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几个典型,比如,犹太人爱因斯坦,在30年代末看到欧洲排犹的阵势,赴美访学后,干脆就不走了,美国高高兴兴的捡了个大便宜;
2、“不是尼采?”里芬斯塔尔继续追问。“不是,我实在不晓得该拿尼采怎么办”,希特勒说,尼采更像是一个艺术家,而不是哲学家,他不具备叔本华那种水晶般清澈的理解力。
3、加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燃起了淘金热,在欧洲引发了赴美垦荒、淘金的高潮,此番移民潮,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初。
4、早期移民的管理阶层都是英国人,权力核心的人都是说英语的,德国移民虽然量大,但没有话语权,所以英语成了美国大陆的官方用语。而且,大量的爱尔兰、苏格兰移民(跟英格兰人分开算的)也说英语,加一起,就比德国移民数量大了。
5、从一开始的穿越,满身污垢的希特勒躺在一片翠绿的草地上,醒来,晕头转向,被小孩儿嘲笑···嚷嚷着帝国千秋大业的希特勒于现代社会显得近乎笨拙,又格格不入
6、所以,千万别相信一个家庭不幸福不健全的人,能给人类带来幸福,给世界带来和平。以希特勒为代表的一大批独裁者,就像是一个个罪犯的记录案例,给了世人清醒的警示。这些独裁者们大多性格暴戾乖张,喜怒无常,长期一人独居,连妻儿都容忍不下,在他们的眼里,没有任何人能比他们的权力更为重要,更吸引人。他们无一不是权力的病夫,嗜血的魔王,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绵绵无尽的苦难。
7、(参考文献:NicholasGoodrick-Clarke,Hitler‘sPriestess:SavitriDevi,theHindu-AryanMyth,andNeo-Nazism,纽约大学出版社,1998;TheOccultRootsofNationalSocialism:SecretAyranCultsandTheirInfluenceonNaziIdeology,纽约大学出版社,1985)
8、2013年,我还在济南创业,阿栋的爷爷和姑姑专门从东北过来向我求助。爷爷说,阿栋学习学不进去,休学在家,情绪非常不稳定,很容易烦躁、愤怒。
9、曾获得“莱比锡国际电影节”大奖的《普通的法西斯》这部纪录片中,曾真实地记录下了德国民众是如何狂热地追捧希特勒的。(崇拜希特勒正常吗)。
10、阿栋这样的症状,曾被一些精神科医生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和强迫症,但经过精神科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11、这些玄秘书籍里面,最有趣的就是一部没有公开发行的专论,由马克西米利安·里德尔写的《世界之法则》,他在封面用红色字大大写着“书稿”,用蓝色铅笔写了一个附注:“呼吁承认神的存在”。他把这个材料提交给希特勒,在附上的打字信函里声称此项新发现提供了“科学证据”,可以证明“三位一体的上帝概念实为自然法则的一环”。
12、德威说她要在“古希腊、古罗马、古代英国和德国寻找我们种族带来的神只和仪式,还有六千年前的太阳神崇拜,这些都是今天千百万人仍然赖以生存的命脉;要用今天的婆罗门精英来见证一个令人敬畏的奇迹:种族隔离的可行和少数雅利安人世世代代的成就”。
13、事实上,任何一个建筑都包含着外在的物质价值和内涵的精神价值。通过遗留下来的那些举世无双的历史建筑和文明遗址,后人不仅可以追溯到文明的起源,了解到文化的传承;而且可以找到自身的投影和镜像。
14、我的脊背发凉:“你有没有想过你这样走下去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你不怕被抓吗?”(崇拜希特勒正常吗)。
15、与此同时,随着德国在纳粹d领导下出现的“经济奇迹”,民众对纳粹d欢欣鼓舞并感恩戴德,对元首希特勒个人的狂热崇拜气氛一时弥漫全国。尤其是1933年希特勒执政后,整个德国都近乎陷人了一种癫狂状态。
16、他预见柏林有朝一日会成为世界的首都,不管是谁走进了国家总理府,“都应该感觉自己正站在世界的主人面前,甚至在穿越凯旋门之前,走过军魂堂到人民广场一路上的景色,也都应该让人屏息凝神。”
17、1930年代初,出于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厌恶和对印度古代文明的倾慕,德威前往印度生活,在那里取了这个印度名字。第三帝国崛起后,她想去德国用广播宣传为纳粹服务,为旅行的方便,和一个印度婆罗门结了婚,放弃了希腊国籍,换取到大英帝国印度臣民的身份。但由于大战很快就爆发,她前往德国的心愿一直到战后才实现,但使命已经不同了。
18、且在此同时被逮捕并送入集中营的,还有相当数量的德国妇女,他们都是被逮捕华人的妻子、女友,或者仅仅是朋友。而逮捕他们的罪名为:种族亵渎罪。
19、当时,我马上意识到这是典型的“潜意识层面的条件反射”,这背后一定有根源事件,我继续问:“你为什么对咳嗽声如此敏感呢?”
