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卢梭的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他从儿童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归于自然”。他说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只有三种教育圆满的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无法使自然的教育向事物的和人为的教育靠拢,只能是后两者向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因此教育“归于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能是良好有效的教育。(卢梭的教育思想)。
2、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卢梭认为,教育要顺应自然,顺应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性。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3种,也就是自然教育、人为教育、事物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要以自然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3、其次,要给儿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以及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这就是“消极教育”。消极教育实际上就是与传统的教育相反,把成人、教师在教育中的中心位置让位于儿童的自主发展。
4、第四阶段,15岁到成年,注重道德、宗教及情感的教育。
5、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被杜威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现代教育思想的鼻祖”。代表作《爱弥儿》。
6、最后,要注意到儿童天性的个体差异,要求因材施教。
7、(3)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首先,一个必要前提是要改变对儿童的看法,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并呼吁人们既不要把儿童当成待管教的奴仆,也不能把他作为成人的玩物。
8、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因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一切人的堕落都是由于社会的负面影响。卢梭在《爱弥儿》这一本书中,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归于自然”。因此卢梭认为最好的教育是自然教育。
9、第三点,卢梭主张在道德教育方面最重要的一条是“绝不损害别人。”(115)。教人为善,如果不以这个为基础,甚至是虚伪而有害的。在卢梭调教下,此时的爱弥儿“是一个孤独的人,他很少同别人一块儿生活,因此沾染他们偏见的机会也就不多。”(124)就这样,爱弥儿长大为成熟的儿童也并没有牺牲快乐的时光,他的理智得到了发展,也享有了身体所允许的自由。
10、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将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1、如果让教师自己去选择正确和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谁能保证教师的选择就一定是正确和有用的呢?比如卢梭自己的选择在我看来就是错误的,他认为市场上越没有价值的技术反而越重要,因为农产品价格最低、工业品次之、奢侈品价格最高,所以农业比工业重要、工业比奢侈品行业重要。按他这个标准,现在的理论物理学、芯片技术都处于不重要的地位,他绝不会让他的爱弥儿去学习这些知识。
12、有用的知识和无用的知识应该由谁来界定?如果谁都无权界定,那么提出区分有用的知识和无用的知识就没有意义,如果有人掌握了界定知识是否有用的权力,那么这又违反了教育价值中立的原则,无神论者认为学校不应该教授宗教课程,而宗教信徒却认为他们信仰的宗教是至高无上的真理,应该通过学校传授给学生。结果是谁夺得了国家的统治权,谁就夺得了学校的教育权,不仅没有杜绝错误和无用的知识,反而让错误和无用的知识在学校大行其道。
13、总之,萨瓦省牧师的第三个信条是:“人在他的行动中是自由的。”(401)我们的邪恶和可怜,源自滥用我们的才能,“人啊,别再问是谁作的恶了,作恶的人就是你自己。”(403)这里颇似奥古斯丁的自由意志思想。
