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11-20章
3、(2)三省:省(音xi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4、◆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阳货篇第1-26章(论语二十篇全文内容)。
5、白话释义: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6、◆《被翻译成四十多国文字,看哭无数人-疯娘》
7、白话释义: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8、二是读完林语堂先生所著的《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后,读《论语》了解古代先贤的智慧,希望能从中汲取精神食粮,更好的拥抱未来。
9、(6)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10、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1、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1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罕篇第11-20章
14、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宪问篇第1-44章
16、◆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乡d篇第1-27章
17、1-11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⑵);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8、◆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八佾篇第11-15章
19、◆诵读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31-38章
20、《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看看下面的论语原文及翻译吧!
2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21-30章
2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1-10章
24、◆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11-15章
2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罕篇第21-31章
26、◆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八佾篇第21-26章
27、(5口:音fan,同泛,广泛的意思。(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28、白话释义:孔子说:“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
29、-----------------------------------------------------------
30、◆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路篇第1-30章
31、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能有新的体会,这样的人是可以成为老师的.”
32、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3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6-10章
34、◆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21-28章
35、《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36、8子曰:“君子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5)友不如己者过(7)则勿惮(8)改。”
37、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38、5子曰:“道(⑴)千乘之国敬事(⑶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9、白话释义: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4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41、⑧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4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21-30章
43、白话释义: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44、◆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6-10章
4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6、◆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21-25章
47、③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8、◆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罕篇第11-20章
49、◆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罕篇第21-31章
50、1-2有子⑴)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51、◆诵读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11-20章
5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八佾篇第11-15章
5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16-20章
54、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55、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56、◆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16-20章
57、白话释义: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58、◆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季氏篇第1-14章
59、(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60、(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61、白话释义:子夏说:“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2、(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6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先进篇第1-2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