20、影片最终也没有贬低希特勒含义,反而有一种把他当作民族英雄的感觉
21、整个20年代,希腊基本上是德威生活和思想的中心,当时她正在里昂大学学习人文和科学课程,在希腊住了好几年。她的本科论文是关于一个法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博士论文却是关于数学简单性的。在此期间,她的个人认同,从国籍到思想都从西方政治文化的中心转向边缘,否定西方近代启蒙人文主义甚至基督教人文主义的传统,要回到古典文化为个人和时代寻求出路。这条路径不走近两百年来主导西方思想的欧陆和北美,而是从古希腊出发,通过南亚的印度教和种姓制,再绕回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最终指向一个种族主义的泛雅利安的乌托邦世界。
22、那么,在希特勒头脑里纳粹化的德国建筑风格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概括而言就是:“汉森的维也纳‘国会大厦’+ 特罗斯特的新古典主义+早期巴洛克和19世纪德国浪漫派建筑风格 = 纳粹德国的建筑风格。”(赵鑫珊:《瓦格纳•尼采•希特勒》 文汇出版社 2007年8月出版第316页)
23、我告诉他,希特勒并没有征服了全世界,却毁灭了德国倒是真的。他给德国人民造成的苦难那更是罄竹难书。在此文中,我先把希特勒犯下的那些反人类罪及他给德国带来的伤害搁下不谈吧,就说现在的年轻人对一个暴君,一个全世界公认的大独裁者的崇拜,本身就是一种极其不正确的心态,毫不客气地说是一种病态的人生价值观。
24、1944年5月13日,200余名携带冲锋枪的德国盖世太保冲入汉堡唐人街,经过挨家挨户的搜索,他们将129名华人以“通敌”罪名逮捕,没收所有财产。
25、在强大的外部威胁压力下,德国选择了极端中央集权来维护国家的稳定——而个人独裁作为中央集权的最高形式,也由此形成。希特勒和纳粹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才在民众心中树立了政治强人的形象。
26、不过,按照常理来讲,一个国家的主流语言文化应该由该国人数最多的族群所决定,为什么德裔人口占绝对优势的美国,官方用语却选择了英语?
27、希特勒很爱拍照,留下的照片也非常多,但几乎找不出一张希特勒的眼镜照,这使得大家以为希特勒不戴眼镜。其实希特勒的视力并不好,看文件的时候都戴着眼镜,只是他讨厌别人在他戴眼镜的时候拍他,于是后人便没机会看他戴眼镜的样子了。
28、除诺因加默集中营外,在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布赫瓦尔德集中营、毛特豪森集中营都有关押华人的记录!
