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芳草归时遍,情人故郡多。——五言·出自唐·韦应物《送汾城王主簿》
2、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3、(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作者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5、吁嗟,此指感叹、感慨。若,像。身后之名就像烟云一般漂浮不定,不必系心于此。意谓人生苦短,不如及时行乐为好。
6、译文: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错误的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陶渊明的田园诗七言绝句)。
7、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8、如果我们此刻问渊明:“酒有何好,而卿嗜之?”想来他也定会回答我们“但不得酒中趣尔”。是啊,这“酒中趣”太丰富、太玄妙了:它消除了诗人一天的疲劳;它排解了访友不得的余哀;它使诗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趣;使诗人重又乐观起来,达观起来;它也加深了诗人同邻曲的理解和感情。主客俱欢,频频举觞;暮色降临,诗人胡乱燃起荆柴,学一个“秉烛夜游”。满屋烟火之气不仅不使人感到穷酸,反而平添了热烈亲切的气氛。什么人生如寄之悲,什么故旧凋零之叹,一霎时都悄悄地消融在这人生真谛的通达领悟之中了。
9、缵:继续豵:墐豜:音间,三岁的猪穹窒:堵好墙洞。墐:音尽,涂郁:树名。
10、高莽眇无界,每恨靡所挥,日色冷青松。远若周典。
11、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2、一何,何等。此写诗人摆脱官场樊笼后,优游林下,遥望白云,心思古贤,发千古之幽思的超然物外的闲适之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3、译文:巍巍的终南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延伸到海边。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14、飞来峰上千寻塔,闻道鸡鸣见日升!(王安石)
15、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16、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17、公元745年(唐天宝四载),李白与杜甫继陈留聚会后重聚兖州。曾写下一首诗《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诗中写到李白酒入佳境,“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是否此诗为储光羲所作的《猛虎词》中诗句,不好妄下结论,不过根据储诗风格,作为放荡不羁的李白酒后吟诵,也是非常适合的。从《猛虎词》的产生年代和储诗在当时的影响力,皆有可能。无独有偶,李白曾作诗一首,名为《闻谢杨儿吟猛虎词,因此有赠》“同州隔秋浦,闻吟猛虎词。晨朝来借问,知是谢杨儿。”我认为两处《猛虎词》应为同一人所作,并且在当时广为传颂,结合储光羲诗歌的影响力,极有可能为储诗《猛虎词》。倘如此,我们尽管没有考证到同为兖州人的储李的交往,却找到了储光羲与李白的诗歌交集,不能不说是一大历史发现。
18、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19、储氏始祖为战国时期齐宣王国相储子,《战国策》有三处记载,其中有两处记载储子与孟子的交往。曾送礼物同孟子交友,孟子认为他不懂礼仪,故接受礼物而不回报。孟子曾对储子讲过尧舜也是普通人的道理。《离娄下》曾记载:储子曰:“王使人瞷夫子,果有以异於人乎?”《告子下》曾记载:处于平陆,储子为相,以币交,受之而不报。由平陆之齐,不见储子。(来源:十三经辞典·孟子卷)不过,此时孟子的礼仪思想具有保守性,已经不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
20、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21、对于“舅”之称呼,《称谓录》注释有二:一为“妻之兄弟”,一为“母之兄弟”。“妻之兄弟”例《新唐诗·朱延寿传》云:“杨行密妻,延寿姊也。行寿曰:‘得舅代我无忧矣。’”并引《恒言录》称:“亲姊妹之夫称甥,妻之兄弟为甥,谓我舅者,吾谓之甥;既互称甥,亦可互称舅矣。乃后世妻之兄弟独得舅名,盖从其子女之称,遂相沿不觉耳。”汪氏尧峰曰:‘凡母d之尊者,由母推之,则皆曰母之属也,从母是也。至母之兄弟则不可谓之母,不可谓之母其可谓之父乎?二者皆不可以名,故圣人更名之曰舅。’”据储氏宗谱所录,可明确得知储光羲娶妻王氏,并非贺氏一族;且以通篇语气观之,更似敬献尊长之作,由是以“母之兄弟”相释显得更为合理。那么贺知章是否可能是储光羲母亲的表兄弟呢?据现存资料,可探知贺知章曾有一族姑归于陆氏:“工部尚书陆象先,即知章之族姑子也,与知章甚相亲善。象先常谓人曰:‘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若表兄弟之说成立,则储光羲之母亦有可能姓陆。但据《称谓录》所提供线索,“兄弟”往往专指,与表兄弟仍相区别,故储光羲的母族姓氏仍应为“贺”。
22、举趾:举足耕耘馌:音夜,给人食品畯:音郡,管农事的管家仓庚:黄莺懿筐:采桑用的深筐女:女子,女奴。殆:恐萑苇:长成的荻苇。
23、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24、诗不仅写景还用情,而作者羡慕的其实不是景而是情,那种田园间和睦、自由、无虑的清净,诗人们所追求的田园生活绝非外在的朴拙与淡简,定是对疲倦的解脱与对浮躁的平抑。
25、王绩(589—644), 字无功,号东皋子,山西万荣县通化镇人,唐代诗人。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26、勉励,努力。待,等。这句话是说要抓紧时间努力进取,否则会因错过大好时光而后悔不已。
2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28、 “诗魔”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29、 此地回鸾驾,缘谿转翠华。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
30、薁:音玉,李属断壶:摘葫芦。叔苴:收拾青麻。
31、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32、明月松间照!其三∶嗟予小子。《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平路伊阻。
33、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 ),字至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34、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35、储光羲田园诗的妙处,在于真切朴实、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田家的生活面貌和心理情趣。如《行次田家澳梁作》:
