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师简读》中,你将读到《我们的信条》《第一流的教育家》《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师范生应有之观念》《生活教育之特质》《教育与科学方法》等名篇,从《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师简读》中,你将了解“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等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和名作名篇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2、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称。
3、 解放儿童的时间 一般的学校把儿童的时间排得满满的。各种考试使得儿童没有时间去接触自然和社会,结果就使得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形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问,也不知道怎样去发挥其创造力。因此,“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时间的解放,可以使儿童有时间从容地消化、思考所学知识,去接受自然和社会的 宝贵知识,积极去创造”。
4、陶行知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生活便受社会革命的教育”,“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
5、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的。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
6、解放儿童的嘴,是要让儿童言论自由,要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对事情有疑问。疑问是人类发明创造的起点。儿童只有有了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力。1924年,陶行知在《每事问》一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工胜天工,只有每事问。”
7、艺友制教育,“是用朋友之道来训练同志学做教师或别种艺术”, “朋友之道”也好,“同志”也好,均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平等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意义)。
8、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意义)。
9、 其次,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身作则,必须发扬民主作风,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关系,共同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体现在教师要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用这种方法就能渐渐地培养。心心相印的师生关系。
10、首先,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教师要把教育事业看成一件大事来做,要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情,是永久有益于世的。故此,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他曾经赋诗来表达这种精神:“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1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重要内容。陶行知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自化化人的”。因此,“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他曾经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教师才能培养真人才”。陶行知从培养人才的高度,将‘‘教人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塑造能服务于大众的“真人”作为教育培养目标,将“真教师"作为教师学习的楷模。
12、 解放儿童的双手 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为此,必须打破封建教育不让儿童动手、摧残儿童创造力的旧传统。
13、“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说明“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与解决当前教育中教育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论。
14、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5、《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论及其实践》,《陶行知研究》,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105页
16、 “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强调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助于培养年青一代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陶行知过于强调生活教育的价值,把生活教育看成改造中国教育、中国社会的唯一出路。他把“生活”和“教育”混为一体,从而降低学校教育的特殊作用。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十分吻合,对于我们今天的新课程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17、“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18、“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9、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过去为改革脱离生活、脱离大众的旧教育,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指导当时的实际生活,发挥过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即使到现在,它同样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为它符合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和世界教育潮流的发展趋势,能给当前教育改革许多启示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主题。
20、在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上,陶行知先生更加具体地说:“跟学生学,你要教你的学生做你的先生。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陶行知先生的话字里行间揭示着教育教学规律,如果教育教学工作者不去充分了解教育教学对象,那么你就无法使学生听从你的教诲;如果你不了解学生的特点,你就不会知道如何发挥他们的长处,也不能弥补他们的不足。就像针灸医生给病人针灸一样,要根据病人的病情,找出其有效穴位,才能针到病除。好的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之后,找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21、(2)因循篇(A).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22、解放儿童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能主动观察周围的生活;
