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爱玲、苏青的散文长期不入文学史家的法眼。究其原因,与她们的现实选择、文学观念乃至在沦陷时期特殊的人事关系密切相关。远一点的不说,1980年代以来主要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极少注意到她们的散文,就连一些有影响的散文史著作如林非的《中国现代散文史稿》、俞元桂主编的《中国现代散文史》都只字未提。
2、参考答案在中国的20世纪,很多知识分子三缄其口,明哲保身。梁漱溟先生的真诚无畏确实起到了震烁于今的作用。失去他,是时代的不幸;有了他,是时代的幸运。
3、青春爱做梦,但曾经的梦和结束了的这场梦迥然不同。
4、吴孟超进手术室后作者有两次写到他的神态,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5、B.荣获“CCTV年度慈善人物”称号的,既有曹德旺、姚明等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有邓迎香这样的普通劳动者。
6、(2017四川乐山中考)请用不超过15字的一句话,把下面文段的内容要点补充完整。
7、她骨子里对人生是悲观的。在《造人》中,她甚至这样写:“文明人是相当值钱的动物,喂养,教养,处处需要巨大的耗费。我们的精力有限,在世的时间也有限,可做,该做的事又有那么多——凭什么我们要大量制造一批迟早要被淘汰的废物?”物质享受难以给人完全的慰藉:“说到物质,与奢侈享受似乎是不可分开的。可是我觉得,刺激性的享乐,如同浴缸里浅浅地放了水,坐在里面,热气上腾,也得到昏濛的愉快,然而终究浅,即使躺下去,也没法子淹没全身。思想复杂一点的人,再荒唐,也难求得整个的沉湎。”(《我看苏青》)
8、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迥乎不同造句子简短)。
9、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10、苏青文章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种说话的姿态和方式。其特点,一是放谈,就是放得开,敢于挑战人所共仰的金科玉律。《烫发》写她初到上海,因为不了解新式的烫发方法,心存恐惧,于是给自己找出了不烫发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结果得到了不随波逐流、懂得自然美的不虞之誉。她说:“这种做法,我在中学时是早经训练熟了的。作文课先生教我们须独有见解,因此秦桧严嵩之流便都非硬派他们充起能臣来不可。”这其实是做翻案文章的方法。苏青写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文章在不少时候与此相似,这样才会标新立异,吸引眼球。很难说是她的由衷之言。其背后是有世俗的理性的计算的。有些读者不习惯读那些发表“一偏之见”的小品文,把小品文当作严肃的论文,苏青《论女子交友》在《宇宙风乙刊》上发表后就受到过读者的质疑。(《论女子交友》发表于1940年9月《宇宙风乙刊》28期。该刊1940年10月31期,同时刊出读者谿谷《读了〈论女子交友〉后》和苏青(冯和仪)的《不算辩正》。此前《科学育儿经验谈》在《宇宙风》上发表时也遇到类似情况。)二是快人快语,条理清晰,不论写人叙事,都泼辣风趣。以《论女子交友》为例,文章开头说明女子对男子没有什么友谊可言,接着第二段点明全文的主题:女子与女子之间也很难找到真正的友情。于是下文展开具体的论述。先按女子成长的顺序,说在女中读书的女生之间没有真正的友谊,后来她们出嫁了同样如此。论述的重点是要证明结婚后的女人没有友谊。她们放弃事业、娱乐、友谊等等,目的只是为了管束丈夫。管束丈夫是因为不放心,这种心理对男人的影响也很大。要是丈夫被管服了,他也就得跟着与世隔绝;如果相反,男人们自寻声色犬马去了,她只好把希望寄托于“伟大母爱”。那么,从横向来看,那些没有结婚或死了丈夫的女人如何呢?还是不会有友情,原因是这些女性嫉妒。这样一路挺进,决不善罢甘休,把她提出的观点贯彻到底。尽管用的是女子全称,但她具体谈论的只是都市小资产阶级女子,所说的情况也只是都市小资产阶级女子交友和婚姻的一种状态。她不管这许多,而是沿着自己的思路,把话一口气说完。这里肯定是以偏概全,但你不得不承认她有自己的道理,谁能否认她所分析的女性的心理在一般女性身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呢?文章的缺点是过于平实,像一条直流而下的清澈小溪,一览无余。苏青的小品文议论性较强,为了避免枯燥乏味,她常穿插事例,有时举出“真人真事”,有时采用“情景呈现”的手法,把一些抽象的叙述“情景化”。《论女子交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女人们最爱当着朋友讲丈夫坏话,但丈夫真正的坏处却讳莫如深,生怕给人家知道了有伤自己体面。譬如张太太告诉你:‘我家先生多顽固哪,人家袖子短了也有得说的,我偏不听他。’这几句话与其说是怨恨不如说是夸耀,她在得意自己有个不爱摩登的好丈夫。”文章没有告诉我们这个“张太太”实有其人,而是为了把道理说得具体生动临时编造的。这种“情景呈现”在《论夫妻吵架》一文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是一篇较长的文章,主要篇幅是叙述夫妻吵架的三个具体事例。除了第二个点名为也许同样子虚乌有的“表兄家”的事外,其余两个都是有意虚构的。第一个例子这样引入:“近来常为朋友夫妻吵架,忙着做和事佬。照例先是女方气愤愤的跑来告诉,一面揩着眼泪:‘你瞧,昨天早晨他又来同我吵嘴了……’”用虚构的典型“事例”把劝解的过程具象化,针脚细密,富有生趣。这是一种小说化的笔法。
