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家认为,“孔子衣镜”具有“图史自镜”的作用,衣镜本为“正衣冠”之用。孔子衣镜最基本的功能还应是作为衣镜以供鉴人,但不同于一般铜镜的是,其镜背上孔子及其弟子的画、传,这不是普通铜镜能够描绘与书写的。杨军指出,“衣镜赋”是有文化的老师写出来之后把它放在这枚镜子上面的,具有特殊的作用。东汉的荀悦在《申鉴》中盛赞借鉴的意义:“君子有三鉴:鉴乎前,鉴乎人,鉴乎镜。前惟训,人惟贤,镜惟明”。唐太宗也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孔子立镜”的镜体为光洁的铜板,可以“正衣冠”;镜背写有圣迹贤语,能够“知兴替”;孔子及其弟子的圣贤像,通过“图史自镜”的借鉴功能,从而“明得失”。(孔子简介资料简介)。
2、内容摘要:非遗保护及传承人认定政策施行多年以来,我国非遗项目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整体大有改观。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青年一代的成长,非遗在传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情况,“非遗二代”如何参与以及应对这些状况,对非遗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南通红木世家出身的顾畅、华雍夫妻及其品牌“无有”为研究个案,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传承实践进行考察,希望可以为我国非遗项目的从业者及国家非遗保护的推进提供一定参考。
3、(3) 所有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设计,其作品带来的其他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4、玉兰桃李次第开,冬青杨柳一夜新。晴日里,春风拂面,谁都说这是一年里最好的时节。秋之绚烂,更为艺术家所眷恋,而春之生机,则是所有人都有感怀。在这样的时刻,情绪自然地高涨起来,生命以非常直观的方式将力量和美展现了出来,让人很难无动于衷。孔子曾与他的几位学生对谈,询问他们各自的志向,有的说要做大国宰相,有的要做小国宰相,也有不为官而矢志从商的,各有理由和愿景。孔子并没有评说,及至问到曾皙,他的理想很有意思:“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意即春天里与青年人一起,在沂水游泳,迎风舞蹈,晚上唱着歌,尽兴而归。结果孔子听后,喟然谈曰:“吾与点也!”这是儒家思想中保有的生命意识,也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重要基因。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得以实现。
5、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6、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7、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8、69岁,孔子仍有心从政然不被任用,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孔子简介资料简介)。
9、 第三阶段:自六十八岁(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周游列国结束回到鲁国,到他去世,共五年时间。这时,他虽然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但鲁哀公、季氏最终并没有任用他。他虽然有大夫的身份,有时也发表一些政见,但没有人听从他的意见。他把精力集中到办教育与整理古代文献典籍上了。这一时期他的学生也很多,并培养出了子夏、子游、子张、曾参等才华出众的弟子。这几个人后来大都从事了教育事业。对儒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对孔子思想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10、 二十九岁 公元前523年,周景王二十二年,鲁昭公十九年。
1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2、 吴伐陈,楚来救,陈国大乱。孔子离陈过蔡地去负函(楚地,分河南信阳,楚有贤大夫沈诸梁即叶公驻此),在陈蔡间被困,绝粮七日,弟子饥馁皆病,孔子依然讲诵,弦歌不止。子路等由于屡遭挫折,对孔子之道产生了怀疑,只有颜回认识到孔子道大,不为当时所容,“是有国者之丑”。孔子为有颜回这样的弟子感到高兴。(《史记·孔子世家》)
13、 七岁 公元前545年,周灵王二十七年,鲁襄公二十八年,孔子在鲁。
14、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15、想参与中华书局与京东图书联合举办的“传统文化月”活动,
16、◆“固守”的传统与“未现”的将来——北京雕漆工艺传承
17、 五十八岁 公元前494年,周敬王二十六年,鲁哀公元年,孔子在卫。
18、运用现代数字化技术进行家谱的编辑工作建立数据库,首先将民国谱录入数据库,便于族人寻根查询编写家谱软件,直接将数据库里的资料转换成家谱版式。家谱的数字化业已耗资200多万。
19、 春,管山林的人(“虞人”)在曲阜西边的“大野”打猎,捕获一只怪兽,据说是麟,孔子说:“吾道穷矣!”于是绝笔,停止了修《春秋》。
20、 在适宋的路途上,曾与弟子习礼于枟树之下,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派人把大树砍倒了。孔子微服而行,逃到郑国,郑国也没有接待他,只好取道适陈。
21、鲁哀公十六年( 公元前 479 年),孔子病死,终年73岁。葬在鲁国城北泗水旁。
