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灵明的知觉有五种障碍:贪欲、憎恨、睡眠和昏沉、不安和忧虑、疑惑。
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4、行为使众生产生低贱和高尚的差别。译注:这里所谓的‘行为’,包括了思想、言语、和身体的动作三种。
5、20)在生活中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拥有快乐人生。
6、60)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7、42)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8、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9、2)佛陀的教诲,第一就是教我们孝养父母,知恩报恩。
10、54)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11、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12、我在科学方面所作出的任何成绩,都只是由于长期思索、忍耐和勤奋而获得的。达尔文。(佛陀的格言)。
13、: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 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 痛苦。
14、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15、25)冤亲债主来折磨你,你不起嗔恚心,反而起感恩心,冤亲债主就变成了菩萨,成就了你的忍辱波罗蜜。
16、14)贪睡眠,爱闲聊,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做事情懒懒散散,急躁而没有耐心......是导致堕落的重大因素。
17、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18、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19、人们总是随著自己的信心和喜好而施舍。嫉妒别人的饮食和所有,白天和夜晚都得不到安宁。
20、布施有三种:第一种是财物上的施舍,第二种是真理的布施,第三种是消除众生的恐惧。
21、17)对轻贱我们的人要生感激的心,感恩戴德;不是他们轻贱,我们业障怎么能消得掉?
22、过著粗衣淡饭的生活,节制你的欲望,减少你的需要,在这种没有烦虑的适度生活里,你将可以发现满足。
23、无论九住心或四料简,禅者都可以依此测试自己,检验自己究竟到达哪一个阶段。
24、4)《般若经》里面,佛教导我们“知恩报恩”。
25、17)佛法可以滋养我们的身心,清凉我们的人生,增长我们的慧命,让我们心情灿烂。
26、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27、受念住:观照欣求乐受中反生苦恼的原因,并观苦、空等相,以对治乐颠倒。
28、21)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29、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30、20)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如果多看自己的缺点,多看他人的优点,人生就会和谐美满。
31、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生说;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来风香味触得其生说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第你能为也;----《维摩诘经》
32、25)跟我有恩的,我报恩;跟我有怨的,我要把怨仇解除。
33、对任何事物没有贪执的人,就没有苦恼。所以我说,在这种境界里没有忧愁,没有激烈的情欲,也没有失望。
34、31)念佛往生传承大法,是真正的报佛恩报师恩报父母恩报众生恩。
35、当修行一段时日后,可以透过九住心,勘验自己修行的进度。
3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37、12)当罪恶的行为还没有成熟(尚未产生结果)时,愚笨的人视罪恶的行为如同甜蜜。可是当他的行为成熟时,他便有了忧伤。
38、医师在开药方或进行治疗以前,必须先确定病症。
3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40、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41、当你心中有美时,从你眼中看到的世界将会不同。
42、7)通常发生下列这种情形:当一个人经历过坏医生的诊疗后,他连好医生也不信任了。
43、6)本师释迦牟尼佛发起弥陀法会,教给我们修行念佛法门,这是大恩大德!
44、10)所谓的放下即是把什么事都化为没有的力量。
45、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46、9)常常使别人过快乐日子的人,自己也必定很快乐。
47、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48、以上四念住是以不净、苦、无常、无我四观,来对治净、乐、常、我四颠倒。
49、假如你心存怨恨,那么它不但会阻碍你心智的发展,而且使你无法判断那言论到底是对还是错。
50、听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另一个平行的时空,人死了以后,灵魂便会飘到那里,附在另一个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