29、1906年过完生日之后,希特勒只身来到了维也纳开始了他的艺术寻梦之旅。当时的维也纳可以说是建筑艺术之都,特别是那些金碧辉煌,流光溢彩,极具魅力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让希特勒欣喜若狂。他每日流连在维也纳的大街小巷,高贵典雅的国家歌剧院,巍峨壮丽的帝国大饭店,华丽奇特的卡尔大教堂,以及美术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议会大厦、市政厅、维也纳大学都给予了希特勒无限遐想,使他惊叹不已。
30、在希特勒眼里,建筑艺术之所以高出于其他艺术,是因为它是纳粹精神的最好载体,一幢宏伟的充满法西斯风格的建筑不仅可以展现整个日耳曼民族新的精神面貌和它的奋斗决心、意志、以及信仰,而且能够流芳百世供后人瞻仰。
31、阿栋的父母似乎察觉到了我的心思,父亲说:“何医生,如果您不救他,他就毁了,而且还可能伤害社会,我们也没有希望了,求求您了。”父母的眼泪都下来了。
32、哈耶克有一句名言:“一个富人得势的世界,也比一个得势才能成富人的世界要好些。”从穷人得势的希特勒身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哈耶克这句名言的不凡醒脑之魅力。那个说特朗普不能和希特勒比拟的年轻人错了,倒不是我崇拜特朗普,不,我从不崇拜权力。而是说任何独裁者都不值得我们崇拜,世人应该做的是对任何人格不正常的独裁者抱以警惕。
33、呵呵,真是自作多情,按他们的那个理论——祖先从哪儿来的就是哪儿的人,那么,远的说,二战欧洲盟军总指挥,德裔的艾森豪威尔不成了赤裸裸的“德奸”?现在的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是不是得把德国当成自己的归属,外交上处处为德国着想,说自己是来自巴伐利亚的特朗普呢。
34、多数来信是表达对帝国元首的崇拜和感激之情:“阿道夫.希特勒,我们相信你,没有你,我们就是一盘散沙;有了你,我们就是一个民族。”“你递给我们你的手和你的目光,这目光至今仍使年轻的心荡漾;美好的幸福它永远将我们陪伴,这一刻产生如此强大的力量。”还有不少是写给希特勒本人的情书,从“坚决保证真正的爱情”,愿意与元首结为伉俪,到表示立誓要为领袖献身。一些年轻的姑娘在信中写到:“亲爱的元首,听说您没有孩子,这令我难以平静”,“亲爱的元首,我想跟你生一个孩子,这是一位萨克森女人的愿望”。希特勒的办公室里堆满了这些求爱者寄来的精心编制的五颜六色的毛衣和漂亮的袜子。当然,这些信件希特勒本人是无暇拆看的,早早地就被手下人处理掉了。如果有哪位崇拜者特别执着,一而再,再而三地写信“干扰元首”,对不起,自然会有人通知盖世太保去收拾他(或她)。当时的德国,有不少写信者被宣布为“精神有障碍”,被送进所谓“疗养院”(古多.克诺普《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1月)。
35、德国纳粹对华人迫害的高潮:关键词“中国行动”德语ChinesenAktion
36、我觉得这种学习态度有些不对劲,便问:“有出息之后想干什么呢?”
