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试译:和乡里人一起喝酒后,等拄拐杖的先出来,自己才出来。乡里人迎神驱鬼,自己就穿着朝服,站在东边台阶上。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4、试译:仪地的边防官求见孔子,说:“但凡君子到这里来,我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行弟子把他引见给孔子。这人出来后,说:“各位何必担心你们老师的道德学问失传呢?天下无道的日子太久了,上天会让你们老师用礼法号令天下了。”
5、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6、6君子不以绀緅(gànzōu)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zhěn)絺绤(chīxì),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mèi)。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又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sāng),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shài)之。羔裘玄冠(guān)不以吊。吉月必朝(cháo)服而朝(cháo)。
7、 (原文)4-26子游曰:“事君数斯(2)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原文及翻译全文)。
8、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办力,死而后已。如后来儒家所说的那样,“尽己之谓忠”。“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至于汉代以后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信”的涵义有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9、(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10、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原文及翻译全文)。
11、19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12、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13、三省:省,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14、(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5、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6、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7、试译:孔子说:“弟子在家里对父兄孝悌,在外面对公卿忠顺,恭谨老实,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样子做好了,还有剩余精力,可以读点书。”
18、(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19、译文:孔子一行到卫国去,冉有驾车。孔子说:“这里的人口真兴旺啊!”冉有接着问道:“人口兴旺了,该做什么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富裕以后,还该做什么呢?”孔子说:“教育他们。”
20、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1、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和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在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六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22、试译:孔子问子贡说:“你和颜回哪个更强?”子贡说:“赐哪里敢比颜回?颜回听到一件事,就想到相关的十件;赐听说一件,只能联想到两件。”孔子说:“比不上啊,我和你都比不上啊。”
23、(注释)子游:孔子的学主,姓言名偃,子子游。至于:就连,就是,表示提到另一付事。
24、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25、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6、5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yù)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27、 (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年高而担心。”
28、(注释)由:即仲由,孔子的学生,字子路 垮女:诲,教诲,教导。女,同“汝”,你。 知:通“智”
29、试译:孔子说:“大道推行不开,乘木排出海吧。跟我走的,大概是仲由吧?”子路听了喜形于色。孔子说:“仲由啊爱猛打猛冲,这一点超过我,可惜不善于取舍裁决。”
30、(注释)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姓孔,名圉,谥号“文”。②敏:勤勉。③下问:向下请教。
3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翻译〗
32、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33、译文:孔子说:“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它的位置上,其它星辰环绕着它而摆布。”
34、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35、(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i)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
36、试译: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品德,那真是登峰造极!人们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37、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
38、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39、(⑴)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e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郸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40、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41、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啊!”
42、(译文)季文子遇事总要考虑三次以上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考虑两次也就可以了。”
43、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4、(译文)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45、试译: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事、物,没有一定可以的,没有一定不可以的,最终都要拿义为准绳才能定夺。”
46、 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47、(译文)柳下惠当典狱官,三次被罢免。有人说:“你不可以离开鲁国吗?”柳下惠说:“按正道事奉君主,到哪里不会被多次罢官呢?如果不按正道事奉君主,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本国呢?”
48、(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9、(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也不能巩固。要坚持忠诚和信用,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50、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51、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2、(译文)鲁哀公问宰我用什么木头做土神的牌位好。宰我回答说:“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木做的意思是使老百姓望而生畏,战战兢兢。”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成的事就不必再说它了,已经做了的事就不必再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5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54、(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毅的人。”有人说:“申枨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可能刚毅呢?”
55、试译:林放请教礼制的根本。孔子说:“提了个大问题啊!就一般的礼仪来说,与其大事铺张,不如力求俭朴;至于丧礼,与其过分周到,不如万分哀痛。”
56、试译:陈司败问:“昭公懂礼吗?”孔子说:“懂礼。”孔子走后,陈司败对巫马期做个揖,靠近去说:“我听说君子不偏袒,莫非君子也偏袒吗?鲁君从吴国娶来夫人,夫妇同姓,不便称夫人为吴姬而称吴孟子。鲁君要是懂礼,谁还不懂礼呢?”巫马期后来把这话转告了孔子。孔子说:“丘真是幸运,一有差错,就有人知道。”
57、试译:孔子进周公庙,对每件事都要提问。有人就奇怪:“谁说鄹人叔梁纥的儿子懂得礼啊?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向人请教。”孔子听后说:“那些做法是礼吗?”
58、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9、8季氏使闵子骞为费(bì)鄪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wèn)上矣。”
60、 (原文)4-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61、试译: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说:“想说的话他自己先做到,别人就会跟从他。”
62、(译文)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
63、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64、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5、24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悦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66、知:(1)了解(人不知而不愠)。(2)明白(诲女知之乎)。(3)是知也(通「智」,智慧)。而:(1)转折连词(人不知而不愠)。(2)顺承连词(温故而知新)。(3)并列连词(任重而道远)。(4)递进连词。(5)修饰连词。(6)因果连词。之:(1)代词。(2)助词。(3)语气词。信: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2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3谓为信然:确实。4信义著于四海:信用。道:1任重而道远:路途。2策之不以其道:方法。士:1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2管夷吾举于士:狱官。故:1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2桓侯故使人问之故:特意。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故:所以,因此。4既克,公问其故。故:原因,缘故。
67、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68、(译文)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69、(解读)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是儒学倡导的重要品质之一。
70、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71、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72、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73、(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74、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75、(译文)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就像一个愚笨的人。可是,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很能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76、(译文)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77、16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拱之,三嗅而作。
78、(译文)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7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80、28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81、(注释)①耻:意动用法,以.....为耻。②躬:自身。这里指自身的实际行动。③逮:及,赶上。
82、(注释)(1)赋:兵赋,向居民征收的军事费用。(2)千室之邑,邑是古代居民的聚居点,大致相当于后来城镇。有一千户人家的大邑。(3)百乘之家:指卿大夫的采地,当时大夫有车百乘,是采地中的较大者。(4)宰:家臣、总管。(5)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生于公元前509年,孔子的学生。(6)束带立于朝:指穿着礼服立于朝廷。(7)宾客:指一般客人和来宾。
83、 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欢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84、(译文)祭祀祖先就好像祖先在跟前一样,祭祀神就好像神在跟前一样。孔子说:“我不亲自参加祭祀,就如同不曾祭祀一样。”
8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86、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87、试译:子贡说:“老师平时的言谈举止,我们听得到看得到,老师谈人性和天道,我们听不到。”
88、(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听说一件事就可以类推出十件事,我听说一件事不过类推出两件事罢了。”孔子说:“是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啊!”
89、16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90、试译:孔子说:“不担心没职位,只担心在位没本事;不发愁没人了解自己,只发愁没什么本事让人了解。”
91、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92、曾子说:“有雄心壮志的人必须坚强勇敢,因为他们有伟大的责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把促进“仁爱”视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重要吗?难道这场斗争直到死都没有停止吗?它离我们很远吗?
93、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94、(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执政者便会像北极星一样,居于一定的位置,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9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96、(注释)罔:通“悯”,迷惑而无所得。 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97、(注释)①太庙:太祖(开国之君)的庙。周公旦是鲁国的始封之君,所以,鲁国的太庙就是周公的庙。②鄹(zou)人之子:指孔子,鄹又作陬,地名,即《史记.孔子世家》所说的“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的“陬”,是孔子的出生地。鄹人则指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经做过鄹大夫,所以称为鄹人。
98、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99、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