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54年同期,气温却是暖怡,河水也不曾封冻。
2、书中选取的版画式样、风景,与书中所描绘的自然风光契合度相当高。(梭罗的主要作品)。
3、梭罗和爱默生一样,对如何建设美国文化及美国文学深表关注。在有关“野性”的思考中,他试图定义西方文明的本质,并且对英语文学做出了独具特色的概观。他不无挑衅地指出:“从游吟诗人的时代到湖畔诗人的时代,从乔叟、斯宾塞到莎士比亚、弥尔顿,英语文学似乎从未发出过任何新颖或野性的声音。”他认为,英语文学总体上是驯服和文明的,而“希腊神话所扎根的大自然,要比孕育了英语文学的大自然富饶得多”。
4、我喜欢进入我自己的世界——不愿引人注目地走在盛大的游行庆祝队伍中,而愿与宇宙的缔造者平等地并肩同行,如果我可以的话——不愿生活在这个浮躁不安、神经质的、喧嚣忙碌、轻浮浅薄的19世纪,而愿随着19世纪一天天地消逝,或立或坐,思考着。
5、《梭罗传》为我们提供了文化哲学方面的概览式的介绍,尤其是关于“野性”的三个层次的梳理,让人得以窥见梭罗的视野和全方位定义自我的欲望。全方位的自我定义和无边无际的注意力,正是《瓦尔登湖》展示的一个激动人心的特质。
6、无怪乎亚历山大大帝在远征之际,依然会将《伊利亚特》盛之锦囊随身携带,因为书面语汇是时间淘洗出的精品,在诸多艺术之中,它更具有普泛价值,能在瞬乎之间让我们倍感亲密。它是最切近生命本身的艺术,能够被译为任何语言,不仅用以阅读,活着的人还可以用双唇把它说出;它不仅可以镌刻在石块,抄录于帆布,还可以由激越的生命气息随时将它雕刻而出。古人思想的记录变成了今人口中的说辞。两千个春秋为希腊文学的丰碑,只是赋予了一重光彩四溢的金黄和富丽堂皇的秋色,仅仅为其大理石碑身增添了一些装饰而已,因为这伟大的文学本身已使自己的和谐静穆与天堂气息广被大地而免于时光的侵蚀。书是人类的珍藏,它是留给所有时代和国度的最好遗产,在每个别墅的书架上,免不了那些最古老最优秀的书籍,这自是理属必然天经地义。他们无需替自己的存在寻求什么辩护,因为当读者得到启示而被牢牢抓住的时候,只要心智正常,又有谁能够抗拒?其作者在任何圈子里都是贵族,由上天加封,地位牢固,他们享有无冕之尊,将影响施于全部人类,远甚于任何帝王与国君。目不识丁甚或鄙弃知识的商贾,通过奋斗打拼可以得到艳羡已久的闲暇与独立,并让自己跻身财富与时尚的圈子,但是最后,他仍旧会不可避免地转向偶然崇高,但高不可攀的智者与天才的圈子。他会铭感于自身文化的欠缺和自己财富的匮乏空虚,接下来他的明断会发挥作用,会让他又来一番努力,以确保自己的孩子获得他曾如此缺乏而痛感在心的教育,至此,他方可以称得上是自己家族的前驱。
7、吹毛求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要热爱你的生活,尽管生活一贫如洗。即使身处贫民院,你也可能享受一段愉快、兴奋、辉煌的时光。西斜的落日映照在贫民院窗户上的余晖,与照射在富贵人家的豪宅上一样光芒万丈;门前的积雪一样在早春消融。我只看到,一个气定神闲的人在那里可以过着自得其乐的生活,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里一般。
8、梭罗尚未出道时爱默生就尊他为诗人了。在梭罗的多重身份中,诗人是他的第一身份,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只要看《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瓦尔登湖》等书的表述即可得知,他如何汲汲于词句的精雕细刻的圆满感,如何从隽语和隐喻的播撒中获得愉悦。在《瓦尔登湖》的《种豆》一章中他表示,他在田里耕作,“只是为了寻求修辞方式和表达方式,希望有一天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隐喻”。此言道出了他写作的心声。
9、在梭罗的文章里,人们所感受到的大自然永远是热烈而赤忱的,带着美好的问候来到人们的身边,勃勃生机好似长了脚一样延伸到林中木屋的窗下,那里有繁茂的林木与藤蔓,还有野生的黄栌树和黑莓;挺拔的苍松也不示弱,它们相互紧挨着,呼吸着大自然的气息,地下是盘根错节的根系,每个清晨都可以听到自然的问好,这浪漫而又质朴的美景让梭罗的生活也变得美好起来,他所写下的每个句子里都散发出真挚的情感。
10、英国诗人艾略特说,梭罗是一名超凡入圣的作家。(梭罗的主要作品)。
11、他生于一个从事手工业的小康之家,子女四人,他排行第三。念完中学后,他考入哈佛大学攻修文科。虽然他天资甚高,而且终日手不释卷,可是在这著名学府中他并不见得如何出人头地,也许那是因为他只潜心钻研自己心爱的读物,对校中课程和分数成绩却漠不关心的缘故。一八三七年毕业,他曾经有一个短时期在一所私立学校里教书,但是为了校方所提倡的体罚制度与他做人的宗旨恰巧背道而驰,他不久就辞职不干了。
12、以及收录了梭罗在自然史、博物学领域的佳作名篇的散文选《夜色和月光:梭罗散文集》。
13、其他作品有政论《论公民的不服从义务》(又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抗命》、《公民不服从论》)(1849)、《没有规则的生活》(1863),游记《马萨诸塞自然史》、《康科德及梅里马克河畔一周》、《缅因森林》等。《瓦尔登湖》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的隐逸生活,而《公民不服从》则讨论面对政府和强权的不义,为公民主动拒绝遵守若干法律提出辩护。
14、惠蒂埃,J.G,爱伦·坡,E.斯托,H.B.梭罗,H.D.惠特曼,w.