37、“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了我们。”
38、二战之前希特勒曾预想过与中国一起二分世界……
39、七七事变后德国还试图调解中日停战,即“陶德曼提案”终因日本要价太高缺乏诚意失败。
40、“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在他的巨著《安娜卡列妮娜》里开宗明义地就说出了人生幸福的真相。
41、二战期间,德威夫妇密切关注战局,指望德军能经由苏联南部和北非战场打进印度,就像三千多年前的雅利安人远征那样。他们一度把希望寄托在日本身上,认为日本人也是优秀的纯种,对自称太阳神后裔的大和民族产生了种族“移情”。日本军旗上光芒四射的太阳,看上去和德威钟情的古埃及太阳神也很像。
42、统治者让别人试毒并不奇怪,古代皇帝都有专门给他试毒的人。但希特勒很特别,不知道为什么,他只让女孩试。但是平常希特勒对女人比对男人又好得多,他怜香惜玉,尊重女性。可是这样的人为何只让女孩给他试毒呢?令人费解。(顺便说下,希特勒还喜欢让女孩吃他剩下的食物。至今,还有当年给希特勒试毒的女孩活在世上,已是九十多岁的老人。)
43、两天后,我见到了阿栋。这男孩儿长得挺帅的,一米八的个儿,身材很结实,但有点紧张。
44、特朗普或许不能流芳百世,但希特勒注定只会遗臭万年。
45、可以说是德国的援助帮助中国度过了七七事变后最艰难的一年时间。
46、这时,我不禁想起了曾看到过的两幅照片,一幅是特朗普的全家福照,一幅是希特勒独坐中间被众多美女簇拥在一起的照片。
47、所以这段时期是两国的蜜月期,宋子文亲赴德国签订了双边互助条约。
48、(下图,排队等候检查的移民)。几番检查、测试下来,热爱吃猪腿,喜欢运动的德国人身体素质自然没得说;加上德国的基础教育非常发达,早在普鲁士时期就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公民素质相对较高,所以,德国移民通过埃利斯岛入境检查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49、结束了长途旅行,身心俱疲的移民们首先要接受严格的身体检查,有传染病的,尤其是当时的绝症——肺结核症状的,马上会被退货,禁止入境。
50、与人文主义对立,德威否定犹太-基督教的一神教义,主张回到被它取代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异教,印度教不过是其中一种。这种异教尊崇自然本身规定的生物性等级制度,神性就体现在这个自然的秩序中,它排斥杂交和变异。在这个异教的宇宙秩序中,人和自然及动物并列,没有特权。但在每个物种的内部,这个宇宙秩序又规定了贵贱和高下。和尼采类似,德威把基督教的兴起视为弱者和奴隶道德的胜利,是对自然秩序规定的强者的压制。
51、希特勒是种族主义者,他认为金发碧眼的雅利安人最为高贵,看不起犹太人和斯拉夫人。可他自己却有着一部分的犹太人血统,本身头发并不怎么金黄,还较黑。喜欢高高隆起的鼻子,只能去做隆鼻手术。别看今天整个容不算稀奇,在当时,整容技术还未成形,这可绝对是件破天荒的事。
52、到了19世纪中期,尤其是1848年欧洲革命(欧洲史上最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后,德国国内局势持续动荡;此时,美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西进运动,在血腥清洗了原住的印第安人后,中西部大片的处女地等着人们开发。
53、希特勒充满激情的演讲更是让台下的人群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德意志民族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民族,德意志的未来要靠我们的人民!只能靠我们的人民!德意志人民,神圣的德意志人民,必须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冷静、勇敢来克服一切困难!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前进,我们的民族才能振兴!”试想,任何一个德国人,身处这样的环境,一定会激动得浑身颤抖,一定会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民族中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万分,一定会为拥有希特勒这样最伟大的领袖而感到幸福无比、也一定会为德意志即将成为最强大的帝国而感到兴奋不已。任何一个德国人,一旦陶醉于这样强烈的种族主义情感当中,一旦痴迷于如此盲目的个人崇拜、以及极端的爱国主义的情绪当中,都会从理智走向疯狂,从善良陷入邪恶,从文明堕落为野蛮。
