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稿邮箱:kindlelaiwang@eub-inc.com
2、特蕾莎到吧台拿白兰地,伸手拧了拧开关,调大了收音机的音量,贝多芬的交响曲在空气中回荡,她曾在布拉格的一个弦乐四重奏小乐队来镇上演奏时听过。从此贝多芬对她来说就成了“另一个”世界的形象,成了她所渴望的世界的形象。(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讲了什么)。
3、他笔下的爱情小说如此,托马斯与特蕾莎的故事亦如是——
4、都说理想和现实之间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它让理想光芒万丈,也让现实冷酷无比。在苏黎世的托马斯像一个真正的年过开始新生活的男人一样狂热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5、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对全心爱他的特丽莎是一种伤害。特丽莎经常在极度不安的梦魇中醒来,经常猜忌与怀有恐怖想象。 此时捷克政治动乱不安,在苏黎世一位权威医生希望托马斯去那里发展的呼唤下,两人于是决定去那里生活。但是面对陌生环境的不安与丈夫仍然与情妇私通,特丽莎决定离开,回到祖国。但是命运与抉择让托马斯回去找她,此后两人没有再分离。他们意识到在一起是快乐的,是折磨与悲凉里的快乐,彼此是生命中甜美的负担。后来他们死于一场车祸。
6、该书的改编电影获得了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美国金球奖提名,1988年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英国学院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等奖项。
7、该书的中文译本最早由韩少功、韩刚于1985年翻译,作家出版社1987年出版。200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又出版了由南京大学教授许钧重译的版本,书名也变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台湾,皇冠出版社于2004年根据最新法文译本再次出版繁体中文译本,由尉迟秀翻译。
8、为减轻特蕾莎的痛苦,托马斯娶了她,收养一条小狗用来陪伴她,以此消减她对自己的依赖。
9、投稿细则:来·往|我们想帮你把乐趣变成财富
10、特蕾莎则是托马斯命定的那个女人。“对他而言,她就像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的孩子,顺着河水漂来。好让他在床榻之岸收留她。”“比喻是一种危险的东西,人是不能和比喻闹着玩的。一个简单的比喻,便可以从中产生爱情。”责任是重的,自由是轻的。而爱情和婚姻就代表着沉重。
11、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几乎对立的感情。
12、 所以,一部好书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故事梗概让别人对这部书有一个彻底的了解。就好像书里有很多的矿,需要不断地挖掘。每一个人通过自己的阅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种矿。
13、“比喻是一种危险的东西。人是不能和比喻闹着玩的。一个简单比喻,便可从中产生爱情。”(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讲了什么)。
14、小说的时间背景1968年,也就是苏联的坦克开进布拉格那一年。捷克d内改革派领袖杜布切克出任捷共第一书记不久,便制定了种种改革方案,力图改变长期以来受苏联控制和苏联模式束缚的政治、经济局面,建设一种有“捷克斯洛伐克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于是,捷克国内出现了被西方人称为的“布拉格之春”带有民主化倾向的运动。
15、(本期话题):你是否执着于寻找人生的意义?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16、特蕾莎是一个生命之重人物。她曾是酒吧女侍,通过萨比娜学会摄影,青少年时期一直在母亲的阴影中度过,婚后也一直因为托马斯的出轨行为饱受煎熬。特蕾莎心中的爱情是理想化的,她认为肉体和灵魂不能够人为分割。不论在爱情还是在社会关系上,她都处于对托马斯的依赖地位,但在书的最后部分,特蕾莎逐渐摆脱了这种生命之重而几乎转变为生命之轻。特蕾莎对托马斯的爱也是无可置疑的。
17、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只要他能为组织做出突出的贡献,即使没有所谓的职权。而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如何卓有成效?记录并分析时间的使用情况,充分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有效决策等等,这本书会通通告诉你。
18、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得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书的开篇就说过这样一段话。
19、“在翻阅一本关于希特勒的书时,我被其中几幅他的照片所触动。它们让我回想起我的童年,我的童年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好几位亲人都死在纳粹集中营里。但与这张令我追忆起生命的往昔,追忆起不复返的往昔的希特勒的照片相比,他们的死又算得了什么?”
