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不知(知道自己的盲点在那里), 上(最聪明); 不知知(不知自己的盲点在那里), 病(这样就有缺点)。 夫唯病病(正因为把盲点当作缺点), 是以不病(才可以说他没有缺点)。 圣人不病(圣明之人没有缺点), 以其病病(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盲点在那里), 是以不病(所以说他们没有缺点)。
2、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国之污垢,即罪恶;担其罪,即受辱。不祥,即凶殃;承其凶,即受难。
4、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5、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的,人民近而赞美他)。 其次,畏之(再次的,人民畏惧他)。 其下,侮之(更次的,人民轻蔑他)。 信不足焉(信用不足的君主), 有不信焉(自然有不信任他的臣民)。 犹兮其贵言(谨慎做到不随意发号施令), 功成事遂(帮助人民实现心愿), 百姓皆谓:“我自然”(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6、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7、(翻译):看见而不晓得,叫做"夷";听到而不明白,叫做"希";摸索而不可得,叫做"微"。"夷希微"三者,不可思议,难究其竟,所以它们混而为一。在他之上不再有光明,在他之下不再有黑暗。难以言说的无限延绵啊,又复归于空虚无物。他是没有状态的状态,没有形象的形象,叫做恍惚。迎面看不见他的先头,追踪抓不著他的尾迹。秉持上古之道,可以把握当今万有,知道其由来始末,这便是大道的要领了。
8、万物纷纭百态,都复归其本根。回到本根就叫平静安息。平静安息便是复归了真生命。复归了真生命便是永恒。认识永恒便是光明。不认识永恒,就会任意妄为,后果凶险。
9、良善的人,以良善待他;不良善的人,也以良善待他,从而结出良善的果子。
10、终日行不离辎重(终日行进而不离载重车辆)。
11、以万物为刍狗(任凭万物像草狗那样自生自灭); 圣人不仁(圣人超越仁的概念), 以百姓为刍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天地之间(天地之间的一切生命), 其犹橐龠乎(犹如风箱一样), 虚而不淈(虚空但无穷尽), 动之愈出(越动付出愈多)。 多言数穷(言多必然有失), 不如守中(不如抱心守一)。
12、上天的道,有利于天下,而不加害于天下。圣人的道,是为了世人,而不与世人相争。
13、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天地之气相合以降甘露),
14、无之以为用(是因为看不见的无形在起作用)。
15、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16、故能敝而新成(所以才能敝弃陈旧获得更新)。
17、人活著的时候,身体是柔弱的,一死就僵硬了。
18、塞住通达的感官,关闭认识的门户,你就终身不会有劳苦愁烦。敞开你的通达感官,极尽你的聪明能事,你便终生不能得救了。能见著精微才叫明亮,能持守柔顺才叫强壮。藉著大道洒下的光亮,复归其光明之中,就不会留下身后的祸殃了。这就是承袭永恒、得著永生的意思。
19、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20、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然而穿透坚硬岩石的力量没有能够比得过它的,也没有能够代替得了它的。弱胜强,柔胜刚的道理,天下人都知道,然而却没有人能够照着做。所以圣人说:“能够担负国家的屈辱,这才算是天下的主宰;能够承担国家的灾难,这才算是天下的君王。”这些正面的话听起来就像反着说一样。
21、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22、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23、融和就是常,知道融和就叫明智。(消融差别)利益慧命是真吉祥(执着于寿命、分别取相是假吉祥);(心和柔软、广大无住是真强大,)心若使气、着形着相是假刚强;事物发展到假刚强、假壮大则难以进取,背道而亡。
24、世间是这样:有占先前行的,就有尾追不舍的;有哈暖气的,就有吹冷风的;有促其强盛的,就有令其衰弱的;有承载的,就有颠覆的。
25、这使我对大道确信不疑,行于其中,唯恐偏失。
26、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7、第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8、罪莫厚乎甚欲,咎莫险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
29、所以若两军对峙,旗鼓相当,那悲伤哀恸的一方必胜无疑。
30、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31、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3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33、能够拥有了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大道,就可以使国家更加长久,这叫做根深蒂固,是保持生命长久、保持明察的总原则。
34、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