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道光十二年(1831),与左宗棠结为伉俪,内助左成就伟业,成为其贤内助、好知己。左大器晚成,她一直无怨无悔,鼎力相助,夫妻感情甚笃。(林则徐有个女婿叫曾国藩)。
2、李鸿章算是曾国藩的学生或者门徒,继承了曾国藩的为官思想。
3、林则徐的大女儿叫林尘谭,古代女儿出嫁自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林尘谭的丈夫自然是林则徐挑选的,她的丈夫叫刘齐衔。
4、他身上有三个比较著名的标签,他是林则徐女婿,开台湾建设和防御之先声,以及倾力创建福建水师,尤其是这最后一项的功绩,他被誉为中国近代海军之父。
5、左宗棠著有《楚军营制》、《朴存阁农书》等,其奏稿、文牍等在晚清辑为《左文襄公全集》,建国后又辑有《左宗棠全集》。
6、他先是补江南道监察御史,后任江西广信知府,也就是现在的江西上饶,时值太平军势猛,江西又为双方激烈争夺之地,所以,沈葆桢上任时的头等大事,便是筹集钱粮,招募兵勇,保一境之平安。
7、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请他赴安庆大营,委以重用。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以琉球船民漂流到台湾,被高山族人民误杀为借口,发动侵台战争。
8、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毛泽东主席;
9、林尘谭的后代中比较有名的是刘崇乐,他是刘齐衔的孙子,林则徐的外曾孙。刘崇乐出生于1901年,籍贯福建,出生地上海,20岁就从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留学,主修昆虫学,26岁就获得博士学位。
10、沈觐寿(1907-1997)出生于香港,18岁回到自己的家乡福州,27岁从福建学院毕业,主修法律,民国时期担任厦门警察局秘书,后来先后在邮政各分局担任科员、课长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先后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州画院副院长、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务,是国家一级美术师,1997年沈觐寿病逝,享年91岁。
11、沈葆桢接手后,立即建船坞及机器厂,并附设艺童学堂。造成船舰20艘,分布各海口;后又创办艺圃,用以培养监工人才,可以说,福州船政虽为左宗棠倡行,而实际上沈葆桢才是其真正的创始人。
12、一般的教育之道: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人。他创立湘军,评定太平天国,是洋务运动的发起人之也是晚清散文“湘乡派”创始人。晚清时期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四大名臣”。尽管曾国藩日理万机,但是一直与家人保持沟通。据统计30年间共写家书1500多封,而仅仅《曾国藩家书》一书收录的写给儿女的书信就有100多封。这些书信教育子女读书明理,学会做人,艰苦朴素,勤俭持家,与人为善,宽以待人,以孝为先,以和为贵,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细度这些要求,其实和普通官宦以及书香之家并无二致。
13、林普晴嫁入沈家后,因沈家家境贫寒,没有婢女,家里洗衣做饭的家务事全由林普晴负责。虽然她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家闺秀,但是在她的努力学习之下,把丈夫照顾得很好,婚后夫妻感情情深。
14、清廷派沈葆桢为钦差大臣,赴台办理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筹划海防事宜,办理日本撤兵交涉。由此,沈葆桢开始了他在台湾的近代化倡导之路。
15、刘齐衔没让老丈人失望,婚后没几年就高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被任命为户部主事,品衔正六品,比林则徐的儿子们初任的官职都要高。后来刘齐衔相续任职德安府知府、汉阳知府、汉黄德道道员、陕西督粮道等。因业绩突出,一路飙升,最终官拜河南布政使(从二品)。
16、1856年,沈葆桢到江西广信任职,在这之前,太平军先后两次进军江西,攻占了50多个县。不久,太平军趁沈葆桢出差之时,再次攻打广信。广信无主将,瞬间变得混乱不堪,许多官员带着家属逃亡,有人劝林普晴逃跑,却遭到林普晴的反对,林普晴与守城将领安抚百姓,领导老百姓坚守城门,同时写血书给父亲林则徐的老部下,请求他派兵增援。第二天援军赶到后将太平军击退,林普晴为此成为保家卫国的女英雄,后世之人对她赞不绝口。林普晴的后代中最有知名度的是沈觐寿、沈丹昆、沈吕巡。(林则徐有个女婿叫曾国藩)。
