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外貌进行描写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有时刻意使用带有夸张色彩的比喻。例如作者描写托尔斯泰的目光,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胃,它像金刚刀切开的玻璃”。这种夸张的比喻,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
3、托尔斯泰的艺术,不只对俄罗斯文学,至今仍对世界的文学发展,有很大的贡献。而托尔斯泰所发展出来的思想,也给予世界很大的影响。
4、生20:我觉得她并不害怕挨揍,我从“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读出了桑娜其实很自责,如果丈夫揍她一顿她可能心里会好受点。
5、《当代英雄》,(俄)莱蒙托夫,上海译文出版社,19
6、在审判玛丝洛娃时,正巧聂赫留朵夫做陪审员。当他认出她时,良心受到谴责,想通过拯救她以赎前罪,并准备和她结婚。
7、D.掠过(lüè)颔首(hàn)炽热(chì)轻松愉快(yú)
8、(3)洞察世事敏锐深刻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
9、他不专心学业,痴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对道德哲学发生浓厚的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
10、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1、(英雄主义是在于为信仰和真理而牺牲自己。)
12、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列夫托尔斯泰
13、(一个人好象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愈小。)
14、把握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15、如何理解“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这段话的含义?
16、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17、“托尔斯泰这对眼睛有一百只眼珠。”这段结尾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18、泰斗:指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19、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20、生18:我读出了桑娜很害怕,她怕丈夫突然回来自己不知道怎么说这件事。她怕丈夫会揍他一顿,或者把孩子扔出去。
21、您认为托尔斯泰对世界长篇艺术发展史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2、1891年,托尔斯泰发表同名中篇小说《克莱采奏鸣曲》。小说讲述“我”在一个火车上亲耳听到了一个贵族讲他杀妻的前因后果,揭露了贵族资产阶级社会中男女关系,尤其是爱情婚姻的异化,道德的堕落所带来的人生悲剧。
23、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24、“所以说,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5、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
26、⑴真理从来都是浅近的,就像太阳,悬在你的头上,就那么一个圆,带给你光和热。
27、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突出眉毛、鬈发、胡子的茂密,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丰富的遐想。
28、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成功的秘诀》《伟大的悲剧》等。
29、 鲜为人知的是托尔斯泰对音乐艺术具有极高的天赋,他认定“自己可以成为一位伟大的作曲家”,曾经打造并实践自己成就音乐家的梦想。
30、(每个人的生活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生活,它的趣味越抽象,它便越自由;另一方面是自发的群体的生活,个人在群体里不可避免地要遵守那为他预先规定的法则。列夫托尔斯泰)
31、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
32、当时俄国最高统治者沙皇尼古拉二世,被称作“血腥的尼古拉”的俄国最后一位皇帝,破天荒地答应了一位农妇的请求,在圣彼得堡召见了她,并且对她给予了很高评价。原来这位农妇不是一般人,她就是托尔斯泰的妻子——索菲亚(沙皇御医的女儿)。她此行目的,其实是为了丈夫的一本书来求情的,这本书就是《克莱采奏鸣曲》,沙皇尼古拉召见了索菲亚之后,随即同意解禁此书。
33、如果一个姑娘想嫁富翁,那就不是爱情,财产是最无足轻重的东西,只有经得起别离的痛苦才是真正的爱情。