11、张爱玲本人对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是很自信的。1970年代初,她接待一个来访者,“谈到她自己作品流传的问题,她说感到非常的uncertain(不确定),因为似乎从五四一开始,就让几个作家决定了一切,后来的人根本就不被重视。她开始写作的时候,便感到这层困恼,现在困恼是越来越深了。”(水晶:《蝉——夜访张爱玲》,《张爱玲评说六十年》,155页。)她针对的可能主要是自己的小说,但散文是可以包括在内的。当年她表示愿意与苏青相提并论时,在自信的表面下其实可能是也隐藏着一些不自信的。仿佛与苏青一起,她才不会感觉到被威胁:苏青的存在对她来说是一种肯定,同时谈论苏青时她有一种俯视的优越感。
12、他说:我是一个外科医生,我的岗位是手术台,只有在手术台上,我的心里才踏实,才舒服,才痛快;再说,做手术时,和年轻人在一起,有时说说话,聊聊天,我很开心;还有一条,我们外科医生要想多带出好学生,必须上手术台;最后,是有好多病人希望我亲自给他们主刀,他们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了他们。只要我还能干,就坚持做到最后,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在手术室里,倒在工作岗位上,那我会感到幸福……
13、A.本文的主题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4、《马诗》第二十三首,后两句:“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别人写诗讽刺汉武帝,都说不能炼丹成仙;李贺这里把角度转到厩马上,说即便汉武帝能炼丹成仙,那厩中之马,个个喂得肥大笨重,岂能载着汉武帝飞上天?
15、前面苏轼“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说青山不肯主动来。辛弃疾则说,我自己招青山过来,它们都不肯过来。“青山招不来”,你看,他的思路是不是对苏轼的“逆向思维”?你说青山不肯主动,可是我主动找它,它还不肯。“偃蹇谁怜汝”,他接着说,青山你这么傲慢,谁会喜欢、怜爱你呢?但是你要注意,作者表面上看起来,是在责怪青山,贬低青山,其实是“以贬为褒”。他是借“青山”自喻,以“偃蹇”的青山,寄托自己孤傲不群的性格、个性。
16、你看在李贺笔下,整个世界都是神奇的。太阳能够敲出声音:“羲和敲日玻璃声”,并且还能被捶碎:“磓碎千年日长白。”月亮能够倒着运行:“酒酣喝月使倒行。”天上的云层能够发出流水一般的声音:“银浦流云学水声。”光芒能够被轧在车轮底下:“玉轮轧露湿团光。”鬼火可以当成烛光用:“冷翠烛,劳光彩。”
17、迥然:相距很远或差别很大的样子。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18、老师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老师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小朋友、大朋友们,快把对老师的爱转化成文字,表达出来吧!欢迎留言。
1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0、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2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22、最近,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的通知》。为积极响应号召,学校准备在近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这一活动。假若你被推荐为这次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项任务。
23、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24、毫无二致 (háowúèrzhì)二致:两样。丝毫没有什么两样。指完全一样。
25、②民国初年,梁漱溟从北京顺天中学堂毕业报考北京大学,不意未取。他回家发愤说:“我今后一定要够得上叫北大请我当教授!”1918年,蔡元培真的电请他去北大哲学系任教授。谁人不佩服他的自信!
