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中庸》
2、 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强盛,这给封建统治稳定创立了前提。为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巩固,也利于社会的稳定,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家之所以能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
3、儒学是一种宅心于仁、善待他人、和谐人际关系的社会伦理学说
4、 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5、译: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该不忘怀。
6、(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7、高丽王朝建立后,在首都开城设立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在地方十二州设立乡校,广泛推行儒学教育。958年,高丽开始举行科举,把儒家经典列为主要考试科目,从而推动了儒学迅速发展,并且出现了私学(私塾)。12世纪初出使高丽的徐兢称赞朝鲜儒学之盛说:临川阁藏书至数万卷,国子监里“选择儒官甚备”。大街小巷上经馆和书社三三两两相望。少年们聚集在一起,跟随老师学习经书。年岁稍长者,便自己找志趣相投的朋友,借寺观之类的地方讲习切磋。社会各阶层的子弟,都“从乡先生学”。
8、其次,儒家思想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儒家思想的“仁”、“礼”得到了古代人民的支持,和中国古代人民的传统思想观念是契合的,人民能够接受这样的思想。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历史悠久,生活在古代的劳动人民骨子里养成了对天地的崇敬。儒家思想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仁者爱人等思想,都强调了对人的尊重和仁爱,这些符合人们心中的观念。
9、时代是变化的,儒家思想也在新时代糅杂进步,从先秦儒学到我们今天的新儒学,虽然脉出同门,但是已经完全不是一个东西了。
10、孔子对他并不太满意,曾经批评他“师也过”,“师也辟”;而荀子则在《非十二子》中骂子张是“贱儒”。
11、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
12、仁爱,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4、译: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15、 在汉代的儒家思想普及过程中,很多社会问题的到解决。儒家思想倾向于施用仁政管理国家,政治家们以此为根据,限制土地过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纲五常”,等政策。
16、在朝鲜,早在公元1世纪初,就有一些人能背诵《诗经》和《春秋》等儒家典籍,这说明儒学早已传入朝鲜。三国时期,统治阶级非常重视儒学,把它视为维护秩序、加强王权的思想武器,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引进和推广。高句丽于372年设立太学,传授儒家学说。百济于4世纪建立儒学教育制度。儒学在新罗传播,大约在6世纪。新罗统一后,进一步发展儒学教育,在中央设立国学,置博士、助教,招收贵族子弟传授儒家经典。为了推动学习儒学的热潮,国王甚至亲“幸国学听讲”。与此同时,还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其中一些人考中状元,出现了一些著名儒学者,如强首、薛聪、金大向、金云卿、金可纪、崔致远等。
1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8、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9、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20、译:前进之中有后退的含意,生存之中有灭亡的因数,得到了还有丧失的可能。
2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荀子·王制》)。
22、韩非之后,单纯的法似乎也不行了。因为秦朝以强力摧枯拉朽的荡平了六国,终于实现了天下大一统。这是荀子的一个梦,也是韩非的一个梦。始皇帝帮他们实现了。但是却短短的十几年,二世而亡。说明统治思想应该是有些问题的。
23、(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24、(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像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25、汉学与宋学的对立是清代儒学的主线,又因满清变成儒学和皇权的道统之争,康熙等以宋学的名义逐渐从儒学士人手中夺取儒学道统。汉学大师惠栋认为“宋儒之祸,甚于秦火”。戴震进而指出无论程朱还是陆王都掺杂了释道的成分,作《原善》《诸言》《孟子私淑录》以及《孟子字义疏证》寻找纯粹的孔孟之道。
26、儒家是中国古代在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作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虽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但也只是诸子之与其它诸子一样地位本无所谓主从关系。"儒"本是鄙称,儒家这一称号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应是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1) 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地位平等,在秦始皇时"焚书坑儒"受到重创,在汉武帝为维护专制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思想钳制后兴起。编辑
27、译: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28、汉朝以后,儒学地位下降,在魏晋南北朝时玄学盛行。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是也渗透了道教和佛教。宋代时发展为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后取得官方地位。文献。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对思想产生了很大的束缚。直到五四运动才取消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29、译:老马虽然卧在马槽子下,但它仍有行千里的志向。
30、(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31、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姓颜,名回,字子渊。春秋末鲁国人,少孔子三十岁。
