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2、0029河南许昌分院 负责人:朱魁伟 马凤霞
3、孟子首先以性善论为基础,论证了教育对人性发展变迁的主导作用。孟子认为人性先天具有恻隐 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等“四心”,是为仁义礼智之端,所以人性本善,“仁义礼智 ,非由外铄 我也 ,我固有之也”《孟子 ·告子上》。人生本来就有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 “良能”。在这个意义上,人性、人格是平等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告子下》。进而,孟子又指出人性有两个发展方向,发现、保持、扩充自己的善性,沿“人性本善”的方向发展 ,就会成为君子;意识不到仁义礼智植根于自己内心,不注意发掘培养本善的心性, 一 任其食色之性膨胀,就会成为小人。
4、君子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6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关于教育的名言)。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8、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9、孟子第一个提出了人才教育的思想。他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了五种因材施教的方法。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尽心上》。
10、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1、一日暴(pù,同“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1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13、成语“舍生取义”就是出自这句名言。两千年来,孟子的这句话,成为历代中华儿女的人生价值观,每当中华民族遭遇危难,在生死存亡的时刻,总会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舍生忘死,宁可牺牲生命,也要坚守道义,正是他们,成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1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15、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16、人们互相认识,贵在能够相互了解。而人们相互了解,贵在能够了解到对方的心灵深处。
17、孟子主张,施仁政,行王道,才能得到百姓们广泛的支持拥护,也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再坚固的城池,再好的时机,都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只有“人和”才是最主要的,不能施行仁政的暴君,下场必然是众叛亲离,以失败告终。
18、(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19、(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
20、(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1、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22、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离娄上》
23、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24、(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25、孟子非常重视教育环境对人的影响孟子认为,教育要想取得成功,除了教育者的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者的积极主动之外,良好的教学环境也很重要。他指出教育的首要作用在于启人心智。他认为人性中固有之善只是一种稚嫩的胚芽,一般人因意识不到而无法注意培养它,通过教育,可以帮助人去思求、扩充 、发展这种善性,“存其心,养其性”《尽心上》。由于客观环境作用于人性变迁,影响着人的道德品质,长期处于不良环境习染中的人,必然会丧失善良本心,孟子强调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寻找回失掉的善性,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在于“求放心”,“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26、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27、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28、(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9、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30、释义: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31、(赏析)这句话阐述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去尊重别人,这种尊重,应该是发自本心的,非功利主义的。如果一个人将这种尊重着眼于具体的某人某事中,时常惦念:我给某人帮了忙,某人为什么没有给我帮忙?这样的结果,多数是“爱人者人难爱之,敬人者人难敬之”。
32、 译文: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
33、(1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4、(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35、孟子认为「四端」是内在於自觉心的,属於人的「本质」,即所谓人的「性」。人之性,必有异於禽兽之处,这种「异於禽兽」的性, 便是「善端」。他指出,人之所以不善,是由於受私欲蒙蔽。因此,人应放弃私利,以达到社会的公义。目的是建立良好的个人道德观。
36、(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37、(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9、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