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她临死前一个月,从自己的箱子里取出了些白棉布、白纱布和粉红丝带;靠着她的使女的帮助,给自己做了一件白衣服和一顶白帽子,把她丧礼上需要的一切最细小的东西都准备好。她把主人的箱子也都清理好,一丝不苟地照着清单点交给管家的妻子。随后,她拿出以前我外祖母给她的两件绸衣服、一条古色古香的披巾,还有一件我外祖父的绣金军服,也是交给她随意处置的。由于她小心保存,军服上的绣花和金带仍旧是崭新的,呢子也没有被虫蛀。(托尔斯泰三部曲)。
2、 俄国作家。出身贵族。十月革命前的作品,主要写俄国贵族地主的破产和没落。革命后一度侨居国外,1923年回国。代表作长篇小说三部曲《苦难的历程》(《两姐妹》、《一九一八年》、《阴暗的早晨》),描写革命初期和国内战争时期苏联人民的英勇斗争和知识分子思想转变的过程。长篇小说《彼得一世》和剧本《伊凡雷帝》,都是根据历史题材创作而成。在卫国战争时期写了许多政论和短篇小说,鼓舞人民同法西斯德国进行斗争。还写过科学幻想小说和民间故事。
3、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4、地球往事三部曲:《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作者是刘慈欣。
5、“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写的一部小说。它也是一部杰作,创建于1863年至1869年。
6、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1) ,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7、通过观察那些有信仰的普通百姓,托尔斯泰再一次向宗教去探寻结果。早在16岁时,他就放弃了对上帝的信仰,现在又重新找回。尽管他虔诚的祈祷、钻研圣经教义,但理性上的怀疑还是占了上风:上帝真的存在吗?
8、鲁迅、列宁、罗曼罗兰、圣雄甘地、奥巴马、丘吉尔、萧伯纳……
9、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复活》多次被中国教育部列为中学生推荐读物。
10、列夫托尔斯泰于19世纪中期出生于俄国贵族家庭,他1岁丧母,十岁丧父,深谙社会炎凉,饱尝世道凄苦。在俄国社会革命的大浪潮之下,他开始思考社会问题,信仰问题,人到中年之后,他毅然放弃贵族生活,过上了清贫的修道生涯,他的思想也逐步趋向成熟。
11、《克莱采奏鸣曲》是托尔斯泰最奇特的作品,当年发表后,俄国审查官只允许发行普通人难以承受的高价版本,《克莱采奏鸣曲》收录了《伊万·伊利奇之死》、《霍尔斯托梅尔》等数篇小说。
12、阿历克赛·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83——1945)(托尔斯泰三部曲)。
13、作为托尔斯泰晚年的杰作,情节基于真实案例。这部小说写于1889年至1899年之间。这一材料是检察官科尼为他提供的真实内容:一位高贵的青年吸引了姨妈的侄女。怀孕后妓女被赶出家门,后来成了妓女,并被指控偷钱。
14、我凝视着,感到有一股不可思议的、不可克服的力量把我的目光吸引到那张毫无生气的脸上。我目不转睛地望着它,但是我的想象却描绘出一幅幅洋溢着生命和幸福的图景。我忘记躺在我面前的这具死尸,忘记我像凝视与我的回忆毫无关系的东西一样凝视着的这具尸体,就是她。我一会儿想象她已经死去,一会儿又想象她还活着,活跃、高兴、含着微笑;随后,我所凝视着的那张苍白面庞上的某种特征突然使我大吃一惊;我想起可怕的现实境界,战栗起来,但是仍旧望着。幻想又代替了现实,现实的意识又破坏了幻想。终于想象疲倦了,它不再欺骗我。现实的意识也消失了,我完全失神了。我不知道我在这种状态下滞留了多久,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境况;我只知道,我一时间失去了自我存在的意识,体验到一种崇高的、难以形容的悲喜交集的快感。
15、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作者是高尔基。
16、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17、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对人性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从这些思考中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精神世界最真实的一面,托尔斯泰对人性的思考主要由俄罗斯当时的历史和现实激发的。
18、托尔斯泰活了82岁,在俄国作家中也还算是长寿的,因为我们知道俄国很多作家只活了20多岁、30多岁,有的因为自杀,有的因为决斗,甚至有人说,19世纪俄国作家的传奇经历就像是一部血泪史。
19、托尔斯泰从60年代写的三部长篇小说,前两部小说都是在
20、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最著名的作品,实际上还是这三部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21、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22、看过“三部曲”之后,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托尔斯泰的形象,但真实的托尔斯泰还要我们再细细去品读。
23、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24、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25、传统的俄罗斯是一个父权社会。东正教会决定人们的思考方式和感受。无论他的态度是接受还是保留,托尔斯泰也深受东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欧洲的启蒙精神也很深刻。俄罗斯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俄罗斯传统信仰的基础,启蒙运动对托尔斯泰的影响也很大。
26、托尔斯泰创造了史诗体小说。历史的事实融合着艺术的虚构,奔放的笔触揉和着细腻的描写;在巨幅的群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史诗的庄严肃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独白,变化万千,蔚为奇观。
27、幸福并不在于外在的原因,而是以我们对外界原因的态度为转移,一个吃苦耐劳惯了的人就不可能不幸。
28、此外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哈泽·穆拉特》、《舞会之后》、剧本《黑暗的势力》、《活尸》等。
29、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30、“四”大家族,即由卡拉金、罗斯托夫、鲍尔康斯基、别祖霍夫四个家族彼此勾连起来的文学脉络,每一个家族都需要与其他另外三个家族发生关联,使情节具有无限复杂化的可能性。
31、如何评价《复活》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其接受史也因历史环境屡遭起伏。苏联时期,因批判沙皇统治,《复活》曾被誉为现实主义杰作,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对于《复活》的评价空前降低,直至近期才慢慢恢复它应有的评价。
32、1828年9月9日,列夫·托尔斯泰伯爵出生在一个显赫富裕的名门贵族家庭。父亲是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的尼古拉·伊里奇伯爵,母亲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只是,母亲在托尔斯泰两岁的时候,就去世了。随后,他又在9岁的时候失去了父亲。自小生活的(也是他大半生的居所)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成为托尔斯泰莫大的慰藉。
33、托尔斯泰以一天才之笔,游刃于战争与和平、心理与社会、历史与哲学、婚姻与宗教之间,主次分明,匠心独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