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你寻求爱的时候,付出的应该是你的心,而不是你的大脑。”
2、—ReadingandRereading—
3、美国国会图书馆“塑造读者人生的25本书”之(马克吐温的作品特点)。
4、有一年的“愚人节”,纽约的一家报纸为了愚弄众人,报道了一则马克·吐温去世的消息。于是,吊唁的人流纷纷向马克·吐温家涌来。
5、马克·吐温委婉平和地说:“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就行了。”
6、马克·吐温(MarkTwain,1835—1910)美国著名作家,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美国文坛巨子”“美国文学界的林肯”。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7、诸如:伪证犯、蒙大那的小偷、挖坟盗尸犯、酗酒狂、肮脏的贿赂犯、可恶的行贿者进行中伤,企图让“我”最后身败名裂,而果然“我”也不堪这样的骚扰而自动退出这场无聊的游戏。
8、“我从不做任何运动,除了睡觉和休息,我才不想做更多。运动是件令人憎恶的事,当你累了的时候,它才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
9、第必须对加利福尼亚读者完全陌生的地方进行描述,这迫使马克·吐温登上了弗格森称之为“完整的水平”的高峰。他在内华达和加利福尼亚报道地方新闻的时候,总是可以设想读者是了解他所写内容的背景的,可是现在,正如弗格森先生所指出的,“光他自己看见和感觉到事物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需使他的读者也看到和感觉到。”
10、MarkTwain’shometownlayonthebanksoftheMississippiRiver,wherehespenthischildhood.Whenhegrewupheworkedasapilotonariverboatforsometime.MarkTwainishispenname.Hetookitfromtheshoutofthesailorsmeasuringthedepthofthewaterwhenthewaterwastwomarksdeepontheleadline.
11、(怎么读经典)普通人的泪与笑——走进欧·亨利短篇小说
12、当年克莱门的一位老船长,曾经还是资深的领航员,他的笔名就是“马克·吐温”,是领航员的术语,意思是水深两浔。
13、真诚的朋友,良好的书本和沉睡的良心,这就是理想的生活。
14、(怎样读经典)正与邪的旷世之战——走进《封神演义》
15、虽说本书主要是为男女少年所写的读物,供他们娱乐之用,但我希望成年男女不会因此而冷落了它,因为本书还有一个目的——旨在帮助成年人读了此书能愉快地回忆起自己童年时的情景,回忆起当年自己的所思所感,回忆起自己的言谈和有时出现的怪异举动。
16、到了之后,正当他在旅店登记房间时,一只蚊子在马克·吐温眼前盘旋,这使得职员尴尬万分。
17、美国文学(AmericanLiterature或LiteratureoftheUnitedStates)指在美国产生的文学(也包括建国前殖民地时期的文学作品)。用英语写成的美国文学可视为英语文学的一部分。
18、她既为自己的招数没有奏效感到遗憾,同时又为汤姆这一回还算听话而感到快慰。
19、有人向马克·吐温讨教,想知道是否有什么专治一见钟情的方法。“有啊,”马克·吐温肯定地回答,“只要再细看一次就行了。”
20、由于马克·吐温的写作技巧再现了靠运用口语讲述故事的特殊姿态,上述两个人物的性格都刻画得栩栩如生。用同样手法描写的人物在《苦行记》里比比皆是,从第二章中的那位话多得难以忍受的女旅客,到第五十三章中的吉姆·布莱恩——那个说话没头没尾、信口瞎聊的人。这时,作者并没有进一步去开拓这一可喜的文学前景。相反,他却作为一家加利福尼亚报纸的特派记者,前往夏威夷群岛——当时通称三明治群岛。
21、(怎样读经典)诙谐幽默,寓意深刻——走进《拉封丹·莱辛寓言》的丰富世界
22、《苦行记》是奠定马克·吐温幽默大师地位的早期成名之作。该书记述了作者到美国西部的找矿经过,把艰苦的淘金生活写得生气勃勃,其中一些夸张、滑稽的故事充分反映了作者作为幽默大师的才华和语言风格。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描述了19世纪中叶美国社会的众生百态:发财与挥霍,追求与冒险,野心与欲望,强力与巧智,希望、奋斗、钻营、落空、潦倒、幻灭……在万头攒动的黄金梦幻中,展现出一幅幅目不暇接的喜剧图景。作者简介:
23、英国人总是用打赌的方法来解决一切问题。(《百万英镑》)
24、良好的教养在于隐藏我们对自己较佳的评价,以及隐藏我们对他人较差的评价。
25、“嗨!我该想到房间里的衣柜才是。你躲在那儿干吗?”
