,故意做各种滑稽的事哄主子开心。是出色的公关学家,并且她的社交能力极强,很能琢磨人的心思。
14、这个好像是冥冥之中缘分是佛手指引的结果,曹雪芹在这儿他是进行了这么一番暗示。所以,让刘姥姥起名,刘姥姥不就说了嘛,取个“巧”字,将来必定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全从这“巧”字上来。而刘姥姥在第四十回中说的两句连句也是值得注意的:“大火烧了毛毛虫(指一场大火(谐音:”祸“)将会把贾府烧得一干二净),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15、刘姥姥的第二个性格特点是见闻多广,洞察世事。生长于社会的底层,艰难困苦的生活练就了刘姥姥见闻多广、体察人情、深谙世道的性格。
16、见证了贾府由全盛走向衰落,往日欣欣向荣的贾府被抄家,家中光景一落千丈,贾母随之去世,往日威严赫赫的王夫人也变得形容枯槁。这时刘姥姥再次来到贾府,一则吊唁,二则为王夫人祈祷求庇佑,在无人可依的情形之下凤姐把女儿巧姐托付给了刘姥姥。贾环、邢大舅等一行人竟然要把巧姐卖掉,被刘姥姥想着办法给救了,给了巧姐一个安稳的归宿。相当于其他金枝玉叶而言,巧姐无疑得了个最好的下场。你帮我一时,我度你一世。刘姥姥虽大字不识,却懂得知恩图报,既能在富贵场里来去自如,也能在田里耕种过活。
17、故事从贾府由富贵堂皇走向没落衰败的次线,反映了一个大家族的没落历程和这个看似华丽的家族的丑陋的内在。
18、所以,姑娘们看不起的不是穷,而是俗和不自尊。她们对刘姥姥的态度,可以类比于正直单纯的主家对乞丐的态度:你有手有脚,为何要行此事?
19、刘姥姥有一个最大特点是让人喜欢,她每到一处都能带给人欢乐,是一个处处都受欢迎的人,这是一种为人哲学,也是一种处世智慧。按理说,刘姥姥是一个普通的乡下农妇,她到贾府这样的上等官府家庭里,是让人瞧不起的,至少贾府下人对她是不当回事。可她是一个阅历丰富、机智幽默的表演家,她内心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处境,但仍然将笑乐在脸上、表现在行动上。她始终能和大家轻松地融入一起,这是一般人不能做到的。你看,她与凤姐、鸳鸯合谋出“洋相”,搞哈哈乐动作,她主动扮演逗人开心的滑稽角色,一个农村人能做到这点非常不容易,现在看来她真是不一般,她有胆量、有思维,敢于大胆尝试。她最具体代表性的典型语句就是那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她表演夸张,惟妙惟肖,情态并茂,出人意料,简直是现代版的相声演员贾玲,让人忍俊不止,让贾母及小姐丫鬟们笑得前仰后合,乐不可支,笑到肚子疼。这样的事例,刘姥姥心里十分明白,这只不过是逢场作戏,逗大家乐乐而已。虽然自己年龄大了,但想想贾府能给她帮助,更让她回农村有面子,农村人都会对她高看一眼,她更是觉得很荣光。再说,这些也没有什么可丢脸的,能给贾府上上下下的人带来愉快,还能获得贾府上下的好感,又何乐而不为呢?刘姥姥的这种处事方法的确值得让学习。
20、鸳鸯笑道:“左边‘四四’是个人”。刘姥姥听了,想了半日,说道:”是个庄稼人罢。”
21、就像前文举例子,王熙凤把一盘花横三竖四的插了她一头。她纵然没有镜子可照,看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也该知道这是王熙凤捉弄她。然而她却只作不知地说:“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她故装糊涂,反语正说,制造喜剧效应,让人忍俊不禁。众人揭穿说:“你还不拔下来摔到她脸上呢?把你打扮成了老妖精了!”她装傻到底,就顺水推舟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做个老风流!”她表面装疯卖傻,自我解嘲,实则展现了大智若愚的高超智慧。
22、但从书中的描写看,刘姥姥扮演的是一个丑角,大家看到了一些俗不可耐的笑话让人乐而不止,这只是看到了表面。其实,刘姥姥的角色看似丑角,并不意味着是傻角色。她并非不知道自己在扮演什么角色,而是甘愿故作丑态、滑稽凑趣,以制造喜剧效应。她说出的笑话能让别人听着好玩有意思,但在她心里却是甜酸苦辣,别有一番滋味,也可说是“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她虽然在乡下种地,但也做过小买卖,有着商人的精明和智慧,她做小买卖洞察的人很多,再来到贾府见过这么多人,经过多年的人生历炼,自然看明白很多事,懂得如何适应,扮演自己的角色。刘姥姥的笑话,就像她脸上一道道皱纹一样,是饱经沧桑的印痕,是生活磨砺的见证,是人生经验所集,是她大智若愚的表现!更是看透了生活,看透了世态。作为一个上了年纪的农妇,在那个年代能有这种思想,应该说是一种思想开放,当然这也是曹雪芹笔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开放从《红楼梦》很多人物中都有表现,但通过刘姥姥这样一个乡下小人物的表现,更能表达当时的社会现象。所以说,刘姥姥这个人物让我们不能小视,必须以全书的中心思想来解读她,这样她的人物思想就更鲜明,更有主旨意义了。
