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鹿为马,已经成为汉语的常用成语,比喻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这个故事也流传到海外,日语中说傻瓜为“马鹿”,词源就在这里。中文以指鹿为马比喻颠倒黑白,着眼点在于赵高,是基于赵高的行为生出的意义。日语以“马鹿”比喻傻瓜,着眼点在二世,是基于二世的行为生出的意义。这件事情,作为故事来听,非常有趣,傻瓜加骗子,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作为历史来看,非常离奇,难以令人相信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么,这个历史故事究竟可信不可信呢?(指鹿为马的意思)。
2、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雪耻灭吴的故事一直在流传,然而有人提出疑问:历史上真有"卧薪和尝胆"这回事吗?
3、《左传》的"定公""哀公"两代君王历史部分,大量记述了越王勾践当政国事,但没有提过他有卧薪尝胆之事,《国语》中的《吴语》和《越语》记载了吴越争斗经过,却也没有勾践卧薪尝胆的叙述。《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仅记载勾践:床前悬挂苦胆,坐卧都看得到,吃饭时尝尝苦胆的滋味。司马迁认定勾践有尝胆之事,但没提卧薪之事。什么时候出现"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呢?
4、意思:指把自己的梦想作为自己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莫要辜负自已美好的青春年华。
5、他曾经有意释放蒙毅,重新起用,在赵高的反对下,他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6、职场有很多潜规则,很多时分不会清晰的问你态度,人都会伪装自己,只会设法在你没有防范和两难的时分,让你做出挑选。这时候其实就是测验,表面上的答案都是错的,一定就是政治幼稚了。
7、在表示了自己对赵高的信任以后,胡亥用几近于哀求的语调请求李斯等大臣不要对赵高多疑,他说:“朕年少时痛失先人,人事上识知甚少,行事上不习治理,丞相年老,来日不多,不知何日撒手人世,朕不属依赵君,还有谁人可以托靠?赵君为人,精廉强力,下知世事人情,上能尊君适朕,丞相不要多疑。”他把赵高视为始皇帝死后的唯一依靠,几乎赋予了儿子对父亲的信赖。
8、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9、译文:掩藏见闻,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
10、一些开发商听到某些“官话”后也拍案而起:“简直是指鹿为马,一派胡言”。
11、专权测验的条件是,权臣已经消除了明面上一切能够对抗自己的人,可是不知道谁暗里对自己还有意见。这个时候,就需要测验,而这个测验,有必要以无理的方法呈现。原因便是只有这样才能完全除掉客观因素,短平快的让不特定的人群,做出片面态度挑选。(指鹿为马的意思)。
12、仆先将军破虏,遭汉陵夷,董卓僭乱,焚烧宗庙,发掘陵寝,故依袁术以举义师,所指城邑响应,天下思得董卓而食之不厌。不幸此志未遂,而无禄早世。先兄伯符嗣命,驰驱锋镝,周旋江汉,岂有他哉?上以雪天子之耻,下以毕先将军之志耳。不意袁术亦僭位号,污辱义师,又闻诸君各盗名字,伯符提偏师,进无所归,退无所守,故资江东为之业耳,不幸有荆轲、舞阳之变。不以权不肖,使统部曲,以卒先臣之志。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
13、释义:混淆:使界限模糊。故意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制造混乱。指故意制造混乱,使人辨别不清。
14、出自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15、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倾盖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择所安。孟德视仆,岂惜此尺寸之土者哉,特以公非所托故也。荀文若与公共起艰危,一旦劝公让九锡,意便憾,使卒忧死。矧仆与公有赤壁之隙,虽复尽释前憾,然岂敢必公不食斯言乎?今日归朝,一匹夫耳,何能为哉。纵公不见害,交锋两阵之间,所杀过当,今其父兄子弟,实在公侧,怨仇多矣,其能安乎?季布数窘汉王,及即位,犹下三族之令,矧足下记人之过,忘人之功,不肯忘文若于九锡,其肯赦仆于赤壁乎?孔文举与杨德祖,海内奇士,足下杀之如皂隶,岂复有爱于权!天下之才在公右者,即害之矣,一失江东,岂容复悔耶?甘言重币,幸勿复再。
16、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17、(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8、(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19、胡亥这个人,不善言辞,不喜欢交往,做事无城府而有些莽撞。他一生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信任的人依赖极深,几乎到了盲信的地步。秦始皇在世时,他对秦始皇就是这样,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讲到的,秦始皇之所以格外宠爱他的原因之一。胡亥的这个特点,在始皇帝去世以后,非常明显地转移到他与老师赵高的关系上来。
20、释义:秦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怎么把鹿说成马了?”
