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崇明岛每年要遭到台风、大潮的侵袭,迫使岛上先民要预测天气变化。由于江海潮的作用,崇明岛不断涨坍迁移,崇明岛先人面对江涛海浪,不断地围垦种植,建造美丽的家园。由于崇明岛是一个由泥沙冲击而成的岛屿,地势高度有限(海拔21—26米之间),岛上居民每年辛勤劳作之际,最使他们担忧的就是狂风暴雨和江涛海浪对岛屿四周江堤的侵袭,每年狂风暴雨挟带着大潮咆哮而来时,经常有江堤被冲毁,大片田园受淹,庄稼失收,面对灾害,人们不是单纯地在无奈中仰天长叹,而是逐渐地开始摸索风浪灾害的规律性,了解天气变化,尽量做好预防工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防止灾害的发生,或尽量减少灾害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于是,岛上先民开始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天象、物象等来预测天气变化,并将积累成的天气变化的经验编成通俗的谚语,这方面的天气谚语如“虹挂东海处,大风刮倒树”、“东风打过更,水在门外涨”等。
2、崇明对外贸易的发展,迫使岛上先民要预测天气变化。崇明岛东临大海,是个天然盐场,岛上居民煮盐自给,宋元以来,崇明盐业日趋兴旺,南宋时设天赐盐场后,允许岛上居民煮盐自给以外,可交盐场收购,销往外地。岛上居民于是纷纷煮盐,盐灶遍及上下八沙,那雪白的盐堆积如山,故当时“崇明八景”中有“盐场积雪”一景,大量的食盐通过盐船运往外地销售。(更多与天气有关的谚语)。
3、例如,“东虹日头西虹雨”是说,人们如果在傍晚看到东方天空有虹,则预示着当地天气晴好;如果早上看到西方天空有虹,则表示当地将会是阴雨天。这样预测是否有科学依据?
4、在生产力不发达、科技手段落后的农耕社会中,无论种田、打渔,还是沙滩开荒、盐场劳作,都需要依靠“天帮忙”。特别是出海的渔民,驾着帆船闯入茫茫无际的大海,一去往往就是十几天、甚至个把月,全靠船老大的看天经验和掌舵技术。春夏之交的大海上,天气说变就变,风雨要来就来,刚才还是风平浪静,转眼就是风急浪高,如果渔民没有看天经验,不采取一些事先避险措施,船翻人亡是难以避免的。为了在风浪中求生和获得更好的收益,他们不得不把琢磨天气变化作为头等大事。像“五月里迷雾,撑船勿用问路”,“日出日落胭脂红,不是雨便是风”、“鳖鱼探头,风雨就在前头”、“日出猫咪眼,有雨勿等吃中饭”、“东虹日头西虹雨”、“勿怕南风紧,只怕转东北”等都是渔家必知的天气谚语。在海上,崇明船民丰富的看天经验常使外地同行惊叹,尤其是船老大的本领更为高超。有一次,在山东东部海面上,由来各地的百余艘渔船同时在作业。崇明船的老大看见天空出现“箭云”,根据他的经验,看出这是台风来临前的预兆,建议同行们早早预防。经商量,崇明渔船决定起锚到附近的小岛港口避风。当时正是渔汛旺期,外地渔船见崇明渔船放弃捕捞好时机扬帆归港感到惊讶,一问才知道要有台风来。有的跟着也走了,有的不相信依然作业。两天以后,台风云不断涌来,东南风骤然刮起,这些渔船连忙寻港避风,已经晚了。未行一半,风急浪高,小的渔船便遭殃了,大的渔船为了加速避险,只得把捕到的鱼抛入海中,损失可大了。事后,外地船工纷纷赞扬崇明船老大的看天本领,有些船老板还聘请崇明船工做他们的老大。
5、这句话的意思一目了然,枣枝芽蕾炸裂,说明春来气温已经达到基本稳定的高度,栽种棉花的季节就到来了。
6、又如,“天上有了钩钩云,三日五日雨淋淋”:人们如果见到了天空中出现了“钩钩云”(在气象学上叫做卷云),那么极有可能过几天就要下雨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7、④许多谚语指出了天气变化的前后期对应关系,要素间的统计关系等。
8、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海水起黄沫,大风不久过
9、早晨起来就有乌云盖在云顶,其后则会因为空气对流加强,云会发展得更厉害而出现风雨。夏季更为灵验。
10、天气谚语不止以天色来辨别天气状况,亦会使用云朵形态来辨别。“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明显的布满卷云(鱼鳞状)的天空延绵很长,而这种位于高海拔的卷云指示出有低气压的云雾由西向东移至。这通常会增加风速,在东方形成狂风暴雨,增厚云朵与在未来二十四小时内生成降水作用。
11、天象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云绞云雨淋淋朝起红霞晚落雨晚起红霞晒死鱼天有铁砧云地下雨淋淋直雷雨小横雷雨大南闪四边打北闪有雨来月亮撑红伞有大雨月亮撑蓝伞多风去日落射脚三天内雨落西北天开锁午后见太阳星光含水雨将临久晴天射线不久有雨见对时雨连几天朝有棉絮云下午雷雨鸣风静又闷热雷雨必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