54、按照启蒙主义线性历史观,一神教取代原始宗教是进步。但否定一神教、回归原始异教,正是纳粹反启蒙主义精神文化的核心:纳粹崇拜的就是一个神秘的前基督教世界的日耳曼异教(occult)。纳粹的所有标志,例如卍、骷髅、双闪电、黑太阳光轮等都和这个神秘宗教有关,d卫军还有自己秘密的神庙和祭祀仪式。与此相联系,德威和纳粹都批判理性主义和科学思维,认为它们是对原始性和自然性的僭越。
55、首先举手礼方式为高抬右臂45度,手指并拢向前。意为“德意志及其人民和利益高于一切”。 这种举手示意礼源于古罗马时代。它其实是由古罗马敬礼手势(Roman salute)演变而来的, 右手伸直, 手掌朝下, 指的意思是:To cover-up for socialism 保护社会主义。
56、有一天,在登山的旅途中休息时,我遇到了一个三十来岁左右的年轻人,当时我们坐在悬崖边的一个凉亭里,边喝着冰镇可乐边聊天。他对我说,他一口气登上过泰山顶,他喜欢登山的这种感觉。他告诉我,他是一个在深圳工作的软件工程师。聊着聊着最近比较敏感的一件事,他话锋一转,突然说,他崇拜希特勒,讨厌特朗普。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希特勒是征服者,而特朗普只是一个搅屎棍,两者不可比拟。这年轻人的世界观令我感到有一丝忧虑。因为我不止一次听到有年轻人表达崇拜希特勒的言论了。
57、当时的老照片可以反映这段历史,国军都是戴着德式的钢盔和装具,武器是K98和马克辛(当时德国陆军替换下来的标准武器),MG38当时刚刚装备德国陆军,还没有出口。
58、中国人还喜欢大事,在网络上宣传大众汽车是希特勒的杰作,但是德国人根本都不知道这件事情,只有年龄非常大的人懂得大众汽车和希特勒的渊源,但是也不敢在公开场合说。
59、在希特勒的心目中,在他统治下的每一个建筑都应体现帝国元首“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的意志,成为对千百万臣民进行心灵洗涤和心理震慑的统治工具。第三帝国的公共建筑必须统统具有典型的纳粹风格,而纳粹风格建筑的最高境界的表述就“德意志民族在政治上的坚不可摧”。
60、阿栋表现得无所谓:“抓就抓呗,反正我报了仇了。”
61、当英美在东南亚与日军交战时,美军在印度东部建立了基地。德威夫妇在他们加尔各答的家中开派对,殷勤接待很多美军军官,在和他们闲聊中套取情报,送给缅甸的亲日抗英民族主义武装,由他们转送日本人。这些美国人恐怕不可能想到,一个西欧背景的优雅女士和一个高贵的印度婆罗门,竟然会替日本人义务做间谍。
62、德意志第三帝国总理办公厅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封从德国农村寄给总理希特勒的来信。写信的是一位普通的果农,名叫布鲁诺.科赫(BrunoKoch)。他在信中写到:“我终于如愿以偿,成功地研制出一个全新的珍贵草莓品种。为了展现对帝国总理的敬仰和爱戴,我恳求将这个新品种命名为‘希特勒草莓’。”信写得十分诚恳,情感也很真挚。看得出,这位农民非常实在,真心实意地希望帝国元首能够接受这个请求,以希特勒的名字命名草莓。
63、1938年,柏林举办了“德国建筑和手工艺展览会”。在开幕式上,刚刚上台不久的希特勒声称,“每一个伟大时代都企图通过她的建筑物来表述她所确立的价值观。在伟大时代,人民在内心所经历的东西,也一定会通过外在的东西把这伟大时代表述出来。她的语言比人说出的随风即逝的话语更有说服力:这便是石头的语言!”希特勒深谙“石头语言“的作用和对民众心理的影响,懂得建筑与政治、建筑与权力、建筑与民众心理的关系。他清楚要想把纳粹的意识形态深入人心传承至远,就需要把建筑政治化,把建筑作为锻造“德意志精神之剑”的工具,换句更直白话说也就是将建筑变作征服德国老百姓的“法西斯精神之剑”。
64、而阿栋的冷漠和复仇念头,在当时的我看来,这是明显的反社会型人格改变(从现在看,我的这一判断并不准确,我会在文末展开说明)。