23、在小说《红楼梦》“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这一回,也就是第六回。作者向我们细细的交代了刘姥姥的来历, “方才所说这小小之家,姓王,乃本地人氏,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昔年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图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这刘姥姥乃是个久经世代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从这几段描述中,我们可以得知刘姥姥只是在当时社会中的一个微乎其微的小人物,而作者运用这样的一个局外人的眼睛对荣国府进行侧面描述,以一个局外人,来看看局内人的事,也就是说作者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理论来对荣国府进行了侧面描写。刘姥姥四进荣国府,四次所起作用以及所经历的事情各不相同,也从侧面反映了贾府的兴衰。如此,我就从刘姥姥四进荣国府,来进行论述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
24、刘姥姥虽世故,却不吝啬。时令瓜果成熟时,她便带着农产再次登上了贾府,这一回她是来回敬的,便也就不那么窘迫了。送完之后,贾府留她小住,知道太太小姐们爱听奇闻异事,刘姥姥便想尽办法编出故事来给大家讲述,简直成了贾府上下的开心果。但是太太小姐们瞧得起她了吗?并没有。妙玉认为刘姥姥用过的杯子应该摔碎扔了,黛玉说她酒后醉舞如牛舞,王夫人则左右帮腔把她插的满头花。对这一切刘姥姥自然是看在眼里,藏在心里的,但是她却也能在富贵场上如沐春风。人情世故了然于胸,熟练的操作展现地毫无违和感。
25、 在塑造刘姥姥这个人物的同时,作者还过刘姥姥勾画了全书重要人物的一些性格侧面,使这些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复杂和具体化。
26、(指巧姐本是如花朵享受大户人家的富贵,但是贾府之败使她流落了烟花巷,后来经刘姥姥救助在农村有了个很好的结果),刘姥姥用庄稼人乐观、幽默的本色,来暗示了贾府未来的处境,也体现了雪芹对乡下人一种由衷的赞美。
27、首先从刘姥姥的外观和衣着打扮开始说起。刘姥姥出场时,已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妪,她穿着朴素,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28、在《红楼梦》众多人物中,刘姥姥虽然是一个不重要的角色,看似不起眼,但绝对是曹雪芹刻意描写的一个小人物。虽然没有浓抹重彩,但肯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在小说中起着推动和修饰作用,让人在心中留下了许多温暖和感动。刘姥姥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灵活现,非常贴近生活、非常接地气、非常有特点的一个小人物。通过仔细分析刘姥姥这个小人物,就会发现她确实是一位普通中孕育大智慧的人物,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头脑之灵活、处事之温暖、做人之善良,都是让人敬佩的,可见曹雪芹的用笔之意。刘姥姥她虽然有着农村人的善良与质朴,但同样有着官府的世故与精明。她大智若愚、随机应变、见义勇为、知恩图报、幽默风趣……可以看出她是一位经历风雨、阅历丰富、看透风尘的人物。她在《红楼梦》中起到铺垫和点睛作用,从中可以看出曹雪芹人物布局的完整和协调。分析刘姥姥这个人物,对于深入研究《红楼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9、她看似愚蠢疯傻,实际心底透亮,精明过人。刘姥姥之所以能在贾府左右逢源,是与她洞悉各种人物的心理并根据各种人物的心理采取不同的对策分不开的。第一次进贾府获得成功后,她对怎样与贾府中人打交道更是成竹在胸。例如,王熙凤把一盘花横三竖四的插了她一头。她纵然没有镜子可照,看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也该知道这是王熙凤捉弄她。然而她却只作不知地说:“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她故装糊涂,反语正说,制造喜剧效应,让人忍俊不禁。众人揭穿说:“你还不拔下来摔到她脸上呢?把你打扮成了老妖精了!”她装傻到底,就顺水推舟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做个老风流!”她装疯卖傻,自我解嘲,展现了大智若愚的智慧。
30、(5)张宝坤.《名家解读红楼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年.
