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虽然哈克受白人社会的教育,已经形成了只要黑奴逃跑,就有责任抓捕的观念,当他与吉姆在大河上向自由州漂流时,不断在脑海里冒出告发吉姆的念头,但当他认识到吉姆善良、勇敢的品德后,终于觉醒,抛弃了原有的罪恶念头,决定帮助吉姆争取自由。
2、他是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3、1861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密西西比河航运萧条,马克・吐温一度转颠沛,生活无着。(马克吐温的原名)。
4、大家都知道马克‧吐温这位鼎鼎有名的大作家,但很少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其实叫做塞缪尔·兰霍恩·克莱门斯。
5、马克·吐温生性幽默,他的性格恰与当时美国西部流行的幽默小品风格相应和。
6、哈克在陆地上找不到放松之处,只有回到密西西比河的木筏上,他才找到了幸福和快乐。
7、一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到英国一个小镇的旅馆住宿,在旅客登记本上签名时,发现在他之前有一位有名望的旅客是这样签名的:“冯·布特福德公爵及其众多仆从。”
8、作家把真人真事编成美丽的口头故事,要有丰富的大胆的联想。有一位专门在细节的起初性上吹毛求疵的批评家,经常指责马克·吐温说谎。马克·吐温挖苦他说道:“假如您自己不会说谎,没有说谎的本事,对谎话是怎样说的一点知识都没有,您怎能说我是说谎呢?只有在这方面经验丰富的人,才有权这样明目张胆地武断他说话。您没有这种经验,而且也不可能有。在这一方面,您是一窍不通又要充内行的人。”(马克吐温的原名)。
9、他一度抵挡不住所谓良心的谴责,要写信告发吉姆的行踪。
10、作者以近乎荒唐的情节,却反映了生活的真理:白人并非天生优越,黑人也并非天生愚昧,由此批判了“白人优越论”和种族歧视。
11、10月,在离开美国旅居欧洲几近十年之后,他和全家回到美国,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文艺界的领袖。
12、作品在夸张性的情节中暴露了美国“民主”选举的真相,指出它不过是愚弄人们的手段而已。
13、但从作品表达的思想来看,只有成人才能真正读懂其幽默风格包裹着的深刻内涵。
14、如果您喜欢这些文章,想看到更多有价值的考试要点,请点击下面的名片加关注,并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15、理发师问:“先生,您好像是刚从国外来的?”马克·吐温答道:“是的,我是第一次来这个地方。”“您真走运,因为马克·吐温先生也在这里,今天晚上您可以去听他演讲。”“肯定要去。”“先生你有入场券吗?”“还没有。”“这可太遗憾了!”理发师把双手一摊,惋惜地说,“那您只好从头至尾站着听了,因为那里不会有空位子。”“对!”马克·吐温说,“和马克·吐温在一起真糟糕,他演讲我就只能永远站着。”
16、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贫儿》等。
17、为什么猪肉不是pigmeat而是pork?
