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么,韩愈就是一位彻底的反佛斗士了?非也。
2、《答张十一功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驿梁》
3、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
4、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
5、25岁中进士,29岁登上仕途,却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韩愈简介及代表作)。
6、《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和《论淮西事宜状》都有这个特点。当然,最有代表性的文章还是《论佛骨表》。其中所讲的就是“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的话。
7、辽宁省图书馆展出馆藏宋刻《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第十一卷。
8、在封建社会中,敢于说出别人该说而不说的话,这是了不起的胆识。正因此,韩愈这类文章也就有内容、有深度、有力量。再加上韩愈的语言艺术不同凡响,便成为气势磅礴的好文章。
9、考试时,常见诗句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出题问对应的作者韩愈或者作品《师说》。或者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哲学原理考察。除此之外,易考“唐宋八大家之首”“文起八代之衰”这些称谓对应的人物韩愈,我们也得简单的去知道“落进下石”的典故对应的人物为韩愈。这为唐宋八大家人物中韩愈的常见考法。
10、韩愈的议论文内容广博,体裁不拘一格,如《原道》、《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立意新颖,观点鲜明,大胆坦率,战斗性强。
11、④其又何尤:又能怨谁呢?其:反问词。尤:怨恨。
12、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13、韩愈这样不断地同青年后学交往,给他们奖励和指示,这是魏晋以后所没有的现象,当然要引起人们的奇怪,以至纷纷议论和责难。一切向韩愈投书请益的青年便自然地被目为韩门弟子,因而韩愈“好为人师”的古怪面貌也就非常突出了。但韩愈是早有自信的,他不管人们怎样诽谤,依然大胆地回答青年们的来信。他在《答胡生书》中说:“夫别是非,分贤与不肖,公卿贵位者之任也,愈不敢有意于是。如生之徒,于我厚者,知其贤,时或道之,于生未有益也。不知者乃用是为谤!不敢自爱,惧生之无益而有伤也,如之何?”他对那些恶意中伤的诽谤,表示愤慨,也为向他请教的青年担忧。《师说》的最后一段,声明写作的由来,说这是为了一个“好古文”“能行古道”,跟他学习的青年李蟠而作的。实际上他是借此对那些诽谤者来一个公开的答复和严正的驳斥。他是有的放矢的。
14、 从以上诸多事例可以看出,韩愈是真诚地要排佛,骨子里却深烙着佛教文化的印记。为什么会这样呢?除前面所说这是一个思想界完全受佛学支配的时代大背景外,陈寅格先生还有更深刻的解说。在《论韩愈》中陈先生指出:“退之从其兄会谪居韶州,虽年颇幼小,又历时不甚久,然其所居之处为新禅宗之发祥地。复值此新学说宣传极盛之时,以退之之幼年颖悟,断不能与此新禅宗学说浓厚之环境气氛中无所接受感发。然则退之道统之说,表面上虽由孟卒章之言所启发,实际上乃因禅宗教外别传之说所造成。”一个人思想的形成和幼年时期所受影响是很难分开的。
15、其优秀的文章有:《杂说》、《原毁》、《进学解》、《答刘正夫书》、《送孟东野序》、《祭十二郎文》、《送李原归盘谷序》、《张中丞传后续》等。此外,他还写有《柳子厚墓志铭》、《寄柳子厚文》、《画记》、《答李翔书》、《原道》、《原毁》、《原性》、《论天旱人饥状》、《论佛骨表》、《送穷文》、《平淮西碑》等。其诗主要有:《山石》、《汴州乱》、《南山》、《石鼓歌》、《陆浑山火》、《日食》、《题汴梁》、《题驿梁》、《题楚王庙》、《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饮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等。韩诗韩愈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文,但其诗亦有特色,为一代大家,对后代有较大的影响。韩愈多长篇古诗,其中不乏揭露现实矛盾、表现个人失意的佳作,如《归彭城》、《龊龊》、《县斋有怀》等,大都写得平实顺畅。