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偏是枯涩的人生富有创造性。佩索阿五岁丧父,终生未婚,不交朋友,拒绝旅行,他本着,若我想象就能看见,若我看见就能创造,世界的尽头就像开端。一个人在小屋子里写得波澜壮阔,他是时间的乌鸦,深藏一切艰难悲怆沧海横流,逼出眼里飘忽而确定的智慧之光。当黑暗统治一切,黑暗就是慰藉,黑暗之美,在于自由的舌头无处不在。
2、福楼拜毕生从事写作,而成品数量不多,但这为数不多的作品足以使他超越许多同代作家而步入大师的行列。他被安德烈·纪德称为“师尊”,被马塞尔·普鲁斯特评价为“复兴了法国文字的生命”,被乔治·森茨伯里誉为“法国十九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小说家”。
3、我一身冷汗,手脚发麻,斜看老师眼里有无一丝不忍?除了刀片一样的寒光什么都没有。(茨威格三作家)。
4、1902年,转入柏林大学攻读哲学;维也纳《新自由报》刊出了第一篇小说《出游》,取材于《圣经》;出版了《波德莱尔诗文集》;编选了《凡尔哈伦诗歌集》。
5、小弟幸运,赶上1998年最后一年管分配。但中专生分配到市医院,难度系数超高,一年半载能解决算快。为了等待这“最后的幸运”,他开始遭遇漫漫打工生涯。
6、他骄横地控制我的意志。我去参加亲人的葬礼,明知悲伤杂乱,仍然往包里塞上《惶然录》,后来它叫《不安之书》。亲人前一刻还在集市上逛,后一刻心肌梗死。生命,无不惶然。前一秒阴冷的告别厅嚎啕不止,天地都塌了一块,后一秒风烟俱净,肉身成灰,而太阳高高地挂着。死亡,就是人与万物一拍两散。我默念佩索阿的话:今天的太阳不是为他而升起的,同样也不是为我而升起。
7、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时代的代表人物,启蒙时代又被称为“伏尔泰时代”,后世作家如雨果、博尔赫斯都是他的忠实读者。伏尔泰一生著作颇丰,全集近百卷,哲理小说是其所有著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部分,是法国中学生必读书目。
8、“每个人在对方面前都在演戏,可是谁也没有欺骗谁。”
9、190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银弦集》,收录50首诗歌。
10、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国。1938年入英国籍。不久离英赴美。1940年到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伊丽莎白·奥特曼(33岁)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
11、作家追寻踪迹的癖好抑制了他的痛苦: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细心研究自己的苦难的时候就成了自己苦难的主人。
12、@安提戈涅:爱伦坡将短篇写作比作一颗出膛的子弹,崩裂激情,不可拖延,过长的篇幅无疑会损害千钧一刻才能承载的电光石火,茨威格的诗学观与爱伦坡如出一辙,向来只坚持写短篇,陈言务去,高题万里的饶舌也在峻拒之列,然而他唯一的长篇《心灵的焦灼》却让子弹飞了不止一会,他所苛求的激情保持着其中短篇一贯的水准,焦灼犹疑,闪断绵延,丝毫不差。
13、热板法不打致痛剂,不断加热,观察小鼠能忍受的最长时间,喂食药物后,察看延长的时间。小鼠在热板上疼得四处跑,后来一脚抬起舔一下,马上再换另一只脚。我常常忍不住想抓下它们的冲动。导师盯着时间,脸上都是凝重,什么时候上下,不容置疑,科学实验,不能有分毫差池。
14、《三大师传》为茨威格为十九世纪独特的伟大小说家——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著传记,本书直入精髓,评论并对比了三位文坛大师的创作风格和思想。
