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萦带)。
2、(出处): 《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后汉书·赵咨传》:“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3、楷书中转折有两种:一种是方折;一种是圆折,这是风格上的区别。而行书很少用提按转折比较繁的方折笔,而是隐含折意的圆转。行书的圆转与楷书的圆转相比,速度要快,常常一带而过,没有楷书圆转那样略方的交角,常以浑圆的弧线出现,或者形成一个半环形,如米芾所书的“为”、“而”、“直”3字。行书中有些形似圆转的转折,却有明显的方折的翻笔,这实际上也是用方折法的快写,虽为圆形而微微有棱角,如“皆”、“物”字。然而行书圆转居多,是其一般的规律。由于书家的习性、风格的不同,其用笔也不同。因而王羲之的行书方折多些,颜真卿的行书圆转多些,苏轼的行书方折多些,米芾的行书圆转多些。
4、(解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同“望尘莫及”。
5、楷书中笔画间的关系是在于内,不表现于外,而行书中明显区别于楷书的特征就是外在的表现,专业术语叫“牵丝萦带”。
6、高不可攀 ( gāo bù kě pān ) (解释):攀:抓住高处的东西向上爬。高得手也攀不到。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7、牵缠;招引。宋史达祖《贺新郎·六月十五日夜西湖月下》词:“暑不到雪宫风榭。楚竹忽然呼上,被东西几叶云萦惹。云散去,笑声罢。”明高启《石州慢·春思》词:“十年梦断青楼,情随柳絮犹萦惹。”沉祖棻《过秦楼·六月重入四圣祠医院》词:“别院飞花,断檐归燕,是处旧愁萦惹。”(萦带)。
8、这篇文章是唐代李华有感于唐玄宗后期内政不修、滥事征伐而发,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当年十一月,作者奉诏出使朔方(今宁夏灵武一带)边陲巡按军政,目睹边塞大漠飞沙,风雪河冰和战士苦寒景况,遂触景生情,写下这篇文章。
9、回旋往复;曲折环绕:当年情景,~脑际。青山环抱,绿水~。
10、因而废除这种残酷的肉刑。缇萦是淳于意五个女儿当中最小的一个。淳于意从前当过官,后来弃官行医,救死扶伤,深受民间尊敬。
11、为什么兰亭序这么牛叉,没人敢跟王羲之齐名,看完你就明白了!
12、朱绳萦社(zhūshéngyíngshè):古时迷信,用红色丝绳缠在土地神像上,认为能助阳胜阴,消除灾祸。
13、梦魂萦绕(mènghúnyíngrào):形容万分思念,在梦中环绕无法忘却。
14、Theuseofcenserprinting
15、出处:《北史·王罴王思政等传论》:“(王思政)设萦带之险,修守御之术,以一城之众,抗倾国之师。
16、行书的起笔有用“逆势切入”的笔,这基本与楷书相同,由于行书行笔较快,故其逆势往往在空中完成,笔尖不着纸,称为“意逆”。而行书一般的起笔都是顺势落笔的,行书用逆锋起笔只是少数。行书的用笔是中锋与侧锋互用的。笔画无论方圆,以中锋为主,这是一个基本大法,可是行书在书写过程中,不断地起止转折,笔锋无时无刻不向侧锋方面转化,要熟练地运用中锋和侧锋,固非易事,关键在于调锋,笔锋要能随倒随起,能侧能中,就不会有僵卧之病。所谓中锋,即指笔运过程中,笔心常在点画中线上行走或万毫齐力的行笔;所谓侧锋的特点是笔尖偏于笔画之一方,铺毫用力有所偏重。
17、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分享内容仅供学习交流
18、硬笔行书书写技巧——基本笔画“钉形点”的书写方法(附例字纺、咛、玹、控、绽)
19、只要提到印香炉,皆首推南通丁月湖的印香炉,为使观众更多的体验印香文化,从而体会中国香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江苏省文物局主办,南通博物苑、东台市博物馆承办的“香篆匠心——丁月湖与印香炉展”在东台市博物馆展出,本次展览所选展品为南通博物苑珍藏丁氏印香炉与丁月湖书画作品,结合当地藏家的部分藏品,以及当代制炉大师仿制的丁氏印香炉,通过香史、香材、香器以及品香文化四个方面来全面展示中国传统香文化,让观众全面了解丁氏印香炉的前世今生。
20、(解释): 莫:不;及:赶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21、 巨然山水虽出自董源,但自成一格,喜竖式构图,画中幽溪细路、屈曲萦带、竹篱茅舍、断桥危栈、山石松柏、疏筠蔓草,清爽怡悦。用粗笔大点点苔,舒朗奔放,长披麻皴厚密紧实,笔法老辣率意,表现江南的烟岚气象和山川的高旷风貌,对后世江南山水画派影响很大。
22、(拼音): kě wàng ér bù kě jí
23、硬笔行书“鹰爪点”的书写技法,附常用例字:之、方、衣、京、卞
24、丁月湖香炉的设计和制作是在他一生中的最后五年完成的,在此期间他将自己设计的印香炉盖式及篆模模式编成一册《印香图谱》,《图谱》的刊印,为今后炉式仿造及丁氏印香炉的传播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25、 太极拳的运动以萦绕为法,拧翻为用,听顺走化顺其自然。
26、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相向点的书写技法及例字书写
27、“牵丝萦带”是对笔画间呼应关系的表现,呼应的目的在于所有笔画构成这个字,能够形成一个有活力的状态。而不至于死板,缺少生气。行书采用这种形式,一则是速度贯穿使然,二则是内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