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⑨小人长戚戚(长: ;戚戚: )
2、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高二论语原文及翻译)。
3、(2)对曰:《论语》中记载对国君及在上位者问话的回答都用“对曰”,以表示尊敬。
4、8•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⑸、非礼勿视, , , 。
7、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8、(译文)孔子说:“真伟大啊!尧这样的君王。多么崇高啊!只有天最高大,只有尧能够效法天。(他的恩德)多么浩大啊,人民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对它的称赞。他所成就的功业是多么伟大啊!他所制定的礼乐制度是多么光明啊!”(高二论语原文及翻译)。
9、解决这个矛盾可以参考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孔子,人生修养的道理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为人处世的道理不要说得那样多,只要有一个重点,终身都可以照此目标去做的,孔子就讲出这个恕道。后世提到孔子教学的精神,每每说儒家忠恕之道。后人研究它所包括的内容,恕道就是推己及人,替自己想也替人家想。
10、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1、⑨小人长戚戚(长:总是,常常;戚戚:忧愁,哀伤)
12、本章中孔子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损益。它的含义是增减、兴革。即对前代典章制度、礼仪规范等有继承、没袭,也有改革、变通。这表明,孔子本人并不是顽固保守派,并不一定要回到周公时代,他也不反对所有的改革。当然,他的损益程度是受限制的,是以不改变周礼的基本性质为前提的。
13、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4、(4)仞:音rèn,长度单位。古时七尺为仞,一说八尺为仞,一说五尺六寸为仞。
15、实用软件“直播、录放、生活、听读、撰写、排版、推文”微讲座
16、(1)启:开启,曾子让学生掀开被子看自己的手脚。
17、(译文)达巷d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
18、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1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20、颜回请教问孔子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
21、佳作|2021高考文库:历史材料类作文写作示范
22、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23、(译文) 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就这样做过了。”
24、3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5、(译文)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26、(评析)孔子一直都在为恢复礼乐制度而努力,并将“礼乐”作为自己教育弟子的重要内容。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艺术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它还是和谐的体现,真、善、美的统一体。只有经过这种音乐的熏陶,才能让人们知礼、懂礼、守礼、护礼。孔子的这一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历朝历代的皇帝大臣,都重视乐的作用,无不倡导醇正优雅的音乐,并对靡靡之音保持高度警惕。
27、因此,孔子不但明确提出“正名”的主张,而且还通过编修《春秋》,对种种违礼僭越的行为进行了讥刺贬斥。
28、“弘毅”:“弘”是弘大之意;一说强,章太炎先生《广论语骈枝》说:“《说文》:弘,弓声也。后人借‘强’为之,用之‘疆’义”。此‘弘’字即今之‘强’字。“毅”是坚毅之意。“弘毅”指的是弘大的志向、坚忍的品质、态度,这是完成学业必须具有的精神状态。
29、(译文)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3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31、(译文)子夏说:“做官还有余力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就可以去做官。”
32、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意,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33、注释: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说,同悦,愉
34、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于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5、译文: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名回,字子渊。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孔子说(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盍:何不)”子路说:“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衣(轻)裘:泛指衣服。“轻”字为衍文,是因《论语•雍也》中有“衣轻裘”而误衍。“裘”:本指皮衣。共:动词:指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敝之:指把车马、衣裘用破,用坏。敝:使动用法。憾:抱怨)。”颜渊说:“(我)想的不是夸耀自己的好处(伐:夸耀),不夸大自己的功劳(施:表白)。”
36、②知者乐,仁者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3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38、③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9、智者乐(yaò)山,仁者乐(yaò)水 知者乐(lè),仁者寿。
40、动筒①尝于国学②中看博士论难③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④?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⑤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41、孔子说:”见到有德行的人就想要像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
42、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43、 (翻译)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44、译文:从前有个狂妄的人,命令纺织师织丝绸,命令他要织得非常精细美好。纺织师特别用心地织,纤细得好像微小的尘粒,狂妄的人还不满意,嫌太粗。纺织师很怒恼,就指向天空让他看:“这就是细微的丝缕。”狂妄的人说:“为什么看不见?”纺织师说:“这丝缕非常细微,我们纺织工匠中最优秀的师傅尚且看不见,何况是一般的人呢?” 狂妄的人非常喜悦,因而赏谢了纺织师。
45、孔子说:“在早上得知了真理,到晚上死去也可以了。”
46、(译文)孔子说:“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可批评的地方。他的饮食很简单,却尽力置办丰盛的祭品去孝敬鬼神;他平时穿的衣服很简朴,祭祀时却尽量穿得华美;他自己住的宫室很低矮简陋,却致力于修治水利事宜。对于禹,我确实没有可批评的了。”
47、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48、2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1)?”
49、(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