15、梭罗非但爱自然,他也爱自由,因此绝对不能容忍人与人间的某些不公道的束缚──例如当时美国南部的蓄奴制度。当他住在瓦尔登期间他就曾因拒绝付税而被捕,那时美国正和墨西哥作战,但他认为这只是美国南部蓄奴区域的地主们的战事,因此拒付国税以示抗议,结果遭受拘捕,在狱中过了一宵。这次坐监的滋味使他不禁联想到个人和国家的关系。他认为政府应该“无为而治”,不可干涉到人民的自由;而当政府施用压力,强迫人民做违反良心的事情的时候,人民应有消极反抗的权利,后来他还写了《消极反抗》(CivilDisobedience,一八四九年出版)一书来阐明这一套政治主张。
16、喜欢梭罗的读者都知道,他笔下关于猫头鹰深夜号叫的文字闻名遐迩,被很多文学大师引用过无数次:
17、2016年,清华校长把它跟录取通知书放在一起,作为新生入学礼。
18、《向往的生活》里黄晓明朗读的书,也是《瓦尔登湖》
19、《瓦尔登湖》的经典位置并未被撼动,但梭罗和瓦尔登湖的“神话”在近几年倒确实有所降温。究其原因,或许是朴素生活与隐逸情怀在“神话”中被过度消费了。《瓦尔登湖》本不是一本易读的书,连译者徐迟都说“本书十分精深,不是一般的读物。在白昼的繁忙生活中,我有时读它还读不进去……”它连续多年的畅销和重复出版,本身并不正常。而且,不只梭罗与《瓦尔登湖》,近年来,朴素、极简、淡然甚至已经成了一种新的消费流行,一种被广泛复制的商品风格,在商业化的大潮中变成了它本身的反面。
20、相信我,这种唤醒你一切通感的读物,真的太珍贵,值得一辈子细品▼
21、1836年和1846年霍桑两度在海关任职,1841年曾参加超验主义者创办的布鲁克农场。他于1842年结婚,在康科德村居住。1848年由于政见与当局不同,失去海关的职务,便致力于创作活动,写出了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红字》(1850)。这部作品以殖民地时期新英格兰生活为背景,描写一个受不合理的婚姻束缚的少妇犯了为加尔文教派所严禁的通奸罪而被示众,暴露了当时政教合一体制统治下殖民地社会中的某些黑暗。《红字》发表后获得巨大成功,霍桑继而创作了不少作品。《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1851)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血腥掠夺。另一部小说《福谷传奇》(1852)以布鲁克农场生活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社会改良的尝试失望的心情以及对狂热的改革者的厌恶。皮尔斯当选为美国总统后,霍桑于1853年被任命为驻英国利物浦的领事。1857年后侨居意大利,创作了另一部讨论善恶问题的长篇小说《玉石雕像》(1860)。1860年返回美国,在康科德定居,继续写作。1864年5月19日去世,身后留下4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
22、“野性”是梭罗精神的一个关键词。梭罗之于“野性”,兼具道德哲学和自然哲学的双重意蕴。我们从罗伯特·理查德森的《梭罗传》中可以理出三个方面的阐述。
23、这名栖身于湖畔的伟大作家从来不应被误读为消极避世的典型,正是他发现了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真正的纽带,并使之成为自身社会生活的稳固支撑。
24、《瓦尔登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徐迟译。
25、「瓦尔登湖」(Walden or LifeintheWoods),又译作「湖滨散记」,长篇散文集,超验主义经典作品,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代表作。
26、读了它,你心中很多纠结、苦闷,都会迎刃而解。
27、手工胶合的布脊,配以锁线装订,可以360度任意角度打开。
28、想读,但很怕读不进去。毕竟梭罗的书,的确有一些门槛。它需要你有一定审美水平和人生阅历。
29、对物质过度追求的表现之就是当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时,欲望却仍不满足,于是人始终不得自由。在有了自己的房屋后,仍因房屋不能避开恶劣的邻居而失望;在有了裁缝制成的衣服来替代棕榈叶或土拨鼠皮做的帽子后,仍因买不起皇冠而伤神。