21、颠倒是非: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指善恶不明或故意歪曲事实。
22、二世尚存一线希望说:“愿意与妻子一道做庶人百姓,待遇比况诸位公子。”
23、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设法试探),持鹿献于二世(秦二世皇帝胡亥),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身边的人),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24、他们颠倒黑白,~,结帮营私,横行霸道。巴金《一封信》
25、《说文》:“指,手指也。从手,旨声 。”
26、既不能升官,又不能发财的时候。别人指鹿为马,就要跟着指鹿为马。别人指站为箱,就要跟着指站为箱。
27、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28、赵高想要叛乱(篡权),害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事先设下圈套来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来献给二世,(对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看错了吧?把鹿说成是马了。”询问身边的大臣们(这个是鹿还是马),身边大臣有的沉默不语,有的大臣为了阿谀奉承赵高回答说是马,有的大臣说是鹿,(过后)赵高就暗地里假借刑法惩处那些说是鹿的大臣们。(这件事)以后,大臣们都非常惧怕赵高。
29、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30、颠倒黑白,汉语成语,拼音是diāndǎohēibái,意思是比喻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指鹿为马。
31、出自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32、指鹿为马 ( zhǐ lù wéi mǎ )
33、(1)意思: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34、 一天,上朝的时候,赵高牵来一只鹿,献给了秦二世。他当着大臣们的面,用手指着鹿故意说:“这真是一匹好马呀!我特意把它献给陛下。”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这的确是一匹好马,陛下不信吗。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这是马不是鹿,不信可问问大臣们,它究竟是马还是鹿?”
35、译文:赵高想要作乱,害怕群臣不肯服从,就预先做了一bai个试验,拿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是马。”
36、《荀子·大略》:“不时宜,不敬交,不欢欣,虽指,非礼也。”“指” 通“旨”,是美好之义。
37、指鹿为马,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38、二世又说:“请求得到一万户的封地为侯。”又被拒绝。
39、胡亥做了皇帝后,赵高对胡亥说:"陛下要注意,诸公
40、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寓意深远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每篇故事都如同一个个智慧的锦囊,帮助开启小朋友人生的智慧之门。
41、北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
42、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设法试探),持鹿献于二世(秦二世皇帝胡亥),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身边的人),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43、赵高严肃的说:“这确实是一匹马啊,陛下怎么说是鹿呢?”秦二世觉得纳闷,就让满朝文武来评判。大家心里暗自盘算,说实话会得罪承相,说假话又怕欺骗陛下,就都不敢出声。
44、《孟子·告子下》:“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指”是主旨、用意之义。
45、甲骨文字形为“手的象形”+“旨(愿意是品尝美味,引申义为意旨、意向)”;金文、小篆沿用甲骨文字形;隶书字形写为“扌”+“旨”,有的隶书字形将“旨”写为“上人下日”;楷书字形沿用隶书字形。
46、你们“斧头帮”使出的招式叫“指鹿为马”,自称京城水景住宅,“坐享清凉的河边生活”,其实不过是一条污水沟,像老舍笔下的龙须沟。
47、《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想要谋反,恐怕群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计谋进行试验,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把鹿说成是马。’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
48、经过上述的分析和研究,大家能够看出来,权臣都必须通过这样的一个当众无理测试,让你在两难中做出站队选择。答案尽管很痛苦,但是很明显,你知道你该站在哪个位置。任何时候,依附强者,都是弱者的不二选择。
49、 秦相李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功绩卓著。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秦国,当上了秦王政的侍卫,后任命为长史,又拜为客卿,协助秦王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他继续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屡建奇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保全自己的利益,附和赵高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帝。赵高篡权后又施展阴谋,诬陷李斯“谋反”,将其腰斩于市,并夷灭三族。
50、汉语成语,拼音是hùnxiáoshìfēi,意思是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
51、出处: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52、《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指”是指责之义。
53、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
54、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也,以鹿为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愿问群臣。"臣半言鹿,半言马。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自而从邪臣之说。(汉·陆贾《新语·辨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