22、杨军介绍说,在镜盖、镜背、镜框上的题记有1850多个字,内容涉及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这些文字是用墨汁在漆木器上书写的,字迹清楚。
23、前479年3月9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儒略历3月9日,格里历3月4日,夏历二月十一),孔子逝世,终年七十三岁,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孔子守坟6年。
24、待校对审核结束之后,数字化系统将开始录入所有孔氏族人的相关信息,这也意味着数字化系统将正式运行。此系统将提高修谱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有利于解决家谱续修的历史遗留问题,有利于深入挖掘孔子世家谱的价值,更有利于孔子世家谱的推广与普及。
25、◆ 新时代纤维艺术的诉求——“从洛桑到北京”第十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暨学术研讨会
26、◆接续传统,绣出新生:羌绣传承与创新的年轻力量
27、杨军介绍说,海昏侯墓出土的这个铜镜,不仅是一面铜镜,在铜镜的后面还有镜背,在铜镜的前面有一个镜盖子叫镜掩,还有一个用于支撑衣镜的镜架。最主要的是,在镜背,镜掩两面以及镜框上有人物图像和题记。
28、 孔子返鲁后,鲁哀公问政,孔子曰:“政在选臣。”(《史记·孔子世家》)又问:“何为则民服?”孔子回答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29、 吴公子季札聘齐,其子死,葬于嬴、博(临近鲁境之齐地)之间,孔子往观其葬礼(见《礼记·枟弓下》)。
30、以美丽乡村、公共与商业空间等为主题的景观、环境与建筑设计作品,根据作品主题分乡村建设类与文化空间类。
31、 六月,鲁国季孙意如(季平子)卒,其家臣阳虎囚其子季孙斯(季桓子),而专鲁政。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见,于是馈孔子豚,欲待孔子拜谢时见孔子。孔子不想见,打听得阳虎不在时前往拜谢,但不巧在路上二人相遇了。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口头答应,但终不仕。(见《论语·阳货》)退而修《诗》、《书》、《礼》、《乐》,以教弟子。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32、 六十岁 公元前492年,周敬王二十八年,鲁哀公三年,孔子在陈。
33、 孔子的先世出自王家,为子姓殷商遗民。在商朝,孔氏长支被封为宋公负责商朝历代君王的祭祀。商朝灭亡后,孔氏远祖微子启(商纣王的哥哥、殷末“三仁”之一)受封于宋,都商丘,奉殷商祀。
34、《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35、 孔子到卫后,居住在卫都帝丘(今河南省滑县)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按照孔子在鲁国的待遇给予俸禄。后卫灵公听信谗言,监视孔子,于是孔子便在这一年的十月去卫适陈。在过匡地(今河南省长垣县境)时,匡人误认孔子为阳虎(因阳虎曾欺压匡人,而孔子的长相又极似阳虎),围困了孔子。后经蒲地(也在长垣县境),适逢公叔氏欲起事,又被围困。孔子与蒲人订盟,返回卫都,住在蘧伯玉家。
36、(3) 数字类参赛作品形式为视频(卡通形象除外),格式要求为MP4或MOV,画幅宽高比4︰3或16︰分辨率不低于720*5单个视频作品大小不超过300MB,时长不超过10分钟,若超过则评审时仅播放10分钟。卡通形象可提交视频,也可参照产品类形式提交。
37、 弗父何生宋父周(名周,字宋父),周生世父胜(名胜,字世父),胜生正考父(名正,字考父)。正考父接连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他熟悉商代文献,曾校“商之名颂”。他受君委命,一命而偻,二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不争于人。
38、本书选取了孔子一生中经历过的重大事件,形成二十余个独立成篇的小故事,给小读者呈现了春秋末期儒学学派的”圣人”——孔子的出世、讲学、周游列国、删诗定礼著《春秋》,以及宣扬“仁政”“德政”的故事,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解读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生轨迹的一个好途径。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每个故事都能独立成篇,符合青少年读者的阅读心理。
39、 六岁 公元前546年,周灵王二十六年,鲁襄公二十七年,孔子在鲁。
40、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41、 六十一岁 公元前491年,周敬王二十九年,鲁哀公四年,孔子在陈。
42、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43、 孔子自称“三十而立”(《论语·为政》),即从此开始,他已奠定了治学、做人、为政等坚实的学问德业基础。根据《史记》记载,这年前后,他开始创办平民教育,收徒讲学,在最早的弟子中,比较知名的有颜路(颜回的父亲)、曾点(曾参的父亲)、子路等人。
44、 孔子在齐,与齐太师语乐,听到《韶》乐(相传是舜时音乐)三月不知肉味,兴奋地说:“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45、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宋,建都商丘。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晚年娶年轻女子颜徵在生下孔子。孔子3岁时父亲叔梁纥病逝,孤儿寡母移家鲁国都城曲阜,贫寒度日。孔母富有远见,从小注重孔子的文化教育,孔子20岁的时候,已经是鲁国相当有名的博学之士。