23、 教育具有终身性。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教育与个人生活共始终,也就是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24、其次,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身作则,必须发扬民主作风,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关系,共同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体现在教师要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用这种方法就能渐渐地培养。心心相印的师生关系。
25、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他提出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生产、风土人情为内容编成教材,以幼儿足力所能及的地方为教室,以儿童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主要内容,参加种植、饲养劳动,让儿童从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组织游戏,培养出&lDquo;生龙活虎的体魄、活活泼泼的心灵的儿童来&rDquo;。
26、陶行知先生破除狭隘的传统学校教育理念,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以全社会为大学校,以全民为教育的对象,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当前的教育绝不能紧紧依靠学校一方,也不能仅仅依靠社会对学校在财力、物力上的支持,而是必须依靠学校、家庭和整个社会形成合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开放化的大教育格局,共同实现教人育人的目标。
27、儿童的培养不只是文字技术的训练,传统观念上。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应让儿童认识尽量多的文字,掌握尽量多的知识,这样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文字、知识都是死的,若以此作为学习的唯一目的,则容易走向“死读书”的行列。陶行知就非常注重这一点,始终认为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儿童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活学活用。
28、"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29、动手操作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幼儿学习接受外界的新信息、新知识并不是像成人一样可以通过记忆、书写获得。亲自动手操作和接触才是他们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幼儿一日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让幼儿多主动参与,多动手操作去学习一件原来不会的事情或者只是,如果只是一味的教师讲,幼儿听,他们是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的。
30、赵传芳:《试论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韶关学院学报,2003年,第10期,第111-113页
31、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而教师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来。不仅教师要教学同时也应该学习。也就是说教师教的与学生学的是联系的,相关连的。同样的,教师所教与自己所学的也要联系在一起。如果教师做好了,教育的关键所在也就解决了。在当时所处的时代里,陶行知勇于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理论真正应用到教育实践中。
32、 其次,教师要有乐业精神。陶行知在《新教育》一文中指出:“一定要看教育是大事业,有大快乐,那无论是做小学教员,做中学教员或做大学教员,都是一样的。”虽然教育工作辛苦而薪水少,但是,看到小学生天天长大,由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像一颗种子萌芽而生叶,开花而结果,这里有极大的快乐。
33、陶行知先生的艺友制教育,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教学做合一”。1927年,他在《艺友制师范教育答客问》一文中明确指出,“先行先知的在做上教,后行后知的在做上学。大家共教共学共做才是真正的艺友制,惟独艺友制才是彻底的教学做合一。”
34、“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在批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旧教育的过程中概括的一个教育命题,其涵义包括三个方面:其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其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法、学法、做法应当合一。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一个活动对事来说是做;对己来说是学;对人来说是教。其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做事,对师范生来说,是教学生做先生。无论那方面,“做”便成了“学”的中心, 也就成了“教”的中心。
35、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称。
36、解放儿童的时间,给他们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有时间做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
37、 第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无论什么样的孩子,教师都要同样负责,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38、但是,陶行知提出的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要根据生活需要,与生活一致这一思想在当今看来是不能全部肯定的。生活与教育不是完全同步毫无区别的,忽视了生活与教育的区别。以及在教学内容的传授方面,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是不可取的。而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并不是要去全然否定或肯定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而是应该根据当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以及学生发展的规律,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予以创新,那才是应该做的事情。
39、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应能做到。比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己首先要有创造精神;要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教师就应当有高尚的师德,时时躬身实践,处处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表率。
40、 在幼儿教育教学的方法上,陶行知一直在不断地创新改革,他注重启发,提倡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坚决反对教、学、做分家,他说教学做合一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做”是这个整体的核心。“做”指的是“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都要以事为中心,即以实际生活为中心。比如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必须田里学,在田里做。
41、“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强调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助于培养年青一代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陶行知过于强调生活教育的价值,把生活教育看成改造中国教育、中国社会的唯一出路。他把“生活”和“教育”混为一体,从而降低学校教育的特殊作用。