26、(怎样读经典)苟活与抗争——走进《四世同堂》
27、(怎样读经典)欢乐与哭泣中的深刻——走进莎士比亚故事
28、“在我年轻的时候,我几乎记得所有事,不论它们是否发生过;但是现在,我越来越老了,可能很快我什么都不记得了,只记得自己在变老的事实。”
29、路上,他们历经千辛万苦,不断遇到恶人的侵袭,哈克自己也经历了对吉姆由防范、想告发,到喜爱、建立友谊、敬重的思想感情的发展过程,他们更感受到了大河的壮阔与纯美。
30、这样,马克·吐温的《苦行记》在某些方面已超出了一个自传。他使这本书朝着以流浪汉的冒险事迹为题材的小说体裁迈进了一大步。这类题材的小说中,他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最突出的典范。
31、RoughingIt《苦行记》Hartford,18
32、(怎样读经典)清纯似水,温润如玉——走进朱自清的散文世界
33、译者: 雍毅,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硕士,纽约州立大学文学硕士。
34、作者对这种受到拷问的道德品性已经彻底失去信心,曾经存在的民主幻想被现实粉碎,马克·吐温陷人了对人性悲观和绝望的痛苦之中。
35、(怎样读经典)写鬼写妖刺贪刺虐——走进《聊斋志异》
36、其次,哈克在帮助吉姆获得自由的痛苦斗争中,叛逆性格进一步成长起来。
37、在内华达,这位参加淘金的年轻人不久便恢复了原来的习惯,他开始向当地报纸主动投稿。在1862年春夏之交,他以“乔西”作笔名写了一些短文,被弗吉尼亚市《地方企业报》接受了。这些短文都写得很成功,结果给这位年轻人赢得了一份意外的收获——《企业报》聘请他做记者,周薪二十五美元。因为在矿区里,无论是从事正当劳动还是进行投机买卖,克莱门斯都混得不够得意,所以便决定接受下这个职务。
38、虽然哈克受白人社会的教育,已经形成了只要黑奴逃跑,就有责任抓捕的观念,当他与吉姆在大河上向自由州漂流时,不断在脑海里冒出告发吉姆的念头,但当他认识到吉姆善良、勇敢的品德后,终于觉醒,抛弃了原有的罪恶念头,决定帮助吉姆争取自由。
39、(节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作家出版社2021年7月)
40、小说中哈克思想的转变,反映了深受白人社会污染的“畸形心灵”得到矫正从而成为“健全的心灵”。这正是作家所追求的种族平等、人人自由的民主理想的体现。
41、有一次,一位装了假眼的富翁走到马克·吐温面前,不无得意地对他说:“尊敬的马克·吐温先生,人家都说你目光敏锐,你能看出我这两只眼睛中哪只是真,哪只是假吗?”