65、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个从印度千里迢迢来到德国复兴纳粹运动的女人,有着地道的西欧人血统。她的父亲是希腊和意大利混血,母亲是英国人,因此她身上流着白人“高贵”的血液。她出生于法国里昂的希腊人社区,原名马克西米亚妮·帕特阿斯(MaximianiPortas,1905-1982)。她本来是法国公民,但上大学时放弃法国国籍成为希腊公民。
66、但现在,我们发现,患者的学习障碍经历其实也是一种创伤,包括学习的情景,患者的负性情绪,错误的认知,还有他们当时的躯体感受等,创伤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67、德国人是不能想象,在中国的德国论坛之中有很多人会发布二战期间纳粹的军人图片,并且发表评论说这些军人很帅,军装很帅。他们也没有办法理解,作为二战胜利国同盟一方的中国,有那么多人会觉得希特勒很不错。
68、“当时我才十一岁就不得不违抗(我父亲的意愿)......我不想当公务员。
69、希特勒读过不少世界文学名著,譬如《汤姆叔叔的小屋》、《格利佛游记》、《唐·吉诃德》、《鲁滨逊漂流记》。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希特勒感知到“整个人类史的发展进程”;他认为《唐·吉诃德》“巧妙”地捕捉到了一个旧时代结束时的精髓。希特勒拥有这两本书的插图精装本,他还对法国画家古斯塔夫·多雷绘制的唐·吉诃德有格外深刻的印象。
70、(1933-1938年的六年里,纳粹d每年都在这座“可以容纳34万人”的广场举行纳粹d及其支持者的集会。图为1937年,纳粹集会。)
71、希特勒曾经把《伟大种族的消逝》形容是他的“圣经”,但他并不是对所有的书籍进行深入的阅读,再加以提纯,比如叔本华或者尼采的哲学理论,他只是将理论的一些皮毛与一些当时流行的杂牌学说进行拼凑组合,最终诞生了希特勒邪恶的思想体系。
72、我们不妨举个例子。纳粹上台之初,德国的收音机普及率不高,一时间也没法让家家户户都很快拥有一台收音机,于是当局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下达了集体收听广播的命令,大伙在一起收听元首的极富煽动性的演讲。而等到二战开打的时候,德国收音机的普及率已经到了家家户户,即使走在大街上,街头的扬声器照样会把希特勒的声音传送到你的耳朵里,这就使得希特勒的各种演讲能够无缝地插入民间的各个角落,进而获得万众拥戴。
73、事情往往是这样,父亲越坚持儿子就越拒绝;而儿子越反感父亲就越固执。若干年以后,希特勒对自己的秘书施罗德(ChristaSchroeder)说:“我从来没有爱过我父亲,我更怕他。他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打我。”为了自己的这个选择,希特勒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希特勒回忆道:当那个性格生硬严酷,脾气暴躁的父亲用棍子抽打他的屁股时,“我静静地数着一下一下打在我屁股上的棍子。当我胜利地告诉我母亲我挨了32下时,她以为我疯了。”无奈之下,老希特勒终于沮丧地丢下手中的棍子,在这倔强的孩子面前,他感到有些心灰意冷,而从那天开始,希特勒再也没有挨过父亲的抽打了。(克里克斯•施罗德:《在希特勒身边12年——希特勒贴身女秘书回忆录》 王南颖 金龙格译 作家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43页)
74、这段话表现了德威和当时欧洲泛滥的种族主义历史观的一致,这种历史观以印欧语系(即欧亚从不列颠到印度的多数语言共享一个起源)的发现为由,虚构出一个优越的雅利安人种。德威的“独创”在于她突出古希腊在这个种族主义世系中的地位,强调印度今日的高等种姓仍然代表了这个种族,此外“六千年前的太阳神”是她对古埃及法老埃赫那吞宗教改革时确立的太阳神崇拜的解读(尽管埃赫那吞的年代至今不到六千年),她认为那是受雅利安人的影响,这又把埃及文明也归到雅利安人种的名下。她为此写了一本《太阳之子:埃及国王埃赫那吞及其哲学》。对雅利安种族神话的这种泛化,和她后来对纳粹种族主义的认同一起,构成了一个泛雅利安的种族乌托邦。
75、在德国甚至是佛教徒或者是某邪教组织都要事先声明,他们的标志是和希特勒的标志方向相反的。