36、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3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38、____李绅《古风二首/悯农二首》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____翁卷《乡村四月》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39、 “诗狂”简介: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
40、陶渊明并不是只有这种以冲淡平和为主要特征的作品,他也写过一些直接涉及现实政治,或直接表现出内心的强烈情绪的诗篇。如《述酒》诗,虽然词义隐晦,不易读懂,但其内容关系到晋、宋更代的一些政治大事,当无疑问。又如《赠羊长史》,对刘裕于义熙十三年北伐破长安之役,显得十分高兴。“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九域甫已逝将理舟舆。”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感情。此外,《咏荆轲》和《读山海经》中的几篇,对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一些虽然失败而始终不屈的英雄形象,表示同情、仰慕和赞美,具有慷慨悲壮的风格。《咏荆轲》结尾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分明流露出诗人心中的激昂之情。鲁迅先生指出,陶诗不但有“静穆”、“悠然”的一面,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主要是指这些作品而言。不过,应当看到两者也并不是截然对立的。
41、 点评: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42、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43、考证历史人物或历史事实,最可信的应该是当朝记载。《唐书·艺文志》储光羲《政论》下注曰:光羲,兖州人,开元进士第。这应该是储光羲为兖州人的最有力证据。储光羲生在兖州储家庄,自幼跟谁父亲到江苏丹阳,后定居在江苏金坛庄城,这才是历史真实。根据历史和传统习惯,把储光羲称为兖州储庄人、江苏丹阳人、江苏金坛庄城人各有道理。家族及学者们如非要定为其中唯一一地,有失偏颇。名人效应的片面性考证,在历史上枚不胜举,结果只会给湮灭历史真相。
44、谢灵运山水诗句秀辞巧,如善于调度语言的匠师,往往一字而传山水情态,在提炼诗意,感悟语言方面有过人的才气,这一点连李白也佩服之至。如“林壑敛冥色,云霞收夕霏。”
45、出自晋·陶渊明《止酒》。止酒,戒酒。诗人对酒的爱好,把饮酒当作了人生一大快事。虽然饮酒有种种副作用,但是若以饮酒作为人生的一种情趣,也未尝不是一种潇洒的活法。
46、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4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清寂冷峭的意境,自然恬淡的情趣,然而掩饰不了内心的孤清和寂寞。
48、不知当路草,芳馥欲何为。——五言·出自唐·崔涂《琴曲歌辞·幽兰》
49、储光羲的这种追求,可以从当时的文学背景寻得合理的解释。从初唐四杰、陈子昂,到李白、杜甫,诗坛上一宜贯穿着以复古求革新的精神。诗人们着力反对的是齐梁以来的华靡诗风,标榜的典范是《诗经》的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而在诗体上,盛唐诗人主要致力于创新,而很少人认真地去复古,比如李白,虽然他有“将复古道,非我而谁”的豪言,又尝云“寄兴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并见孟棨《本事诗▪高逸篇》)。但在《李太白集》中,写得最多最好的还是七言。而且他那高华清丽的诗品,也展示了一种与汉魏古诗迥别的美学风貌。储光羲是盛唐诗坛上极少数认真复古的诗人之一。古代的文体观点是越古越尊,而四言的《诗经》不能学也不可学,于是他选择了五言古诗。在诗的作风上,他继承的是汉魏风骨;但从另一面说,也可以说是对齐梁诗风的逆向发展。他诗中的晦涩难懂之处,正出于矫枉过正的动机。我们不能站在今天的制高点上,不无优越感地指责他泥古偏执,陋于新变。正如我们对今天的文坛发展趋势不免困惑茫然一样,储光羲也许以为他是顺应诗歌发展逻辑的正确抉择呢!事实上他也完全有理由自信。编成于天宝十二年(753)的《河岳英灵集》一向被认为是代表盛唐评选眼光的选本。殷璠在储诗小序中称其“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雅之迹、浩然之气”对他是极为推崇的。而王昌龄诗小序中所谓“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顷有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羲,克嗣其迹”,更明确地肯定了储光羲追步汉魏古诗的创作倾向。许学夷《诗源辨体》解释殷璠的话,说“盖唐人久无此体,故创见而夸美之也。”至于以王昌龄与光羲并列,今天看来似乎拟于不伦,其实从五言古诗来看,盛唐诗人中惟有王昌龄与储为近。贺裳评王昌龄五古云:“乍尝螫口,久味津生,耐咀啮,实在高、岑之上。”(《载酒园诗话又编》)此评恰好也道出了储光羲五古的风味。不同的是,王昌龄除五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为后人所偏爱的七绝,故其生前身后,皆不寂寞。随着新的诗体的崛起,新的美学风貌的形成,后人目力听及,远树无枝,储光羲那种古朴质奥的五古就成了盛唐诗坛的一种不谐和音,他的努力与追求也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了。
50、从上述的诗坛背景看,储光羲的体裁和作风,乃是理性的决择,而从他的个性与题材来看,亦是出于自然的趋向。刘熙载《艺概》云:“五言质,七言文;五言亲,七言尊;几见田家诗而多作七言者乎?几见骨肉间而多作七言者乎?”又曰:“七言以浩歌,五言以穆诵。”、“五言尚安恬,七言尚挥霍。”以储光羲那种“悃款朴忠”的品格自然以五言古诗为本色当行;而且田园生活的题材,也在内容与形式的契合上其有一定的指向性。
51、____李绅《古风二首/悯农二首》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____王维《渭川田家》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52、斨:音枪,斧,受柄之孔方形鵙:音局,伯劳鸟。载绩:纺麻孔阳:甚为鲜明葽:草名,即远志。
53、“(桓)温尝问君(孟嘉):‘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
54、他选择了第二条路,清心寡欲,淡泊宁静地陶醉于自然山水之中,追求诗歌的最高境界——自然美。他的诗近于陶诗,而又自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