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晚清重臣曾国藩极为推崇王船山及其著作,曾于金陵大批刊刻《船山遗书》,使王夫之的著作得以广为流传。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魏源、谭嗣同、黄兴、宋教仁、毛泽东乃至胡耀邦、朱镕基等皆深受船山思想之熏陶。
2、在哲学上的造诣极为精深绵密,不但能批判地继承前人学说中合理的部分加以发展,并且善于也勇于创新;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极富战斗的批判精神,对中国两千年来各种唯心主义的思潮如老庄哲学、魏晋玄学、佛教哲学等,进行了总结式的清算,以深入批判和揭露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理论基础,从而建立起他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3、王夫之自幼从学于父兄,聪敏好学,博览群书,十四岁即考入衡阳县学,成为秀才,但继续科举仕进的梦想在农民大起义的冲击下破灭。王夫之目睹明末的腐朽统治和东北满族贵族势力的不断扩张,与许多有识之士一样感到危机日深,主张改革弊政。他十分关注国家社会政治时局,格外用心研究历史。
4、[19][20]《续春秋左氏传博议》卷下,《船山全书》第5册,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6617-618页。
5、王夫之,字而农,号涢斋,别号一壶道人,湖南衡阳人,汉族。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四大学者。王夫之学问渊博,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等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主要著作有《周易外传》、《周易内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等。(王夫之的一生简介)。
6、人不可以废言,而顾可以废功乎?论者不平其情,于其人之不正也,凡言皆谓之非,凡功皆谓之罪。
7、为爱坚持的人,记得坚持可以,但是不要为爱受伤(王夫之的一生简介)。
8、11: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昧。
9、换言之,道德的准则不要求任何人压抑自我的私欲而做到完全的利他主义(altrusim)。王夫之于此处或许是隐隐批判先哲中的理想主义派(墨、佛),因为他们的学说宣扬極救万世苍生于苦海之中的理想,而要求个人摒弃自我的私欲。
10、包昌林深入衡东县新塘镇桔林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11、“在势之必然处见理”。——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
12、我1955年出生,祖籍在衡阳县曲兰镇青石村。考族谱,先祖与王夫之同族同宗。船山先生的先祖王仲与我先祖王仲八是亲兄弟。曾国藩曾为三修王氏族谱赠序。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宗族。我爷爷的坟与船山先生的墓地只隔200余米。每次去给爷爷扫墓时,我都要去船山先生的墓前瞻仰、悼念。
13、●缺乏对事业的热爱,才华也是无用的(尼柯拉耶维奇)
14、王夫之比较关心现实生活,注重实际考察社会,从小就喜欢向旁人问四面八方的事情至于江山地利之学,食货经济之学,典章制度之学,都很感兴趣,着意研究。以求经世致用,施展抱负。
15、[29][38]《读四书大全说》卷《船山全书》第6册,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10518页。
16、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17、●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印尼)
18、正如前面所解释的,王夫之相信人的本质中有原初之善,而恶是对自私的欲求未能加以节制,并且不顾及他人所导致的。我们应当反思道的客观真理性,并且了解道早已显现在人的存在之中了:道在于人的道德情感。不过,即便道德情感是人类本质中所包含的部分,然而,人仍然需要加以反思,以认识到人与人是作为一个整体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应该消除自私之心。道德主个生并非如西哲休谟(DavidHume,1711——1776)所言“受制于感情”,亦非如康德(ImmanuelKant,1724一1814)要求对感情的贬斥。在这个议题上,王夫之认可人的情感在成德中的作用,但同时,他的道德心理学也并没有走向任何一种_道德非认知主义(non-cognitivism)。
19、(40)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第685页。
20、顾炎武是明末清初重要的思想家、史地学家河经学家。年轻时的顾炎武曾经多次前往南京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均以失败告终。于是,顾炎武便博览群书,希望编写一部包含农田、水利、交通、矿产等的巨著。不久清军入关,他意图前往南京为南明朝廷效力,可以人未到,南京城便已为清军所破。之后顾炎武一直暗地里参加反清复明的抗争,并在晚年编写了《肇域志》和《天下郡国利病书》两部巨著。