14、卢梭认为,人类之所以会如此混乱,主要是教育不得法,因此他要提出一套科学的教育思想,把人培养成理想的模样,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他想象了一个学生,给他取名“爱弥儿”,这个孩子从小就接受他的教育,一直到长大成人、走入社会。
15、(1)正确看待儿童,不要把他们看成小绅士、小大人,不要把他们看成上帝的产物,成人的玩物。
16、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那么卢梭认为,“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他本人就是一个儿童,希望他能够成为他的学生的伙伴,在分享他的欢乐的过程中赢得他的信任。”5父母应该作为孩子的朋友,平等地和孩子沟通与学习。在卢梭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便担当了同伴的角色,与他沟通学习,对卢梭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我母亲留下了一些小说,吃过晚饭我就和父亲读这些小说。起初,父亲不过是想利用这些有趣的读物叫我练习阅读,但是不久以后,我们就兴致勃勃地两个人轮流读,没完没了,往往通宵达旦。一本书到手,不一气读完就决不罢休的。有时父亲听到早晨的燕子叫了,才很难为情地说:‘我们去睡吧,我简直比你还孩子气呢。’”1
17、学习的目的不是教给孩子很多东西,最关键的是培养他求知的兴趣,教他以研究的方法,锻炼他持久的注意力。“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此外爱弥儿很长一段时间都只读《鲁滨逊漂流记》,卢梭希望他所学的东西,首先是一个人漂流到荒岛上以后能自食其力的各种技艺,比如农艺、炼铁、刀工、木工。对一个自由的人来说,能直接派上用场的铁、玻璃比炫耀性的黄金和钻石价值更大。在选择职业时卢梭的一句话,应该可能引起不少现代人的共鸣,他说凡是待在房间里坐着做的职业都是败坏身体的。
18、对于现在很多的孩子来说,从小就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很少经历挫折和磨难,即便碰到挫折,父母也会竭尽全力为其解决。而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一个孩子,有点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不好、穿不好,对孩子百般伺候,满足其所有的要求。正是因为这样过分的爱和保护,使得孩子与社会之间隔起了一道围墙,使其难以适应社会。
19、卢梭的著作《爱弥儿》,这是一本小说题材的著作,书中的小主人翁名叫爱弥儿,卢梭在书中描述了他的成长。他根据儿童的天性发展,把教育分为四个阶段。第婴儿期。卢梭认为从人诞生到2岁是婴儿期。这个阶段没有感情,没有思考,有的仅是感觉而已,他不能够意识自己和事物的存在。教育必须以体育锻炼与身体养护为主,倡导体育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儿童自然成长。第儿童期。卢梭认为由婴儿期到十二岁为儿童期。该阶段身体活动与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与完善,但是理性还不健全,因此这个阶段在继续注重体育教育的同时,要进行感官教育。第少年期。卢梭认为十三岁到十五岁是少年期,它属于人的一生能力最好的时期。人在这个时期,已经有了理性的发展,它是知识教育的前提。卢梭认为在这个阶段实行智育。第青年期。卢梭认为从十六岁到二十岁为青年期。这个阶段,容易冲动,性情容易改变,不服管教。卢梭主张实行道德教育。
20、卢梭首先区分了受教育的对象定位不同对教育的影响:对象是“自然人”还是“公民”(指某个共同体中的一员),教育目标是截然不同。卢梭说“由于不得不同自然或社会制度进行斗争,所以必须在教育成一个人还是教育成一个公民之间加以选择。”
21、一个自由的人他的终极生活信念是什么?他理想的爱情是怎样的?他和自己所在的国家与社会是一种什么关系?当他遇到人生最大的打击时,他怎么恢复过来?
22、①主张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中,教育要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23、卢梭明确反对把一个女子当成男子来教育,他说,如果在女性身上去培养男人的品质而不去培养她们本来应该具备的品质,这显然是在害她们,所以要重视男女之间自然的天性和差异,使男女之间能有美好的爱情,从而都能获得生活的幸福。而只有男性与女性都具备了各自的美德,爱情才能巩固。女性的天性:“对男人的依赖较多,除了欲望还有生存;比较早熟;狡黠(cunning)是女性的自然禀赋;女性的行为应该受舆论的约束,而男性只须凭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女性可以对宗教了解较少,且一种乐观而善良的理解和实践为宜;科学和真理是女性不能承担的。”卢梭对男人的要求也很高,他说“一个男人不愿意为他的情人牺牲生命,这哪里是一个真心的情郎?”
