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但是想打下1万人的函谷关,保守需要10万人。
2、娘子关建于明代时期,位于山西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3、明宣德四年(1429年)改为天门关,时人并在山东侧石壁上刻“天门关”三大字,旁有小诗“行行万里度天关,天涯遥看海上山,剪棘摩崖寻旧刻,依然便拟北流还”。今天门关三大字仍赫然入目,那首小诗因历史久远,字迹已漫患不清。
4、目之所及,这里和其他三个关塞一样易守难攻,深谷险阻。顾祖禹称萧关为"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每当人们提起萧关,就把它与胡笳羌笛、蒿草满目、白骨累累、野兽出没无常的凄凉景象联系起来,多少文人墨客曾亲身经历了萧关道路之险要、战争之残暴,用笔记载了古萧关的历史。如今,尽管山头上仍然有着烽火台的遗迹,秦长城的痕迹也依稀可见,但是那都已经成为历史的印迹。"时危多战垒,猛将守萧关"和熙熙攘攘的丝绸之路早已被草木和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所替代。
5、人家在不打仗的年份就可以全员大生产,人家盈余的粮食就多,人家生孩子养战士的速度就快,国力的差距就这么一点点的出来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哪个关)。
6、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中国历史几个著名的关隘。
7、被秦岭黄河拱卫的关中平原,被称为四塞之地,意思就是有四个关隘,你把这四个关守住了,谁也进不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哪个关)。
8、明弘治元年(1488)始建该关,万历四十一年(1613)重修,毁于清同治五年。胜金关是长城重镇中卫城的咽喉,如果攻下胜金关,便可长驱中卫,再无险可守。胜金关堡在中卫市市区东25公里与中宁县的分界处,属镇罗镇。城堡为中卫东部屏障,约60米见方,城墙残高l一4米不等。《嘉靖宁夏新志》云:"在城东六十里。弘治六年(1493年)参将韩玉筑,谓其过于金徙潼关。"
9、弘扬正能量,传播杞乡文化,推介枸杞养生保健
10、但实际上军队很脆弱,军粮,士气,疫病,阴雨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战斗力,一个环节出问题就有可能出现哗变或叛逃。
11、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素有“天下第一关”、“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
12、后来秦国拼了命的要占据崤函地区,原因也在于此。
13、路如果狭窄颠簸,物资损耗就会严重,速度就会受影响,粮草与部队间就非常容易脱节。
14、软文推广合作:18919727212(舒城热线)
15、居庸关是四大重要关卡之有南口,居庸关,上关和八达岭。
16、在这里我们要隐伸一个概念,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争”到底的其实是“成本”!
17、蜀汉出兵被只有走剑阁道,入汉中再攻陈仓。剑门关更是蜀汉后期抵御曹魏的要隘。魏将钟会率军10万精兵也无法攻破蜀将姜维率领的3万兵马防守的剑门关。剑门关是川蜀防御的第一关隘,军事作用重大。
18、而抵御游牧民族进攻最为有效的防御便是据险防守。如此,险要的关隘便逐渐形成。汉族政权在国度选择上都非常注重防御安全。重要城市决不允许无险可守。因此古代中国的大城市附近都有险要之地,也都有重要的关隘。例如守卫长安的函谷关,守卫北京的山海关,守卫太原的雁门关。
19、举个例子,一个民夫,推小推车装500斤粮食,他自己去的时候吃240斤,到了前线只能交20斤粮食,因为他返程的时候还要再吃240斤。
20、在当时整个黄河西线,靠谱的适合大部队渡河的渡口,只有蒲津渡(陕西大荔县东),也就是豫北通道的起手式。
21、据舒城石关兰花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龚世存介绍,因石关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石关村茶园2003年被认证为有机茶园,现年产茶叶3500公斤,其中80%的茶叶为名优茶。“石兰三翠”是合作社注册的主要品牌,“石兰”为石关兰花茶,“三翠”茶叶泡喝三遍,汤色还保持翠绿色。
22、你扔一万人打算堵死一个方向的好买卖再也没有了!十万人防守都捉襟见肘。
23、先秦时期,中国的战争主要发生在秦与六国之间。因此秦之四塞(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武关)就成为最为重要的关隘,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函谷关。
24、两道在后面一千年内都被称之为华夏最重要的地理通道——豫西通道和豫北通道。
25、这还没完,那35个人也是纯亏空,是从事不了耕作的!
26、函谷关作为兵家必争之地,为战国第一雄关,没有之一。
27、维护成本低,关中又称四塞之地,萧关,散关,武关,函谷关,这四个关占住了,外面的势力就休想伸进手来。
28、豫西通道从今天的华山,潼关向东一条线经过洛阳一直走到成皋(虎牢关),才进入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豫东平原。
29、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与“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30、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官方要隘,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古称桃林塞,系东汉末年所设。范围包括今潼关以东到河南灵宝县西境。地处关中东部,位于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南障秦岭,北阻黄河,东连函谷,西拱华山,形势险要,为长安的东大门。《山海关志》载:"畿内之险,唯潼关与山海为首。"潼关建关后,最初以黄河由北向南冲击关山而取名"冲关",后因关西有潼水更名为"潼关"。
31、现在我们看地图,各种各样的交通线基本上已经画满了,从A地到B地有好多种去法,而且开车狠得话一天一千多公里就开出去了,从北京到西安,到南京,基本上一天工夫。
32、大散关即散关。在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当秦岭咽喉,扼川陕间交通,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曹操《秋胡行》之一:"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宋陆游《观长安城图》诗:大散关"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清吴伟业《圆圆曲》:"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