20、背叛,在萨宾娜眼里有着无与伦比的美妙。背叛,当然是她以进为退的最好盾牌。因为我怕你离开我,我就先一步背弃你。“背叛,就是脱离自己原来的位置。背叛就是摆脱原位,投向未知。而萨宾娜觉得再没有比投身未知更美妙的了。”
21、我们从上千本好书中,精选365本经典之书,录成动听的精读音频,每天读给你听。比如谈人生,有杨绛经典的《走在人生边上》;小说有好评如潮的《长安的荔枝》《青铜时代》等等。大人孩子一起听,通俗易懂,开拓眼界~
22、单这么说太抽象,昆德拉打了个比方:当苏联的坦克开上布拉格的街头,那些炮口对着的人民和动物无异。他们生命的处置权由苏联人来决定。由此引出的,其实人类是怎么面对弱者的命题。无论在战争或是婚姻里,都有弱者。比如小说里的特蕾莎就是弱者,面对托马斯在外面的乱搞,她无能为力。她在小狗卡列宁那里找到了安慰,因为卡列宁忠诚于她,他们之间的感情没有任何条件,但这也是讽刺,因为卡列宁的名字来源于安娜·卡捷宁娜无能的丈夫。
23、“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塌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可是在每一个时代的爱情诗篇里,女人总渴望压在男人的身躯之下。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
24、 今年10月,我去了一次巴黎,去参加“国际法语国家组织”的一个文学奖的评审与文学交流活动。这个奖叫“五洲文学奖”。“国际法语国家组织”有56个成员国,28个观察员国,这个文学奖是他们设立的。此次去巴黎,我是应邀担任此次评奖委员会的委员。评奖委员会成员来自法国、加拿大、毛里求斯等国家,都是有名的作家和专家,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拿大人文社科院院士、法兰西学院院士等。而我是唯一一位来自非法语国家的委员。但此次获奖的作品《河的女儿》是我力荐的作品。评奖过程很激烈,共有5轮投票,第五轮2选1的时候,我以为我推荐的这本书不能入选了,但在最后时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说:“我要彻底改变我的意见,把这一票投给我的朋友许钧先生推荐的那本书,即《河的女儿》。”最后6比《河的女儿》获奖,而前四轮勒克莱齐奥一直支持的《音乐之游戏》没有获奖。但最终,大家认为《音乐之游戏》也不错,给了它“特别奖”。问题是,勒克莱齐奥为什么在最后时刻改变了他的选择?前四轮投票,他都坚持把票投给《音乐之游戏》,到第5轮他为什么要改投我所选择的那本书呢?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在投票前讲的那两段句话。第一段句话:“我认为一部书好与不好,要看它的生命是不是能持续很久。一部书的生命是靠阅读来成就的。这涉及到传播的地域,是只限于法语世界,还是说能够传播到法语世界之外的世界,比如英语世界、西班牙语世界、葡萄牙语世界,等等,尤其是,如果这部书能被汉语世界接受——要知道,讲汉语的人占了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那么这部书就会有更强大的生命。”第二段句话:“读者如何阅读与接受一部书,不同国家的读者是不一样的。东方读者,比如我,带有东方思维、审美、期待,如果一部书能让东方读者接受并且喜欢,那么在这样一种不同文化的交汇处就能拓展出更广阔的生命空间。在这两个层面,我认为《河的女儿》这部书可能会拥有更强大、更深刻的生命力。”
25、 韩少功的译作出版于1987年,当时在中国并未引起特别大的反响。直到1989年后,这部书一下子火了,但不是在中国大陆,而是在中国台湾。因为这部书里的历史背景、社会状况与当时中国的现实具有某种相似性。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部书里写到了很多关于性的问题,里面经常出现的一个词就是“性爱”。实际上,不同地域的不同读者对这部书的接受角度是不同的,有政治的、人性的、哲学的,等等。比如法国、加拿大的很多学者就从这部书中看到了对生命形而上的思考。中国著名的比较文学专家乐黛云说,这部书里最重要的东西不在于政治,不在于性,而在于它的叙事方式,在于它的叙事结构。懂音乐的人觉得这部书具有一种音乐性,它用了音乐结构,比如交响乐的结构。
26、这是一句德国谚语,也是小说男主角托马斯的人生信条。
27、没有灵魂,人便是一具漂亮或丑陋的皮囊;没有肉体,再有趣的灵魂也只能是没有依托的幽灵。