21、●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感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高尔基)
22、王夫之的教育观特别强调立志,认为志是成人之基,“志在学先”。“立志之始,在脱习气”“无尽之财,岂吾之积……亭亭鼎鼎,风光月霁”“惟其超越,是以和易”。告诫子孙后代要立大志,不要沾染坏习气,不要追名逐利,做人要潇潇洒洒,举止要堂堂正正,就像雨过天晴风清月明一般。只有超越了平庸,性格才能平易近人,社会才能和谐美好。这些,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着特别深远的现实意义。当下,人们过于强调对孩子实用技能的培养,“修身”却受到了不应有的冷落,无益于舍本求末。
23、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24、性藉才以成用,才有不善,遂累其性,而不知者遂咎性之恶,此古今言性者,皆不知才性各有从来,而以才为性尔。
25、(20)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第312页。
26、道之流行于人也,始于合,中于分,以始终为同时同撰者也——王夫之
27、(5)陈来:《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8、王夫之延承了张载的“气聚而为万物,万物散而为太虚”的观点。他认为,有形与无形不过是气显现自身的不同阶段,气自世界形成之初便存在了,并且不断转化运动。王夫之赞同张载对于宇宙的最初状态的描画种无形无体之气,张载称之为“太虚”。这种描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佛教所说的“空”,或道家的“无”,然而,正如王夫之所言:“人之所见为太虚者,气也,非虚也。虚涵气,气充虚,无有所谓无者。”(11)船山的宇宙论似乎更倾向于张载的另外一个术语“太和”——张载用以形容“道”。船山常常将“太和”与《周易》中的“铟绲”相连用,他形容“絪媪”为“太和未分之本然”,而在两气相荡之中,已有“其必然之理势”。(12)由此可见,王夫之认为世界的原初状态是动态的,并且在此阴阳相会中蕴含着完美的、和谐的内在秩序。在世界尚未分化为万物之时,气即已经在不断地运动,和谐地转化,换言之,气的特点便是阴阳之间的运动、衍化,而此过程本身即含有内在秩序。我们下面就要阐释这个内在的“理”。
29、(74)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第508页。
30、船山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夏历九月一日诞生于衡阳市回雁峰王衙坪,祖籍江苏高邮打鱼村,明永乐初迁入衡阳,到他出生时已是第九代。船山的祖先系中下级军官,至高祖才以文墨教子弟,曾祖王雍“名著楚南”,“颇为豪盛”,至祖父王惟敬时“徒四壁立”,父亲王朝聘“薄田但供膻粥”。船山在三兄弟中排末,四岁伴大哥王介之读书,七岁读完十三经,十四岁中秀才,二十岁就读岳麓书院,先后结“行社”,“匡社”,以博学多识著称。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他赴武昌乡试,中第五名举人。因急风暴雨般的农民起义阻断了他的仕途之路。农民军领袖张献忠过湘时就邀请其参加,他自伤面容以拒之。
31、(31)王夫之:《张子正蒙注》,第79页。
32、(摘要)王夫之拒斥了朱熹那种将理气分别开来、归入不同的本体论体系,且以理为超越的做法,而将“理”与“气”这两个本体论范畴整合了起来。在前王夫之的时代,人们通常将“气”看做一种盲目力量,需要“理”之规范的。但对王夫之而言,理内在于气,气是理的本体论基础,是理的显现与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王夫之是持“气一元论”的,实际上,王夫之的一元论毋宁说是“理—气一元论”,理与气是两者互为体用的。这种“理在气中”的思想奠定了王夫之哲学的基础,他的“道器合一”的思想、“性日生日成”的人性论思想,以及“理在欲中”的道德哲学思想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
33、申泰芝,先祖是河南洛阳人,父母因战乱迁居邵州(今邵阳市),世居邵陵县仁风乡柳塘村(今邵东市野鸡坪镇柳塘村)。申泰芝年轻时在南岳寻仙访道,后到大云山、佘湖山修道采药炼丹,道行高深,医术精湛。开元二十六年(738),唐玄宗召申泰芝到长安,封他为大国师,赐号妙寂真人;天宝七年(748),申泰芝返回佘湖山修道,唐玄宗亲笔御赐“云霖祠庭”大横匾,后于1998年有人不经思忖便将“云霖祠庭”误改为“云霖寺”。后人称申泰芝为大洛菩萨,因云霖祠庭在清朝末年曾住过和尚,也有人称之为佘湖山庵堂。
34、王夫之14岁考中秀才。1642年,与其兄同时考中举人。此时王夫之风华正茂,激扬文字,一方面仍走着读书、科举、入仕的老路,另一方面则十分关心动荡的时局,踊跃参加带一定政治色彩的民间学术团体,诸如“行社”、“匡社”、“须盟”等,以文会友,指点江山,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表现出试图突破传统樊篱的倾向。
35、[32][33]《礼记章句》卷《船山全书》第4册,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8796页。