42、首先是陶行知教育改进思想的内涵。陶行知先生说吾人不单需教育,而且需好教育。教育的改进之一在于使坏教育变好,好的教育变得更好,实际上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所以使之继续不断地改,继续不断地进。教育改进使教育不断向前变好的一个过程。结合陶行知的教育实践活动,他一生都是在追求教育的改与进步。实际上陶行知的一生就是在践行教育的不断地改,不断地进,所以他也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先生也给他题词,称之为万世师表。中国教科院储朝晖研究员也认为,改革是具有多种方向含义的词汇,而改进意味着只能改好,不能改坏。就是在教育改进上它实际上是一种不断的累积,不是大起大落,一刀切。前面李军教授也说教育最忌讳的就是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创造性的、情境性的,循序渐进式地去推进这样一种教育改革,特别是在今天,因为整个社会的形态、政治生态不一样。后面我们会说陶行知先生在早期提出改造、改革、改良、改进,那么后来他提出教育革命,那是在当时特殊的一种社会背景下,当整个的社会是一个非进步的社会。那么仅仅改教育,或者说我们讲的教育救国论,还是有它的局限性。当然教育肯定是能够起到对社会的改进,甚至于对社会的革命能够起到一种推动,甚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的作用。
43、我认为教师学习并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思想,只向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效果好。
44、本文系作者在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100周年纪念会上报告整理稿(已经作者本人审阅)
45、“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46、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47、在陶行知先生看来,“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大众自己办的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不仅应“化人民”,更应“人民化”。陶先生常念农民的“痛苦”和“所想得的幸福”,立志“使全中国人民都受到教育”。新时代,d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花大力气办好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一流”高等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等,让每个公民都享有公平的教育,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美好生活新期待。
48、陶先生用简单的例子让我们明白了什莫叫生活教育,这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很是有启发。就从小学的课本上来看,教材中的课文越来越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开始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再看课程的设立,多了综合活动、校本课程等综合课;最后看学校的制度,逐渐从管理学生转变为学生自律,通过与社区合作,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校与社区结合,让学习与生活结合。
49、 教师要友爱同事,团结合作 “通力合作” “同心协力”是陶行知反复倡导的团结协作的师德规范。在l941年拟定的《育才创造年计划大纲》里,陶行知明确地把“以互助合作精神相待”作为一项重要的师德规范。 陶行知坚决反对教师之间的“知识封锁”,将教师‘‘不能放弃争斗’’而不能‘‘谋充分之合作”视为“最可耻的行为",他真诚希望在教师间创造出“精诚团结” “同心协力”的境界。
50、“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51、现在大部分幼儿园都很重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都需要引导和激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会说敢说,不管对与否都要鼓励他们。在游戏活动,尽量的让幼儿进行自主性游戏,教师不能太多的干扰,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适当的引导。
52、总而言之,“儿童的培养不只是文字技术的训练”,会认字,会算术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对幼儿的教育应该融入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的接受学习知识。
53、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54、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徇私情。 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在这一点上,陶行知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在办学实践中,陶行知十分注意尊重学生意见。比如,晓庄师范停办,教师不能回校任职,学生便自动组织“儿童自治学校”。对此,陶行知异常高兴并写诗恭贺:“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自治学校的学生认为这首诗中的“大"字需要改动,陶行知先生认为言之有理,马上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 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他要求教师不仅上课对学生负责,课余时间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以免他们在闲暇时间做错事。对已经犯错误的学生,陶行知主张要用爱心去感召他们,让学生勇于改正错误。
55、反思我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活动,应该透过表面的活动,更有效的帮助孩子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健全他们的性格和个性品质。《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心得2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在学习了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后,我深有体会。
56、“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57、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58、“生活即教育”的意思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才能教人积极向上。
59、在这里,陶行知把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翻了半个筋斗,提出“社会即学校”,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生学习的东西太少,而且与社会生活是脱离的,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抓来关在笼子一样,把社会生活搬进学校,学校的空间并没有扩大。“社会即学校”就大大地增加了教育的素材、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和场所,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因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工厂、农村、店铺、庙宇、监牢都视为学校,成为课堂。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是扩大教育的范围和内容,使广大劳动群众的子女能够接受适合他们生活的教育。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另一个目的是想改变学校教育只为有权有势阶级服务的现状,以此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60、AbstractTaoasapioneerofmodernChineseeducationtheoryandpracticeoflifelongcommitmenttoeducationandhiseducationalthoughtforeducationandsocialneedsandhumandevelopmentassocialsubjectsinitsaccumulatedexperienceoflearningandpractice,effect,themeaningoflifeandotheraspectsofcognition.
