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2、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
3、说明修身养性要有闻过则喜的雅量,要亲近正人君子而远离谄谀小人。这样,才会有利于自己道德的修炼进步。
4、点评:荀子认为,“知行合一”是求取学问的最佳办法。
5、战国·荀况《荀子·劝学》。锲(qiè妾):用刀刻。舍:放弃。镂(Iòu漏):雕刻。这几句大意是:如果雕刻一样东西,刻一刻,停一停,甚至干脆放弃了,即使是枯朽的木头,也不会折断;如果一直不停顿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金属,是石料,也可以把它镂空。此条用雕刻为例子说明学习的道理。雕刻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锲而舍之,一种是锲而不舍,两种做法的效果截然相反。学习也是选样,如果学学停停,最终一事无成;如果锲而不舍再高深的学问也可以掌握。此条采用比拟的手法,用一个生动的比喻阐明为学的道理。此条又采用对比的手法,使两种效果形成强烈反差,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种手法着眼于人的接受心理,实践中往往容易奏效。
6、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7、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8、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
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10、(译文)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是多么高远;不亲临深溪,就不知道地是多么深厚。(荀子经典名句翻译)。
11、荀子所说的“伪”,是“人为”的意思。天生就有的是“性”,是人力无法改变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努力可以改变的,就是“伪”。所以荀子主张“化性起伪”,通过自己能掌控的力量来改变已成定数的东西。
12、(感悟)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搞懂了人性本质,才能顺应其势做成其事。
13、生是人的开始,死是人的终结。开始与终结都做得好,那么他的为人之道就完善了。
14、说明君子要有容人的雅量,不可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一切人。
15、木材经过绳墨测量加工后就变得笔直,金属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后就变得更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变得智慧明达而且行为上没有什么过失了。
1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史记》
17、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18、知贤之谓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强之,其福必长。《荀子·解蔽》
19、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20、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1、学习不可以停止,青从蓼蓝中提取出却比蓼蓝更青。
22、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23、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24、参考译文:努力学习者未必都是为官者,但为官者一定要努力学习。
25、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26、不登上高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来到深溪前不知道大地多么厚重,不听到先王留下的话,不知道学问的渊博。
27、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荣辱》
28、时节不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柏挺拔且郁郁葱葱的;
29、 译文:思想分散就不能获得对事物的了解,心思不专一认识就不精深,三心二意就会疑惑。专一于道,并用来帮助考察万物,那么万物都可以被认识了。一个人只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尽力去做了,就能做到身美,凡万事万物的道理,都不能执两端而得,所以明智之人选择一端而专心以赴。
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3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32、君子之学也,人乎耳.箸乎心。《荀子·劝学》
33、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34、滚动的弹丸,掉落到凹陷之处,便不再滚动了;
35、干(hán):同“邗”,古国名,在今江苏扬州东北,春秋时被吴国所灭而成为吴邑,此指代吴国。
36、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37、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
38、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荀子
39、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40、是呀,在古籍《荀子》中,共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
41、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
42、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43、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44、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45、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46、荀子的《劝学》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了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正如《劝学》中“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所言,同样是生下来的懵懂稚儿,在不同环境、不同文化教化下终有不同,而这一切的变化是教育使然。
47、(感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你不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就看看他结交的朋友,那里一定有他的影子。
48、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49、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50、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51、点评:荀子批评当时有些人做学问,是为了在人前卖弄。
5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5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54、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55、原文为《劝学》先秦 荀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6、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5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8、 译文:做了却无益于成功,追求却无益于得到,忧愁却无益于解决危机,对于这样的事,就应当将它抛弃得远远的。不因为它而妨碍自己,也不让它对心有片刻干扰。
59、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
60、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61、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62、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63、不被荣誉所诱惑,不为诽谤中伤之言所吓倒。说明不求虚荣、不做亏德之事,自然可以堂堂正正、问心无愧地做人。
6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65、对于所知道的东西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样,对内是不欺骗自己的良心,对外是不欺骗他人。
66、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6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8、(感悟)做人做事,最怕只说不做。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69、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7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71、大凡是人,往往都有惑于枝节问题而看不清大局的毛病。
72、说明制定礼仪制度的目的在于顺应人类希望社会井然有序、和谐稳定的心愿。
73、(感悟)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你听到的、看到的都有可能是假的,只有你真正去实践一遍,才会得到真实的结论。
74、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75、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76、与孟子不同,荀子主张“性恶”,认为人性本恶。因而更强调人为的作用,通过后天的人为的努力才能达到“善”。没有本性那么人为的努力就不能对症下药,没有人为的努力,本性就不能改善。所以主张“性伪合”,天生的本性和后天的努力对人都有重要影响,而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它是我们能够自己掌控的,“学不可以已”的意义就更大。
77、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78、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79、战国·荀况《荀子·儒效》。知(zhī志):同"智"。这两句大意是:聪明并且好问,只有这样才能成才。此条道出了人的资质聪明与虚心求教对于成才的辩证关系。人的成才是需要以聪明为条件的,但它不是唯一的条件。资质聪颖却不认真学习,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才。只有既聪慧又不自恃,反而好学善问的人,才能成为栋梁之材。这其中的深刻道理,至今仍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80、鸟被逼得走投无路之时就会用嘴啄人,兽到困窘之时就会用爪抓人,人到穷困潦倒之时就会设计骗人。
81、定居一定要选择适当的邻里,交游一定要接近贤士。
82、《荀子》一书为大家摘录了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子的名言,通过中国古代杰出的哲人、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的言论,让人们沉醉在撼动心灵,一读三叹的文字力量中,阅读、品尝、咀嚼、反思、沉淀,并撷取人们人生中来不及深入的感动。
83、“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都不陌生,环境对人的成长和身心修养起着重要作用。人际交往的圈子也是重要的环境,对自己身边的环境要慎重选择,不随不良环境而堕落。
84、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85、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86、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