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论语》
3、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5、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孔子的名言句子)。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
7、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论语》
8、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论语》
9、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0、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11、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论语》
14、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1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17、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论语》
18、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论语》
19、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0、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21、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2、 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2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4、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7、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孔子《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28、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29、解释: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30、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1、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32、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33、夫达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4、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3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翻译: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翻译: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翻译: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36、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论语·子路》
37、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论语》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