61、在现代幼儿教育中,我们家长老师也需要解放儿童的手、脑、嘴、眼、时间、空间。让孩子有自由,从而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是要从小开始的,家长老师要尽量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操作,不断拓展思路,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62、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他的教育思想是其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的历练的对于教育和社会需求及人作为社会主体的发展,作用,人生意义等方面的认知。面对当时国内动荡不安的局面,局陶行知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直面挑战,探索救国的教育之路,进行实验。陶行知教育思想具有时代性,阶段性,更具有传承性,并体现着他为中国教育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63、他高度评价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向社会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他明确指出:幼儿教育系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趁早给他建立得稳。
64、解放儿童的嘴,给儿童说话的自由,尤其是要让他们发问;
65、另外,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也贯穿本书的始终。首先,要“在劳力上劳心”,做到“手脑双挥”。其次,懂得行动是知识的来源。读后感·再次,要求做到“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即:教人者先教己,教人者还要教而学,即知即传。最后,反对注入式教学。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概括起来就是:
66、陶行知觉得,中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数达到百分之八十五的农业国家,农民作为国家的最低阶级,受到无情的压迫和摧残,创造物质但是却不能享受,受教育的权利也被剥夺。他对中国劳苦大众的悲惨遭遇十分的痛惜,他希望通过他的教育实践来使中国的农村改变,使农村的教育改变。
67、“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68、在幼儿教学、游戏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69、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这种学校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他说:“整个的生活,整个的教育,都统一在整个社会之中。"“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 ‘社会即学校’。”
70、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71、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72、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
73、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74、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75、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
76、“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77、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他提出来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出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风土人情味内容编成教材,以幼儿力所能及的地方为教室,以儿童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内容,让他们参加种植,饲养等活动,从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陶行知强调让幼儿融入生活,自己组织游戏,自己从生活中学习,从而培养出“生龙活虎的体魄,活活泼泼的心灵的儿童来”。
78、寇崇玲:《陶行知与幼儿教育改革》,《幼儿教育》,1985年,第7期
79、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生活即教育,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
80、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陶行知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81、提出教育目标: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82、因材施教,效果显著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需要因材施教”,他曾给因材施教以形象的比喻:“培养创造力要像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他还说过:“松树和牡丹花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我们现代的教育也必须和陶行知所说的一样,要有各级各类不同层次的教育,培养出有各种各样不同、分门别类的人才。
83、 陶行知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提出要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同时,他也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成人对儿童的教育首先取决于对儿童的看法,把儿童看成什么样的人,就会施以什么样的教育。
84、教学做合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认定在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主张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
85、陶行知先生倡导教育要进行全面教育,为建设“合理的人生”“理想的社会”,实现“人类解放”培养“全面发展”的“真人”,并认为“真人”要有自立、自强、自主的特点,要有“科学的精神”研究学问、“美术的精神”改造环境、“大丈夫的精神”处事应变,教育需要把做人、做劳动、做学问、做运动等紧密有机结合起来。当下的教育,更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把立德树人落实落细到学习知识、社会实践等各环节,全面提升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6、首先,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教师要把教育事业看成一件大事来做,要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情,是永久有益于世的。故此,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他曾经赋诗来表达这种精神:“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87、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需要因材施教”,他曾给因材施教以形象的比喻:“培养创造力要像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
88、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一生教育实践的结晶,是在批判吸收中外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理论体系,是其教育思想一以贯之的核心。“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本原理。
89、陶行知先生强调要使整个生活现代化、整个寿命现代化,倡导教育是对人从生到死全过程培育的终身教育,倡导的理论是以生活教育为基础,以终身教育为纲的人民教育理论,比法国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思想早了30年。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社会迭代多变,这要求人们终身学习、终身接受教育,更新知识,掌握技能,跟上时代步伐,正如陶先生所言:“我们是现代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是要受现代的教育”。
90、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这是陶行知在这本书中的一段话。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只有引导学生做教育,才不是假教育。
91、 在这里,陶行知把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翻了半个筋斗,提出“社会即学校”,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生学习的东西太少,而且与社会生活是脱离的,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抓来关在笼子一样,把社会生活搬进学校,学校的空间并没有扩大。“社会即学校”就大大地增加了教育的素材、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和场所,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因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工厂、农村、店铺、庙宇、监牢都视为学校,成为课堂。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是扩大教育的范围和内容,使广大劳动群众的子女能够接受适合他们生活的教育。
92、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教育与个人生活共始终,也就是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93、 解放儿童的双眼 解放儿童的眼睛,就是要摘掉儿童眼睛上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做法,应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