28、托马斯为什么认为爱情是轻的?因为他觉得爱情超越了“Es muss sein”。爱情,就是我们的自由。托马斯在书的结尾对特蕾莎说:“使命?特蕾莎,那是无关紧要的事。我没有使命。任何人都没有使命”。这是对Einmal ist keynmal相当忠实的描述。
29、特蕾莎是个爱看书的姑娘,常常抱着书在街上走。
30、 前几天,我受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之邀,去武汉参加一次文学交流活动。法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文学奖,即“龚古尔文学奖”。如果你们不了解这个文学奖,那我想你们一定了解法国作家杜拉斯写的一本书——《情人》,这本书就曾获过这个奖。今年法国的“龚古尔文学奖”结果于11月7日公布,4部小说候选,最终有一1部书获奖。但今年,“龚古尔文学奖”同时在中国设立了一个由中国高校研究法国文学的教授、学者组成的评奖委员会,评选中国版的“龚古尔文学奖”。我对法国驻武汉总领事贵文华先生说:“由‘龚古尔奖’中国评选委员会的12位中国评审委员,评选出中国版的‘龚古尔奖’,很有意义。”“龚古尔文学奖”可以说是“诺贝尔文学奖”之外最重要的文学奖之和“普利策奖”、“布克奖”并驾齐驱,甚至更有影响力,这次竟然让中国人来评选选择。无论哪种文学,要有强盛的生命,一定要敞开自己。就像罗兰·巴特所说:“一部书完成了,作者死了。”谁赋予书生命呢?就是在座的各位,是我们读者赋予它生命。此次的“五洲文学奖”与“龚古尔文学奖”评选,我们中国人都参与了,这就拓展了一种新的空间,赋予作品一种新的内涵。就像法国著名的文论家布朗肖所言:“一部书只有在阅读与阐释中才能不断生成它的生命。”
31、 在我的译本还未出版之前,我和韩少功的对话就已经发表了。重译本一出版,的确很轰动,上百家媒体来找我,一定要我说我的译本和韩少功的译本哪一个更好。我都没有回答,最后写了一篇文章《文学翻译是文化的积累》,发表在《文汇报》上。我谈到了韩少功的贡献,也谈到了我的译本和他的译本的不同之处。把我们的两个译本对照着读,你们会发现很有意思。
32、这不是一张简单的名片,这是所有偶然巧合的召唤,是这一切最终给了特蕾莎离家出走和改变自己命运的勇气。或者说正是这一系列的巧合和偶然,唤起了她的爱情,成为了她一生汲取不断的力量之源。
33、所以当特蕾莎带沉重的行李箱第二次到布拉格找他的时候,托马斯居然在她身边睡着了,这让他难以置信!
34、 所以,一部好书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故事梗概让别人对这部书有一个彻底的了解。就好像书里有很多的矿,需要不断地挖掘。每一个人通过自己的阅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种矿。
35、她的情夫弗兰兹在被她背叛之后发现对于婚姻执着是可笑的,他的妻子简直是自己母亲理想的映射,后来他与自己的学生相恋,但是在一场突然的抢劫中,因为自己的抵抗,遭到重击,最后在妻子陪伴下死去。
36、“对天堂的渴望,就是人不愿意成为人的渴望。”
37、正如张爱玲也这样说,历史挟裹着人往前走,半点不由人。
38、 另一个人是一个中学生,她写了一篇读书报告。她小学毕业不久就读了这部书。那个小孩真的是了不起,她是怎么写的呢?在她的生命当中,她觉得特别不幸。因为父亲下岗了,妈妈单位效益特别不好,他们两人经常争吵,后来父母离婚,生活非常困苦,妈妈还逼她弹钢琴,就在那个窄小的空间里,希望她能够对艺术有所了解。她觉得生命特别沉重,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与向往。但是,读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后,她明白了轻与重的道理。她觉得生命当中固然有种种沉重,比如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生活贫苦等等,但是这些沉重也属于生命的一部分,人生就是这样,有轻有重,她觉得自己要勇敢地扛起生命的重,去追求生命的轻。
39、其实,他们很清楚,这座奇特的建筑,总会因为那根唯一的圆柱而彻底垮塌。不过既然小说多次提到“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这种没有轮回的世界里,毁灭就是重生。她遇到他,是六次偶然的结果,每一次偶然,都把宿命的一部分写进了结局。
40、媚俗不允许追问和质疑:为什么这样规定是对的?为什么美必须是那个样子?抗日神剧里的英雄均身怀绝技,日本侵略者如同纸人;好莱坞的电影主角总是能拯救世界,这些都是媚俗的种种表现。昆德拉调侃媚俗者甚至都不能面对一泡屎:如果上帝是人的模样,他必定有嘴,那么问题来了,他拉不拉屎呢?因此他说:
