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3、(讲解): 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4、(讲解)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5、孔子在《论语·季氏》中提到过“三戒”,即“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6、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孔子《论语》
7、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8、我们为人处事,往往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对别人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过低,所以才会遇到很多不顺。孔子告诉我们,凡事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自己都不愿去做的事,就不要勉强别人去做,这样与人交往,才能合作愉快。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10、(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12、10(孝弟(t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13、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仁义的人不会担忧愁虑,真正的勇士不会害怕。”
14、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6、(讲解):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1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18、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1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20、译文孔子说:“学习而不知道思考,就会被知识表象所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对学习有害。”
2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2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译文: 孔子说:“君子是看重道义,小人只看重私利。”
23、(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24、(讲解)孔子谈到《韶》这一乐舞说:“美极了啊,又好极了。”
25、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6、译文孔子说:“学了之后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也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27、(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28、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29、可与言而不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0、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1、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战国·老聃《老子·三十一章》
32、(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3、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3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6、用道德去教化人民的言行,用礼仪制度去统一百姓的思想,人民百姓不但会有这羞耻之心,而且会变得懂规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