42、“道格拉斯寡妇拿我当她的儿子,说是要给我受点教化。可是那寡妇一举一动都很讲究规矩和体面,实在太闷气,在她家里过日子可真是一天到晚活受罪;所以我到了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偷着溜掉了。我又穿上了我那身破烂衣服,钻到我那空糖桶里去呆着,这才觉得自由自在,心满意足。”哈克终于忍受不了死气沉沉的生活和文明的教化,从那个环境中逃了出来,去寻找自己理想中的自由生活。
43、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资本主义获得飞速发展,社会上“民主”、“平等”、“自由”的呼声极高。
44、他幽默起来时,连自己都不放过。某一个「愚人节」,有人为了戏弄马克•吐温,在纽约的一家报纸上报道说他死了。结果,他的亲戚朋友,从全国各地纷纷赶来吊丧。
45、大家都知道马克·吐温是个大名鼎鼎的作家,可是你知道他的作品内容吗?你了解他的作品风格吗?如果你不知道,那就随着我们的脚步来一探究竟吧!
46、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47、小说以哈克贝利的口吻讲故事,使作品亲切感人,真实生动。
48、老太太伸出手,摸了摸汤姆的衬衫,说:“可你这会儿并不很热。”
49、余光中说,一个真正幽默的心灵,必定是富足,宽厚,开放,而且圆通的。
50、但他不能忍受寡妇对他进行的文明教育,便想方设法回到了自已破烂不堪的家。
51、这天汤姆果然逃学了,而且痛痛快快地玩了一阵子。回家正赶上帮助黑人小孩吉姆在晚饭前锯好了第二天用的柴火,还劈好了引火柴——至少他忘不了把自己的奇遇都告诉吉姆,不过那活儿四分之三是吉姆干的。汤姆的弟弟(确切地说,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锡德已干完分内的活儿(收拾碎柴片)。他是个文静的孩子,不会做什么危险的事儿,也不会惹是生非。吃晚饭的时候,一有机会汤姆就偷糖吃。波莉姨妈问他一些刁钻而深奥的问题,设法套出他又干了什么坏事来。像许多头脑简单的人一样,她自有很强的虚荣心,自以为天生别具一套能耐,能一眼识破别人无法破解的奥秘。她问:“汤姆,学校里挺热吧?”
52、“虽然我规定自己每次只能抽半支雪茄,但我从来不限定雪茄的数量。”
53、真正幽默的心灵,绝不抱定一个角度去看人或看自己,
54、在那里,他心情舒畅,行动自由,内心残存的文明社会教化的意念也在大河之上被荡涤干净;逃奴吉姆到了密西西比河上,就找到了安全,获得了自由。
55、由于小说是以白人少年哈克为主人公,从他的视角来观察和描写生活,表达感受,所以有人认为这是一部典型的儿童文学作品。
56、许多学者感到,在这部不连贯的长卷中,马克·吐温的散文写作技巧第一次得到了充分地发挥。的确,《天真旅客游记》是一部比《夏威夷信札》更好的作品。《苦行记》的情况也相同,它是马克·吐温的第二部长篇著作,比《天真旅客游记》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苦行记》里,马克·吐温已较大程度地摆脱了他必须乔装一名记者如实陈述事实的感情。这部著作里只有一条很细的连贯线索:作者的冒险生活的没有计划的时间顺序。这绝不会妨碍把一个好的故事或有趣的事件写成一个较重要的情节,也不会使作者感到有压力,非拘泥事实不可。在《天真旅客游记》发表以后,用狄克逊·威特的极恰当的措词来说,马克·吐温已经学会“为了艺术而更加不顾事实”。
57、过分严格的批评家往往有一种担心,因为《苦行记》是一部铺排不匀称、结构涣散的著作。横越大陆到内华达去的旅途,只有二十天的时间,却占去了二十一章的篇幅;在加利福尼亚居留时间长达两年之久,只安排了六章。另外还穿插了一些与主题不相干的成分,如内德·布莱克利船长的故事,或者华休文学上的杰作——滑稽场面,这两者都与该书的整体没有有机的联系。