76、一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受到了相当严厉的制裁,海外殖民地全部被剥夺,国内社会动荡,不仅丢失了大片领土,还欠下了巨额外债。随着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德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经济直推崩溃的边缘,工业生产水平甚至严重倒退到了1896年。失业率急剧上升,工业产量大幅下降,工业危机反过来又导致了金融危机,银行纷纷倒闭,对外贸易锐减,而经济危机又进一步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77、希特勒上台的第二年,就迫不及待地委托特罗斯特进行建筑设计,例如“元首官邸”、“德国艺术馆”、“褐色大厦”、“暴动阵亡战士纪念大厅”,以及一些行政办公楼。其中“褐色大厦”就是他所设计的一栋典型的纳粹化建筑。“褐色”二字得名于希特勒早期的武装组织“褐衫冲锋队”。“褐色大厦”正门装饰着一个巨型的纳粹十字架,给人以先声夺人的视觉冲击,大门后的大厅则是一个长长的走廊,要想进入希特勒的办公室,必须首先穿过这道走廊。当一个人走在这空无一人的大厅,置身于两侧巨大的雕塑空间中,四周悄无声息,耳边只能听到自己橐橐的靴声在空旷的大厅中回响,此时此刻心中一定会涌现出一种莫名的无助感。据说,凡是走进过“褐色大厦”的人,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压抑感,无一不被它那种可怖的气氛所震慑不已。
78、而蒋介石也非常崇拜纳粹德国的元首制度,即一个d一个领袖的制度。
79、投稿|合作|交流yiyinyizhuo2016@1com稿酬优厚欢迎来稿 ————————
80、所以,我亲爱的纳粹、元首的崇拜者们,要是你们心中伟大的元首复活,可是非常需要你们去劳动营和集中营,为他们义务劳动呢?
81、德威在她孕育多年的主要着作《闪电和太阳》(1958年出版)中说希特勒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毗湿奴的阿凡达(梵语,意为“化身”),这本书成为当代新纳粹运动和西方新种族主义者的最爱,还有缩写本问世。
82、的确,美国国内最大的族群是德裔,而非是英裔。现在因为有色人种比例的增长,已经有所下降,但也占到了超过六分之一的比例。
83、书中特别鄙视那些模仿外国风格的建筑,大力称赞维护条顿色彩的建筑师,把拥有巨大圆顶的德国国会大厦简直夸上了天,称之为“德意志帝国多元有机体的艺术映像”。和本书的作者奥斯伯恩一样,希特勒终生迷恋德国的首都和普鲁士军国沙文主义,他们不一样的是,希特勒做出的事情不仅仅局限在赞美和感叹,而是“我们要把柏林市内丑陋的地方完全清除掉,此后凡是柏林得到的东西必须成为模范”。
84、不但如此,德威对这些人类赖以平等生存的原则的厌恶,是和她拒绝以人为本这个人类社会不言而喻的共同立场、把自然和动物在价值观上置于和人同等的地位有关联的。
85、二次大战和冷战的结局一度给人带来意识形态终结的错觉。但自1990年代以来,形形色色极端主义的观念和运动不断复活和强化,参与者既有上个世纪政治斗争中幸存的遗老,也有全球化时代崛起的新秀。他们挑战人们对20世纪极端主义政治运动的历史记忆和道德评价,重构被20世纪的政治实践瓦解的种族、宗教和阶级乌托邦,用各种意识形态话语觊觎政治权力,否认人人平等的民主原则。人类社会和它们的斗争也仍然围绕着那个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老问题:人之为人的一些基本权利和保护这些基本权利的基本制度。对莎维翠·德威的一定了解,不但有助于增强对极端主义意识形态的抵抗力,也有助于深化对现当代历史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
86、对此我实在有些疑问,导演对希特勒的评价到底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呢?
8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随身带着这部叔本华的核心著作。拍摄《意志的胜利》的女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曾经访问希特勒最喜欢阅读谁的作品,他的答案是:叔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