46、目前登记族人超过190万人(民国谱收录56万人,新增140万人),其中女性为20万。原先报道的孔子后裔为300万,是根据人口普查推算的孔姓人口。但是姓孔并不一定就是孔子后裔。我们根据调查情况推算孔子后裔人数大约为180~200万。调查登记的范围以达总数的90%以上(很多支派本次续修仍然没有登记女性,或登记不全,一些支派至今不愿意参加续谱)。
47、50岁的时候,因为名声在外,孔子被鲁定公任命为“中都宰”,后又出任“司空”、“司寇”。孔子激动地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知晓了自己的使命是从政,做一番治国安邦的大事。
48、孔子曾做过“乘田”(管畜牧)、“委吏”(司会计)等官。他对自己的工作无论大小事都一丝不苟。当管理牛羊的小官时,他说:“叫我管牛羊,我就得把牛羊养得肥胖强壮。”后来管理仓库,他又说:“我要把仓库的账目计算得一清二楚。”
49、 孔子任中都(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宰,卓有政绩,治理一年,四方则之。
50、《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尧典》中记载的观象授时、四仲中星等可以说是世界最早期的天文学记载,其真实性得到现代天文学家的广泛肯定。《禹贡》一篇,乃鸿篇巨制,对我国的区域地理根据物产、土壤等作了详细划分,引起后世自然科学家的广泛探讨。《吕刑》篇主张不滥用刑罚、注意德教的“祥刑”思想深深启发影响着后代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洛诰》等篇记载周初营建洛邑之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得到了出土文物的印证。《洪范》一篇“统治大法”,详列“九畴”,备言天道人事,对后世君主影响深远。因为《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51、(4) 参赛作品中不得出现任何与参赛人员姓名、单位相关的文字、图案、标记及其它与设计方案无关的符号,不符合规定者将被视为无效作品,取消参赛资格。
52、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九年(前501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五十一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齐国送八十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五十五岁。
53、孔子对于周礼,推崇备至,曾言“吾从周”。但他的这种继承是以改革为前提的。他对周礼的态度,一是不废弃周礼,而在周礼的基础上加以“损益,二是适可而止,也就是要做到“中庸”。这种态度固然有其保守的一面,但作为改革者,孔子思想的主流还是顺应历史发展,闪耀着夺目光辉的。
54、经济上惠民就是要使民“足食”,《论语》记载孔子“所重:民、食、丧、祭”,主张“因民所利而利之”。政治上宽民就是要反对“不教而杀”的苛政,孔子主张对人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理”,反对“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55、不论民族国籍孔氏族人由于通婚等原因入籍少数民族者,以及迁徙海外入籍他国者,此次均收录,如元朝迁居韩国的高丽派,现有8万人,有5万人入谱。近代又有很多族人迁居东南亚和欧美各国。
56、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征集以博物馆形象或馆藏文物为创意来源的的文化创意产品,形式不限,要求具有较高的新颖性、独创性。
57、 三十四岁 公元前518年,周敬王二年,鲁昭公二十四年。
58、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
59、 一岁 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夏历八月廿七日,孔子生于鲁国陬(zōu)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城东南尼山附近。今尼山下有“坤灵洞”,传说为孔子诞生地)。因父母祷于尼丘山而生,故名丘,字仲尼。
60、 齐国晏婴使晋,与晋卿叔向谈及齐政归陈(田)氏,因齐君加重赋税,滥取于民,而陈氏则采用施恩人民,收为己助的办法,以弱公室。叔向认为晋国公室也到了末世,人们听到国君的命令,“如逃寇仇”(《左传·昭公三年》)。可见这时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已经很尖锐了。
61、在历史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人们并不希望秉持一种简单化的思维或标准,而是在文化领域借用了生物学的概念,希望实现或保持文化多样性。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手工技艺式微,甚而消失;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乡村的很多习俗不再被实行;随着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人际关系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许多礼仪不再被遵守……如此等等。我们如何看待这些逝去的事物呢?手工技艺如果只是技艺的话,或许留存一份档案资料即可;如果以文化的眼光来看待,技艺、习俗、礼仪这些无不是文化的载体,脱离了载体,文化何以呈现?习惯上,我们更容易关注有形物质的保护,更倾向于在有形之物上解读文化,保护文化。为了克服这一偏颇,人们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简称“非遗”),一则以示区别,二则有所强调。鉴于这个概念的针对性以及现实的迫切性,很快得到大范围的认同,并与文化保护的实践相结合。
62、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