36、我多希望你也能和我一样幸福我知道,我的未来将会有多幸福。我最爱的爱玛,你只属于我。我诚挚地祈祷,希望你永远不会为我们星期二要做的伟大举动而后悔。我会竭尽所能使之完美:我亲爱的未来的妻子,愿上帝保佑你
37、我亲爱的克莱米,你从马德拉斯寄来的信中写道让你的人生更为丰富,这些话对我来说太珍贵了。我无法表达出你给我带来了多少的快乐,因为我在想,如果爱也能够计算,那么我欠你的实在太多这些年来,你对我的爱始终没有停歇,陪伴在我身边,我实在难以用言语表达这些事对我的意义。
38、刘邦与项羽作战,王陵的母亲在项羽营中,她为了王陵归顺汉王,伏剑自杀。项羽大怒将王陵之母烹煮。王陵于是归顺刘邦。高祖六年(前201年)八月,封为安国侯。以其初不欲从刘邦,且与刘邦仇人雍齿交厚,故晚封。
39、这种天之理的内容是什么呢?在王夫之看来,天不是别的,而是“积气”因而天理不过是“气”之理(气的内在逻辑)。此外,这里的“天”当然指的是“天之天”在其他语境下,王夫之还说,“天”非他物,而是阴阳、五行之汇,其言曰:“拆著便叫作阴阳五行,有二殊,又有五位;合著便叫作天……则岂阴阳五行之夕卜,别有用阴阳五行者乎?”(24)船山在这里将天与构成人类本性的五行联结了起来,而天理在此添加了道德的纬度。这里所说的“天”可以说指的是“人之天'正是在“人之天”的语境下,王夫之将理与相应于阴阳五行的七德(健、顺、仁、义、礼、智、信)相连,从而引入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理”,他说:
40、在早期的历史书写中,王朝疆域的自然限制本来只有东西两方,《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只强调东西两个方向。《史记》记述秦代的疆域是“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基本上以具体的地点和行政区划为界,可是到了《晋书》,就将其重述为“西临洮而北沙漠,东萦南带,皆临大海”,特意强调其开疆之广,在东、南、北三个方向都达到了地理的极限。唐代杜佑说“盖圣王之治天下,惟欲绥静生人,西至于流沙,东渐于海,在北与南,止存声教,岂疲内而事外耶?”这是根据《禹贡》的遗意,强调王朝的控制范围已达东西的自然限制,南北方则不必无限扩张,算是一种折中的看法,而《元史》记述元代的疆域则是“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除了北方没有明确界限以外,其他三个方向也都到了无可再远。在明代,《大明一统志》卷首概述明代的疆域,说是“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南越海表,北抵沙漠”,这就彻底在四个方向上都达到了极限。莫旦(1429—?)《大明一统赋》说得更为详细:“东则山东之文登,扬州之海门,苏州之崇明,浙江之宁温,福建之兴、泉,皆滨大海,海中皆蛮夷小国,所谓地不满东南是也;由东转南,则漳州、潮州、琼州并广西之南皆滨大海,海中小国不可胜数;由南转西,则单马令、鸟答蛮诸国,正西则云南之蒙化、澂江,四川之星宿海,昆仑山、黄河、黑水诸处,更西不可详矣;由西转北,则西宁、西凉,长城万里为保障,自北出居庸关,东北四千余里有黑松林,以达北海,西北六七千里即沙漠,北狄居之,有燕然山、生葱岭,瀚海无际,又西北数千里有铁门关,过此皆崇山峻岭,鸟兽居之,不可详矣。大抵中国之势,前临大海,后倚长城,西北多山,东南多水,如此而已。”另一个刊本文字稍有出入,“文登”作“登、莱”,“单马令、鸟答蛮”作“苏门答剌、安南”,这两种明代文献的共同特点是把王朝的疆域推广到一个自然地理的界限,等于宣布“本朝”的控制范围已经达到最大可能。所以即使明代的疆域比元代相差甚远,《大明一统志》的御制序言还是要说“自唐虞三代,下及汉唐以来,一统之盛,蔑以加矣”,这并不是无视事实的自吹自擂,而在于国家首先将某些地理特征规定为无法逾越的天然界限,并据此划定了一个适合文明生存的核心区域,王朝的合法性即在于疆域能够覆盖整个核心区,并不是越大越好。
41、东林派首领顾允成说,“吾叹夫今日之讲学,任是天崩地裂他也不管,只管讲学快活过日”。
42、天之理数非人类所克备也。天地之广大,风雷之变动,日月之运行,山泽之流峙,固有人所不可知而所不与谋者。(18)
43、 为躲避奸人的残害,船山不得不奔窜于荒山野岭之间,隐身于傜族百姓群中,经常寄宿僧寺,藏身麋鹿洞中。
44、[21][22][23]《读通鉴论》卷《船山全书》第10册,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99937页。
45、(18)王夫之:《周易内传》,1980年,第617页。
46、符翕,清末湖南清泉县鸡笼街(今衡南县鸡笼镇)人,精金石鉴赏,工诗书画,摩崖题壁甚多,书震沪广两湖,“吾湘继道州(何绍基)而起者,首树一帜”。
47、王船山还对湖南近代以来的维新派、革命派人才群体有着重大的影响,他们也都深受船山精神的鼓舞。从谭嗣同、唐才常、黄兴、谭人凤、杨昌济等人的言谈、日记和文集中都可以看出,《船山全书》是他们的案头必备之书。
48、[5][54]《张子正蒙注》卷《船山全书》第12册,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1139页。
49、(62)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第531页。
50、(67)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第520页。