15、他们像孩子集邮那样孜孜不倦地积攒朋友,……他全部生活的意义则仅仅限于这样一种微小的满足:碰到报纸上偶尔出现的每一个人名,他都能怀着虚荣心,以一种理所当然的口气补上一句:“他是我的一个好朋友”,或者“啊,昨天我还跟他见过面呢”,或者“我的朋友A君对我说,而我的朋友B君认为”,就这样一口气顺着字母表把他的朋友挨个介绍。
16、@走兔夫斯基:茨维格的文字就像0.3mm的针管笔或者小而锋利的手术刀,再普遍的情感也给你刻画到丝丝入扣、跌宕起伏。
17、斯蒂芬·茨威格是讲故事的高手,恢弘的历史被他娓娓道来。在《昨日的世界》里,他想为那个时代做个见证,我也想跟大家一起穿梭回去看看那个命运多舛的年代。
18、伤好后他去了廊坊一家私企,做了一段因不满跋扈主管愤而离开。我与做高管的同学问询策略,他说哪跌倒哪爬起来,给主管说软话重新工作。难,去还是不去?扔硬币,摆卦牌,都指向让他去碰运气。看他不情愿的背影消失,我忐忑担忧。
19、虽然他跟人打赌说怎么着都不会爆发战争,但“一战”还是突然就来了。萨拉热窝的那一声枪响,刹那之间把人们栖身的安全而充满理性的世界击得粉碎。
20、导师演示,左手揪头,右手握住躯体,往脖颈一对齐活,捏捏脖颈就是一层皮连着,脑袋与躯体分家了。
21、@虞美人:茨威格是真的同情这位同为奥地利人的王后吧,他也偏爱那些被命运打击、从而超越了平庸生命的悲剧性人物。相比之下,他对路易十六是真的看不起。
22、玛丽·安托瓦内特(1755-1793),法国王后,路易十六之妻,奥地利女皇玛利亚·特蕾西亚之女。1793年10月16日在法国大革命中被处死。茨威格在深入研究分析史料的基础上,以缜密的心理洞察力,从人性的角度描写了她的一生。
23、茨威格虽然一直在坚持反战,也接济过许多流亡者,但拒绝参加任何反对纳粹的政治活动,这暴露了他的性格方面的弱点。他自己也坦承:“我的天性是与英雄气概格格不入的,我在任何危险情况下的自然态度总是躲藏。”
24、● 茨威格对犹太人“自毁倾向”的解释,今天读来是非常前卫的。他看到信仰已经不存在了,但犹太人不为任何真实的东西而殉道,但还会为殉道这个行为本身感到自豪。
25、又翻过几遍,相中最不痛不痒的一句,与诸君共享:
26、《心》是夏目漱石晚期三部曲《春分之后》、《行人》、《心》中的最后一部。讲述青年学生“我”偶然认识了厌世的先生,成为忘年之交。先生自杀前,写给“我”一封信,解释他自杀的原因:年轻时用不光明的手段赢了朋友兼情敌K,导致了K的自杀。从此对人类之善产生怀疑,无法摆脱负罪感。刻画了一个在伦理道德中挣扎的知识分子形象。
27、他活在废墟里,废墟有心。他苦思冥想,最细微的震颤也逃不过敏感的触角。灵魂如露珠,太阳和万物闯进去,亦能全部反射出自然,本色的,刹那的,沉思的,心灵的碎片。他在彷徨,他在寻找,他在细雨中呼喊,整个大地湿漉漉的,每个字都滴下水来。他搂草一样,搂回天堂或地狱里的蝴蝶,让它们触地生根,枝繁叶茂,摇曳生命和情感。你看到什么都看到他在说话,你想到什么,他都想过了。那熟悉的味道,像我们簌簌的心跳,亲切,安魂。
28、@皮卡溪:对心理活动和对第一人称的掌握特别娴熟,根本不需要波折的情节铺排,仅从讲述的话语中就能感受到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人生一瞬。是另一派的中短篇小说,更接近现在的手法,可比现在的人写得都好。
29、这些不算残酷。接下来的实验需要处死小白鼠。导师带上塑胶手套,眼里有寒光。
30、作者|(美) 约翰·道格拉斯、马克·奥尔谢克
31、佛洛伊德评价他:“茨威格驾驭语言至为纯熟,他善于表达一个对象,使得它的最精致的细枝末节都变得形象鲜明具体。”
32、本期播客,和嘉宾一起重读茨威格,唤醒我们的思考,重温过去的作家对过去的时代提出了什么问题,又为现在的困惑留下了哪些回答。
33、茨威格是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
34、“战争始终是监狱。”里尔克对茨威格说。诗人讨厌战争,拒服兵役,连军服也厌恶,瘦弱安静的他不得不穿上军服,有千般痛楚。幸因体弱逃脱了兵役,宁愿死于玫瑰之手。
35、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在巴西自杀。
36、被凌辱,被残酷对待,只要喘口气,仍旧继续着美好生活,追逐,约炮,生子。我对这些小鼠充满敬意,怜悯都是假招子。