34、同时,作者在行文中不断使读者感受到托尔斯泰粗鄙的容貌背后似乎隐藏着什么更为深刻的东西,反复提示托尔斯泰其就是俄国普通民众的一员,在“抑”的同时为“扬”做好了准备。
35、(幸福不表现为造成别人的哪怕是极小的一点痛苦,而表现为直接促成别人的快乐和幸福。照我看来,它在这一方面可以最为简明地表达为:幸福在于勿恶、宽恕和热爱他人。)
36、⑴抓住人物外貌最典型的特征,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描写。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既有整体描绘,也有局部特写。
37、⑴抓住人物外貌最典型的特征,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描写。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既有整体描绘,也有局部特写。
38、谢夫曼的《托尔斯泰和东方》很有影响。我手头的这本书是1962年戈宝权先生送给您的,后来您又转赠给了我。该书第166页有一段文字,谢夫曼注明是转引自您发表在《俄罗斯文学》上的那篇文章。此外,作者还在第129页和第158页的另两段文字上加了注,也说是根据您的译文。
39、有一次,一位法国青年拜访托尔斯泰。他俩一同散步闲聊,恰巧旁边有副单杠。青年跑过去,一跃而起,抓住单杠,做了几个动作,骄傲地说:「伯爵,这门艺术,您大概是外行吧?」托尔斯泰笑一笑。「文人不会武,这也不必苛求......」法国青年似乎怕托尔斯泰尴尬,连忙为他解脱。托尔斯泰看了看同伴,走到单杠下面,轻轻一跃,双手握杠,两腿挺直朝前一仲,往后一摆,连续绕了几个「大翻车」,随后又轻松自如地做了几个难度很大的动作,像燕子那麼轻巧,像猿猴那麼自如。法国青年看得眼花缭乱,惊诧得吐出舌头,老半天都没缩回去。他哪里知道,体育活动正是伯爵的爱好呢!托尔斯泰喜欢骑马、打猎、游泳、滑冰、划船等运动。除了体育,他还爱参加劳动。画家列宾就亲眼看见托尔斯泰在烈日下整天在田地里地。他主动地帮助贫穷的人盖房子、砌炉灶、割草,直到古稀之年,还坚持自己打水、劈柴,和农民一起锯木头。当托尔斯泰从单杠上跳下来,法国青年心悦诚服地说:「伯爵,您单杠上的动作也是真正的艺术。」托尔斯泰没有吭声,只是淡然地笑笑。有个青年总想一举成名。他去请教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诚恳地对年轻人说:「人好比分数,分子就是他自己实在有的那麼大小,而分母就是他把自己想像的那麼大小。分母愈大,分数就愈小,如果分母是无穷大,分数就等於零了
40、水车,为了把粉磨好,是必要的。人生,为了让生命灿烂发光,是必要的。《人生论》序所有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快乐与幸福而求生存。如果一个人没有追求幸福的欲望,那么这个人可能是不知道自己所以生存的意义。也就是说,入如果没有追求自身幸福的想法,根本谈不上什么人生。对所有的人来说,所谓生存,就等于追求幸福与获得幸福。因此,追求幸福与获得幸福,当然也就等于人生。《人生论》第一章列夫托尔斯泰名言_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99句(要尽可能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列夫托尔斯泰)
41、有一次,他的学生章海陵上门拜访,发现老师忧郁又有些激动。后来草婴才告诉他:“安娜死了……我,我刚才在翻译‘安娜之死’,心里真难过。”章海陵认为,草婴的译作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他把自己和原作者融合在一起了。
42、在夫妇之间要有彻底的不和,或是同心一致的爱情,才能在家庭生活中掀起一点波澜。夫妇之间的关系若是暧昧不清,在任何的情况之下,都能发生一些事情。有许多家庭,丈夫和妻子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令人厌烦的生活,那只不过是因为在他们夫妇之间,既没有彻底的不和,也没有同心一致的爱情。《安娜卡列尼娜》第七部第二十三章
43、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在追索托尔斯泰的思想时,忘却我们潸然泪下的感动。我们被托尔斯泰在八十二岁高龄之时不得不离家的固执,以及托尔斯泰的思想极点中彻底的厌世主义所打动。而且,与托尔斯泰所生存时代的俄国,在本质上没有多大差异的我们所生活的现代,人们有太多受托尔斯泰思想所感动的机会。
44、他的文学传统不仅通过高尔基而为苏联作家所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中也有其巨大影响。
45、①文章开篇就是一个特写,就像摄像机的特写镜头,聚焦于人物面部“多毛”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②接着细腻描写人物面部的各个部位,一一用“镜头”放大。③再接下来描绘人物的神态面容。④从“一纵一横”两个角度——托尔斯泰的外貌在其人生各个阶段的变化和托尔斯泰的长相与普通俄国人长相的接近,整体描写人物外貌的普通和气质的平庸。⑤以上都是从下面进行描写,接着作者写访者的想象和心理落差,从侧面进行烘托。
