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国延续600年名门世家:英国拉塞尔家族教育子女十训
2、文化方面指文化传统深厚,这既指文脉悠久,也指科举业绩突出。韩城的文脉源头,可以追溯至孔子。真正继承孔子教育事业并产生巨大影响的是其两大弟子曾参和子夏。曾参留守齐鲁,做出了非凡的业绩;子夏“教衍西河”,同样做出了非凡的业绩。
3、(耕读) (耕读第)(耕读传家)(耕读世业)(十大最有名的家训对联)。
4、虽然生活贫困,但绝不抱怨自己所生存的环境;
5、即使不在学校里学习,也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6、当孩子无法适应学校生活时,寻找积极的对策;
7、一旦发现子女具有学者的潜质,就要全力支持。
8、父母总是期望儿女能成才,有所作为的,为此,明代作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说:“种田不熟不如荒,养儿不孝不如无。”但如何使儿孙能健康成长呢?清代林则徐提出了让儿孙自强自立,不能有所依赖的主张。他写了训子对联曰:“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损其过。”
9、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亲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颜之推
10、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你姓唐;请点击上面“唐氏家族总群”关注,拥抱中华唐氏大家庭,和各地宗亲交流,携手同行,弘扬唐氏文化,共建繁荣唐氏,传播唐氏正能量。
11、明代程敏政极有才华,十多岁即被荐入京。宰相李贤欲招之为婿,便在一次宴会时手指案上的果品对程说:
12、世德,他们先世的品德。维新,改变旧的,建立新的。《诗·大雅》:“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指周国。邦:古代称诸候国。自从后稷开国,经历夏、商两朝,周都是诸候国。到周文王时,国力强大,最终儿子武王姬发灭掉商朝。诗句的意思是:周国虽然是一个古老的诸候国,但由于能秉承天命,最终改变了原来的地位,建立起了大周朝。
13、这里说的整体认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代箴铭类题字和壁刻家训的关系,二是对d家村家训的思想内容做些梳理。
14、诸葛亮的《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
15、失败也绝不气馁,用顽强的挑战精神武装自己;
16、 明穆宗即位后,尊以楊继盛公为直谏诸臣之首,追赠太常少卿,谥号忠愍,世称楊忠愍。后人以其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后世流传有《楊忠愍文集》。
17、司马错辅佐过秦惠文王等三代国君,惠文王时已经做到国尉,是秦国最高军事统帅,却把家一直安在远离京城的少梁。九世孙司马迁,不仅出生在早已改名为夏阳的这块土地上,还“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仍在这儿接受了基础教育。
18、子夏,姓卜名商,是孔子十大弟子,即所谓“十哲”之一。《公羊传》中,孔子谈到《春秋》时说:“启发我的人是卜商呀。”《论语》中孔子说:“可以和卜商商讨《诗经》了。可以和卜商商讨《书经》了。”受到孔子称赞的弟子不算少,但能和孔子切磋学问交流思想的,大约只是子夏一人。
19、教育家陶行知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他常劝孩子要少年勤奋学习,莫误好时光。他写了一首训子联曰:“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蹉跎悔歧路,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他的儿子没有正规学历,却背着父亲向一位校长索要了一张毕业文凭。陶先生知道后,马上叫儿子将文凭退了回去,并手写一联: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20、 意思是事情一多就容易出乱子,所以必须戒骄戒躁,这样才不容易出错。
21、 嘉靖32年,继盛公上疏力劾 严嵩 “五奸十大罪”,被遭诬陷而下狱。在狱中倍经恶吏酷刑摧残,终于嘉靖34年而遇害。
22、父母作为子女的人生导师,一定要起到领导作用;
23、如果反对的人占多数,就采用长期说服的方法;
24、门额题字中有“履中蹈和”额,作为普通百姓,怎样就算“履中蹈和”了呢?
25、革命老人吴玉章撰写一幅教子联,挂在堂前:“创业难,守业亦难,明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身作则,行行当立好楷模。”他教育子女要艰苦创业,勤俭持家,不可追求虚荣,做了长辈后更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处处做出好样子,成为后代效仿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