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栉;竹子;绿竹逢春……打一成语答案是:节外生枝
3、智取;纳贤;群贤毕至……打一成语答案是:愚不可及(一五一十道来打一四字俗语)。
4、考试成绩(猜两个数学名词)——分数,几何?
5、解释:钱塘江的涨潮是一个景观,八月十五去观看,图的是好意头的“涨”。
6、答案及解析:老天有眼(“天”字上面两点形似一双眼睛)
7、智囊团;跳远评分;选拔篮球中锋……打一成语答案是:从长计议
8、我有一张琴,琴弦常在腹,任君马上弹,弹尽天下曲。打一物(墨斗)
9、飞檐走壁 飞针走线 过府冲州 冠屦倒施 鬼哭神惊
10、俗语,意思是原指疾病传染,后形容消息传播极快。
11、 说话算数意思是说,做人要言出必行,行必果决,要言行相符,就象合验调兵遣将的符节那样,没有一句话是只说不做的。
12、答案及解析:一个巴掌拍不响(单,即为“一个,单独”;击,有“击打,拍打”之意。此动作属于单方面行动。)
13、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将军弃邪归正,与宋某等同替国家出力,朝廷自当重用。”
14、天诛地灭 忘恩失义 万箭攒心 无千无万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15、谜底:许胜不许败有趣的俗语谜语谜面:走遍川境无觅处(打三字常言)
16、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17、猿啼鹤唳 有头有尾 一五一十 杳无踪迹 有眼不识泰山
18、雨零星散 一马当先 远亲不如近邻 饮泣吞声 有钱有势
19、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混账儿混蛋(打七字俗语)
20、逼上梁山 不识泰山 不世之业 百无一能 百依百随
21、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马来,前行的众头领,已去了一箭之地,见宋江和贯忠说话,都勒马伺候。”
22、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回:“太公,你也是个痴汉,既然不两相情愿,如何招赘做个女婿。”
23、倒街卧巷 大街小巷 顿口无言 当面错过 东挪西撮
24、释义 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25、扶危济困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佛性禅心 逢凶化吉 风行雷厉
26、惜客好义 血流成渠 心满意足 效犬马力 徇私舞弊
27、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三回:“谁想这伙官员,贪滥无厌,徇私作弊,克减酒肉。”
28、谜语六:雾中点点露,画里乱云堆(打一节日)
29、成群作队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垂首丧气 成团打块 喘息未定
30、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