32、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33、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儒家思想也在不断地调整,补充以使用不同时期生存的需要。比如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合一”、“三纲五常”,虽然我们今天说他是对先秦儒家思想的异化,但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却是建立在对董仲舒这种异化儒家思想的认同之上的,并且促成了儒家思想一统中华官场两千年的局面。
34、武帝更新改造选官制度,要求博士徒弟考试成绩优异者可任为郎官,吏有通一艺者可选拨出任关键职位,还打破陈规启用步衣士大夫公孙弘为宰相。那样伴随着儒学地位的升高,封建社会政冶与儒学紧密结合在一起,西汉皇帝谕旨和廷议中有称引儒家基础理论,司法部门环节中以《春秋》义例决狱。武帝时遵照儒家思想,举办封禅、纠正朔、修郊祀、定细数等重大礼乐制度主题活动,初步形成儒家政治的历史时间传统式。
35、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领导哲学从阐释世界与人生最本源的规律出发,得到了对领导理论最精辟的阐述和分析,并且对领导的内涵做出了最为本质和精准的界定。“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变;不明其得失,无以获从入之途。”当代发展儒学思想主要用于企业的管理,应用儒学思想延伸出的领导力智慧是当代企业领导者的必修课,在于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了当代管理者核心理念。(4)
36、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
37、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荀子·王制》)。
3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9、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
40、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大学》
41、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42、儒家思想慢慢渗入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导致了中国中华传统文化基本上方式。但从本质上看,这仍然是一种封建社会专制制度文化政策。汉武帝应用君权干涉思想学术研究,抑止了中华民族思想的自我发展,束缚了思想界探索精神,违悖了思想统一于真理的规律性,有明显的消沉功效。古人中秋节喝什么酒?桂花酒是一种历史时间十分悠久的酒水,在每年八月桂花树盛开的季节中,挑选含苞待放的花朵,醅造成酒,入坛密封性三年,便出珍酿。这类酒口感分外醇正,色呈琥铂,口感醇香、深厚,外沿带桂花飘香,甜甜的,颇有特色。一般酒回应,桂花酒较为浓稠,流传超白饮此酒,成诗百话。故历年来文人墨客到长安,专饮桂花树稠酒。
43、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44、译:天资聪颖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45、现存的儒家思想(不同于孔子的思想)作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将阶级视为人类社会的基础,鼓吹封建道德观,强调通过个人的自我约束,而忽略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西方学者认为儒家思想是亚洲国家难于接受西方民主思想的重要因素之一。
46、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47、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宋·林逋《省心录》
48、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7)
49、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刘开《孟涂文集·问说》
50、中庸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和重要性必将日益显现出来,这一点已经有所表现。中庸之道是世界上最具有连续性的文化,也是中国众多文化流派中最具有价值的核心精神和观念。
51、(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2、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
53、在这种情况下,来研究我们民族文化的历史和它发展的前景,就必须适应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新形势,即“新的轴心时代”到来的文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我们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有一个文化自觉的要求。
5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
55、(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56、全园有楼、堂、亭、树、台、廊、坊、庑等建筑400余间,主要景点有善华堂、光世堂、泮池、仁山、乐湖、咏归亭、必观亭等,环境优美、曲径通幽、品位高雅。
57、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士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从施教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于华夏民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儒家学派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
58、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59、林罗山历任儒官,作过将军的侍讲、顾问,参与幕政。他提出了一整套的思想理论,以维护封建秩序。他在《经典题说》中写道:“天自在上,地自在下,上下之位既定,则上者贵下者贱。自然之理所以有序,视此上下可知矣,人心亦然。上下不违,贵贱不乱,则人伦正,人伦正则国家治,国家治则王道成,此礼之盛也。”林罗山以“天人相关”、“天人合一”的说教,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合而为从自然界法则引伸出人类社会的现存秩序,从而把社会的“上下贵贱之别”说成是合理的、永恒的。林罗山以儒学理论维护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发挥了巨大作用。
60、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