51、刘纪璐(JeeLooLiu),台湾大学哲学硕士,罗彻斯特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洛杉矶科罗拉多大学。现为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敦分校教授,国际中国国哲学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ChinesePhilosophy)执行长(2017)。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形而上学、儒家道德-心理学,宋明理学的美德伦理学等。代表作有《宋明理学:形而上学、思想与道德》(2017)、《中国哲学导论:从古代哲学到中国佛教》(2006),编选《亚洲哲学中的“无”》(2014)、《意识与自我》(2011)等。
52、王夫之将“志”界定为“吾心之虚灵不昧以有所发而善于所往者”“志”具有主导性,它引导着人的思想和行动。据王夫之的诠释,“志”还为人体内的树一“气”所伴随,只要心做出一个决定,气便被调动起来按照心所设定的方向去追求。不过一个前提是这个方向必须与道一致。要是志有了道这个先在的导引,气便能被引向正确的方向激动,要是没有,人便可能盲目行事,为一时之欲求或嗜好而分心。王夫之说:“道者,所以正吾志者也,志于道而以道正其志,则志有所持也。”(60)与此同时,他还强调说,志是人所独有的:“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61)
53、●在年轻人的颈项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事业心这颗灿烂的宝珠更迷人的了(哈菲兹)
54、其主要作品有: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zhao)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人文集》等。
55、[24][25][26][27]《张子正蒙注》卷《船山全书》第12册,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33页。
56、●志坚者,功名之柱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晋·葛洪)
57、“气”是王夫之哲学最重要的范畴。王夫之把“太虚”、“太极”、“太和”、“诚”等范畴都讲成“气”,或视为与“气”等值的概念、范畴。
58、[2][3]《读四书大全说》卷《船山全书》第6册,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101023页。
59、王夫之在政治上反对豪强大地主,认为“大贾富民”是“国之司命”,农工商业都能生产财富。文学方面,善诗文,工词曲。所作《诗绎》、《夕堂永日绪论》,论诗多独到见解。所著经后人编为《船山遗书》。
60、(59)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第531页。
61、耳限于所闻,则夺其天聪;目限于所见,则夺其天明。
62、凡言理者有二:一则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一则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25)
63、是者有功,而功不必如其所期;非者无功,而功固已施于世。
64、洪门,它是天地会,它是三合会,它是哥老会,它是小刀会,它是边钱会,它是父母会,它是王朝的阴霾,是满族的梦魇,是清朝历二百余年扑不灭的野火。
65、(17)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第660页。
66、区分这两个概念的一种方法是,视道为代表着气之动态的、发展中的秩序,而把理看作气的既成秩序或内部逻辑。然而,这种区分可能无法适用于所有情况。王夫之采用了《周易》中的观点来阐释道,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按照于连(FrancoisJullien)的分析,一阴一阳”中的“一”不仅说明了阴阳是不可分离的,同时也表明二者没有间断的交错运行,由此便意味着阴阳是相待并且(或者)相错的。(27)如果道这个概念兼具这两种关系模式,那么它便不仅意味着气中所固有的静态之理,也同时意味着阴阳运行过程中的基本条理。因此,有些语境中,道包含理,并且这两个概念可以互换使用。
67、马宗霍(1897—1976),湖南衡阳县人。湖南南路师范学堂毕业。历任暨南大学、金陵女子大学、上海中国公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湖南国立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系主任,湖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华书局编审。主持廿四史点校工作。毕生以研究文字学为其主攻方向,潜心《说文解字》二十余年。除《说文解字》方面的著述外,尚有《音韵学通论》、《文字学发凡》、《中国经学史》等。善书法,自成一体。
68、(4)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台北:世界书局,1967年,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