58、1862年8月他进入《企业报》,在那里工作了两年之久。
59、如果你的朋友们开始夸你看上去多么年轻,那就是你正在变老的铁证。
60、马克·吐温一生中写有大量的作品,体裁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来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和人性的丑恶,表达了强烈的公平正义之感及对普通大众的关心与热爱;从风格上来说,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是他文章的特色。作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创作的触角遍布于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因而其思想和创作也从最初的轻快调笑、幽默乐观转向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之后又再过渡到悲观厌世。
61、(怎样读经典)以诗性风骨 释放浓烈爱恨——走进《呼兰河传》
62、(怎样读经典)道法自然,德尚无为——《老子》
63、(怎样读经典)名篇集锦,诗歌宝库——进入《千家诗》的芬芳园地
64、(怎样读经典)蜚声世界的兵学杰作——《孙子兵法》
65、《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
66、作品在夸张性的情节中暴露了美国“民主”选举的真相,指出它不过是愚弄人们的手段而已。
67、在国内,拜金主义对国人灵魂的侵蚀已经不可救药,但人们还以虚伪的谎言文过饰非。
68、(怎样读经典)命运与意志的斗争——走进《希腊神话传说》
69、举例来说,那两部书都没有能把探矿者对几乎完全无望的探查死不罢手和侥幸发现了什么便不肯声张等特殊心理状态,向对矿区一无所知的读者作明确的解释。作为社会研究,或许有人会根据《苦行记》中对火红年代所提供的一幅可爱的画面而发出责难。这里,显而易见的解释是,事隔五至十年之后,马克·吐温在写作时有些怀旧感。他对矿区生活条件的原始落后和不舒适毫无掩饰之意,也没有掩盖那种挥霍浪费和投入发掘财富竞赛中的绝大部分劳力只能获得微不足道的报偿这一事实。
70、最后老船长被气得不再握笔,“马克·吐温”这个笔名也就顺利地过继给了克莱门。
71、(怎样读经典)美丑善恶的相对相衬——走进《巴黎圣母院》
72、需要文字版的同学后台留言“西方文学-马克·吐温”及常用邮箱,小助理会安排发送。
73、当他开始写作时,他的作品便被赋予了浓郁的幽谐的色彩。
74、(怎样读经典)有一个地方只有你知道——走进《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75、波莉姨妈一想到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一茬,把大好机会给错失掉了,就顿时感到很是懊恼。不过她灵机一动,又想出新招来:“汤姆,淋脑袋的时候,你没解下我给你缝的衬衫领子吧?把外衣解开!”
76、例如关于狄克·海德农场滑坡的那场官司,就是一个精心罗织的情节,在法官作出荒唐可笑的判决时,形成一个高潮。还有巴克·范肖的葬礼,这是写“身材魁梧的无赖”司科提与新来的文质彬彬的牧师之间发生的语言误会的喜剧。前者满口科穆斯托克矿区的方言土语,后者讲话又过分学究气。在这里,可以肯定,有人会觉得牧师的那一部分对话有时显得太过火了,但是大家都会一致同意,这种过火情况由于在葬礼布道结束时宣读了为司科提写的独特的墓志铭而得到弥补。也许最为重要的是,全书从头到尾无处不显示出马克·吐温的与众不同的才能——幽默夸张手法使人意想不到。例如他对那只长耳大野兔落荒而逃的惊人速度的描写:“在它逃得无影无踪以后很久,我们还能听到他奔跑的飕飕声。”这种夸张手法为上述的描述加添了完美的一笔。一位能够写出这样作品的作家,已大大超出他曾经经受锻炼的新闻业务水平。他开始创造出一种技巧,由本人现身说法地讲述——这种技巧主要是为了消遣,而不是为了某种其他目的。但是,如果人们得出这样的印象,这本书唯一吸引人之处是幽默,那也是一种误解。正如文学界人士称一篇文章中“具有地方色彩”一样,《苦行记》是具有朗斯特里特的《佐治亚风光》和鲍得温的《亚拉巴马和密西西比的火红的年代》这两部作品的传统的,但是比二者都好。