37、悦读团,寻志同道合之人,惟愿尽享读书之美。
38、1783年出生于法国的司汤达不知道,远在东方,20世纪80年代的最后一年,一个大学毕业生被分配到苍莽大山环抱着的一座小城的职业中学,那所职业中学建在小城市郊的一座山上,他就住在那所学校里。
39、猫拼命挣扎叫唤,导师柔声劝“耐心点啊,这都快咬死了。”她盯住野猫如同自己的娃,刮不掉的继续手动。我忍住内心恐惧往下拽,导师冲在前头,学生必须跟上。
40、1945年以后,茨威格的作品首先在美国和日本,接着在苏联引起强烈反响,惟独在德语国家似乎为人所遗忘。
41、 “光看我现在痛快了,哪天男人覆手为雨,等着为我收尸吧。”她握着酒杯嘿笑一声。摔瓶事件的直接后果,她的食指尖始终麻木了,不后悔,她决不许朋友因自己的原因猜忌分崩,不要命的女人,实际是惜命。酒桌上英猛豪气一姐当关,谈起恋爱来死命投入见血封喉,衣饰随意三天公主七天乞丐,这叮咚响的女人似乎时刻佩刀挂剑——且慢,路过她的屋,门窗大开乱纷纷,她竟端坐低眉锦心绣口地捧一本书读,那状态,桃花不问春天事,春在枝头已十分。“我喜欢长瘦的毛衣,把屁股紧紧包起来。”忽尔声若林莺,扭着小蛮腰说。
42、● 可能他的缺陷在于,他跳不出古典的传统,他没有办法给当时的人,也没有办法给自己指明一个未来、一个活路,包括他最后自杀。其实自杀这个行为,在我看来也是他对自己的一种暴力,他好像没有找到出路似的。
43、伊卡洛·卡尔维诺曾经这样评论曼加内利:“意大利文学界有一位无可比拟的作家,他的一字一词历历可辨,他发明了无穷尽、令人无可抗拒的语言和思想游戏……”
44、有杂志统计,他是当时作品被翻译得最多的作家。
45、您是奧地利著名的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傳記作家。眾所周知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篇小說《象棋的故事》 ,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回憶錄《昨日的世界》,傳記《三大師》和《一個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46、不容功夫多思,处死小鼠只是一个环节,后面还有复杂的实验程序。而接下来的小鼠就归我自己处理了,心惊肉跳不止。
47、1898年,17岁的茨威格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走上了与文学深深结缘的道路。
48、《三作家》中的卡萨诺瓦无需搜肠刮肚、耗费笔墨,以对活生生的事实加以润色,而只需将业已亮相的情节理出个头绪来就够了。
49、茨威格1881年出生在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中。有多富有呢?据说他的书桌是当年贝多芬用过的…
50、茨威格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著的传记。既是十九世纪“独特的伟大小说家”的传记,也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小说家的心理学”著作。
51、大卫·芬奇执导、Netflix同名热播美剧原著,美国“现代福尔摩斯”、《沉默的羔羊》主人公原型约翰·道格拉斯著作。
52、茨威格出生于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在哈布斯堡王朝的太平盛世中成长,此后却亲历了文明毁损于巅峰,明白其“不过只是随时都能被破坏性的罪恶欲念所冲破的薄薄一层”。历史现实一展美杜莎的魔法,任凭世界由和平滑入战争,兴盛转为衰败,它的面庞亦遍布疯狂、罪恶、暴力、死亡和无尽的苦难。在这个过程中,茨威格逐渐成为一个手无寸铁、无能为力的见证人,目击了欧洲人不可想象地倒退回他们自以为早已被遗忘的原始野蛮中。
53、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位广受欢迎的作家拉着才33岁风华正茂的年轻妻子毅然决然走上了绝路?