24、卢梭认为儿童接受“人的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家庭教育,他认为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照顾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因素。“既然真正的保姆是母亲,则真正的教师便是父亲。愿他们在尽责任的先后和采取怎样的作法方面配合一致;愿孩子从母亲的手里转到父亲的手里。”“不能借口贫困、工作或人的尊敬而免除亲自教养孩子的责任。”3卢梭认为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反对父母以各种理由拒绝履行教育孩子和抚养孩子的任务。他对那些放弃亲自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父母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说:“满身铜臭的人,你以为用钱就可以给你的儿子找到一个父亲吗?你不要犯这样的错误了,你给你的孩子雇来的找个人,甚至不能说是教师,他是一个奴仆。他不久就将把你的儿子培养成第二个奴仆。”1可见卢梭认为家庭教育应该在父母的心目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只有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才可能将孩子教育好。
25、目的:培养“自然人”(保护人的善良本性),如:爱弥儿。
26、StillLifewithBible,1885-VincentvanGogh
27、(1)消极教育:教育要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的灌输、压制、强迫,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
28、最后,卢梭的论理想国家的公民教育,卢梭认为理想国家中的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忠诚的爱国者,他认为实现目标必须改变现有的制度及其教育,他认为教育是具有头等重要性的,他也认为体育是教育里面最重要的部分。
29、其次,正是因为这种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因此在教育目章节,关于教育目的的理论,我们提出卢梭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即认为教育应该是为个体的生长与发展服务,而不是为了社会培养符合社会的公民,此处我们在做题时要仔细甄别。
30、我不相信卢梭用这套方法可以培养出道德高尚的人来,首先,他的隔离法违反人性,越是遭到隔离,爱弥儿就越会对不道德的行为想入非非,根本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而且,由于缺少集体生活的经验,爱弥儿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必定会远不如其他孩子。另外,道德和习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道德是习惯的重要内容,习惯是道德的外在形式,等到十五至二十岁时才开始实行道德教育,可能孩子早就已经养成了很多的不道德习惯了。这个时候肯定是太晚了。
31、如今,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常常以自己为出发点,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孩子施加了压力。自己的孩子如果不上几个兴趣班,便会输在起跑线上,造成了许多孩子对学习的恐惧。父母应该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在培养其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教育其坚持,将学习进行到底。
32、一旦一群人相互建立了契约,成立了一个“公益的共同体”,它会平等地保护每个人的财产和自由,获得依据公益制定的法律的保护后,每个公民的自由与财产就有了更坚实的保障,这自然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实际上,卢梭也看到了在公民与代表公益的主权者之间有一个执政的中间体。国王他们负有掌管行政,执行法律和维护公民自由的责任,但这个中间体,第一会有倾向到自己的个别意志,第二会有小集团意志,目的就是维护执政者的利益,显然这些个别意志或小团体意志与代表每个公民意志的公益会产生张力,那怎么办呢?
33、胡果·格劳秀斯(HugoGrotius,1583年4月10日—1645年8月28日)其《海洋自由论》主张公海是可以自由航行,为当时新兴的海权国家如荷兰、英国提供了相关法律原则的基础。
34、卢梭还提出自然后果法,即让儿童自已认识到行为的后果来进行教育。
35、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关爱必不可少,可是却不能溺爱自己的孩子。溺爱如同一片沼泽地,越骄纵,孩子便陷得越深。关于溺爱,卢梭说:“当一个妇女不是不给孩子以母亲的关心而是过于关心的时候,她也可以从一条相反的道路脱离自然,这时候,她把她的孩子造成为她的偶像,她为了防止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娇弱,却把孩子养得愈来愈娇弱,她希望他不遭受自然法则的危害,于是使他远离种种痛苦,可是没有想到,由于她一时使他少受一些折磨,却在遥远的将来把多么多的灾难和危险累积在他的身上,没有想到这种谨小慎微的做法是多么残酷,它将使幼小时候的娇弱继续延长,到成人时受不住种种劳苦。”4卢梭要父母对孩子切忌溺爱,不经历挫折和磨难的孩子是经不起外界的风吹雨打的。对于孩子,“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放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5卢梭认为,挫折和磨难是孩子宝贵的财富,经历过磨难的孩子才会有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6、第他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教育思想史上由教育适应自然向教育心理学化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对中世纪以来经院主义教育违反儿童天性的做法进行了批判。在封建社会压制人性的情况下,提倡性善论,尊重儿童天性无疑有历史进步意义。在自然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上,他呼吁培养身心调和发展的自然人和自由人,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合理要求。
37、卢梭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在政治上,他的反封建、反专制的精神影响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传统,他的文学创作也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同样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许多作家。
38、②儿童期的教育(2~12岁):又称“理性的睡眠期”,主要进行感官教育和发展身体,强烈批评在儿童期进行理性教育的做法。又认为这一时期的儿童应掌握一些道德观念,在方法上要行动多于口训,最好是利用儿童自身不良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使他们接受教训。
39、②儿童期的教育(2~12岁):首先是锻炼,并继续发展身体;主要是进行感官教育。
40、赫尔巴特最著名的是其“四段教学法”,即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进行。后来他的学生将其发展成“五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和应用。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