31、第一百一十三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释旧憾婢感痴郎”中刘姥姥的做法更让人敬佩。此时,贾府已经败落,宁府已被官府抄家,凤姐更是病重卧床不起。在这个时候一些趋炎附势之人,一见权势倾颓,家败人亡,避之唯恐不及,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让人感受到人世炎凉的落寞。但是刘姥姥这个时候,不计后果,不忘情谊,亲自带着青儿来探望凤姐的病情,并求神拜佛,为她祛病延年。刘姥姥在当时这种情况下来看凤姐,可以说是雪中送炭,让人感动。患难见真情,有难来相助。实实在在地表现了她的感恩之心,不忘旧情,充分展现了刘姥姥的大美之心。还有“狱神庙”刘姥姥的故事。刘姥姥受凤姐之托,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带着板儿到处寻找,费尽周折打听到了巧姐的下落,知道了巧姐是被狠舅奸兄卖到了烟花巷落难,她历经艰险把她救了出来,了却了凤姐一桩心事。“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刘姥姥重情重义、有始有终的做法,实在难能可贵,令人敬佩不已。
32、如在初次求助的过程中,刘姥姥并没有因为两家的旧交而贸然行事,因为深知两家的家境悬殊很难相互来往,因此她首先找来了王夫人的陪房周大娘,请求在她的带领下去见太太,而且在请求的过程中并没有直接说是要寻求帮助的,而是说特意来看周大娘的,从而拉拢了周大娘的心。
33、第三个作用自然也写出了刘姥姥自己。刘姥姥可以说是个编故事的天才,张嘴就来,而且特别适合听众的需要,用时髦的话说,她就是能够适应听众的审美需求。她编的第一个故事,她说下雪天,听见外边柴堆响,一看是个漂亮的十七八岁小姑娘。
34、全书中,刘姥姥分别出现在第六回、第三十九回、第四十回、第四十一回、第四十二回、第一百一十三回和第一百一十九回,其中第一回为初进荣国府,主要交代刘姥姥的出身、进贾府的原因以及进贾府的遭遇;第三十九-四十二回,以刘姥姥的视角,写她和贾母众人游览大观园的经历,是最热闹、着墨最多的一部分;第一百一十三回和第一百一十九回,写贾府败落后刘姥姥重情重义,再进贾府探亲、救助巧姐,受到王夫人、贾琏等人的千恩万谢。就出场回数来说,只有寥寥七回,且除了第二次进贾府是浓墨重彩地讲述其故事,其他回目都不是主要情节。然而,在这有限的出场中,我们能看到一个乐观幽默、通透仗义的农村老妇人形象。
35、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原因很简单,女婿家里穷的难过冬,不是过不了冬,只是买棉衣办年货困难--刘姥姥想起来女婿王狗儿爷爷与王夫人父亲联宗认作侄儿。王家认识他们的只有王夫人还在京城。不得已只好厚着脸皮来登贾家门。
36、(1)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中华书局,200
37、她深知贾母是贾府最德高望重的人,因此见了贾母,口称“老寿星”,奉承贾母是“享福”之人,听到贾母说“我正想个地里现撷的瓜儿菜儿吃,外头买的,不象你们田地里的好吃”,便谦虚地说:“这是野意儿,不过吃个新鲜。依我们到想鱼肉吃,只是吃不起。”给贾母讲农家见闻时,恰巧遇到贾府失火,便立刻转移话题,讲了一个老奶奶吃斋念佛,喜获孙子的故事,哄得贾母满心欢喜。这种体察人情、随机应变的本领,确实是来自于丰富的生活积累。
