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إذاحكمتَالرعيةبالقوانينوضبطتهمبالعقوبات،فسوفيتفادوناقترافالجرائمولكنهملايشعرونبالعارمناقترافها.ولكنإذاحكمتهمبواسطةالفضائلوضبطتهموفقاًلقواعدالأدبوالمعاملات،فسوفيشعرونبالعارمنارتكابهاويقـوّمونأنفسهم.
2、在西周时期,人们因社会地位和居住地的不同,就有了贵族、平民和乡野之人的区分。孔子这里认为,那些先当官,即原来就有爵禄的人,在为官以前,没有接受礼乐知识的系统教育,还不知道怎样为官,便当上了官。这样的人是不可选用的。
3、(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4、1-12年级208篇古诗文学习指导(友情链接)(论语全文及译文和赏析)。
5、《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6、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7、这一章,孔子对颜回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却在生活上常常贫困深感遗憾。同时,他对子贡不听命运的安排去经商致富反而感到不满,这在孔子看来,是极其不公正的。
8、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9、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10、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厚,雄厚。
11、(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2、《千字文》(朗诵视频+注音+译文完整版+蔡国庆父子演唱)(论语全文及译文和赏析)。
13、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4、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15、“论语”的“论”是“论纂(zuǎn)”的意思,“论语”的“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16、(评析)以上这几章,都是子贡回答别人贬低孔子而抬高子贡的问话。子贡对孔子十分敬重,认为他高不可及。所以他不能容忍别人对孔子的毁谤。
17、曾皙又问:“那么是不是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呢?”孔子说:“哪里见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曾皙又问:”公西赤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
18、(1)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
19、(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20、(译文)孔子说“富裕如果真的是可以求得到的话,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2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22、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23、注释: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24、孔子的祖先本来是宋国的贵族,后因避宫廷祸乱而迁居鲁国。孔子的父亲是一名武士,虽跻身于贵族之列,但地位很低。孔子三岁时,父亲便死去了,他跟着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孔于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仓库)、“乘田”(掌管牛羊畜牧)一类的小官,鲁定公时,孔子曾任中都宰、大司寇(主管司法,与司徒、司马、司空三卿并列),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史记·孔子世家》),政治生涯到了顶峰。由于与当时主宰鲁国政权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政治观点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希望在别的国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先后到了卫、宋、陈、蔡、楚等国,都没有受到重用。晚年回到鲁国一心一意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资料,曾整理删定《诗经》、《尚书》等,并根据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讲学,学生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25、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26、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如果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浮夸,二者配合适中,才算是大雅君子!”
27、孔子说:“能够常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你,你又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作为吗?”
28、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2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0、 (翻译)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31、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3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33、(原文)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3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35、由终身学习,联想到江郎才尽的故事。南北时期,梁朝有个名叫江淹的金紫光禄大夫,年轻时家境贫寒,但好学不倦,成了现在所称的作家大伽,中年为官后,耽于安乐,自我放纵,不再刻苦砥砺了,自嘲他性有三短,其中的“体本疲缓,卧本肯起”、“性甚畏动,事绝不行”属于“随”的劣性。于此,他事业消磨,只“望在五亩之宅,半顷之田”,哪还有什么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后来学疏才浅,诗文褪色,“绝无美句”。应验了孔子的话,自己停下来了。学习是一件终身的事情,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大学问的人,贵在勤勉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否则再聪明的人也会有江郎才尽的那一天。
36、 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7、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38、由终身学习,联想到江郎才尽的故事。南北时期,梁朝有个名叫江淹的金紫光禄大夫,年轻时家境贫寒,但好学不倦,成了现在所称的作家大伽,中年为官后,耽于安乐,自我放纵,不再刻苦砥砺了,自嘲他性有三短,其中的“体本疲缓,卧本肯起”、“性甚畏动,事绝不行”属于“随”的劣性。于此,他事业消磨,只“望在五亩之宅,半顷之田”,哪还有什么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后来学疏才浅,诗文褪色,“绝无美句”。应验了孔子的话,自己停下来了。学习是一件终身的事情,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大学问的人,贵在勤勉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否则再聪明的人也会有江郎才尽的那一天。
39、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40、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4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42、译文:孔子说:“金钱和地位,人人都想要有;如果不用正当方法获得,君子是不接受的。贫困和低贱,人人都厌恶;如果不用正当方法摆脱,君子是不逃避的。君子离开仁德,怎么能够成名呢?君子连一顿饭的时间都不违背仁,紧急关头是这样,颠沛流离时刻也是这样。”
43、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44、译文:孔子说:“三军统帅可以被人夺去,一个普通老百姓立定的志向却是很难强迫改变的。”
45、 李成林作品{香雪图} 尺寸:138乘45公分
46、孔子说:“定期学习复习不是一种乐趣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认识)我,但我不怨恨(生气),也不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47、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8、(译文)南容经常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的诗句,孔子就把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49、姬比周朝的诸侯更富有,而齐齐也帮助他寻找以增加他的金钱。孔子说:“他不是我的学生。你可以大张旗鼓地攻击他。”
50、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5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52、(21)彼童子之师: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
53、注释:三人:几个人,泛指多人。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54、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阳货》)
55、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56、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57、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8、东汉永平元年(58年)徐防上书云“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是汉人于七十子重子夏,故以《毛诗》直承子夏。清代学者崔述则对《论语》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论语》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哀公之问,皆变文称“孔子对曰”,以表示尊君。
59、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60、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6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2、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3、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焉:何。用:介词,表原因。陪:增加。邻:邻国,指晋国。
64、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5、千古奇书:《菜根谭》全集|咬得菜根,百事可成
66、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以“仁的学说”,“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孔丘排行老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yì)人。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著名的文学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67、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善,好。者,……的人
68、字词解释: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普通人、男子汉,夺;改变
6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