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两首诗,也是两幅素描画。一是应邀到农民朋友家作客的赴宴图,诗中勾勒出青山,绿树,村舍,场圃,桑麻,菊花,构成一幅具有浓郁村野气息的画,自然景色与友人热情融为一体,表达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另一幅画是农家妇女洗衣图,描绘了明月青松,山泉清流,浣女喧闹,渔舟晚归的情景。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倾慕和对恬静生活的追求,诗人刻画的宁静自然环境和闲适生活氛围的确令人神往,也同样反映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美。
2、《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 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罗丹(古代保护环境的名言)。
4、9)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会更美丽。
5、1保护环境,要你十分留心,十分细心,十分有心。
6、 秦国法律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田律》规定,从春季二月开始到夏季七月期间,不得进山砍伐林木,堵塞林门水道,不准诱捕鸟兽……
7、汉初名臣晁错在一篇上奏皇帝的文书中发表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其中说道:让德政普及,使得天上的飞鸟,地下的水虫草木等都为其蒙被,然后才能使得“阴阳调”,“风雨时”,维持良好的生态秩序。这种试图以人为因素影响“天”的意志的主张,其实体现了比较开明的生态意识。汉宣帝时,御史大夫魏相上书引述《明堂月令》的内容,主张顺应阴阳四时执政。他说:执政者的行为“奉顺阴阳”,则“风雨时节,寒暑调和”,“灾害不生”,五谷丰登。所谓“风雨时节”,是汉代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风雨时节五谷熟”、“风雨常节五谷熟”、“风雨时节五谷成”等文句,都表达了同样的社会愿望。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较早成熟,正与农耕生活对自然生态条件的高度依赖有关。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本身就是具有科学意义的。而中国早期的农学和医学,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得以发展壮大的。
8、20)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9、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培根
10、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四季不忘绿化,还以诗代札,向友人索取树苗:“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房里为求来。”
11、保护环境,要你十分留心,十分细心,十分有心。
12、1使“母亲”成为乐园,需要“儿女”携手努力。
13、——李白《月下独酌》日照香庐生紫烟,谣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4、3)地球的命运掌握在人们的股掌之间,稍不留神,将会被毁灭。
15、在古人心目中,雾霾不是好东西,历代帝王都很畏惧。金朝有一则故事写道,哀宗刚即位时,封太后、太妃为皇太后。当即大风骤起,吹落房瓦,紧接着出现昏霾,不见太阳,还有黄气冲天。太后做梦,见到数万乞丐跟在她后面。她很厌恶,占卜者说:“太后是天下之母,百姓贫穷,当然要向你述说。”闻此言,太后赶紧在京城摆设粥与冰药,告慰天下。明清两代发生雾霾,皇家曾命文武群臣致斋三日,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