17、大族归大族,但也要分个三六九等,沈葆桢家就算是混得很差的,他的父亲是个教书先生,靠着微薄的收入艰难地养家糊口;其母亲林惠芳则帮人做女工补贴家用,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18、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被誉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19、为名臣女,为名臣妻,江右佐元戎,锦撒夫人分伟绩;
20、1884年,正值中法战争,左宗棠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闽海军务,正是在他的积极布防下,清军在镇南关大败法军取得胜利。然而,只是一年后,左宗棠就在福州病故了,时年七十三岁。
21、沈氏一族以前在福州那可算是很有名的大族,他们原居中原,南宋时先是迁至浙江,后来其中的一支在雍正年间北上至福州,形成了闻名闽浙的“三坊七巷”,其中走出了许多令中华民族骄傲的杰出人士,有些甚至对华夏走向起了重大的影响。
22、先看第一句:“林则徐有个女婿叫左宗棠,他有个连襟叫曾国藩”。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可圈可点的人物,他曾多次在中国近海粉碎英国人的武装挑衅,“虎门销烟”尤称壮举。
23、越明年,他进京赴考落第,三年后再战,又名落孙山,整顿精神,又苦读三年赴秋闱,终于登进士第。
24、果然不出林则徐所料,年仅27岁的沈葆桢考中进士,初任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因功绩显著,升任监察御史(从五品),35岁升任九江知府(从四品),第二年改任江西广信知府。
25、太平军在沈葆桢任江西广信知府之前,前后两次率军攻打江西,并占领50多个县。沈葆桢上任不久,太平军趁其外出筹集军粮、军饷之时,率军围攻广信。此时广信军队无主将,群龙无首,越来越多的官员携带家属逃亡,有人劝林普晴赶紧逃跑,就在这危难关头,林普晴挺身而出,与守城将领商量对策,并组织老百姓紧闭城门,誓死坚守广信。
26、周诒端(1812~1870),女,字筠心,湘潭县人。博通经史,长于吟咏,尤善古近体诗,有《饰性斋遗稿》,存诗139首。
27、日军觊觎台湾,他被派为钦差大臣,办理台湾等处海防,日军退兵后,他对台湾建设多有建树,开台湾近代化之路;光绪元年升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后,督办南洋海防,扩充南洋水师,五年后在江宁去世,时年59岁,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衔,谥文肃,有《沈文肃公政书》传世。
28、他的后人凭着这份资产,做起了电气电灯的生意,被当地称为“电光刘”。此后又开办了制铁厂、电话公司等业务,成为福建一带早期的实业家族。当然这是后话。林则徐为三女林普晴挑的女婿叫沈葆桢。沈葆桢的出身和林则徐差不多,都是私塾老师的孩子。不过沈葆桢的母亲林惠芳是林则徐的六妹,所以他就是林则徐的外甥。可以说,林则徐是看着沈葆桢长大的。
29、当内乱平定后,李鸿章积极投入到洋务运动中,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中,他一人就创办了三个,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也是由他督办创立,这算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了。
30、我知道沈葆桢是转了很大一个弯的,早年不知在哪本杂书中,首先认识的并不是这沈大人,而是他的夫人,晚清名臣林则徐的二女儿林普晴。
31、那么,曾在曾国藩手下做幕僚、又受到曾国藩举荐的沈葆桢,他为什么要克扣湘军的军饷呢?
32、刘齐衔家境贫寒,是闽县(今福州市区)人,从家庭背景来看和林则徐家是非常的门不当户不对的,但是林则徐也是出身贫寒之家,他更看重的是才能,刘齐衔学识不错,为人勤奋而实干,林则徐很喜欢这个小伙子,于是就将女儿嫁给了他。
33、他16岁考中秀才,20岁又中举人,而此时偏偏时任两广总督并为禁烟钦差大臣的林则徐被被朝廷革职查办,正是在这“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他同表妹林普晴完婚。
34、沈葆桢对台湾的治理开发,在台湾的发展史上写下了伟大的一页,著名史学家,也是《台湾通史》的作者连横曾评价道:“析疆增吏,开山抚番,以立富强之基,沈葆桢缔造之功,顾不伟欤!”
