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马于唐肆: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形容以民为本的成语)。
3、大事不糊涂: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形容以民为本的成语)。
4、出处: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问。”
5、苛政猛于虎:政:政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6、成语例子:宋·张君房《云笈七签》:“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国安民之法。”
7、板板六十四:宋时官铸铜钱,每板六十四文,不得增减。比喻刻板不知变通。板:即“版”,铸钱的模子。
8、爱之欲其生:是表示喜欢一个人时总想叫他活着。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9、意思:殷:殷实,富足;阜:丰富。民众富足,物产丰饶。
10、脚踏两只船:比喻对事物的认识不清而拿不定主意,或为了投机取巧而跟不同的两个方面都保持关系。
11、大事不糊涂: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
12、不能赞一辞:赞:赞助;赞一辞: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13、观今宜鉴古:宜:应该;鉴:镜子。观察当今的社会,应以古代为镜子加以借鉴。
14、邦以民为本: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15、(解释): 本:事物的根源或根基;天:指生存的首要条件。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食物为头等大事。
16、意思: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多用于指反动统治阶级压榨人民来养肥自己的场合。
17、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18、意思:社会穷困,经济衰败,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19、黯然神伤傲然挺立安然无事黯然无色安然无恙黯然销魂
20、无用武之地: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比喻无法施展才能。
21、急来抱佛脚:谓平时不为善,到临难时才求救于佛。
22、《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仁”的成语,如:“当仁不让”、“志士仁人”、“求仁得仁”等等。“杀身成仁”这个成语则颇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死事小,失节事大”之感,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儒生们为了实现“仁”的至高境界甘愿牺牲小我的崇高民族气节。《论语》中“仁”的地方多达109次,而孔子对于“仁”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其最根本的所在是孝顺父母、敬爱兄弟。即孔子思想里的“爱有差”等。曾有六位弟子向孔子问及“仁”,但孔子却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这除了体现出孔子的因材施教的理念外,还体现了“仁”的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和宽泛性。
23、病去如抽丝:意思就是说人得病的时候就像山倒了一样快和让人喘不过来气,而想让病好就像从茧里面抽丝一样的慢和让人小心翼翼。
24、出处:《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传:“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
25、赶鸭子上架:比喻强迫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26、岸然道貌蔼然可亲安然如故蔼然仁者黯然伤神黯然失色
27、毡袜裹脚靴:毡袜、裹脚、靴子,都是穿在脚上的东西。比喻彼此都一样。
28、慷他人之慨:利用他人的财物作人情或装饰场面。
29、银样镴枪头:样子象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
30、无风三尺浪:比喻无缘无故也会生出事来。无毒不丈夫要成就大事业必须手段毒辣,技高一筹。
31、将门无犬子:将门:将、相的家庭。比喻父辈有才能,子孙也不会有庸才俗辈。
32、树倒猢孙散: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随从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33、打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34、救民于水火: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35、事急无君子:谓人到紧急关头,就顾不得讲规矩、礼貌了。
36、《苏、沈良方》中记载:苏轼在杭州时,用自己的俸禄建了病坊,三年里治疗了近千人。由于他是个大书法家,有些人假装生病,求他开药方来获取他的字。苏轼也不拒绝。一次开了一个药方:“主要有四味药:一日无事以当贵;二日早寝以当富;三日安步以当车;四日晚食以当肉。”
37、茫然若失靡然顺风靡然乡风靡然向风茫然自失漠然置之
38、二卵弃干城:卵:鸡蛋;干城:捍卫者。比喻因人有小的过失而忽略他的大节
39、何乐而不为: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40、油干灯草尽:比喻很快就要死亡。——五字成语
41、依样画葫芦:照别人画的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没有创新。
42、观今宜鉴古:宜:应该;鉴:镜子。观察当今的社会,应以古代为镜子加以借鉴。
43、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44、事无三不成:谓办事非经多次努力不会轻易成功。
45、伴君如伴虎:陪伴君王像陪伴老虎一样,随时有杀身之祸。指大人物喜怒无常,横生祸端。
46、吃硬不吃软:好言好语不听从,态度一强硬,反使屈从了。形容人的外强中干,欺软怕硬。
47、无所施其伎:没有办法施展其伎俩手段。同“无所施其技”。
48、邦以民为本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
49、快刀斩乱麻: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
50、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坚忍不拔”这个成语由此得出。
51、四海皆兄弟: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同“四海之内皆兄弟”。
52、烈火见真金:真金是不怕烈火烧的,所以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鉴别出是不是真金。比喻在关键时刻最能考验人。
53、习惯成自然:习惯了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五字成语大全
54、更上一层楼: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绩再提高一步。
55、意思: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56、主要讲述苏东坡晚年生活困境重重,但他仍然平和乐观的对待生活,以超脱的胸怀对待苦难,成为后来文人士大夫的典范。
57、一鼻孔出气:同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
58、春秋时代,特别是春秋中期、后期,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晏婴和叔向都对自己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困苦充满了担心和忧虑。
59、根深本固(gēn shēn běn gù)
60、嗒然若丧突然袭击同然一辞陶然自得泰然自若坦然自若
61、邦为国,所以当时称邦,其实可以称为“民惟国本,本固国宁”。“固”可以理解为安定、团结,意思就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就能太平。
62、出处:《左传·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63、出处:《汉书·循吏传序》:“民用凋敝,奸轨不禁。”
64、忿然作色怫然作色果然如此悍然不顾涣然冰释恍然大悟
65、高义薄云天: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同“高义薄云”。
66、吃力不讨好讨:求得。费了好大力气,也得不到称赞。形容事情棘手难办,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对头。
67、出处:《孟子·滕文公下》:“诛其罪,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
68、无容身之地:①指没有栖身立脚的地方。②指羞愧而无处可以藏身。
69、意思: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70、救民于水火jiù mín yú shuǐ huǒ
71、版版六十四:版:宋代铸钱的模型。每块铸版都是铸出六十四文钱。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72、礼轻人意重:礼物虽然很轻,但人的情意却很深厚。
73、安富恤穷 (安定富有者,振济贫苦者。指统治者治国安民之道。)
74、板板六十四:宋时官铸铜钱,每板六十四文,不得增减。比喻刻板不知变通。板:即“版”,铸钱的模子。
75、三思而后行:再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