他也有写得清新、富于神韵、近似盛唐人的诗,如《晚雨》、《盆池五首》,尤其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16、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的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异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当然韩诗中也有追求怪诞诡谲的游戏文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韩昌黎集》,《外集》,《师说》等等。
17、苏洵父亲苏序,母亲史氏,有两位兄长苏澹、苏涣。苏洵少时不好读,19岁时娶妻程氏,27岁时立下决心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苦读,学业大进。
18、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19、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20、韩愈为文的又一特点是突破传统写法。例如墓志铭这一文体,在韩愈笔下,便颇有新的特征,形式多样,甚至“一人一样”(李涂《文章精义》)。与墓志近似的文体,还有哀祭之文。这类文字韩愈也有独创,不同寻常。
21、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五十岁后,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五十七岁终。政治上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22、译文: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23、七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24、韩愈作《师说》的时候,有人以为是在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这大致是可信的。这年韩愈35岁,刚由洛阳闲居进入国子监,为四门学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但他早已有名。他所提倡和不断实践的古文运动,在那一两年内,正走出少数爱好者的范围,形成一个广泛性的运动,他俨然成为这个运动的年轻的领袖。他用古文来宣传他的主张。维护先秦儒家的思想,反对当代特别盛行的佛老思想;提倡先秦两汉的古文,反对“俗下文字”即魏晋以来“饰其辞而遗其意”的骈文:这就是古文运动的内容。这个运动所以逐渐形成于唐德宗统治的后期,是有现实的社会条件的。它是为维护唐王朝的统反对藩镇割据的政治目的服务的。而这除军阀、大地主外,正是当时广大社会阶层的现实利益的要求。韩愈的积极努力,对这个运动的开展与形成,起了不断促进的作用。就古文来说,他不仅自己刻苦努力,从理论到实践,表现了优秀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不顾流俗的非笑,努力提倡,特别表现在给青年们热情的鼓励和指示。《师说》正是这种努力所引起的一篇具有进步意义和解放精神的文章。
25、首先,他们总结骈体文重文轻道和前代古文家重道轻文的偏向;
26、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⑩!
27、译文:不要说官事冗杂,年纪老大,已经失去了少年时追赶春天的心情。请你忙里偷闲地先到江边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经很深。
28、冯巧英,1940年生。古典文学教授。二十多年来研学佛教文化,主要作品《清凉三传》注释、《昙鸾集》注释、《安乐集》注释译。《永明延寿大师传》。主编《山西佛道摭存》等。学术论文多篇。
29、 反观韩愈言行,他幼年曾生活在南禅宗成熟地区,禅学正生机勃勃地弘传,佛教禅学给他打上了启蒙式的烙印。被贬潮州后与大颠等交往,又使他感受到了高僧“实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不为事物侵乱”的超脱世俗,从此没有了公开反佛的文章。除去怕皇帝不高兴外,他的思想也有了些变化。是否可以说,使韩愈对佛教了解和后来对僧人亲近以至尊敬,是由于他接触了佛教正法和高僧。历代高僧、名僧对佛法的弘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看来,敢不慎乎?
30、他也是第一个写诗吟诵禹王碑的文人,明代称其《岣嵝山》一诗发挥称赞岂在石鼓之下哉?