26、最后延伸一下,讲一点“化形象为抽象”的写法。我们传统的诗词,非常注重形象思维。人的情感、思想以及要说的道理,往往是抽象的,学会把抽象的东西,转为具体的形象,这是写诗成功的重要妙诀。与之相对应的思维是“化形象为抽象”。把外在形象的东西,比喻为内在抽象的东西。前者很多人用,后者用的人极少。但如果用得成功,能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
2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出自哪里?是说谁的?
28、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人在山中,见不到地平线上升起的皓月;当月露山头,已是高悬中天了。这两句看起来普通,但我们不要小看他的用字。就说“本在天高处”,这个“本”字。月亮升上山头的时候,月亮本身是挂在天之高处,就是“中天”的。这说明什么?只有月亮升到“天高处”,作者才能看到它挂在了山顶。之前,从地平线上升起的过程,被山挡住,作者是看不见的。所以它真实而生动地写出了山中望月的特点。
29、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0、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我们所弹的曲子,一人弹与两人弹,迥乎不同。
31、(2)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32、请以“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为句子的开头,运用排比手法写一段话。
33、首届中国语文教育高端论坛暨新时代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研讨会
34、A 解析A项,介词,用/动词,认为;B项,才;C项,了解,知晓;D项,等到。
35、十几年之后,我才知道她与我妻子是一个村子里的人。我妻子说她应该叫孟老师姑姑,我问我妻子说你那个姑姑说过我什么坏话没有,我妻子说俺姑夸你呐!我问夸我什么,我妻子严肃地说:俺姑说你不但聪明伶俐,而且还特别讲究卫生。
36、(1)环境描写 (2)动作(细节)描写 (3)肖像描写
37、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38、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39、 (2)岳飞。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以雄才大略支撑起半壁江山,以精忠报国构建起不败神话。铮铮铁骨,浩然正气,赢得一世英名、万世传颂——“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提示:“精忠报国”的英雄除了岳飞、文天祥、苏武、秋瑾、林觉民等,还应该包括为祖国强盛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如邓稼先、钱学森、李四光等人。)
40、他们虽然出身于相似的家庭,但是性格却迥然不同。
41、小学语文名师培育高端研修系列课程之教材单元设计专题课程
42、C 解析A项,“弥”应读“mí”;B项,“窥”应读“kuī”;D项,“漂”应读“piǎo”。
43、解析结合全文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考虑。
44、不矛盾。“慢”是说吴孟超作为老人平时正常的动作特点,因为他毕竟已近90岁高龄;而“快捷”是说他进入工作状态时的动作特点,表现了他对工作极大的热情和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让他年轻了许多。
45、观照全文,请在第⑧段的横线上分别填写一个恰当的二字词语。
46、B.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
47、吴孟超继续探手在病人的腹腔里忙,他的动作纯熟而有把握。他下命令的样子像极了战场上掩蔽部里的指挥员,简短、清楚、有力。他的全程表现和全部动作,像极了一个50多岁的外科医生。一个人一下子显得年轻了几十岁,这真是神了!
48、B.难堪(kān)元勋(xūn) 选聘(pìn)鞠躬尽瘁(cuì)
49、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文章贯串全文的线索是: 。
50、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51、
52、这9个共和国在面积、文化和财富上迥然不同。
53、本文和《孙权劝学》的主旨都是劝人学习,两文中劝说的方式有何不同?