35、1852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左宗棠应邀入湖南巡抚幕府,期间他的表现极为出色,力挽于狂澜,令得时人称之为“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36、首先,并不是因为沈葆桢是一个忘恩负义之人,1862年之前,曾国藩的湘军主要在江西、安徽一带作战,江西出于自身的安全考虑,自然愿意为湘军供饷。
37、1860年,清廷的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攻破,左宗棠跟随同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的时候,在湖南等地招募到五千多人,组建成为一支军队,称之为“楚军”。
38、但是,当湘军围困金陵的时候,湘军已经不能保卫江西了,江西的防务十分的薄弱,再加上李世贤带领太平军在江西一带活动,作为江西巡抚的沈葆桢自然不能不理。
39、这段话下面的问题更多。真是不知道谁这么无聊,拼凑出这样一段话,哗众取宠,除了吸引人眼球,和误导今人历史常识外,并无半点实际意义。
40、沈葆桢11岁那年,父亲中了举人,要进京参加应试,就把沈葆桢暂时托付给林则徐,让他帮忙照看,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林则徐看上了外甥,第二年就给女儿定下娃娃亲。
41、沈葆桢是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他其实是林则徐的亲外甥,也就是说林普晴嫁给了她的表哥。
42、曾国藩女儿嫁给了宰相陈宝箴,抱了个孙子叫陈寅恪。陈寅恪的儿子过继给了曾国藩的曾孙女,生了个娃叫叶剑英……叶剑英的老婆是曾宪植,曾国藩的曾孙女。
43、功成名就的沈葆桢丁忧回乡,时值左宗棠升任闽浙总督,行辕便设在福州,准备在马尾建船政局,但不巧的是,刚着手准备时就遇到陕甘回民动乱,朝廷调左宗棠为陕甘总督前去平抚,他行前力荐葆桢接手船政,并亲自去沈的住所力邀,还奏请朝廷给沈葆桢有专事奏折权,即“凡船政奏折无需经过巡抚衙门,仍由沈葆桢会臣领衔”。
44、但沈葆桢的母亲却是个很有眼光的文化之人,她对幼年沈葆桢的教育抓得很紧,所以,沈葆桢的家学渊源很是深厚,这也为他日后出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5、沈葆桢的清廉也是出了名的,在他死后,家无余资,一贫如洗,只有几件破衣服,一口棺材入土,“市井乡曲之民有下泪者”,当时的代理布政使桂嵩庆在驰奏朝廷时言:“殁日,布被旧衣,一如寒素,宦囊萧索,不名一钱。”
46、左宗棠年少成名,当时的清廷知名官员贺长龄、陶澍、林则徐等人都对他颇为看重,但因科举上的屡屡失利,他也只能是以非“正途”方式踏入官场。
47、但是,武力得不到的,日本人在谈判桌上却大有斩获,在多国的调停下,中日签订《北京专约》,从中国攫取50万两白银,承认日本出兵乃为“保民义举”,实际上是承认了琉球为日本的属国。
48、林则徐可谓是慧眼识贤婿,刘齐衔不仅在官场上平步青云,还是位商业精英。刘齐衔后来对经商之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辞官创业,最终成为富甲一方的大老板。
49、沈丹昆出生于福州,因为父亲去世得早,跟随舅舅来到上海生活,上海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作为沈葆桢的第六世嫡长孙,只要有关沈葆桢的纪念活动,沈丹昆都会准时参加。后来他负责联络海峡两岸沈葆桢的后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沈丹昆没有让先祖失望,他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后来他还与堂弟们一起出资修复沈葆桢的陵墓。
50、奉旨回京后,沈葆桢升任升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督办南洋海防,扩充南洋水师,全力经营船政学堂,招募学生学习近代科学、造船和舰船知识,使之成为我国近代海军的摇篮,而后来在甲午海战中壮烈殉国的邓世昌、林曾泰、刘步蟾、林永生等,便都是出自这个学堂。