31、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32、古之学者(1)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3)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6)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7);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9)?是故(10)无(11)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3、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34、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35、►孟州“嫂娘”走上中原大舞台大型现实题材曲剧《嫂娘》在省人民会堂汇报演出圆满成功
36、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二十五岁后,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三十六岁后,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37、稿件一经录用,平台两周内会及时通知,若两周内没有接到通知,可撤稿。点击量较高和转发量较大的作者稿件优先采用。
38、 我们试对《论佛骨表》的主要论点做一分析。
39、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40、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时人有“韩文”之誉。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41、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42、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43、特邀主播/配乐简介:张玉文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音乐会主持人。中央音乐学院艺术管理专业毕业,从事服务艺术工作30年,参与组织的各类音乐会近千场。曾担任:“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龙乐音乐周”、“纪念黄河大合唱60周年”、“澳门回归”、“北京国际钢琴比赛”、“中国艺术节”等大型国家级音乐会及大型活动的主持人。
44、⑩尚:含有崇尚、希望、或许的意思。飨:祭祀或请人享用酒食的意思。
45、韩愈,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46、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过耒阳,专程拜谒了墓,并作长诗《题杜工部坟》以吊之,最先认识到杜诗的价值。
47、除了上述文体的独创之外,还有吐辞造语之精工,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关于这一方面,前人和今人已经多所称道。例如《进学解》一篇之中就有“业精于勤”、“刮垢磨光”、“贪多务得”、“含英咀华”、“同工异曲”、“动辄得咎”、“投闲置散”等等,都已传为流行的成语。
48、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佑三年,范仲淹因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49、美编简介:曹晋丽 网名宝丽。立志走在经典教育的道上,直至明心见性成为爱。人生信条:心念决定命运。
50、其诗亦别开生面,勇于创新,工于长篇古风,采用散文辞赋的章法笔调,气势雄浑,才力充沛,想象奇特,形成奇崛宏伟的独特风格,开创了李、杜之后的一个重要流派,纠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
51、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迁至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遭权臣谗害,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52、 平台有对采用稿件进行编辑和版面设计的权利,但不提供制作预览。
53、参观“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站在橱窗欣赏古籍,再细细品味韩愈一千多年前的留下的文字,仍能感到那种直指人心的力量。我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从何而来?山川之爱,天地之爱,直至人民之爱,韩愈所传承的“推爱”理念,博爱精神,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一直薪火相传,直至今天仍然伴随我们振奋前行。(郭平)
54、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八年(1085),旧d当政,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直至崇宁三年(1104)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居生活,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卒于1112年十月三日(10月25日),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55、 进入新世纪以来,旧书新读、旧史新论大行其道,“文化热”之后的“国学热”如火如荼,先秦诸子、史记三国、明清宫闱、官场秘纪等被专家和非专家们演义的淋漓尽致。欣慰之余,也曾想过,“国学”就止于先秦和史传吗?日前,和根通大和尚偶而谈及大颠禅师与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交往的旧事,启发了我:中国佛教,这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怎样从根本上影响了儒学。在现代人眼光看来,儒佛相融表现最著者,莫过于唐宋八大家:以卫道自诩却又受佛学影响甚深者,莫过于以排佛著名的韩愈。这也算是儒佛相融的一段佳话吧。