54、其实,早在《流言》出版之前的一次座谈会上,张爱玲的散文就受到过高度的肯定。班公(周班侯)说:“我以为她的散文,她的文体,在中国的文学演进史上,是有她一定的地位了的。”(《〈传奇〉集评茶话会记》,《张爱玲与苏青》,26页。)胡兰成称赞过苏青的散文,对《浣锦集》中的文章评价很高:“是五四以来写妇女生活最好也最完整的散文,那么理性的,而又那么真实的。她的文章少有警句,但全篇都是充实的。她的文章也不是哪一篇特别好,而是所有她的文章合起来作成了她的整个风格。”(胡兰成:《谈谈苏青》,《张爱玲与苏青》,222页。)张爱玲与苏青是互相欣赏的,有些惺惺惜惺惺的意思。一个说:“女作家的作品我从来不大看,只看张爱玲的文章。”另一个说:“近代的最喜欢苏青,苏青之前,冰心的清婉往往流于做作,丁玲的初期作品是好的,后来略有点力不从心。踏实地把握住生活情趣的,苏青是第一个。她的特点是‘伟大的单纯’。经过她那俊洁的表现方法,最普通的话成为最动人的,因为人类的共同性,她比谁都懂得。”(《女作家聚谈会》,《张爱玲的风气》,153-154页。)显然同样的优点张爱玲自己也具备,特别是在她的散文里。
55、⑤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为人。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56、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57、换好衣服的他向手术室走去,我急忙跟上。他走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两脚迈得很快捷。
58、D 解析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非常整齐,有时长句和短句交错使用。
59、通过前期多次调查、研究,江汉区城管部门拟定在辖区内的京汉大道、解放大道、青年路、香港路等20条主次干道共设置42个单车停放点,主要集中在商场、医院、学校、地铁口、客运站等共享单车“曝光率”高的区域,且多数停车点位为新增。
60、张爱玲、苏青散文在内容上的最大特点是对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记叙和谈论。自“五四”以来,散文承载着思想启蒙、社会改革、民族救亡乃至政治革命的使命,虽然也记录个人日常生活的感兴,但那是附丽于主流话语之上的,没有多少世俗琐碎的特征。周作人、林语堂等人同样写日常生活,但他们更多地体现了传统士大夫雅文化的影响,而张爱玲、苏青笔下日常生活的底子是市民的俗文化。如果以火焰来作譬,周、林笔下的日常生活有火焰炎炎的外形,有微温,但不像张爱玲、苏青写的那样烟熏火燎,给人以灼热感。
61、电子邮箱:xuejiao.niu@bnu.edu.cn
62、D.彷徨(huáng)无垠(yín) 大厦(shà)妇孺皆知(rú)
63、在中国大陆最早把张、苏散文写入文学史的,要数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1998)。该书在新文学第三个十年“散文”一章的最后,以八百余字的篇幅简评张爱玲《流言》的创作特色,接着又把百字左右的位置给了苏青的《浣锦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8月的初版本只字未提二人的散文)这标志着二人的散文开始进入主流的文学史教材,然而书中还没有对二者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估量。
64、苏青与张爱玲一样,对男性中心的观念和秩序采取了消解的策略。她的《谈女人》与张爱玲的同名散文同时发表于《天地》,一唱一和,消解男性中心主义观念支配下的女性形象。她消解女性的“神秘”,消解女性的爱情,消解上流女性与卖淫女子的差别。她写道:“我不懂为什么许多女子会肯因讨好男人而自服药或动手术消灭自己生育的机能,女子不大可能爱男子,她们只能爱着男子遗下的最微细的一个细胞——精子,利用它,她们于是造成了可爱的孩子,永远安慰她们的寂寞,永远填补她们的空虚,永远给予她们以生命之火。”《现代母性》以带反讽性的笔调叙述“现代母性”的形成:从初妊、分娩、鞠育、教育到现代母性的完成。在《道德论——俗人哲学之一》《牺牲论——俗人哲学之二》中,她进一步把消解的刀子伸向了一些传统道德,试图划开“忠君”“爱国”“救世”“利群”“牺牲”等道德观念的面纱。她的立足点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上的,她在前一篇文章中说:“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俗人,素不爱听深奥玄妙的理论,也没什么神圣高尚的感觉。”
65、这里的语象都是描述性语象,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充分感觉化的,读后使人如历其境。她还使用大量的、绵长的比喻,表达淋漓尽致。如形容音乐馆的弹琴声,用了博喻,其中的两个喻体都包括一个较为复杂的句群。《诗与胡说》评论一个诗中的人物——
66、张爱玲生来感觉敏锐。早在《天才梦》中,她就自陈:“对于色彩,音符,字眼,我极为敏感。当我弹奏钢琴时,我想象那八个音符有不同的个性,穿戴了鲜艳的衣帽携手舞蹈。我学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如‘珠灰’,‘黄昏’,‘婉妙’,‘splendour’,‘melancholy’,因此常犯了堆砌的毛病。直到现在,我仍然爱看《聊斋志异》与俗气的巴黎时装报告,便是为了这种有吸引力的字眼。”早期的散文《迟暮》《秋雨》等就有堆砌词藻的毛病,后来随着写作水平的提高,她才有所收敛,趋于得体,但词藻的运用仍给人逞才使气之感。她的文字秾艳,带有几分妖冶。
67、(1)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