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会试首试《四书》、《五经》,遂为定制)
2、夜里做梦与你携手共同游玩,早晨醒来泪水流满巾也不擦拭。
3、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悼亡诗大全100首)。
4、碧窗应绣凤凰衫。红芳满院参差折,绿醑盈杯次第衔。
5、他以“足志”“足言”为讽颂(比兴),便是“诗言志”的影响,而不是那两句话的本义了。又有将这两句话与《诗大序》的话参合起来的,如尚衡《文道元龟》论“志士之文”云:
6、陈起刊《江湖集》,收录刘克庄、戴复古等人诗作
7、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8、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言其愿,丘将启汝。”
9、诏受户曹掾,捧认感君恩。感恩非为己,禄养及吾亲。弟兄俱簪笏,新妇俨衣巾;罗列高堂下,拜庆正纷纷。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廪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囷。喧喧车马来,贺客满我门。不以我为贪,知我家内贫。置酒延宾客,客容亦欢欣;笑云“今日后,不复忧空樽”。答云“如君言,愿君少逡巡。我有平生志,醉后为君陈:人生百岁期,七十有几人?浮荣及虚位,皆是身之宾。唯有衣与食,此事粗关身。苟免饥寒外,馀物尽浮云。”(白氏《长庆集》五)
10、 王子十五年。游衍伊洛滨。 朱颜茂春华。辩慧怀清真。 焉见浮丘公。举手谢时人。 轻荡易恍惚。飘飖弃其身。 飞飞鸣且翔。挥翼且酸辛。
11、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1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13、 塞门不可出。海水焉可浮。 朱明不相见。奄昧独无侯。 持瓜思东陵。黄雀诚独羞。 失势在须臾。带剑上吾丘。 悼彼桑林子。涕下自交流。 假乘汧渭间。鞍马去行游。
14、(常将二人并称“沈宋”,为近体诗的定型做出贡献)
15、《百家姓》(全文注音+音频+视频+姓氏来源)
16、 B项:公共卫生体系包含多方面内容,题干中只是提及我国东南地区控制疾病的多种措施的一方面,干扰项,B项不当选。
17、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18、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大地,观察形势,数历山川。不要理会那般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鄙弃那些“赵老送灯台”之类的混话。
19、如果可以寄书信到黄泉该多好,好让我知道你这些年过得怎样,是谁在身旁照顾你。夜深了,我仍然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不忍听他们的续弦之议。让我们来生再结为知己吧,就怕真的有来生,我们两个仍然无法长相厮守。而今,我的泪水已经流尽,纸钱烧成灰,飘忽不定。
20、(提倡恢复采诗制度,发扬诗歌讽喻时事的传统)
21、红桃处处春色,碧柳家家月明。楼上新妆待夜,
22、怎样理解九十年代写作的成功或者说九十年代写作解决自己的问题——当代城市题材的途径是什么呢?语感。这个词就够了。也就是说,由于特定的题材所固有的内涵,必须以特定的、恰切的语感与之相称。反讽的、不断地弱化处理的、保证语言的绵延感使词语自显语感的发现,正是九十年代特别是知识分子派写作的卓异之处。知识派和民间派的争论,其实是语感取向之争。“诗到语言为止”的他们(他们是民间派的摇篮)为了事物印象最初的冲力,不惜使语言停留在起始阶段,拒绝语感的持续深入,收获的是一些印象式的断片和有时以断片粘合的大块头。知识派实际上是从民间派停留的地方开始,获得的是语言的绵延感。知识派对知识分子责任、文化和传统等的强调都是语言绵延性的内在要求。但他们的局限其实也是从对语感的依赖中来的。语感是个人生命的节奏,发现自己的语感无异于在自留地上挖出了一口井,诗人们就会懒惰地时时处处依赖这口井,不愿到稍远的河边取水了。这正是九十年代写作的问题。这些诗人无论写什么题材,或尝试什么诗体,基本上是同一种语感,这样一来,所有诗体(如果他们尝试了)读起来都是同一种感觉。所有诗体,无论十四行诗、哀歌、抒情诗、叙事诗……都变成了一个样儿,也就是说,诗体的差别消灭了,只有一种诗体——九十年代诗体,“叙述体”、“中型诗”、“无韵体诗”……曾经有这样那样的命名,侧重点不同,其实差不多。从题材上看,所有题材本质上都是当代题材,逻辑上与此类似。
23、 A.“六书”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种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后两种指的是文字的形体结构
24、宝烛夜无华,金镜昼恒微。桐叶生绿水,雾天流碧滋。
25、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