56、全文开头几句是祭文开头的固定形式。正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第三部分写对十二郎及其遗骨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语意反复而一气贯注,抒情与叙事相融合,娓娓诉说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语言朴实而情真意切,成为“祭文中千年绝调”(明代茅坤语)。《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坠泪者,其人必不友。”
57、 “赞赏”金额少于10元(含10元)不结算;超过10元,作者、主播、制作各得1/无赞赏则无赏金。赏金于文章发布后第八天晚上结算。第八天起,后续赞赏不再发放,留作平台运转发展之用。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58、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59、原创首发,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第一次投稿附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
60、 其“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这是从古以来,儒家经常动用的“武器”之所谓“夷夏之辨”,他们认为中原以外其他民族事事不如天朝。实际上唐朝文化是多元的,建国之后便兼收并蓄,并未歧视外来文化及宗教,只不过韩愈所处的时代距“安史之乱”不过几十年,普遍对其他民族心存忌惮,以儒家自命的书生和大臣们为了挽救日下的政局。又抬出“夷夏之辨”的论调做他的立论武器罢了。
61、韩愈是位重要的思想家。在宋儒眼中,孔、孟之下,便是韩愈。他在儒学式微,释、道盛行之际,力辟佛、老,致力于复兴儒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其实就是复兴儒学的重要手段。
62、韩愈文章之“发言真率,无所畏避”,还不仅敢于不顾儒家的传统观念,有时也敢于突破社会上的流俗之见。例如他写《讳辩》一文,是专为李贺不得应举而发表的意见。
63、 韩愈的诗风在中唐诗坛上开创了一个重要流派,其笔力雄健,气势凌厉,这对纠正大历以来诗坛软熟浅露的诗风,是有着积极作用的。而《调张籍》就正像诗界异军突起的一篇宣言,它本身最能体现出韩诗奇崛雄浑的诗风。
64、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人,官左拾遣。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品有《杜工部集》
65、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66、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组织者,是古文运动的实际领袖。他以儒家的嫡系自居,高调倡导儒家道统,并用大量散文阐述自己的主张。北宋时对韩愈的尊崇达到极盛,欧阳修尊之为“文宗”,苏轼赞其“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孙明复(理学家)将董仲舒、扬雄、王通、韩愈并称,石守道(孙明复弟子)把韩愈配孟子,秦观论韩愈是儒学“集大成”者,等等。韩愈成为北宋人眼中唐时儒家道统的旗手、表率。在这一片赞美声中,激怒(这“怒”字可能不妥,不过根据苏轼说:“契嵩禅师常嗔人,未见其笑”,大约不算谤僧)了一位高僧,这就是云门宗的契嵩禅师。
67、王安石:著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68、形于上者谓之天,形于下者谓之地,命于其两间者谓之人。形于上,日月星辰皆天也;形于下,草木山川皆地也;命于其两间,夷狄禽兽皆人也。
69、 诗中韩愈对李白、杜甫的诗歌成就大加赞赏,中唐时期,盛行王孟之流的清丽、清空,而杜甫、李白的作品并不受世人重视,韩愈却在《调张籍》诗文中对其二人做出了极高的评价,感叹生于李白、杜甫之后,只好在梦中瞻仰他们的风采,特别是拜读李白杜甫才华横溢的诗篇时,便不禁追想起他们兴酣落笔的情境。因此在全诗开端便豪言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70、他的碑志文“随事赋形,各肖其人”(《韩愈志》),创造性地把《左传》、《史记》的传记手法运用于碑志,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碑志这种历来枯燥无味的文体增辉生色,其中有的作品已成为优秀的传记文学,如《柳子厚墓志铭》等。
71、 历史上,韩愈还以“谀墓”出名,是指韩愈大量给人写墓碑、墓志铭、祭文等,当然这一类文字很难有真情实感。但给亲人写祭文,有如给故去的亲人写信,书信是最容易表达真情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犹如家书的祭文。十二郎是韩愈侄儿韩老成,“十二”是他在族中的排行。韩愈早年丧父,由长兄韩会夫妇抚养,和韩老成虽是叔侄,但亲如兄弟。韩愈历经坎坷,官运初起时,突然得到韩老成去世的消息,他写下了这篇哀恸欲绝的祭文。这篇文字一反祭文常规,全用散文,其中没有一句掉文,全用口语,纯任真情,感人至深。文中说:“吾行负神明……”觉得韩老成的死是由于他负了神明,遭到报应。佛教西来给中国文化注入的最新成分,就是因果报应、轮回转世诸说(因果关系中国本来也有,但与佛教所说的因果不一样,本文暂不探讨),韩愈此处流露的完全是佛教观念。再如《祭李氏二十九娘子文》,李氏是韩愈的侄孙媳妇,这位李氏“警敏和敬,人莫及之,姿相丰端,不见阙亏”,但“出从于人,既相谐熙,又暴以夭”。韩愈发出了“神何所疵,生杀减益,竟谁主尸”的喝问。谁主持、执掌着人的命运,竟让这么好的人短命,对中国传统的命定于天(神)提出质疑。由于佛教三世因果说的深入人心,才使他对“人命天定”产生疑问。其他如《与张籍书》中说:“因缘幸会,遂得所图”,在书中出现“因缘”、“般若”等字眼。佛教对韩愈的影响在他纯个人生活中随处显现。
72、韩愈的《师说》一文。也是一篇不同流俗的文章。柳宗元在《答韦中立书》中曾经说过:“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又《报严厚与书》说:“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不为人师。”由此可知,在那个时代,不顾流俗,不怕笑侮,抗颜而为师,是要有些勇气的;能够写出《师说》这样的文章,也是相当大胆的。
73、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74、第二层意思通过辨析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来解释“天”“地”“人”具体包容哪些事物。
75、►《悦读会》丨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垮
76、韩愈—(768—824)字退之,今河南河阳人。官至刑部侍郎。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品《韩昌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