18、他的目光更敏锐,已经透过社会表象探测到制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19、小说中哈克思想的转变,反映了深受白人社会污染的“畸形心灵”得到矫正从而成为“健全的心灵”。这正是作家所追求的种族平等、人人自由的民主理想的体现。
20、90年代,美国开始了对外殖民主义侵略,马克·吐温写出大量的游记、杂文和政论文章谴责殖民主义者对他国的罪恶行径,表达了对殖民地人民命运的关切,更立场坚定地支持他们的反殖斗争。
21、马克·吐温的另一部重要的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于开始执笔,1884年出版。这部小说得到批评家的高度评价,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同时也不断遭到查禁。
22、有人向马克·吐温讨教,想知道是否有什么专治一见钟情的方法。“有啊,”马克·吐温肯定地回答,“只要再细看一次就行了。”
23、马克·吐温笑了笑,在旅客登记本上写道:“马克·吐温及其一只箱子。”
24、但是,回忆吉姆的种种好处后,他为自已的私心感到羞耻,把信撕掉,决心拼死也要救出吉姆,最后他终于说:“好吧,下地狱就下地狱吧。”这标志着哈克与奴隶制观念彻底决裂。
25、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体裁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26、在哈克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热衷于追逐金钱的人,这使他十分反感,他厌恶小市民庸俗虚伪的生活,与那呆滞的社会规范格格不入。
27、在那里,他心情舒畅,行动自由,内心残存的文明社会教化的意念也在大河之上被荡涤干净;逃奴吉姆到了密西西比河上,就找到了安全,获得了自由。
28、《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
29、 近读一些文学著述,对有关文豪的事迹,文论等兴趣颇浓,分享林达先生这篇文章,供读者一阅。
30、“道格拉斯寡妇拿我当她的儿子,说是要给我受点教化。可是那寡妇一举一动都很讲究规矩和体面,实在太闷气,在她家里过日子可真是一天到晚活受罪;所以我到了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偷着溜掉了。我又穿上了我那身破烂衣服,钻到我那空糖桶里去呆着,这才觉得自由自在,心满意足。”哈克终于忍受不了死气沉沉的生活和文明的教化,从那个环境中逃了出来,去寻找自己理想中的自由生活。
31、今天,为大家带来小学语文课文里的作家(马克▪吐温)!
32、马克·吐温回到密苏里州。在下密西西比河到纽奥良的旅途中,轮船的领航员“碧士比”要吐温终身成为轮船领航员。
33、马克·吐温应威廉·迪安·豪威尔斯之约,为《大西洋月刊》撰文。他以早年在密西西比河上做舵手的生活为题材,写了7篇文章,后汇集成书,名为《密西西比河的往事》。8年后,他回到家乡,把这本书扩充成为《密西西比河上》(1883)。
34、11月30日,马克·吐温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他是家中7个小孩中的第6个。他的父亲是当地的律师,收入微薄,家境拮据。小马克·吐温上学时就不得不打工。
35、出版《贞德传》,它描写15世纪法国民族女英雄贞德的一生。
36、因为这次搬迁成为了他后来创作《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圣彼得堡城市的灵感。
37、另外两部长篇小说《王子与贫儿》(1881)和《在亚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1889)都是作家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上讽刺封建专制和教会罪恶的长篇小说。
38、在荒岛上邂逅吉姆后,哈克与吉姆相依为命,共渡难关。
39、马克·吐温盯着他看了一会儿,指着他的一只眼睛说:“这只是假眼。”富翁大吃一惊,问他是怎么看出来的。马克·吐温回答说:“因为只有在你这只眼里,我还能多少看出一点仁慈。”
40、《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主角汤姆便是一个拥有了全世界的人。
41、4月21日,马克·吐温因狭心症不治逝世,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42、感悟: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
43、他生活在奴隶制的社会环境,社会、学校、家庭的种族歧视思想对他影响很深。
44、前者通过两个形貌酷似的孩子-王子爱德华、贫儿汤姆意外对换身份而发生命运改变的离奇故事,一方面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另一方面又申明了只有体察民众疾苦才能成为贤明君王的道理。
45、当他开始写作时,他的作品便被赋予了浓郁的幽谐的色彩。
46、出版《艰苦岁月》一书,反映了他在西部新开发地区的生活经历,其中记载了一些奇闻轶事,特别是富有美国西部特色的幽默故事。
47、密西西比河上的航运生涯和大河生活给他留下了永世不可磨灭的美好印象,当他成为一名作家时,他将领航时时常高声吆喝的marktwain(水深两浔)当作自己的笔名,以纪念那段难忘的时光;而密西西比河也成了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48、迅猛发展的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蒙蔽了许多人的视听,历史学家、政治学家们热烈赞美美国黄金盛世。
49、一家当地的报纸提供了一次往地中海地区的轮船旅游。在他往欧洲和中东的旅程期间,他写了1869年收集成的著名旅行信件系列《傻子旅行》。在此期间,他遇见了查尔斯·兰登(CharlesLangdon)并看到兰登姐姐欧莉维亚(OliviaLangdon)的相片,吐温对她一见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