51、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虽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但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由幕友而起,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又主持平定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并推动新疆置省,其间他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1885年(光绪十一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清廷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52、刘齐衔26岁时,也就是与林尘谭婚后四年,高中进士,被任命为户部主事(正六品),39岁升任为湖北德安府知府(从四品),不就又升任为汉黄德道道员(正四品),48岁调任陕西督粮道(正四品)。因干得不错,政绩显著,升任为浙江按察使(正三品),最终官至河南巡抚(正二品)。
53、他受舅父林则徐的影响很大,民族自尊心极强,坚决抵抗外国侵略者,步其后尘,走的是一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路,继承了父辈忧国忧民之志,将生命同国家存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出了晚清有识之士前仆后继,勇往直前之民族精神。
54、沈葆桢,字幼丹,福建侯官人,即今福州人,道光年进士出身,曾任九江及广信知府,又迁江西巡抚;后调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
55、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乡的耕读世家。他的祖上都是以务农为生,祖父曾玉屏少有文化,父亲曾麟书也只是当过塾师。
56、日本从台湾退兵后,清朝廷始对其战略地位重新进行了审视,“经营台湾实关系海防大局”,沈葆桢在台期间,实施了开禁、开府、开路、开矿等项措施,一方面加强建设,另外更是修筑沿岸防御,现在台湾著名的古迹亿载金城,便是在他的领导下构筑的大炮台,这四个字也是他留下的墨宝。
57、名满天下的林则徐对左宗棠十分器重,两人曾在长沙彻夜长谈,对治理国家的根本大计,特别是关于西北军政的见解不谋而合。林则徐认定将来“西定新疆”,舍左君莫属,特地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宝贵资料全部交付给左宗棠。
58、林则徐有个女婿叫左宗棠,他有个连襟曾国藩,曾国藩有个儿子叫曾纪鸿,他的女婿叫梁启超。梁启超生了个儿子叫梁思成,梁思成娶了个老婆叫林徽因……
59、经过朝廷协调,沈葆桢也意识到了自己行为不妥;将扣留军饷,分一半给了曾国藩,朝廷又从其他地方,调集了军饷,这才解决了曾国藩所面临困境。
60、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元帅;
61、曾国藩的兄弟中曾国荃,应该是能力最为出众,成就最高的,他是湘军的主要将领之因善于挖壕围城,素有“曾铁桶”之称。
62、左宗棠与林则徐第一次见面,是在自己37岁的时候。彼时,林则徐经湘江返回福建老家,在长沙做了停留,并接见了左宗棠,林则徐将其“诧为绝世奇才”,并表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
63、沈葆桢简介中指出沈葆桢字幼丹,又名沈振宗,是中国近代史上造船事业、海军事业的奠基人。沈葆桢1820年出生在福建福州的一个贫穷家庭,是晚清时代的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沈葆桢简介提到他祖籍在河南,后来迁到浙江一带,雍正时期迁居到福建。沈葆桢的父亲是一个私塾先生,母亲每天做女工补贴家用,承担了相夫教子的重任,沈葆桢的舅舅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他经常到林则徐的书房阅读,故而思想也比较先进。道光年间,年仅十六岁的沈葆桢便考取了功名,在沈葆桢二十岁的时候,林则徐虎门销烟引发了列强采取强硬态度,鸦片战争爆发。在林则徐和沈葆桢父母的主持下,沈葆桢和林则徐的女儿林普晴成亲。后来沈葆桢升调监察御史一职。沈葆桢简介上记载他在咸丰年间被重用,出任江西九江知府的职位,不久又被曾国藩派到安庆大营中。后来日本发动侵台战争,沈葆桢被派遣到台湾任命钦差大臣,主管台湾方面的海防任务。光绪年间沈葆桢回到朝廷,任两江总督一职,开始督办南洋水师,后来由于经费问题,率先组建了北洋水师。1879年沈葆桢在江宁病逝,年仅五十九岁,谥号文肃,朝廷追谥沈葆桢太子太保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