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是后人所加。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態度,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2、《泰伯》第十五章:子曰:“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3、①子:中国古代对有学问、有地位的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4、然后(古今词):然,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论语全文翻译及赏析)。
5、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7、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8、《泰伯》第六章: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9、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10、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11、翻译: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1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3、翻译: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1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孔子提出自己的修学报告,其实想是借他本人的修学经验,来表达与为政以德相关的几层含义:
16、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1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8、(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9、(1)南子:卫国灵公的夫人,当时实际上左右着卫国政权,有yin乱的行为。
20、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2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4、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5、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26、(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论语原文译文7子之武城闻弦歌(2)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2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9、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0、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3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2、《泰伯》第十六章: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3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35、孔子说:“中宇,让我来教你对知识和无知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36、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7、孔子说:“学到的东西按时去温习和练习,不也很高兴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
38、翻译: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39、(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40、孔子说:“回顾你所学的知识,你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经验。因此,你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4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42、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43、《泰伯》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4、孔子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枯萎的。”
45、(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4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47、《泰伯》第十七章: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8、(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人和仁人,我岂敢当?不过,永不满足地提高修养,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则可以这么说。”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做不到的。”论语原文译文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49、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