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繁花似锦 绿草如茵 郁郁葱葱 古树参天 万木争荣百花齐放 花团锦簇 万紫千红 桃红柳绿 绿树成荫
3、 小时候总是盼着过年,除了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最令人期待的,就是从年三十晚上到正月天天晚上都可以叫上伙伴们一起出去打灯笼。十几个孩子一起挨家挨户门前乱窜“蹭吃蹭喝”。
4、快刀斩乱麻 老牛拉破车 鲤鱼跳龙门 鸟枪换大炮
5、初生牛犊不怕虎 此地无银三百两 打开天窗说亮话
6、解释:外甥和舅舅是亲属关系,这里用了谐音的方法,表示一切如常。
7、①清代统治者怀疑所有书院为群聚d徒之所,曾极力加以抑制。
8、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蓃少一人。
9、(解析)谐音歇后语的后一部分是借用同音字(题中的“鸣”与“名”)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修辞现象。
10、矮子想登天——不知天高地厚;妄想;痴心妄想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2、八字没一撇 病急乱投医 不打不相识 防患于未然
1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4、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1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6、舅舅送灯笼的那天,我不知道能问妈妈多少次:“天为什么还不黑,现在能打灯笼吗?”我真是在焦急的盼望中熬到天黑的。终于到了打灯笼的时候,妈妈为我点蜡烛,再套好灯笼外罩,妈妈的每一个动作,我都看在眼里,准备着随时从她的手里接过灯笼。当我得意地打着灯笼来到大场上炫耀时,三哥也紧紧地跟在我的旁边,见到每一个人他都会大声说:“这是我舅舅给我们两个送的灯笼。”我也不甘示弱,也大声地说:“这是给我送的,不是给你的。”三哥这时也不会再说什么,还是紧紧地跟着我,遇到下一个人他还用同样大的声音重复同样的那句话。
17、月光如水 玉兔东升 月明星稀 明月高悬
18、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19、恩重如山 深情厚谊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血浓于水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赤诚相待 肝胆相照 生死相依
20、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1、三顾茅庐 铁杵成针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四面楚歌 负荆请罪 精忠报国 手不释卷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22、(解析)所谓学习者的个体因素,指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在习得过程中表现出的、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一定影响的生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特点。
23、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朝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24、(填空)朱熹创立的( ),即学术辩论制度。这种制度,对促进学术交流和理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20年天津师范大学)
25、正月十五可有不少习俗呢!吃汤圆或元宵,也是其中之一。元宵和汤圆都是用糯米粉做皮,并且常采用芝麻、白糖等做馅料。两者极为相似,但做法不同:南方汤圆是“包”出来的,而北方的元宵则是“滚”出来的哟。
26、蒸蒸日上 执迷不悟 趾高气扬 纸上谈兵
27、心花怒放 惊喜万分 兴高采烈 心旷神怡 喜出望外、欢天喜地、火冒三丈、怒气冲天、垂头丧气、无精打采、闷闷不乐、欢天喜地、欢蹦乱跳
28、过五关斩六将 家丑不可外扬 九牛二虎之力
29、今朝有酒今朝醉 近水楼台先得月 拒人于千里之外
30、(解析)书院有点相当于今天的私立大学,是从古代的“精舍”、“精庐”、“学馆”发展来的。
3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2、兴国安邦 翻山越岭 百依百顺 背井离乡 长吁短叹 天寒地冷天长地久自言自语 花言巧语 道听途说 丢盔弃甲调兵遣将 甜言蜜语 眼疾手快
33、当时著名的书院是顾宪成、高攀龙主持的东林书院(江苏无锡),“东林学案”就发生在这个地方,大家以东林书院为中心,“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将矛头直指向专权的宦官头子魏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