41、 另一个人是一个中学生,她写了一篇读书报告。她小学毕业不久就读了这部书。那个小孩真的是了不起,她是怎么写的呢?在她的生命当中,她觉得特别不幸。因为父亲下岗了,妈妈单位效益特别不好,他们两人经常争吵,后来父母离婚,生活非常困苦,妈妈还逼她弹钢琴,就在那个窄小的空间里,希望她能够对艺术有所了解。她觉得生命特别沉重,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与向往。但是,读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后,她明白了轻与重的道理。她觉得生命当中固然有种种沉重,比如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生活贫苦等等,但是这些沉重也属于生命的一部分,人生就是这样,有轻有重,她觉得自己要勇敢地扛起生命的重,去追求生命的轻。
42、媚俗屏蔽一切负面的东西,比如“正能量”这个概念就是典型的媚俗,它最早的提出者是宋山木,后因强奸罪入狱,更巧的是这个概念是他用来强奸时说的:
43、在书的第一章,昆德拉引入了“永恒轮回”的概念,大意是人类的历史的不可靠,历史事件之所以成为历史事件,是因为它恰恰只发生了一次。
44、它不再是通过故事情境本身吸引读者,而是将读者引入到哲理的思考之中,通过对生活中具体事件的描述,来引导读者形而上的深层思考。
45、他说他一共有个两百多个女人,并且解释道:“我和女人大概打了二十五年的交道,用两百除以每年差不多八个新的女人,这不算多。”他对女人坚持“三”的原则:“可以在短期内去会同一个女人,但绝不要超过三次;也可以常年去看同一个女人,但两次幽会间至少得相隔三周。”
46、在轻与重之间,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并且保持平衡。
47、萨宾娜是一个画家,曾经是托马斯的情妇之也是特丽莎妒忌的对象。萨宾娜一生不断选择背叛,选择让自己的人生没有责任而轻盈的生活。她讨厌忠诚与任何讨好大众的媚俗行为,但是这样的背叛让她感到自己人生存在于虚无当中。弗兰兹是被萨宾娜背叛的情夫之他因为她而放弃自己坚持的婚姻与忠诚,但是由于萨宾娜的背弃,让弗兰兹发现自己过去对于婚姻的执着是可笑的,纯属多余的假想,他的妻子只是自己对于母亲理想的投射。
48、特蕾莎的软弱是以假乱真,她是真的强大,她在下一盘自己都没看穿的棋,但是结局她会彻底放下恐惧;而萨宾娜的强大是倒逼出来的力量,她是真的需要一个爱她的男人,成全她那份最真实的柔弱。有些人浑身带刺,往往不是为了伤人,而是保护自己。萨宾娜一生有两个重要的男人,弗兰茨爱她,崇拜她,却不能理解她。托马斯理解她,依赖她,却并不爱她。
49、百度百科对米兰昆德拉的解释是“现存的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
50、张北川说:在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只愿大家能正确观念,重新认识这一概念。
51、但和萨比娜在一起,却让托马斯坚信自己是自由的,自己命中注定要过这种生活,而这种生活中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
52、这句话出自捷克作者米兰昆德拉最出名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部作品经过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以后正式更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53、但是在这样的生命之轻中,最终压倒他的,却是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54、萨比娜把媚俗视作她一生的敌人,她的各种行为都充满了挑战意味。但她心中唯一曾有的媚俗想法,是像大多数人那样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除此之外,这是一个不能用常理推断的女人。