38、结语在《红楼梦》中展开的的世态百相中,刘姥姥无疑是一经典正面人物形象,粗俗不堪的皮囊下,流淌着高贵的善良。其性格中的亮点,无论是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还是在当代社会的环境中,都具有值得发掘和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值得人们深思。参考文献:
39、 大观园里众多的美丽女子,清新脱俗,谈吐不凡;而刘姥姥满口乡下俗语,倒也朴实自然,充满了乡土气息。大雅与大俗,形成了鲜明对比,在碰撞中迸溅出了火花。贾母和刘姥姥,年龄相差不大,一个养尊处优,一个土坷垃里刨食。一个最会享受,一个遍尝艰辛。好在她们都能随遇而安,各领各的一份命去。这,既是对照,也是映衬。
40、刘姥姥自从得到贾府接济后,据她自己讲生活大有好转,接近了小康之家了。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一旦度过了难关,就扛着新摘下的瓜果菜蔬,进城答谢。
41、 老实说,读到这番话,我一下子想到了王熙凤在黛玉进贾府时夸赞黛玉的话来,那时,凤姐携着黛玉的手,笑着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凤姐明夸黛玉,实捧贾母,美目流盼,左右逢源,虽机敏讨巧,但未免痕迹过重。再听听刘姥姥说的话,就显得特别朴实,自然,发自内心,令人感同身受,很是接地气,所以贾母的反应也就不同:听完凤姐说的话,就笑她“你倒来招我”,心里明镜一般;听了刘姥姥的话,开心地不得了,说小孙女儿(惜春)就会画,可以让她画一张。
42、她给贾府讲故事,一个冬日抽柴的故事,就让宝玉信以为真,足以看出刘姥姥讲的多么生动了。
43、通过刘姥姥的二次荣国府的整体来说,作者对刘姥姥这个人物的态度可以说是同情而不是鄙视的,虽然个别地方有描写的比较轻视或者挖苦,但主导地位还是以同情的角度。在描写刘姥姥人物时,并没有把人物的性格简单化,不但写出了刘姥姥惹人发笑的一面,还写出了她值得同情的一面。
44、 在见到了凤姐之后,刘姥姥深知凤姐的威风是出了名的。但刘姥姥并没有灰心丧气,尽管贾蓉的到来曾多次打断了她与凤姐的谈话。但是在贾蓉走后,她仍然做到了不忘初衷,鼓起勇气大胆的向凤姐诉苦并说明了自己这次来的用意,甚至很自然地和凤姐套近乎,开口就是“你侄儿(板儿)”的,以此期望能够博得凤姐的怜悯。在此同时,刘姥姥也很直白地点明自己的接济目的。这次,凤姐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并一吊钱,这也就应验了刘姥姥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你老拔一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的这两句话。凤姐这回给的这些钱,够刘姥姥这样的庄稼人活一年的了,总的来说,刘姥姥是成功的。刘姥姥拿了银钱,向凤姐千恩万谢,随周瑞家的出去后,也不忘周瑞家这次对自己的帮助,虽然这些钱来之不易,也不算很多,但刘姥姥还是痛快的拿出一块银子要给周瑞家的,周瑞家的哪会在乎这一块银子,也执意不肯收,待刘姥姥从后门出去后,这第一回也就到此收尾。可见刘姥姥虽然家境贫寒,来自农村。但是,她不但知道知足,也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