46、第4段:写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47、“五五年或者五六年,团中央发出号召,要全国青年与团员学习苏联女作家尼古拉耶娃的中篇小说《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此书描写一个刚刚走向生活的女农业技术人员娜斯嘉……对于我,一个21岁的团干部,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作者来说,当然颇有魅力。”
48、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内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容貌感到绝望。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49、根据第①段内容简要概括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感情变化过程。。
50、生15:我从“两个人沉默了一阵。”也看出桑娜当时的心情很复杂,她不知道该怎样跟丈夫说。
51、器宇:指人的仪表、风度、气概或胸襟、度量等。
52、(所谓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的。就是肉体生命的衰弱和灵魂生命的强大、扩大。列夫托尔斯泰)
53、倪蕊琴:托尔斯泰擅长表现“心灵的辩证过程”,并使人的内心生活第一次得到了独立存在的意义。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善于自我观察与自我分析,常常追逐着一种思想、一种感情的产生与变化的轨迹,捉摸着心理自我运动的过程,探寻它的表现形式和活动规律。人的心理活动本身成了作家研究的对象和创作的主要内容。他笔下的主人公(从伊尔倩耶夫到涅赫留道夫公爵)心理活动轮廓分明,人物思维活动符合逻辑性,合情合理。他善于捕捉和描绘那些内心处于极端痛苦、精神濒临绝望边缘的人的心理,如《安娜·卡列尼娜》中,他对安娜自杀前心理活动的全过程加以展现。在马车上以及火车站,安娜的心理活动是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识流动,跳跃性较大,但她思考的中心仍然是自己的命运、和渥伦斯基的爱情以及人生的意义。所以,这既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意识流,也不完全是下意识,而是下意识和意识不断交替的一种心理活动。这段描写可以说是世界文学中最震撼人心的篇章。
54、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55、(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列夫托尔斯泰)
56、《团的儿子》,(苏)卡泰耶夫,草婴,少年儿童出版社,19
57、(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惟一可靠的幸福。列夫托尔斯泰)
58、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59、(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多,而自己要求的越少,他就越好;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少,而自己要求的越多,他就越坏。列夫托尔斯泰)
60、这篇人物小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为托尔斯泰描绘了一幅“肖像画”,不仅展现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而且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从而表达出作者对他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61、器宇:指人的仪表、风度、气概或胸襟、度量等。
62、生5:“他现在在哪儿?老天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我从这里看出桑娜很担心自己的丈夫,很爱自己的丈夫。
63、(我深信,再也没有比人的外表(与其说是外表本身,不如说是对外表动人不动人的信念)对于人的发展会有这样惊人的影响。列夫托尔斯泰)
64、黯然失色: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65、(快乐是在寻找真理,而不在发现真理。列夫托尔斯泰)
66、在托尔斯泰逝世不久前,他在1910年10月3日的日记写到:“音乐,特别是音乐,可以唤起人们的愿望,使更多的人体验和分享。没有一种艺术比音乐更能表现出艺术的真正含义。”托尔斯泰一生醉心于音乐,把音乐视为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喜爱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他曾在致柴可夫斯基的信中称音乐是“艺术世界中最高的艺术。”他给音乐的定义是“音乐是情感的记录,”“音乐乃是通过声音唤醒,或转达某种唤醒,或转达某种既知的情感。”
67、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