55、小说主要讲述了托马斯与特雷莎、萨丽娜之间的爱情故事,但它并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之间的简单爱情故事,而是一部从“永恒轮回”开始讨论的哲理小说,带着读者进入对轻与重、灵与肉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整个小说不仅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56、托马斯之所以深深理解着萨宾娜,是因为他们都是媚俗的自觉抵制者。媚俗用作者的话就是“它是掩盖死亡的屏风”。托马斯,一个用外科手术的思维来对待人生的一生,他的生存目的就是要反抗从众。直到他被特蕾莎以爱之名的裹挟,不断缩小着生活的半径和精神驰骋的疆域,他垂老的手再也拿不住手术刀,他依然在抵抗,不是对特蕾莎爱的抵抗,而是对整个媚俗不堪的时代。
57、结婚七年,他享受与特蕾莎的美好爱情,又为情人的存在对她进行欺瞒,忍受她的嫉妒和怨艾。
58、星期他却感到从未曾有过的沉重,重得连俄国人的千万吨坦克也微不足道。
59、书中昆德拉奏响了他的四重奏:托马斯,特瑞莎,萨宾纳与弗兰茨。通过各个人物的角度讲述了了一个存在主义的主题,重还是轻?政治对人生命的扭曲程度到底有多大?昆德拉借萨宾纳的口说出了“我不是反共,我是反对媚俗!”借此表示了他自己的取向。
60、而她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恰恰是轻,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61、一直只钟情于羊角面包的卡列宁,如果是个人,它早就会对特蕾莎抱怨说,您应该给我来点更丰富新鲜的东西吃。因为人类的时间是直线向前的,单调的重复是向生活的示弱,会消磨一切美好。但是动物不同,它们的时间是循环往复的,每日的重复才是它们心安并期待的幸福。而人,总是急着寻找意义和变化,但一切在意义面前,都容易笨拙、慌乱。
62、小说的最后一章《卡列宁的微笑》颇有争议:一些评论家认为没有这章书也很完整,而另一些认为这章十分出彩。它主要讲托马斯和特蕾莎带着小狗卡列宁来到了乡下,后面卡列宁患病死掉的故事。书里花了大量篇幅描写特蕾莎带着卡列宁工作和生活的细节,包括卡列宁离去时的情形(人死了在昆德拉笔下可没这待遇)。昆德拉引入了牧歌的概念:动物们还生活在伊甸园,而人类早已被赶了出来,因而动物是人类和伊甸园的连线。人类有保护动物的责任。他写道:
63、那这么说来,我们是不是应该只追求灵魂而抛弃肉体呢?当然不可以。
64、这是老生常谈的命题,偶像剧和流行歌里已经有很多表达了。昆德拉的结论是:偶然性和比喻。
65、虽然通过《华沙条约》,苏联收了一帮小兄弟,但大哥的日子并不安逸,什么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会装出一副建设社会主义的样子,背地里和反苏势力勾结以脱离大哥的控制。
66、很长一段岁月里,他不确定自己想怎么活、追求什么才是正确的活法。
67、 赵本夫是个很有名的作家,《天下无贼》的原作就出自于他的手笔。听他说过他写作的动机,主要就是为了实现他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做到的事。他当时在大队插队,有一个大队干部,特别可恨。他说真的想把他杀了,但是杀人不行,要偿命啊,怎么办?用写作把他杀了。又比如,王小波的写作和他对生命的理解有关。现在我们都在讲“人非人”,连基因编辑的孩子都出世了。王小波最初的书都在写人变成非人,就像卡夫卡的作品一样,人变成了别的动物。这些作品都是对于存在的思考,对于存在的拓展,或者对于命运的一种寄托。实际上文学可用一个词来概括。文学就是人学。所以昆德拉就是一个人学的作家。
68、苏联对捷克占领对四个人的命运均造成了影响:托马斯因为发表讽刺文章沦为清洁工、特蕾莎因为拍摄街头的苏联坦克丢掉了工作、萨比娜因逃离故乡遇到了欧洲学者弗兰茨。而弗兰茨则参加了人道主义救援(书里称之为伟大的进军),小狗卡列宁得了病,故事的结尾他们都死了,昆德拉对故意此轻描淡写,就像他们的生命从未存在过一样。
69、灵与肉分离的生活,貌似带来自由和快乐。他觉得,这样活着,才是真实的自己。
70、本书描述一九六八年苏俄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本书剖示隐密的无情,探讨爱的真谛,涵盖了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在任何欲望之下,每个人对于各类型的爱皆有自由抉择的权利,自应负起诚恳执着的义务。
71、这让我想起《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史特里兰德。人到中年的他,放弃世俗的成功,又抛家弃子,只为一心一意实现绘画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