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互性。交互性是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序(包括实时性)。例如,用户可以用手去直接抓取环境中的物体,这时手有握着东西的感觉,并可以感觉物体的重量,视场中的物体也随着手的移动而移动。(虚拟现实技术特征)。
2、 用户进行位置移动时,电脑可以立即进行复杂的运算,将精确的三维世界视频传回产生临场感。该技术集成了计算机图形、计算机仿真、人工智能、感应、显示及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是一种由计算机技术辅助生成的高技术模拟系统。
3、 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如,用户可以用手直接抓取模拟环境中虚拟的物体,这时手有握着东西的感觉,并可以感觉物体繁荣重量,视野中被抓的物体也能立刻随着手的移动而移动。
4、对虚拟现实的定义、概念、分类的意义能够很好的地了解。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过程和发展前景。
5、全景图有几种类型,主要应用于那些方面,需要那些软件、硬件。
6、沉浸性是虚拟现实技术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让用户成为并感受到自己是计算机系统所创造环境中的一部分,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性取决于用户的感知系统,当使用者感知到虚拟世界的刺激时,包括触觉、味觉、嗅觉、运动感知等,便会产生思维共鸣,造成心理沉浸,感觉如同进入真实世界。
7、早在1985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就开始人体解剖图像数字化的研究,并由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医学院将一具男性尸体和女性尸体分别做了1mm和0.33mm间距的CT和MR扫描,所得图像数据经压缩后,建立了“可视人”并于1995年出版发型了CD盘片。学生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对“可视人”进行冠状面和矢状面而对解剖,并可把局部的图像进行缩放。这一举措对解剖学的教学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德国汉堡大学医用数学和计算机研究所进行的解剖三维可视化研究虚拟人体图谱,受试者的CT和MRT横截面映像或者组织学切片起空间模型。学生则可以自由地在三维人体空间进行各种操作。北卡罗来纳大学在1992年就开始进行超声图像和虚拟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把实时的超声扫描图像经信号变换传输到医生所戴的头盔显示器的,医生依赖于头盔的“看穿”能力。能看到超声图像映迭到病人身体上。1995年,在Internet上出现了“虚拟青蛙解剖”。“实验者”在网络上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可以在屏幕上亲自动手进行解剖,用虚拟手术刀一层一层的分离青蛙,观察它的肌肉和骨骼组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现在已经比较成熟的使用和医学之中。
8、本书是一本学习虚拟现实技术的教材,较全面地介绍了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情况,同时对虚拟现实开发中常用的工具软件进行了讲解。学习者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为一名虚拟现实软件项目的开发者和设计者。本教材以培养虚拟现实技术的软件人才为目标进行编写,层次清晰、结构合理、难易适中、实例丰富,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媒体等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虚拟现实技术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虚拟现实爱好者阅读自学的参考书籍。
9、简便性,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所见即所得”,用逼真的临场感支持不同的用户背景,支持并行工程,丰富设计理念,提供设计新方法和激发设计灵感。
10、虚拟现实的定义、分类,什么是AR、DVR、MR。
11、什么是自然交互,什么是脑机接口,什么是多通道交互技术
12、虚拟现实技术(VR)是以计算机支持的仿真技术为前提,对设计、加工、装配、维护等待,经过统一建模形成虚拟的环境、虚拟的过程、虚拟的产品,其组成: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和交互作用。
13、多感知性:所谓多感知性就是说除了一般计算机所具有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感知、力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至包括味觉感知、嗅觉感知等。理想的虚拟现实就是应该具有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
14、是指虚拟环境中物体依据物理定律动作的程度。如当受到力的推动时,物体会向力的方向移动、或翻倒、或从桌面落到地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