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4、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5、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荀子劝学朗诵)。
6、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他创作了《劝学》一文。
7、齐读,后老师正音。(通过课件把要掌握的读音打出来,或板书于黑板让学生来注音。)
8、荀子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呢?首先从思想上荀子认为人性本来就是恶的,所以要依靠后天的学习来改变这个本性,来解决这一问题,再来接下去荀子又举了不少的例子来说明学习对于改变人的素质、文化水平有着巨大的作用,还提出了学习的.方法认为学习不能埋头苦学需要借助外物、向现实学习,所以荀子会说“善假于物也”。这些都是荀子基于实际、基于自身的经验提出来的。
9、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以:把。为:当作。
10、古人会以观于着去象过会以实要却将西年多别地、去象过川、草木、虫鱼、鸟兽,要却将要却将有得,以其求思会以深不着去象过这到可不在也......年多象打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打是,则就打是者少。不着去象过过认如会以奇伟、瑰怪、非中人会以观,中人在于险打是,不着去象过人会以所罕就打是焉,故非有志者不能就打是也......会以国个后都自足以就打是焉,于人为可讥,不着去象过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不着去象过不能就打是者,可以这到可悔矣,其孰能讥会以乎.....余于仆碑,心一以悲年多象打古书会以不存,子认却过认如会以谬其传不着去象过莫能名者,却将去象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国个后会者不可以不深思不着去象过慎取会以也。
1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相信同学们也一样,对课文都有了各自得体会或感悟。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探究一下。首先,大家在字词句这个层面上有没有困难?
12、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为避汉宣帝刘询讳,又称孙卿,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县)人,先秦儒家后期的代表人物。
13、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
14、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荀子
15、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16、荀子有取于道家在“天”、“天道”、“天命”上的自然观的成分,然而它的理论宗旨却不在于走向自然主义,而在于凸现“天人相分”,然后以“天人相分”为基础,建构自己的“人道”学说。
17、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1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9、(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2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21、背诵《荀子劝学》全文,慢慢回味论文的三要素。《荀子劝学》也是论证《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的重要性!
22、③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表递进④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23、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24、笃志而体,君子也。(意思是具有坚定意志并能付诸实践的人,才是君子)----《荀子·修身》
25、 其次要把握文章的结构与文脉。文章善用比喻,长于铺排,说理绵密,结构严整。诵读时要做到语势连贯,疏密得当,在统一的风格中又有节奏变化,避免呆板。
26、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27、认真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通假字、重点文言常用虚实词和难懂的句子。
28、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29、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例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者毫无板滞之感。
30、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31、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32、 诵读时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旨。文章重点谈了学习的作用和日积月累的学习态度,指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君子要善于学习,学习时只有做到“锲而不舍”,才有望“金石可镂”,以此劝学;对后人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提供了指导性的理念。因此文中的重点词句要着意强调,如“学不可以已”“善假于物也”等皆可采取加重语气或者放慢语速的方式加以突出。
33、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34、第三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5、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于:从
36、8)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荀子
37、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8、基于以上的想法,教学活动的思路这样安排:铺垫──朗读──译读──内容──发现──感悟。
39、自由走读朗读,把课文读得流畅。每人至少要读三遍。
40、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而,表因果关系。
41、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
42、这几位同学的回答都很深刻,相信大家也很想知道两千多年前的人,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通过一篇散文的指引,穿越时光隧道去聆听两千多年前的儒家大师荀况关于学习的谆谆教诲。这篇散文的题目是《劝学》(课件板书)
4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44、9)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荡荡乎其有以殊于世也。——荀子
45、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4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47、17)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48、自读自译。自己对照注释,自己一句一句讲其大意。
49、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愚哉?----《荀子·荣辱》
50、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51、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52、(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则知明而行无大过矣)
53、(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
54、 荀子是战国时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否定天命,强调人为和后天的教育改造等思想,具有较多的唯物主义因素。本文即节选自《荀子》。
55、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56、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壮的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