30、诗人。1807年2月27日出生于缅因州波特兰城一个律师家庭。1822年进入博多因学院,与霍桑是同班同学。毕业后去过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等地,研究这些国家的语言和文学。1836年开始在哈佛大学讲授语言、文学,致力于介绍欧洲文化和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成为新英格兰文化中心剑桥文学界和社交界的重要人物。1839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夜吟》,包括著名的《夜的赞歌》、《生命颂》、《群星之光》等音韵优美的抒情诗。1841年出版诗集《歌谣及其他》,其中有故事诗《铠甲骷髅》、《金星号遇难》,也有叙事中含有简朴哲理的《乡村铁匠》、《向更高处攀登》等。诗中充溢了淬质奋发的精神和乐观情绪。这两部诗集在大西洋两岸风靡一时,他从此以诗人闻名于世。朗费罗于1845年发表诗集《布吕赫钟楼及其他》,因收有《斯普林菲尔德的军火库》、《桥》、《努伦堡》和《布吕赫钟楼》等佳篇而为人称道。《海边与炉边》(1849)包含了诗人向读者宣告创作意图的《献辞》以及通过造船的形象讴歌联邦的缔造的长诗《航船的建造》。
31、这几篇文章写得非常情绪化,后来也受到了何怀宏等学者的认真反驳与批评。但如此文章的出现,本身恰恰说明《瓦尔登湖》在当时,已经形成了一种传播中的“神话”,而这个神话的核心就在于梭罗的“隐”。只有神话才经不起所谓瑕疵,才会一击即溃。如果把梭罗还原为一个人,一个真实而丰富的人,就不必用完美的标准去要求他,同时能用更平和理性的态度去领会他的思想和作品。
32、如果你有意锻炼自己的独处能力,想要通过阅读提升心智,放松心情,那我得提醒你:
33、“一个地方只要能够让我们恍然大悟,仿佛获得新生,就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无法形容的喜悦。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忙碌的无非是些肤浅而短暂的事情,它们其实分散了我们的心神。最接近万物的乃是那种使万物得以存在的力量,接近我们的是那些永远在发挥作用的最伟大的规律。接近我们的并非是我们花钱请来的工匠,不是那个我们喜欢与之谈天的工匠,而是制造了我们的天匠。”——《瓦尔登湖》
34、梭罗对野性的崇尚就是对自由的崇尚,赋予自由这个概念以善的积极的意义。我们从旁观的立场看他,觉得他身上的自由意识和个体意识离不开新教背景,而他本人则试图摆脱这个框架,另立门户。他的梦想是产生一部“更新的《新约》”,是一部康科德的《吠陀经》,用“温润雅致”的英语写就。
35、提到梭罗,没有人不会联想到那部久负盛名的经典散文《瓦尔登湖》。
36、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协助爱默生编辑评论季刊《日晷》。写有许多政论,反对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一生支持废奴运动,他到处演讲倡导废奴,并抨击逃亡奴隶法。其思想深受爱默生影响,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1845年,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以此为题材写成的长篇散文《瓦尔登湖》(又译为《湖滨散记》)(1854),成为超验主义经典作品。梭罗才华横溢,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而《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
37、超验主义的奠基者是爱默生。爱默生在《论自然》(1836)中指出,物质是理念的表象,人应该凭借(超验的)直觉认识事物。这和洛克所宣扬的凭借经验认识事物的观念大相径庭。又说:研究自然和研究自我殊途同归。这和托马斯·潘恩的观点是一致的,即对自然法则的研究导向对人性和科学的开明观点,体现一种新时代的神学。梭罗从爱默生处领会到,人要寻求可靠的道德立场,构建人生观和世界观,则不能求助于上帝、城邦和国家,而是应该向自然索取答案,要以对自然的研究为基础,建立美好而合理的生活。也就是说,应该从宗教转向道德,不是遵循上帝的律法而是凭借人的良知。
38、只要在面对毕生追求进行抉择之时略作沉思,所有的人可能都会打心底里愿意成为学习者和观察者,因为两者就其性质和趋向而言都非常有趣地归于一致。我们固然会为自己和子孙积累财富,也会创造家园建设国家,甚至会猎取名誉,就这些方面来说,我们都是凡夫。但是我们又会探索真理,就此而言,我们又是不朽的,我们无须担心任何的变故和意外。天命之神曾被一袭袍衫所蔽,是古埃及和印度的哲人撩起了其中的一角,那方衣角微微颤抖高高揭起,这一景象至今依然如初。我满目艳羡注视着这份壮丽,它冲击视觉依旧鲜活,一如前贤当刻的感受,因为当刻那样果敢冒失的是他身上的那个“我”,而此刻重睹这道风景的是我身上的那个“他”。自那一角被揭开之时,再无灰尘蒙蔽,时光也就此驻足而永不流逝,因为时光一经探索点化或为探索占据,它就归于永恒,从此再不属于将来,也不再属于现在和过去。
39、梭罗说:阅读真正的精神读物,是一项高贵的活动。
40、生活的境况如何,物质层面上在于所拥有的财富,精神层面上却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心性和自我选择。“让心灵融入自己的肉体,再来救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