77、马克·吐温没有去有条不紊地描写盐湖城和摩门教徒,却用杨伯翰子女多得数不清这种子虚乌有的故事来迎合读者的兴趣,然后又侧身去对摩门教的经书进行嘲弄性的评头品足。他把这本经书的特点说成“它是用三氯甲烷(麻醉药)印制的。如果这本经书是约瑟夫史密斯创作的,他能在创作中自始至终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这一事实本身就是个奇迹”。野牛和摩门人这两个主题,在某些灵感不那么丰富的作者手中,完全有可能会写成几个材料臃肿、索然无味的篇章,不过,说实在的,只有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才会喜欢这种传统的叙述手法,而不喜欢马克·吐温的手法:那技巧的娴熟,处理的精当,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具有吸引力的绝妙的构想。事情过若干年后,一位作家——他在19世纪70年代还是个小孩子——一直还清晰的记得他父亲在读到白米士与野牛的故事时笑得前仰后合的样子。可是,这个故事只是《苦行记》里许许多多使读者感到幽默风趣、韵味无穷的情节之一。
78、当时的一位观察家——诺厄·布鲁克斯把这一切描写为,马克·吐温“慢声慢气的说话姿态,焦急不安的面部表情,字斟句酌、煞费苦心的样儿,听众兴高采烈地发出轰然大笑时,他脸上显得惊奇而又意外”。
79、(怎样读经典)青砖色的童年往事——走进《城南旧事》
80、(怎样读经典)荒诞故事里的人性表演——走进《格列佛游记》
81、马克・吐温将黑人沙哑的拖腔,农场妇女浓重的鼻音,村里吹牛家的刺耳的咝咝声带进了文学之中,使作品语言真实明快,流畅轻松,以至于后世许多作家在追寻美国文学的民族品格时,毫不犹地将马克・吐温称为美国文学之父,因为他“更新了自己的语言,纯洁了本民族的方言”(艾略特语)
82、“该死的小家伙,我怎么就没吸取教训呢?瞧他老来这一套,这次我怎么又没提防又被耍了呢?不是吗?人老了硬是学不了乖,真是应了老话:‘老狗学不了新把戏。’天知道,他的鬼花样天天翻新,谁知道接下去他还会使出什么新花招。他可懂得火候哩,知道怎么不玩过了头,免得惹我生气,怎么逗我开心,让我消气。这下又来这一套,知道我不会揍他。说实在的,还是怪我没尽到管教的职责。《圣经》说得好,孩子不打不成器,这才是大道理。我知道自己这是在作孽,害得彼此都受罪。他都成了小流氓了。全怪我。他是我那死去姐姐的孩子。可怜的小家伙,我又不忍心揍他。可每次放过他,我的良心又感到不安;打他吧,我这颗老迈的心疼得不行,下不了手。得了,得了,人都是女人生的,命本就不长,苦难却不少,《圣经》就是这么说的,这话说到家了。要是今儿下午他要逃课,明儿就让他干活,好好教训他一顿。要是挨到星期别的孩子都在休息,那时再让他干活,万万办不到。他呀,最不愿做的事就是干活。我想好了,我要尽尽责,非让他干点儿活不可了,要不可就毁了这孩子了。”
83、这个地方盛产金、银、铜、铁、水银、大理石、花岗岩、白垩、石膏、盗贼、杀人犯、亡命徒、女人、儿童、律师、基督徒、印度人、中国人、西班牙人、赌徒、骗子、恶棍、诗人、传教士,以及傻瓜笨蛋、胆小懦夫。这里花草不生,看不到一丝赏心悦目的青绿颜色,连鸟儿飞越这里也要随身携带干粮。艾蒿折断时散发出一种香气,既不十分像木兰花,也同样不十分像臭鼬——而是介乎二者之间的一种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