54、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译者: 韩耀成 / 关惠文出版年: 2016-10
55、故事依然发生王桥。1327年万圣节的前一天,四个小镇的孩子悄悄溜进森林,并在那里亲眼目睹了灭绝人寰的杀人场景。长大成人之后,他们的生活中交织着野心、爱情、贪婪和复仇。他们将见证繁荣和饥荒,瘟疫和战争。其中一个男孩将会环游世界,并最终回到王桥,另一个则成为了位高权重却腐败堕落的贵族。一个女孩将挑战中世纪教会的权威,而另一个则执著地追求一段毫无希望的爱情。无论怎样,他们的生活始终笼罩在童年目睹的谋杀的阴影下。
56、 1923年您和麥克勞德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加拿大人首次獲得諾貝爾獎。自那時以後,許許多多的糖尿病患者便能夠正常生活了,其中有伊斯特曼、邁諾特,還有英國的喬治五世和作家威爾斯。
57、后来是几组大白鼠脱臼处死,难度系数增加几倍。它大而结实有力,头前后灵活转动,逮哪咬哪,很难控制,望而生畏。戴上帆布手套,我的手背仍然被它咬伤好几处,无菌还好。因掌握了脱臼技术,只需多用力,“吭哧”一声钝响,也能搞定。为了学业,我这不敢踩死蚂蚁的胆小鬼,不得不硬着头皮将活生生的白鼠赶往刑场。
58、● 其实茨威格处理的很多都是关于激情的故事,激情是一种巨大的暴力,它不是外在的暴力,但是内在的。
59、他是那么热爱和平,渴望安定和自由,可是世界没能像他想的那样,他只能撕裂、挣扎,最后挣扎不了,就只好撕开,断绝,以自杀结束,就像一根绳子,一直不断被拉扯,终归是崩断了。
60、对于他的自杀,有人痛惜,有人愤怒,有人因此对未来越发迷茫,有人认为这是他懦弱的表现,也有人称赞他的死体现了一种“神秘的伟大”。
61、我們都知道您出身富裕猶太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日後周遊世界,結交羅曼·羅蘭和弗洛伊德等人並深受影響。創作詩、小說、戲劇、文論、傳記,以傳記和小說成就最為著稱。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反戰工作,1934年遭納粹驅逐,流亡英國和巴西。1942年2月22日卻在巴西自殺。距今已經有80年了呢。
62、直到1981年,茨威格诞生一百周年,联邦德国S·费歇尔出版社重版了茨威格的作品,他的中短篇名篇《奇妙的一夜》《感情的混乱》,他的作家传记《三大师》《与妖魔搏斗》,他的历史人物传记《约瑟夫·富歇》《玛丽·安东奈特》以及他惟一的长篇小说《爱与同情》先后出版,并且一再重版。
63、贾科莫·卡萨诺瓦(1725年4月2日-1798年6月4日),极富传奇色彩的意大利冒险家、作家、“追寻女色的风流才子”。18世纪享誉欧洲的大情圣。生于意大利威尼斯,卒于波希米亚的达克斯(现捷克杜克卓夫)。
64、罗曼·罗兰看见了,唯他惊人地保持自己的人性,发表卓越的见识,“我只承认世界上有两个民族,遭受苦难的民族和制造苦难的民族。”一战期间,罗曼·罗兰参加了红十字会,只有他在研究全人类的心跳,俯身拾起被踏扁的良知,把人类精神的残骸,战争也无法征服无法毁灭的自由之心,高悬于手掌,捧给警醒的人民。他设想将各国的文化思想界名人邀请到瑞士开个大会,本着互相谅解互相团结的精神向世界发表呼吁书,他将和茨威格分头实施。很可惜,失败了。但最终人们意识到,精神是全世界民族的遗产,保存这思想的种子,人类就会在炮火的喘息间,种植生存的希望。
65、他不知道的是,就在当年的下半年,反法西斯战场就发生了重大转折。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